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澳洲账本:真实生活费揭秘!

puppy

是不是还在网上搜澳洲生活费,结果看来看去还是稀里糊涂,越搜越迷茫?别担心,我完全懂那种感觉!今天,我就把我自己在澳洲的真实账本摊开给你看,不是理论,也不是官方估算,而是实实在在每个月花出去的钱都去了哪儿。从租房、水电煤气、日常买菜做饭,到交通出行、手机网络,甚至和朋友偶尔的小聚、周末的短途旅行,还有那些你可能没想到的隐形开销,比如看病、办签证、理发等等,我都会仔仔细细地记录并分享出来。我希望通过我的这份“生活费揭秘”,能帮你对澳洲的生活开销有个最真实、最详细的了解,让你在来澳洲之前或者正在澳洲打拼时,心里更有底,预算做得更明明白白,少走弯路,不再被“听说”的数字吓到或误导。快来一起看看,在澳洲过日子,究竟要花多少钱,怎么花才最划算、最舒服吧!

还记得我刚决定来澳洲留学那会儿,脑子里全是美好的憧憬:黄金海岸的阳光沙滩,墨尔本的咖啡文化,悉尼歌剧院的壮丽……当然,还有那份挥之不去的小焦虑,总在琢磨“澳洲生活费到底要多少钱啊?”我那时候,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网上各种搜,知乎、小红书、官方网站,一堆数字扑面而来,什么一年两万澳币,什么一个月两千澳币,看得我眼花缭乱。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有的说能省到飞起,有的说分分钟吃土,结果越搜越迷茫,心里反而更没底了。那种感觉真的挺糟糕的,就好像你准备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连最基本的“生存成本”都搞不清楚,心里七上八下。

这份迷茫我太懂了,因为它真实地发生在我身上。所以今天,我就想把我的真实账本摊开来,给你们看看我,一个在墨尔本打拼的普通留学生,每个月到底把钱花在了哪里。这里面没有官方的宏观估算,也没有高大上的理论分析,只有我真金白银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它们去了哪里,又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希望通过我这份毫不保留的“账本揭秘”,能帮你们在来澳洲之前,或者正在澳洲奋斗的你们,对这里的生活开销有一个最最真实、最最详细的了解,让你们心里有底,预算做得明明白白,少走弯路。快来一起看看,在澳洲过日子,究竟要花多少钱,怎么花才最划算、最舒服吧!

住宿:我的澳洲“家”每月要花多少钱?

说起澳洲的生活费,住宿绝对是老大,占据了你每月开销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这玩意儿就像个无底洞,你想要住得舒服点,钱就哗哗地往外流;想要省钱,可能就要牺牲一点舒适度或者通勤时间。我刚来的时候,也是在各种纠结中选择了租房方式,最终落脚在一个离学校不算太远、生活机能比较完善的区域。

我目前选择的是合租房,也就是Share House。我的房间在墨尔本的一个内城郊区,离市中心大概20分钟的公共交通车程,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我租的是一个带独立卫浴的Master Room,每个月租金大概是950澳币。这个价格在墨尔本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因为有独立卫浴,所以相对会贵一些。据我了解,在墨尔本大学或RMIT大学附近,一个不带独立卫浴的单间,月租金也普遍在800-1100澳币之间,realestate.com.au上的数据显示,即使是合租房,城市中心的平均周租金也高达250-350澳币。所以,如果你想省钱,找一个稍微远一点的区域,或者找一个普通单间,月租金可以控制在700-850澳币左右。

其实,住宿的选择可太多了,每种都有自己的价格区间。比如,如果你选择住在市中心CBD的公寓,可能一个单间(不带独立卫浴)的月租金就要1000-1300澳币,甚至更高,因为地段好、设施新。一些同学为了省钱,可能会选择双人间甚至多人间,那样月租金就能降到500-700澳币,但生活空间和私密性就大打折扣了。学校的学生宿舍也是一个选项,但通常会比校外合租贵不少,据UniLodge墨尔本官网显示,他们的Studio房型周租金从400澳币起,折合每月至少1600澳币,但好处是水电网全包,而且安全省心。

