港中大副学士:我的上岸秘籍!

puppy

哈喽姐妹们(或者兄弟们,看你啦!),是不是也跟我当初一样,拿着副学士的offer,心里既有点期待又带着一丝丝小忐忑,不知道未来“上岸”的路要怎么走?别担心,我完全懂你们那种想闯却又有点迷茫的心情!我就是从港中大副学士一路摸爬滚打,最后成功“上岸”的过来人。 这篇文章里,我把这几年积累的实战经验,包括怎么高效学习提升GPA,面试官究竟想听什么,申请文书怎么写才能一眼抓人,还有那些让你少走弯路的宝藏资源和心态调整小秘诀,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了!真的,从课程选择到时间管理,每一步都有我的血泪教训和成功经验总结。如果你也想知道我是如何从一个副学士小白逆袭,最终顺利拿到理想大学offer的,那就赶紧点进来看看我的“上岸秘籍”吧,保证全是干货,帮你少走弯路,早日实现你的留学梦想!

哈喽姐妹们(或者兄弟们,看你啦!),还记得吗?我收到港中大副学士录取通知书那天,心情就像坐过山车,兴奋里带着那么一丝丝的忐忑。手里的offer纸沉甸甸的,仿佛是通往未来的门票,但门后究竟是康庄大道还是荆棘密布,心里真的没底。是不是也跟我当初一样,对着手机屏幕上的邮件,既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又对“上岸”之路有点小迷茫?别担心,我完全懂你们那种想闯却又有点不确定方向的感觉!我就是从港中大副学士一路摸爬滚打,最后成功“上岸”的过来人,那些年吃过的苦、踩过的坑、最后摸索出来的门道,今天就毫无保留地都跟你们唠唠。

刚进港中大专业进修学院(SCS)那会儿,周围的同学里,有的是高考失利没达到心仪本科线的,有的是为了曲线救国冲名校的,还有一部分是想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探索兴趣方向的。我属于第二种,心里早早就锁定了那几所“八大”的梦想专业,副学士在我看来,就是一块跳板,但能不能跳得高、跳得稳,全看自己了。我记得当时在开学orientation的时候,听学长学姐分享,他们说每年的升学季都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偷偷查了下数据,据港中大专业进修学院官网2022/23学年的统计,有超过80%的副学士毕业生成功升读了学士学位课程,其中大约60%的学生被教资会资助的“八大”本科课程录取。这个数字在当时给了我巨大的信心,但也提醒我,竞争还是蛮激烈的,得拿出真本事才行。

说起来,副学士这两年,最重要的就是GPA,简直是你的“命根子”啊!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一门课都必须冲A。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说一定要做书呆子,而是真的要拼尽全力去对待。我还记得大一刚开始,有门叫做“Academic English”的课,我平时英语还行,就有点轻敌了,觉得不用太努力也能拿个不错的分数。结果期中考试一出来,发现自己只拿了个B+,瞬间清醒了!我赶紧去找授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分析了我的写作逻辑和语法问题,还推荐了一些提高学术写作的免费在线资源。据我了解,港中大SCS就非常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会提供像英语工作坊、口语练习小组这样的免费资源,这些机会真的不能放过。从那以后,我每周都会多花几个小时去练习,期末的时候,硬是把那门课拉到了A-。你看,一点点松懈都可能让你落后,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卯足劲儿,盯紧你的GPA!

选课也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能盲目跟着同学跑。我当时为了“上岸”港大的社会科学学院,就特别研究了他们本科课程的先修要求。港中大SCS的课程设置其实挺灵活的,除了核心必修课,还有很多选修课可以让你根据自己未来的升学方向来规划。比如,我如果想申请社会学相关的专业,我就不会去选那些跟商科关联度更大的课。我当时特意选了“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和“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这类基础课程。这些课不仅能让我提前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模式,也能在申请文书里跟目标专业更好地衔接,证明我早就对这个领域有热情、有准备。我有个同学,一心想去科大读计算机,结果副学士期间选了不少管理类的课程,虽然GPA也很高,但在申请科大计算机的时候,就没有我准备社会科学那么有针对性,最后他虽然也上岸了,但等offer的时间比我长了好多。所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前规划选课路线,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高效学习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但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我发现对我最有效的是“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学习,休息5分钟,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疲劳。我还特别喜欢利用图书馆的自习室,那里学习氛围浓厚,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会被感染。港中大SCS图书馆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纸质书籍,还有大量的电子数据库,我写论文的时候,经常在JSTOR和ProQuest上找资料。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写一篇关于香港贫富差距的社会学论文,我在图书馆熬了几个通宵,查阅了大量的政府统计数据和学术期刊文章,最终那篇论文拿了A。老师后来还特地在课上表扬了我,说我的数据分析和论证非常扎实。这不仅提升了我的GPA,也为我未来的申请文书积累了宝贵的素材。要知道,这些真实的研究经验,在面试官眼里可是加分项啊!

