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我第一次萌生去加拿大读高中的念头,那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兴奋又迷茫,心里一百个问号:选哪个城市啊?学校好不好啊?签证怎么弄啊?去了人生地不熟,该怎么活啊?哎,别笑,我当时就是这么个傻乎乎的状态。每天晚上,我捧着手机,各种论坛、知乎、小红书,恨不得把所有跟“加拿大中学留学”有关的帖子都翻个底朝天,结果呢,信息量太大,反而更晕了,感觉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往哪儿撞。那段时间,头发都快愁掉好几根了!是不是觉得我说的就是你现在的写照?哈哈,别急,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就是那个摸爬滚打、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老司机”啊!今天,我就想把我的所有经验,那些踩过的坑,那些觉得特别实用的干货,一股脑儿地掏出来跟你分享分享,保证你读完这篇,心里亮堂堂的,少走弯路,踏踏实实地迈出第一步!
懵懂少年初探路:选校这件大事!
刚开始选学校的时候,我跟你一样,脑子里只有“名校”两个字,觉得越有名越好。后来才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学校就像谈恋爱,得看对眼,也得看“三观”合不合。首先,大家最纠结的肯定就是选公立还是私立了。公立中学通常由教育局统一管理,教学质量有保障,学费相对亲民,每年大概在1.4万到1.8万加币之间,这是加拿大各省教育局普遍的国际学生学费标准,据萨斯喀彻温省国际教育局等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私立中学呢,种类可就多了,有贵族学校、教会学校、国际学校等等,学费从2万到5万加币甚至更高都有,但它们通常班级人数少,师生比例更高,设施更先进,可能还提供更个性化的升学指导。比如,一些知名的私立寄宿学校,像安大略省的Upper Canada College,其每年的学费和寄宿费总和甚至能超过7万加币,数据显示这类学校的毕业生进入顶尖大学的比例确实非常高,但竞争也异常激烈。
确定了公立私立的大方向,接下来就是地理位置了。加拿大地广人稀,从东到西跨越好几个时区,气候差异巨大。我在选学校的时候,一开始想着去温哥华或者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毕竟华人多,生活方便。后来听一个学姐说,她去了多伦多周边的一个小镇,虽然华人不多,但英语进步特别快,而且当地人更淳朴热情。我当时就想,是啊,出去留学不就是为了锻炼自己嘛!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加拿大东部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既能体验纯正的英语环境,生活成本也比大城市低一些。据加拿大统计局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多伦多和温哥华的华裔人口确实非常庞大,分别为100万和50万左右,占城市总人口的16%和20%以上,这对于想快速适应并有华人社区支持的同学来说确实有优势,但也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语言环境不足。
学校特色也是我很看重的一点。有些学校在艺术方面特别突出,有专业的音乐厅、画室;有些则在体育方面实力强劲,各种球类场馆应有尽有;还有些学校提供丰富的AP(Advanced Placement)或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能让学生提前修大学学分。我记得当时在研究安大略省一所高中时,发现他们的AP课程居然覆盖了微积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等十几个科目,这对于未来想申请理工科大学的我来说简直是天堂,我在他们的官网“Peel District School Board”上查到了详细的课程列表,非常具体。所以,你得好好想想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未来想走什么方向,这样才能找到那个能让你闪闪发光的学校,而不是盲目地追逐所谓的“名气”。毕竟,你才是那个要在那里度过几年青春的人啊!
提交申请“大作战”:材料一个都不能少!