除了月租金本身,你还得考虑首次入住时的“大头”开销,那就是押金(Bond)和预付租金。通常情况下,房东会要求你支付四周的租金作为押金,以及两周到四周的预付租金。比如说,如果你的月租金是950澳币(按四周计算约为237.5澳币/周),那么你可能需要一次性支付237.5 * 4 = 950澳币的押金,再加上237.5 * 2 = 475澳币的预付租金,也就是首次入住就要准备好将近1425澳币。这笔钱不是小数目,是很多同学刚来时容易忽略的开销。而且,押金通常会交给政府的租赁机构(比如维州的RTBA),以保障租客权益,退租时如果房屋没有损坏,押金会如数奉还。

房租这部分,真的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完全取决于你对地理位置、居住条件和预算的平衡。我的950澳币只是一个参考,它反映了我对居住舒适度的偏好。大家在找房的时候,一定要多比较,多看房,不要急着做决定。我在看房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些环境不尽人意的房子,虽然价格便宜,但住进去可能每天都会不开心,得不偿失。

水电煤气与网络:这些账单加起来也不少!

搞定住的地方,接下来就是家里那些必不可少的花销了:水电煤气和网络。这些东西虽然不像房租那么扎眼,但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它们的价格会随着季节和你的使用习惯波动。

我住的Share House,水电煤气账单是大家平摊的。每个月,我们都会收到能源公司的账单。就拿电费来说吧,夏天开空调,或者冬天用电暖气,电费就会蹭蹭往上涨。据澳洲政府能源信息网站Energy Made Easy的数据,维州一个普通家庭的季度电费账单平均在300-400澳币左右,折合到每月,如果三四个人合租,每人分摊下来大概是30-50澳币。我家因为冬天暖气用得多,有一两个月我的电费账单甚至达到过60澳币。

煤气费,主要就是用来做饭和烧热水。澳洲大部分家庭的炉灶和热水器都是用煤气的,所以这笔费用也是固定开销。煤气费相对电费会稳定一些,除非你每天在家做大餐或者洗澡时间特别长。我们家每月煤气费总共大概在80-120澳币之间,每人分摊下来,我的那部分通常是20-30澳币。有些公寓可能不通煤气,所有都是用电,那电费自然就会更高一些。

互联网也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我们留学生,上课、查资料、跟家里视频,都离不开网络。我家的网络是找Optus签的套餐,每个月79澳币,无限流量,速度还不错。我们四个人平摊下来,每人每月就是19.75澳币。这个价格我觉得挺划算的,因为在外面自己单独办宽带的话,据Finder网站的NBN套餐比较,每月通常需要60-90澳币不等,具体取决于速度和流量。所以合租房在网络这块还是能省下不少的。

把这些加起来,我每个月在水电煤气和网络上的开销大概在80-110澳币之间。这笔费用会因为你的居住人数、房屋老旧程度、季节变化以及个人习惯而有很大差异。如果你是独居,那么所有的水电煤气费用都要自己承担,相对来说压力会大一些。因此,在租房时,弄清楚是否包Bill(水电煤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我的室友就很节约,夏天很少开空调,冬天也尽量少用电暖气,这也帮助我们控制了每月的账单。

日常饮食:我的胃口每月要“喂饱”多少钱?

解决了住和家里面的各种账单,接下来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吃!在澳洲,外食的价格可不便宜,所以大部分留学生为了省钱,都会选择自己买菜做饭。我也不例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既能省钱又能满足自己的中国胃。

我每周会去超市采购一到两次。澳洲主要的超市就是Woolworths和Coles,有点像国内的永辉和盒马。这两家超市每周都会有特价商品,我通常会提前看好它们的Flyer(宣传单),列好购物清单,哪个便宜就去哪家买。例如,我经常买的牛奶,一升装的Coles或Woolworths自有品牌牛奶,价格大约是1.5-2澳币,而同样大小的品牌牛奶可能就要3-4澳币。鸡蛋一盒12个,经常能碰到3-5澳币的特价。据Coles官网Woolworths官网每周的目录显示,像牛肉馅、鸡腿肉这些肉类,在特价时可以便宜不少,我会趁打折多买一些冻起来。

