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尔兰,我如何定义我的身份?

puppy

来爱尔兰留学,除了学业和体验新鲜事,是不是也常常在想:我到底是谁?在这里,我算不算一个“爱尔兰人”?那种既不是完全的当地人,又和家乡有些疏离的微妙感,是不是让你觉得有点“悬在半空中”?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这篇文章不是要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想跟你聊聊,我在爱尔兰这些年,从最初的文化冲击到日常琐碎,如何一步步重新定义“我”的旅程。从口音的悄悄变化,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审视,到对爱尔兰生活习以为常,我发现身份其实不是一个固定的标签,而是一条不断融合、不断延展的河流。如果你也正在异乡寻找自己的定位,或者好奇海外生活究竟会怎样塑造一个人,那就跟着我的故事,一起探索如何在爱尔兰这片多元文化交织的土地上,活出那个独一无二、融合了多重色彩的自己吧!

在爱尔兰,我如何定义我的身份?

你有没有过那种瞬间?就是你站在都柏林的雨中,或者是在科克某个小酒馆里,听着身边爱尔兰人的快语和口音,突然就觉得有点懵。大家都在笑,你也在笑,但心里却隐约冒出个问号:我到底属于这里吗?我来爱尔兰都这么久了,可我算不算一个“爱尔兰人”?又或者,我还是那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吗?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都柏林市中心一家咖啡馆点咖啡,只是随口说了句“I’ll have a flat white, please”,结果店员小哥反问了我一句“Are you from Cork?” 我当时就愣住了,心里一阵波澜,是惊讶,是好笑,还是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自豪感呢?我明明来自遥远的东方,却因为一句简单的英文,被误认成了爱尔兰本土某个城市的居民,那种既不完全属于这里,又和家乡有了微妙疏离的感受,像极了被风吹起来又落不下去的蒲公英,真有点“悬在半空中”的味道。

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觉,我跟你一样,来爱尔兰的这些年,每天都在经历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自我的重塑。从一开始的文化冲击,到后来点点滴滴的日常琐碎,我发现“身份”这玩意儿,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贴上的固定标签,它更像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不断地融合、不断地延展,最终汇聚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你。就拿语言和口音来说吧,刚来的时候,我真的是听得一头雾水。记得那会儿我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读硕士,有门课的教授是标准的利默里克口音,语速又快,我每次上课都像在听天书,回家得把录音反复听好几遍才能理解。可神奇的是,时间久了,我竟然也开始悄悄地学会了一些爱尔兰人说话的腔调和习惯。比如,以前说“thank you”总是很规矩,现在嘴边常常会带一句“cheers”或者“grand”,甚至连语调都会不自觉地往上扬一下。数据显示,长期生活在非母语环境中的人,大脑会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发音模式和语调,以更好地融入当地语言环境,这并非刻意模仿,而是一种自然适应机制。

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是无声无息地塑造着我。以前在国内,晚上九点还觉得是白天呢,可在爱尔兰,过了晚上六点很多商店都关门了,酒吧里倒是一片热闹。我逐渐学会了把晚餐时间提前,周末的下午不再宅在家里刷剧,反倒是会约上三五好友,去附近的公园走走,或者找个小酒馆喝一杯,感受一下所谓的“craic”(爱尔兰人特有的乐趣和谈话)。我记得在都柏林市中心,随便走几步就能遇到一家酒吧,据爱尔兰旅游局的统计,爱尔兰全国大约有超过7000家持牌酒吧,它们不只是喝酒的地方,更是社区的中心,人们交流情感、分享生活的重要场所。我甚至学会了如何和爱尔兰人进行“small talk”,从天气聊到橄榄球赛,再到最近的政治八卦,虽然很多时候只是蜻蜓点水,但这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纽带,让我慢慢感受到了融入的乐趣。

学术环境的差异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身份有了新的认识。在国内,我们的学习往往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标准答案的寻求,而在爱尔兰的大学,比如我在UCD(都柏林大学学院)的同学,教授们则更鼓励我们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我的第一个小组项目,我们被要求对一个商业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教授强调的是过程中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而不是最终结果的“对错”。UCD官网显示,该校约有30%的国际学生,来自139个国家,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使得小组讨论变得异常活跃,每个人带着不同的文化视角去审视问题,反倒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我学会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便它可能与主流观点相悖,也学会了如何礼貌而有效地反驳别人的观点,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让我对自己作为一名学者、一个思考者的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