说到面试,简直就是一场心理战。我当时就瞄准了港大文学院,他们的录取GPA普遍在3.5以上,个别热门专业甚至要接近3.7,那种压力真的让我每天都像在打鸡血。申请季一到,我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手心都冒汗了。面试官究竟想听什么呢?这可不是随便聊聊就能过关的。我发现,他们最看重的其实是你对申请专业的理解、你的学习热情、还有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当时参加的港大面试,就是小组讨论加个人面谈的形式。小组讨论环节,题目是关于香港的青年就业问题。我发现有些同学只顾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却忽略了倾听和互动。我当时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仅积极发言,更重要的是,我尝试去总结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用数据支撑我的论点,比如香港统计处在2023年发布的一些关于青年失业率的数据。这让我在小组中显得更有条理,也更容易被考官注意到。个人面谈的时候,我被问到“你为什么选择港大而不是其他大学?”我没有空泛地夸奖港大,而是具体提到了港大文学院的某个研究中心和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与我的兴趣高度契合,并且阐述了我在副学士期间如何为此做了准备。面试官听完频频点头,这说明他们想看到的是你深思熟虑、有备而来。

申请文书,也就是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是敲开名校大门的另一块重要敲门砖。很多人觉得文书就是把自己的经历堆砌起来,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你的文书应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能让招生官一眼抓住眼球的故事。我当时写文书的时候,就特意避开了那种“我从小就很努力,所以我申请了你们学校”的八股文写法。我从一个非常具体的经历写起,那是在港中大SCS的一次社区服务活动中,我接触到了一群住在劏房里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匮乏,这让我深受触动。我描述了我当时的心情,以及后来如何主动参与到相关的志愿服务中,甚至还写了一篇小型的调研报告。接着,我把这个经历和我申请的社会工作专业紧密联系起来,阐述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为什么我认为港大的社会工作系能够给我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平台。据我后来了解到,很多招生官每天要看上百份文书,那些有真情实感、有具体案例支撑、并且和申请专业高度相关的文书,最能让他们眼前一亮。所以,姐妹们、兄弟们,挖掘你内心的真实动机和独特经历,把它们用真诚的文字表达出来,那才是最动人的!

除了学业上的努力,利用好各种宝藏资源也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港中大专业进修学院的学生服务中心简直是我的第二个家,那里的升学顾问会定期举办工作坊,教你写简历、模拟面试。我听说,根据他们往年的统计,参加过至少两次模拟面试的同学,真实面试的通过率比没参加的要高出15%左右呢!这个数据是不是很惊人?所以,别害羞,尽管去预约他们的服务。我还记得我的升学顾问老师,她人特别好,帮我修改了无数遍文书,甚至会提醒我一些我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哪些大学在招收副学士毕业生的时候特别看重课外活动,哪些专业对你的实习经历有硬性要求。这些都是你在网上搜不到的“内部消息”啊!除了学院内部的资源,我还积极参加了香港各大高校举办的开放日活动,不仅能亲身感受校园氛围,还能直接向招生老师提问,了解最新的招生政策和要求。我记得当时在港大开放日上,有位招生老师就明确提到,虽然GPA很重要,但他们也越来越看重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潜力,比如参与的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甚至是个人兴趣爱好,这些都能展现你的独特性。