我每个月花在买菜做饭上的钱,大概在400-500澳币。这个数字包括了肉类、蔬菜、水果、米面粮油、调味品以及一些零食。平均下来,我每周的食材费用控制在100-125澳币左右。如果非常节俭,只买特价菜和基本食材,有些人甚至能把周预算控制在80澳币以内,但那可能就要牺牲一些食材的多样性了。我在买菜时,还会留意一些华人超市,比如Box Hill的永华超市,那里的蔬菜水果有时候会比西人超市更便宜,而且还能买到很多家乡风味的食材,比如新鲜的豆制品、各种调料。

当然,不是每个留学生都能坚持天天做饭的。有时候,和朋友出去聚餐,或者上课来不及就在外面随便买点吃的,这些开销也会累积起来。在墨尔本,一份普通的午餐(比如一个汉堡套餐或者一份亚洲快餐)价格在15-25澳币。如果去中餐馆吃个盖饭,大概也要12-18澳币。据Numbeo网站的数据,在墨尔本一家便宜餐厅吃一顿饭大约要20澳币。所以,如果每周有两三次外食,那每个月至少要多出120-200澳币的餐饮开支。我的经验是,外食频率尽量控制在每周一次,或者选择一些价格比较亲民的咖啡馆和餐厅,这样既能满足社交需求,又不会让钱包太受伤。

自己在家做饭的好处不仅仅是省钱,还能吃得更健康。我通常会一次性煮一大锅米饭,然后准备好几份菜,分装到饭盒里,作为未来几天的午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外食的不健康。我还发现,买一些当季的水果会非常划算,比如夏天草莓、樱桃非常便宜,冬天橘子、苹果价格也合理。学会利用超市的打折信息,囤一些耐放的食材,是控制饮食开销的秘诀。

交通出行:我的通勤费用每月是多少?

解决了吃住,下一步就是怎么从“家”到学校,再到兼职的地方,也就是交通费。澳洲的公共交通系统相对发达,主要以火车、电车和巴士为主,但在费用方面,可不像国内那么亲民。

我住在墨尔本,所以主要使用Myki卡。Myki卡是维州的公共交通卡,你可以充值,也可以买周票、月票。作为国际学生,我们大部分人是不能享受本地学生的半价优惠的,需要购买全价票。不过,有些大学会为符合条件的国际学生提供Myki Concession卡,比如,PTV(Public Transport Victoria)官网就明确指出,部分国际学生可以申请优惠,但申请条件比较严格,通常只针对获得特定奖学金或参加特定项目(如某些VET课程)的学生。我个人目前没有符合优惠条件,所以是购买全价票。

我的学校在市中心,平时兼职也在附近,所以我每天都需要乘坐电车或火车。根据PTV的最新票价,墨尔本Zone 1+2的2小时全价票是5.3澳币,全天票(Daily Cap)是10.6澳币。如果每天都通勤,按22个工作日计算,我一个月的交通费大约是10.6澳币/天 * 22天 = 233.2澳币。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如果周末出门玩,费用还会增加。为了省钱,我通常会选择购买月票或者充值,计算下来,每月我的交通费大概在200-250澳币之间。

除了公共交通,许多同学也会考虑其他出行方式。比如,骑自行车在墨尔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你的学校离家不远。一辆二手的自行车可能只需要50-150澳币,这样你就省下了每个月的交通费,而且还能锻炼身体。我身边就有朋友买了二手自行车,每天骑行上下学,既环保又经济。不过,骑自行车要注意安全,墨尔本有些路段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而且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比较繁忙。

拼车和打车也是偶尔会用到的方式。澳洲的打车软件主要是Uber和Didi,价格不便宜。从我的住处到市中心,Uber通常要20-30澳币。所以,除非是赶飞机、生病或者和朋友分摊车费,我很少会选择打车。如果有短途的搬家需求,租一辆Zipcar或者Van Ute也是一个选择,价格从20-50澳币每小时不等,具体取决于车型和租赁时长。但在日常通勤上,公共交通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总之,交通费是笔固定的开销,但在澳洲,你能做的就是尽量选择离学校或工作地点近的住所,或者选择骑自行车这种更经济环保的方式。我有个朋友为了省钱,特意租了一个步行20分钟就能到学校的房子,这样她每周的交通费几乎为零,非常厉害。

手机与网络:保持联络的“生命线”每月花多少?