距离家乡的遥远,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文化和我的根。以前在国内,很多习以为常的传统和节日,我可能并不会特别去思考它们的意义。可到了爱尔兰,每次遇到爱尔兰朋友好奇地问起端午节、中秋节,或者春节的时候,我都需要用英文去解释这些节日的由来、习俗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个过程,反倒让我自己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国际学生办公室组织了一个“文化交流日”,我给大家介绍了中国的剪纸艺术,当我看到爱尔兰同学们惊叹的表情时,心里涌起一种特别的自豪感。据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的数据,爱尔兰当地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正在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爱尔兰人开始学习中文,参与中国文化活动。这种在异乡弘扬自己文化的过程,让我意识到,无论身处何地,我的中国身份都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因为它被带到了一个新的语境中,而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

我的社交圈子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让我对“朋友”和“社群”的定义有了新的看法。刚来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和很多中国同学抱团取暖,这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开始主动去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有热情的意大利室友,有幽默的西班牙同学,还有那些总是面带微笑的爱尔兰当地朋友。我加入了圣三一学院的摄影社团,他们的官网显示,学院拥有超过120个学生社团和俱乐部,这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机会。通过社团活动,我不仅提升了摄影技能,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去爱尔兰各地旅行,爬过莫赫悬崖,走过巨人之路,在那些共同经历的瞬间里,我们不再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而是一群在异乡相遇、彼此扶持的伙伴。这种跨文化的友谊,让我对“身份”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国籍和民族,它更多地指向一种“我们都是地球村居民”的共通感。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形成了一种“第三空间”的身份认同。我既不是完全的爱尔兰人,也不是单纯的中国人,我是一个融合体。我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得更加弹性,既保留了东方人特有的含蓄和内敛,又习得了西方人直率和开放的表达方式。比如,面对一些需要直接沟通和表达个人意愿的场合,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犹豫,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立场。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依然会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面子,这无疑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体现。这种混合式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让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拥有双重“操作系统”的人,可以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自如切换。据爱尔兰高等教育局发布的国际学生调查报告,大部分在爱尔兰留学的学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的社交习惯和沟通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种适应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延展。

甚至连对未来的设想,也因为在爱尔兰的经历而变得更加开阔。以前我可能觉得毕业后就应该回国发展,可现在,我开始认真考虑留在爱尔兰工作的可能性。爱尔兰政府为非欧盟毕业生提供了“第三级毕业生计划”(Third Level Graduate Scheme,即Stamp 1G),允许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在爱尔兰停留12至24个月以寻找工作,这无疑给了我们国际学生更多选择和机会。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通过这个签证留了下来,有的在科技公司工作,有的在金融机构实习。他们的经历让我看到,我的身份标签不仅仅是“留学生”,它也可以是“爱尔兰工作的国际人才”。这种可能性的拓宽,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想象,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路径,而是拥有了更多元的人生选择。

在食物这件事上,我的“身份”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刚来的时候,我无比想念家乡的味道,每个周末都会跑去都柏林的亚洲超市,比如位于都柏林八区的亚洲市场(Asia Market),那里简直就是我的救赎,能买到各种中国食材,自己动手做饭。可后来,我开始尝试爱尔兰的传统美食,比如农家早餐、海鲜浓汤,甚至学会了做爱尔兰炖肉(Irish Stew)。有一次,我把自己的创新版爱尔兰炖肉带到国际同学的聚会上,大家赞不绝口,我当时觉得特别开心,这不就是一种完美的文化融合吗?我既能熟练地用筷子吃着麻婆豆腐,也能用刀叉优雅地品尝烤羊肉,甚至开始尝试用爱尔兰的食材做出带有中国风味的菜肴,我的胃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这背后,何尝不是我的身份认同在默默地拓展呢。

最终,这种身份的探索,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独立。从办理入学手续,到租房、开银行账户,再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很多事情都需要我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我记得有一次生病了,一个人去看病,当时心里特别委屈,可当医生用耐心又温柔的爱尔兰腔安慰我的时候,那种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感就减轻了很多。爱尔兰的大学,比如我的学校UCD,都有非常完善的国际学生支持中心和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这些经历,无论是大是小,都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归属感。我不再是一个需要依赖父母的孩子,而是一个能够独立面对生活的成年人,这种成长,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如果你也正在爱尔兰的某个角落,跟我一样在摸索自己的定位,别焦虑,别给自己设限。身份这东西,它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更像是一张画布,你在爱尔兰的每一天,都在上面添上新的色彩,画上新的笔触。它不是要你选择做爱尔兰人还是中国人,而是让你成为一个融合了爱尔兰和中国,甚至更多文化底色的,独一无二的你。所以呀,我的朋友,别去想那些条条框框了,这个周末就去参加一个你从未尝试过的当地活动吧!哪怕只是去附近的小镇逛逛,或者鼓起勇气跟酒吧里的爱尔兰老爷爷聊上几句,去感受那份纯粹的“craic”,去体验那些细微而又真切的日常,你就会发现,你的身份正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里,变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有趣。相信我,你会爱上这个不断融合、不断生长的自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