选好了心仪的学校,接下来就是准备申请材料了,这可是一场“大作战”,马虎不得。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成绩单和语言成绩。加拿大高中普遍会看你过去两到三年的平均成绩,尤其注重数学和英语。我当时初中三年级的平均分大概在85分左右,这个分数在申请加拿大公立高中时是比较有竞争力的。至于语言成绩,很多公立高中对国际学生并没有强制要求提供雅思或托福,但有些私立学校或者精英公立学校就会有明确要求,比如雅思总分不低于6.0分,单项不低于5.5分,这是我在查阅一些热门私立高中,如Kingsway College School的招生要求时看到的。即使没有强制要求,如果你能提供一个不错的语言成绩,也能给学校留下更好的印象,证明你具备在全英文环境学习的能力。
除了成绩单,推荐信和个人陈述也是很关键的。推荐信通常需要你的班主任或英语老师来写,一定要突出你的优点,比如学习能力、领导才能、兴趣爱好等等。我当时请我的英语老师帮我写了一封,她把我平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组织小组活动的一些细节都写进去了,我觉得这比那些“套话”更能打动招生官。个人陈述嘛,就是你向学校展示自己的机会了,别写得像流水账,要真诚,要突出你的个性和你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师兄,他的个人陈述写得特别假大空,结果直接被学校拒绝了,因为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真心想来,据一些留学机构的经验分享,真实案例和个人思考远比华丽辞藻更受欢迎。
申请时间线也得抓紧。加拿大高中通常是滚动录取,也就是说,只要还有名额,你随时都可以申请。但热门学校和热门年级往往很快就满员了,所以建议你最好提前半年到一年开始准备。像安大略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很多公立学区,国际学生的申请通道通常会在前一年的秋季开放,并在第二年的春季就接近截止,尤其是在9月入学这种高峰期,比如温哥华教育局就会建议学生尽早提交申请,以确保有足够的处理时间。我当时就是提前了将近一年开始准备,虽然过程有点漫长,但最终还是顺利拿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心里那块大石头才算彻底落了地!所以,千万别拖延症犯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在留学申请这块儿,那真是真理。
签证之路不迷茫:SDS计划帮你忙!
拿到offer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但激动归激动,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办理学生签证——还在等着我呢。加拿大的学签申请,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把材料准备齐全。我当时走的是SDS(Student Direct Stream,学生直入计划)通道,这个通道最大的优势就是审理速度快,通过率相对较高,但对申请人有明确的语言和资金要求。我记得当时在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官网上仔细查阅了SDS的条件:雅思总分不低于6.0分,或者提供加拿大高中文凭,再就是需要购买一份1万加币的担保投资证明(GIC),外加第一年的学费收据,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性条件。
除了GIC和学费证明,体检和生物识别信息采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体检必须去IRCC指定的医院进行,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你可以在IRCC官网找到详细的指定体检医师列表,他们会给你一份体检报告回执。生物识别信息采集(也就是录指纹和拍照)则需要前往签证申请中心(VAC)。我当时去录指纹的时候,人还挺多的,排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的队,所以建议大家提前在网上预约,省得白跑一趟。这两个步骤都是为了确保你身体健康,没有犯罪记录,能安心在加拿大读书生活。
虽然我走的是SDS通道,一般不需要面签,但我也研究了一下如果被抽到面签,可能会问到哪些问题。无非就是围绕你的学习计划、为什么选择加拿大、毕业后的打算等等。这些问题其实你在准备个人陈述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清楚了。我的建议是,回答的时候一定要真诚,逻辑清晰,让签证官相信你是一个真正的学生,而不是想借读书的名义移民。据一些留学论坛上的经验分享,签证官最看重的就是你的“学习目的”和“移民倾向”,只要能充分证明你完成学业后会回到中国,或者有合理的继续深造计划,基本就不会有问题。我当时把所有材料都整理得清清楚楚,递交上去之后,大概等了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通过的通知,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落地加拿大:初来乍到的N个挑战与应对!