在澳洲生活,手机和网络简直是我们的“生命线”,无论是和家人朋友联络,还是上课学习、查地图,都离不开它。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机套餐,既能满足需求又不会超预算,这可是门学问。

澳洲的手机运营商主要有Telstra、Optus和Vodafone三大巨头,它们有自己的网络和基站。此外,还有许多虚拟运营商(MVNO),比如Amaysim、Kogan Mobile、Boost Mobile等,它们租用三大运营商的网络,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套餐。我刚来澳洲的时候,为了方便,直接在机场办了一张Optus的预付费卡。用了一段时间,觉得流量不太够用,后来在朋友推荐下,转到了Amaysim。

我现在用的是Amaysim的预付费套餐,每月25澳币,包含30GB的流量,无限澳洲境内通话和短信,还有一些国际通话分钟数。这个套餐对我来说非常够用,平时除了刷社交媒体和看视频,还需要用它进行线上学习和查资料,30GB的流量完全够用了。据Amaysim官网显示,他们经常有各种优惠活动,比如新用户前几个月半价或者赠送额外流量。这比我刚开始用Optus时每月30澳币只有10GB流量的套餐划算多了。如果你是重度网络用户,Telstra和Optus也有提供大流量甚至无限流量的套餐,但价格通常会更高,比如Telstra的无限流量套餐,每月可能需要65澳币以上。

除了手机流量,如果你家里的网络是独立付费的(而不是像我一样分摊合租房的费用),那也要把这部分算进来。我有个同学住在单间公寓,她就自己办了NBN网络。她选择的是一个中等速度的NBN计划,每月费用大概是70澳币。据Finder网站的比较,NBN的套餐价格主要取决于速度等级,从每月50澳币(NBN 25)到100澳币以上(NBN 100或更高)都有。所以,如果你独居,这笔网络费用也是不可避免的。

手机和网络的开销相对固定,但通过比较不同运营商的套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还是能省下一笔钱。我建议大家可以多看看虚拟运营商,他们的套餐往往更灵活,价格也更优惠。我还有朋友会趁着运营商的促销活动,提前购买半年的预付费套餐,这样也能享受到更大的折扣。我上次就看到Boost Mobile有个活动,一次性支付150澳币可以获得120GB的流量,有效期半年,相当于每月25澳币获得20GB流量,也非常划算。

医疗与保险:那些你可能没想到的“健康账单”

在澳洲留学,医疗健康是头等大事,但也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一块开销。我们国际学生在澳洲是不能享受Medicare(澳洲国民医疗保险)的,必须购买海外学生健康保险(Overseas Student Health Cover,简称OSHC)。

OSHC是办理学生签证的强制要求,你必须在签证有效期内全程覆盖保险。市面上有很多OSHC提供商,比如Medibank、Bupa、Allianz Care Australia、nib和ahm。我选择的是Medibank的OSHC,因为它覆盖比较广,而且在学校附近有合作诊所。我购买的是单人学生保险,一年的费用大约是650-750澳币不等,折合下来,我每月在OSHC上的支出大概是55-63澳币。据OSHC Australia官网的报价,不同保险公司的具体价格会有细微差异,但都在这个范围内浮动。

买了OSHC,并不是说看病就完全免费了。OSHC通常会报销大部分的GP(全科医生)诊费和部分住院费用,但具体的报销比例和是否需要自己先垫付再报销,就得看你的保险条款了。通常,看一次GP的费用大概在70-90澳币。如果你的GP是保险公司的“Preferred Provider”(优选提供商),那可能可以直接在诊所报销,你只需要支付“Gap Fee”(差额)。我去看过一次GP,诊费是80澳币,我的OSHC报销了大概50澳币,我自己支付了30澳币的差额。这个差额虽然不算多,但如果经常生病,累积起来也不是小数目。

除了GP,如果需要看专科医生或者做一些检查,费用就会更高了。比如,看一次牙医,补牙或者洗牙,可能就要花上100-300澳币,甚至更多,而且OSHC通常只报销极少部分的牙科费用(或者完全不报)。我有一个朋友牙疼,去看了牙医,结果检查费用就花了150澳币,OSHC几乎没有报销。所以,来澳洲之前,最好在国内把牙齿等常规检查都做好,以免在这里产生额外的巨额开销。配眼镜、买药这些开销,大部分OSHC也只提供有限的报销,甚至不报。