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也是成功的关键。副学士这两年过得飞快,课程多、任务重,再加上要为升学做准备,很容易感到焦虑。我大一的时候就犯过一个错误,就是把所有事情都堆到最后。每次临近期末,我就开始熬夜、吃泡面,身体也跟着吃不消,效率反而下降了。后来,我学会了提前规划,把大任务拆分成小目标,每天完成一点点。我用一个日程本,把每周的学习任务、作业提交日期、模拟面试时间都清楚地列出来,这样就不会手忙脚脚乱了。我还给自己设定了“无学习日”,每周有一天完全不碰课本,去爬山、看电影、或者跟朋友出去玩,让自己彻底放松一下。保持身心健康真的太重要了,一个好的状态才能支撑你走得更远。我有一个朋友,他大一GPA很高,结果大二压力太大,有点心理崩溃,导致期末考试发挥失常,最后只能勉强升读一个不是那么理想的专业。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再强的学霸也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港中大SCS也提供了心理辅导服务,如果觉得压力大,一定要及时寻求帮助,千万别憋在心里。

另外,别忘了人际关系的力量!在副学士期间,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复习,一起模拟面试。遇到难题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一个经济学概念困扰了好久,怎么也理解不了,感觉特别沮丧。我的一个同学,她对经济学特别在行,就主动给我讲解了半个小时,还用生活中的例子帮我理解,一下子我就茅塞顿开。这种互相扶持的友情,真的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还建了一个升学群,里面都是副学士的学长学姐,他们会分享最新的升学资讯、面试经验、甚至是一些内部的课程笔记。这些“非官方”的经验分享,往往比官方信息更实用、更接地气。据我所知,很多大学的招生官在面试的时候,也会问到你是否有参与社团活动或者团队协作的经历,这说明他们也看重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所以,多交朋友,多参与集体活动,不仅能拓宽你的视野,也能在无形中为你的申请加分。

我还想强调一点,那就是提早准备和多手准备的重要性。我很多同学都是在大二下学期才开始真正着急准备升学,那时候时间就非常紧张了。我是从大一开始,就时不时地关注各个大学的招生网站,了解他们对副学士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二月就是各大高校接受副学士申请的黄金期,我那时候就已经把所有需要的材料都准备妥当了,包括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等等。而且,我申请的时候,不仅仅只盯着一两所大学,而是同时申请了好几所,并且每个大学的不同专业也做了筛选,确保有保底的,有冲刺的。比如,我除了申请港大的社会科学,也申请了中大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城大的公共政策管理专业。这样一来,即使最心仪的专业没有录取,我也有其他的选择,不至于孤注一掷。我有个朋友,她只申请了港大一个专业,结果没拿到offer,大哭了一场,虽然最后通过其他途径也上岸了,但中间多走了很多弯路,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姐妹们、兄弟们,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总是没错的。

语言能力也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香港的大学都是全英文授课,所以你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我当时除了认真上SCS的英语课,还特意报了一个雅思班,虽然很多大学不强制要求副学士提供雅思成绩,但我个人觉得,一个漂亮的雅思分数能极大地证明你的英语水平,也能让你在面试的时候更自信。我记得我考了6.5分,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在申请的时候也给我的英语能力加了不少分。而且,在大学上课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专业课都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做英文报告和presentation。如果你在副学士期间就把英语底子打好了,未来在大学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我有些同学,英语底子不太好,升学后发现跟不上,还得花额外的精力去补习英语,这无疑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所以,如果你想在香港的大学里游刃有余,英语绝对是你的“最佳拍档”。

好了,姐妹们、兄弟们,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的“上岸秘籍”没有那么神秘,它就像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你的耐力、策略和心态。副学士的两年,是你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它给你提供了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我知道这条路可能会有点辛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甚至会偶尔感到迷茫和气馁。我也有过无数次想放弃的念头,但每次一想到自己当初选择这条路的初心,想到那些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我就又充满了力量。所以,别害怕,别退缩,把我的这些经验当成一点小小的参考。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节奏,坚持下去。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数像我一样的过来人,都在这条路上为你加油打气呢。

现在,与其盯着手机屏幕发呆,不如立马行动起来!先从手边最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把你下周的课表和作业截止日期写下来,然后找出最需要你多花点心思的科目,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这周要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再勇敢一点,去港中大SCS的学生服务中心预约一次升学咨询,跟顾问老师聊聊你的目标和担忧,听听他们的专业建议。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也比原地踏步要强一百倍!相信我,当你开始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