飞机降落在加拿大土地上那一刻,我心里又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新生活终于要开始了,紧张的是对未知的一切充满忐忑。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寄宿家庭了。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寄宿家庭妈妈,她是一个特别和蔼的女士,给我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但即便如此,刚开始适应寄宿家庭生活还是挺有挑战的。比如,加拿大人对隐私非常看重,敲门之前必须先询问,洗澡时间也有规定,通常不能太长。还有饮食习惯的差异,他们爱吃面包、沙拉,我这个“无辣不欢”的胃一开始真是有点受不了。但慢慢地,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寄宿家庭妈妈也很乐意为我做一些中餐。据一些寄宿家庭服务机构,如Canada Homestay Network的公开报价,加拿大寄宿家庭的月费通常在800到1200加元不等,包含食宿,但具体服务内容和价格会因城市和家庭条件而异,选择一个有经验的服务机构能帮你匹配到更合适的家庭。
文化冲击也是我刚来时的一大感受。我发现加拿大人都特别礼貌,随口就是“Excuse me”、“Thank you”、“Sorry”,刚开始我还有点不习惯,后来也慢慢学着他们这样。最大的冲击可能还是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小组讨论也非常多。我第一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因为英语不太流利,也不太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全程都很沉默。后来老师私下鼓励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犯错。在加拿大,个人主义比较盛行,大家都很尊重彼此的独立性,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集体主义教育确实有点不同。据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CMHA)的研究表明,国际学生在适应新文化时普遍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文化冲击,建议学生积极寻求社团和学校的支持。
生活方面的挑战也少不了。刚到的时候,我连坐公交车都差点坐错方向,因为加拿大公交车不像国内那样每一站都报站名,需要自己提前拉绳子示意下车。后来我学会了用Google Maps看路线,简直是出行神器。购物方面,加拿大超市的物价不便宜,尤其是蔬菜水果,比国内贵不少。我记得当时一个牛油果就要两三加币,把我惊到了。但也有很多打折商品,学会看每周的传单(flyer)能省不少钱。银行开户倒挺简单,去任何一家大银行,比如RBC、TD、CIBC,拿着护照和学签就能办。我当时选择了TD银行,因为它的网点很多,ATM机也方便。据多伦多公车局(TTC)官网公布的票价信息,多伦多成年人的月票价格目前是156加元左右,这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学会利用学生优惠卡或办理Presto卡很重要。
学业不掉队:选课、成绩与未来!
来了加拿大高中,最核心的任务当然是学习啦!这里的课程设置和国内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选课方面,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我所在的安大略省,高中毕业需要修满30个学分,其中有18个是必修学分,比如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等,另外12个是选修学分。这些具体的学分要求都可以在安大略省教育部官网上查到。选修课就特别丰富了,从艺术、音乐、戏剧、体育,到商科、计算机编程、烹饪、木工,应有尽有。我当时就选了一门视觉艺术课和一门计算机编程,感觉特别有意思,完全打破了国内“语数外理化生”的刻板印象。
加拿大的学习方法也跟国内不太一样。这里非常注重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都是Project(项目),需要你自己去查资料、做研究、写报告,甚至做Presentation(演示)。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要为一个虚拟的公司设计一个营销方案,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包装,再到宣传策略,全部都要我们自己完成。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虽然很累,但学到了很多实际的技能。而且,学校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比如图书馆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数学中心和写作中心也常年开放,你可以随时去寻求帮助。据多伦多公共图书馆的数据,他们为学生提供的免费作业辅导和学习资源使用率非常高,这在加拿大中学里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对于未来的升学规划,越早开始越好。加拿大大学非常看重你在高中11年级和12年级的成绩,尤其是你申请专业相关的课程成绩。我当时在11年级的时候,就和学校的升学辅导老师聊过好几次,她帮我分析了我的兴趣和成绩,推荐了几所适合我的大学和专业。她说,加拿大大学,比如多伦多大学、UBC等,通常要求申请者的平均成绩达到80%以上,热门专业甚至要90%以上,并且会对你选择的先修课程(Prerequisite Courses)有明确要求,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各大学的招生官网例如多伦多大学上查到。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刚来加拿大就可以放松了,这里的高中生活也是充满挑战的,而且你的高中成绩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哦。
融入新生活:交友、社团与心理健康!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朋友真的是太重要了!我刚来的时候,也担心自己交不到朋友,毕竟语言和文化都有差异。但后来发现,加拿大高中的社团活动简直是交友利器!我们学校光是社团就有五十多个,从动漫社、戏剧社、棋类社,到足球队、篮球队、辩论队,总有一个适合你。我当时就加入了学校的排球队,虽然我打得不怎么样,但大家都很友善,训练完还会一起去吃披萨,这样我就认识了很多本地同学。据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是国际学生融入本地社区、提升语言能力和建立社交网络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除了社团,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舞会、才艺表演、主题周等等。这些都是你结识新朋友的好机会。我记得有一次学校办万圣节派对,大家都盛装出席,玩得特别开心。我还和我的寄宿家庭一起去参加了当地的社区活动,体验了加拿大的农贸市场,也认识了一些当地的居民。这些经历都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真正融入了这个社区。所以,别害怕走出舒适区,勇敢地去尝试新事物,主动和别人交流,你会发现加拿大同学其实都挺友善的。
当然,在异国他乡一个人生活,遇到挫折或者感到孤独是很正常的。我也有过想家、觉得压力大的时候。这时候,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学校就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如果你觉得情绪低落或者学业压力大,可以随时去找他们聊天。他们会提供专业的帮助,而且是完全保密的。我还了解到,一些大型的教育局,比如约克区教育局(YRDSB),甚至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支持项目,提供多语言的咨询服务。所以,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遇到困难一定要寻求帮助,不要自己闷在心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享受留学生活。
那些年,我踩过的“坑”与避雷指南!