所以,即使买了OSHC,我们也不能对医疗开销掉以轻心。平时注意身体健康,多锻炼,均衡饮食,尽量避免生病,才是最好的省钱方法。如果需要看病,可以先去学校的健康服务中心咨询,他们通常会提供一些免费的初步诊断或者推荐合作的GP,有时费用会更低。同时,了解你的OSHC的具体报销范围和流程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需要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你的保险。

签证与行政费用:那些“不得不花”的隐形开销

作为留学生,除了日常开销,还有一些行政费用是你逃不开的,其中最重要也最烧钱的就是签证费用了。澳洲学生签证(Subclass 500)虽然是你在国内申请好了才过来,但如果你读的课程时间比较长,或者需要延期毕业,那就可能会面临续签的问题。

澳洲学生签证的申请费用可不便宜。据澳大利亚内政部官网的最新信息,学生签证的申请费目前是710澳币。如果你在澳洲境内申请第二次学生签证,还需要额外支付710澳币。这笔钱是直接交给政府的,没有任何折扣,是实打实的硬性支出。所以,在规划留学时间和课程长度时,一定要把这笔潜在的续签费用考虑进去。

除了签证费,还有一些其他的行政或证件费用。比如,如果你想申请一些兼职工作,可能需要办理Working With Children Check(WWCC),这个证书主要是针对从事与未成年人相关工作的人员,申请费用大概在100多澳币,有效期几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如果你想在教育机构或者儿童看护行业工作,这是必须的。

办理银行卡虽然不收费,但如果你想从国内汇款过来,银行可能会收取一定的国际电汇手续费,国内银行也会有手续费。我爸妈从国内给我汇生活费,每次大概会有几十块人民币的手续费。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其他汇款方式,比如用Wise(前TransferWise)或者支付宝、微信的国际汇款服务,手续费会相对低一些,例如Wise的手续费通常是交易金额的0.5%左右,Wise官网有详细费率列表,可以节省不少。

还有一些零碎的证件费用,比如办理国际驾照翻译件,如果你想在澳洲开车,这个是必需的,费用在几十澳币不等。如果你在澳洲遗失了重要的文件(比如护照、学生证),补办的费用也会让你心疼。因此,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证件,不仅能省钱,也能省去很多麻烦。这些隐性开销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就会瞬间给你的预算带来不小的冲击,所以心里一定要有准备。

个人护理与日常用品:把自己打理好每月需要多少?

除了吃喝住行,把自己打理得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是留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包括了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牙刷、护肤品、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以及一些日常家居用品,比如洗衣液、清洁剂等。

这些东西虽然单价不高,但却是消耗品,需要定期补给。我通常会在超市打折的时候囤货。比如,一瓶普通的洗发水或沐浴露,正常价格可能在8-15澳币,但在Coles或Woolworths半价促销时,就能以4-7澳币的价格买到。牙膏一支大概3-6澳币,品牌不同价格也不同。卫生纸、洗衣液这些,我通常会买大包装的,因为长期来看会更划算。据Woolworths超市每周的特价商品目录,个人护理用品的折扣力度通常都很大,所以把握好时机很重要。

我每个月在个人护理和日常用品上的开销大概在40-70澳币之间。这个数字取决于我是否需要购买一些比较贵的护肤品或者化妆品。如果你对品牌没有特别要求,选择超市自有品牌或者平价产品,这笔开销还可以再压缩。比如,Target和Kmart有一些性价比很高的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产品,虽然不是大牌,但质量也过关。我曾经在一个月内把这笔开销控制在30澳币,只是购买了最基本的必需品。

理发也是一项固定但不太频繁的开销。在澳洲理发可不便宜,特别是男士理发。普通理发店的男士剪发,价格通常在30-50澳币。如果你是女生,需要剪发、染发、烫发,那费用就更高了,可能一次就要100-300澳币。我一般每两个月理发一次,每次花费35澳币。据我了解,在一些华人区,比如Box Hill或者Glen Waverley,可能会找到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理发店,剪发费用可能在20-30澳币。有些男生为了省钱,会选择自己买个推子在家理发,或者请朋友帮忙,这样就能彻底省下这笔钱了。

所以,在个人护理和日常用品上,学会比价、利用折扣,以及必要时自己动手,都能帮助你有效地控制预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精打细算很有必要。

娱乐与社交:我的澳洲“快乐”每月值多少钱?

留学生活除了学习和打工,适当的娱乐和社交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我们不能只做个“学习机器”嘛!和朋友出去吃吃饭、喝喝咖啡,或者周末去周边走走,这些都能让我们的留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快乐”可不是免费的,也需要列入我们的预算。

咖啡文化在澳洲非常盛行,几乎人手一杯。一杯普通的咖啡(比如Latte或Cappuccino),价格通常在4.5-6澳币。如果每天来一杯,一个月光是咖啡钱就要100多澳币,简直是“液体黄金”!我平时很少每天都喝咖啡,但每周总会和朋友约个一两次,每次大概5澳币。据我了解,在墨尔本,一杯精品咖啡的价格甚至能达到6.5澳币,Broadsheet Melbourne等美食网站上推荐的网红咖啡馆通常价格更高。为了省钱,有些同学会选择自己在家冲咖啡,或者买速溶咖啡,这样一杯的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

和朋友出去吃饭,也是重要的社交活动。前面提过,普通餐厅一顿饭可能需要15-25澳币。如果去好一点的餐厅,人均30-50澳币也是常有的事。我每个月大概会和朋友出去聚餐2-3次,每次人均大概在25澳币左右,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在聚餐上的开销大概在50-75澳币。我发现,很多餐厅在午餐时段会有比较划算的套餐,或者可以利用像“EatClub”这样的App来寻找折扣餐厅,有时能省下20%-30%的费用。

周末短途旅行也是放松身心的好方式。墨尔本周边有很多美丽的景点,比如大洋路、企鹅岛、金矿城等等。如果报旅行团,一日游的费用大概在100-200澳币。如果自己开车去(租车+油费),分摊下来可能也会在几十到一百多澳币。我曾经和朋友自驾去大洋路,租车一天大概70澳币,油费50澳币,再加上沿途的餐饮和门票,人均下来花了大约80澳币。据我了解,Rental Car Manager网站显示,在澳洲租一辆经济型小轿车,每天的租金大约在50-90澳币之间。

电影、K歌、酒吧这些娱乐活动,偶尔体验一下也挺好。电影票一张大约20-25澳币,如果是在工作日白天或者有学生优惠,可能会便宜一些。K歌一个包厢几个小时,人均也要30-50澳币。酒吧里一杯酒的价格通常在10-15澳币。我个人对这些娱乐活动需求不大,所以这方面的开销比较少,但如果喜欢社交的同学,这部分开销也要预留不少预算。

我每个月在娱乐和社交上的开销波动比较大,大概在100-200澳币之间。这部分费用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预算进行调整。有些同学喜欢宅在家里看剧、打游戏,那这部分开销就几乎为零;有些同学喜欢到处玩,那自然花销就大。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最重要。

学习用品与其他杂项: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小钱”

除了上述大项,留学生活中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的杂项开销,比如学习用品、打印费、文具,甚至是偶尔的捐款或者购买小礼物。

学习用品方面,虽然大部分课程资料都是电子版,但有时候还是需要购买教材或者打印资料。有些核心教材价格不菲,一本可能要50-100澳币,甚至更多。不过,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有教材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可供借阅,或者你也可以去Facebook群组或者二手书店购买二手教材,这样能省下不少钱。我通常会在学期开始前,先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需要的教材,或者问问学长学姐有没有二手书。据我了解,在墨尔本大学的一些二手书交易群组里,一本原价120澳币的教材,可能只需要30-50澳币就能买到。

打印费也是个小头,学校的打印通常是按页收费,黑白打印每页大概0.1澳币,彩色打印每页0.5澳币。如果经常需要打印大量的论文或者讲义,这笔费用也会累积。我每个学期大概会打印20-30澳币的资料。为了省钱,我尽量使用电子版资料,或者只打印最重要的部分。

文具方面,如果你对笔、本子没有特别要求,Kmart和Target就能买到非常便宜的文具,一支笔可能只要1澳币,一本笔记本也就2-5澳币。但如果你喜欢高级文具,那开销就另算了。我每个月在文具上的开销大概在10-20澳币左右。

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开销。比如,偶尔买个小礼物送朋友,或者在一些慈善活动上捐款,这些都属于不可预测的开支。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小维修费用,比如钥匙丢了配一把(10-20澳币),或者买个小家电(几十到一百多澳币)。我每个月会预留50-100澳币作为“杂项”和“应急备用金”,以应对这些突发情况。比如,我上次手机不小心摔坏了屏幕,去维修店花了150澳币换屏,这笔钱就是从我的杂项预算里出的。

这些“小钱”虽然不像房租、饮食那样显眼,但它们确实存在,而且往往在不经意间累积起来。所以在做预算时,一定不要忽略了这部分,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

打工收入与预算平衡:如何让账本收支平衡?