留学路上,肯定会踩一些坑,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嘛!我最大的一个“坑”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盲目跟风。当时有个朋友说商科热门,以后好找工作,我就想着也去选商科相关的课程。后来才发现自己对商科真的提不起兴趣,学得很吃力,完全是硬着头皮去学的。所以,我真的想劝劝你,选专业和课程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要只盯着“热门”或者听别人的建议,毕竟那是你未来的路啊!据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ESDC)的报告显示,虽然某些行业就业前景看好,但个人兴趣和技能匹配度才是长期职业成功的关键,盲目跟风反而容易导致学业上的挫败感。
另外一个“坑”就是忽视学业压力。虽然加拿大高中的课程形式比国内灵活,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放松。这里的作业量不小,而且很多Project都需要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我刚开始的时候有点轻视,觉得随便应付一下就行,结果期末成绩出来的时候,有几门课差点就挂了!后来我才意识到,加拿大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和持续性,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小测试都会计入总成绩,而不是只看期末考试。加拿大高中毕业证书,比如安大略省的OSSD,不仅要求学生修满学分,还要求通过OSSLT(安大略省英语读写能力测试)以及完成40小时的社区服务,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毕业要求,据安大略省教育部官网的详细规定。所以,千万别以为加拿大高中就是“天堂”,该努力的时候还是要拼尽全力。
还有一个小小的“坑”,就是过度依赖中文圈。刚来加拿大,遇到老乡或者说中文的同学,那种亲切感真是难以言喻。一开始我大部分时间都和中国同学一起玩,说中文。虽然这让我很快适应了生活,但也导致我的英语口语进步非常慢,很多时候错失了和本地同学交流的机会。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开始主动去参加英文社团,多和本地同学聊天,甚至强迫自己去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数据显示,积极与本地学生交流的国际学生,其语言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会显著高于只停留在同语言圈的学生,这是加拿大国际教育局(CBIE)的年度调查报告中经常强调的一个点。所以,亲爱的朋友,我不是让你不和中国同学玩,而是希望你能更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拥抱更广阔的文化和语言环境。
哎呀,不知不觉就跟你唠了这么多,感觉把我肚子里的干货都掏空了!回想我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真的感慨万千。加拿大中学留学,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惊喜,有挑战,但这些都是你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一个人孤单无助,但别忘了,你还有我们这些“过来人”给你打气,给你分享经验。如果你现在正站在留学的十字路口,心里七上八下,我给你的最实在的建议就是:别再犹豫了,先行动起来!你可以从找几个感兴趣的学校官网开始,看看他们的课程设置,了解一下申请要求。然后,勇敢地跟爸爸妈妈聊聊你的想法,把你的顾虑和期待都说出来。再然后,找一家靠谱的留学机构,或者咨询一下已经在那边读书的学长学姐。一步一步来,你会发现,所谓的“一头雾水”会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记住,每个人的留学之路都不一样,但勇敢迈出第一步,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勇敢的自己!加油,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