看完了我每个月的各项开销,你可能会觉得,天哪,这么多钱!别担心,作为国际学生,我们是有机会通过兼职打工来补贴一部分生活费的。澳洲学生签证允许国际学生每两周工作不超过48小时(在学期期间)。在假期,则没有工作时长的限制。

我目前在一家咖啡店兼职,时薪是25澳币。每周工作20小时左右,这样每两周的工作时长就没有超过48小时的限制。这样算下来,我每两周可以赚到25澳币/小时 * 20小时 = 500澳币,一个月大概就是1000澳币。这笔收入虽然不能完全覆盖我的所有开销,但也能大大减轻经济压力。

常见的留学生兼职工作包括咖啡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收银员、清洁工、配送员、超市理货员等。这些工作的时薪通常在22-30澳币之间,具体取决于行业、地区和你的经验。据Fair Work Ombudsman官网公布的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澳洲的最低时薪是23.23澳币。所以,如果你找到的工作时薪低于这个标准,那很可能是不合法的,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份兼职收入让我每月能有1000澳币的进账,减去我的主要开销(房租950 + 水电网100 + 饮食450 + 交通220 + 手机30 + 保险60 + 娱乐社交150 + 杂项80 = 2040澳币),我每个月大概有1000澳币的缺口,这部分就需要家里的支持了。当然,如果我把娱乐社交、杂项等开销压缩到最低,再选择更便宜的住宿和饮食方式,这个缺口会小很多。比如,如果我把房租降到750澳币(合租普通单间),饮食降到400澳币,娱乐社交降到50澳币,杂项降到30澳币,那总开销就变成了1640澳币,缺口就只剩下640澳币了。

合理规划打工时间和学习节奏非常重要,毕竟我们来澳洲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我通常会在课程不忙的时候多打一些工,或者在假期全职工作,多赚点钱,这样平时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就可以少打工,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业上。同时,也要学会利用学校的资源,比如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会提供免费的简历修改和面试技巧指导,帮助你找到合适的兼职工作。

我的澳洲账本总结:

把我的真实账本摊开来看,你会发现,在墨尔本,一个月的正常开销大概在1600-2200澳币之间。这个范围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住宿选择、饮食习惯以及社交频率。其中,房租是绝对的大头,其次是饮食和交通。具体的开销明细如下:

开销类别 每月参考范围 (澳币) 我的实际开销 (澳币)
住宿 (合租带独卫) 700 - 1300 950
水电煤气与网络 80 - 150 100
日常饮食 (自炊为主) 400 - 600 450
交通出行 150 - 250 220
手机与网络 25 - 50 30
OSHC (每月分摊) 55 - 70 60
个人护理与日用品 40 - 80 50
娱乐与社交 80 - 200 150
学习用品与杂项 50 - 100 80
每月总计 1580 - 2800 2090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真实案例,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但希望能给你一个最直观的感受。这些数字不是用来吓唬你的,而是为了让你在来澳洲之前或者正在澳洲打拼时,心里更有底,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少走弯路。记住,精打细算并不意味着要过得很拮据,而是要花得明白,花得舒服,把钱用在刀刃上。

听我一句劝,来澳洲前,一定要给自己留足起码前三个月的生活费,这笔钱不要指望一来就能打工挣到。刚到澳洲,你需要时间安顿,找房子、办银行卡、熟悉环境,还要应对开学后的学业压力。等到你真正适应了,才能慢慢去找兼职。别听网上那些“零元留学”的说法,那都是凤毛麟角,普通人没那么容易实现。所以,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储备好足够的“启动资金”,这才是你在澳洲安心学习、生活最重要的保障!祝你在澳洲一切顺利,开启精彩的留学生活!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