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踩坑!留学生小编手把手教你闯美国

puppy

刚拿到美国大学offer,是不是既兴奋又有点方?别担心,学长学姐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咱们小编作为过来人,深知大家初来乍到会遇到哪些‘坑’,从申请签证到落地安顿,从选课社交到日常吃穿住行,甚至那些让你头疼的文化差异、身份适应,我们都帮你提前踩过雷了!这篇干货满满的文章,就像一位美国通老朋友手把手教你避开常见的陷阱,教你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搞定各种手续,还能告诉你怎么在留学生活里玩得转、学得好。不用自己摸索着撞南墙了,跟着我们的经验走,少走弯路,省心又省力,保证让你初闯美国的路顺畅又精彩!快来看看,让你少踩几个坑,留学生活瞬间升级!

别踩坑!留学生小编手把手教你闯美国

还记得小编当年,刚拿到那份梦寐以求的美国大学offer时,简直要跳起来了!那会儿感觉自己就是世界之王,未来一片光明,恨不得立刻飞过去。可是,这份肾上腺素飙升的兴奋劲儿没持续多久,就被扑面而来的“现实”给浇了个透心凉。签证材料怎么准备?到了机场要怎么过海关?人生地不熟的,住哪儿?吃什么?手机卡怎么办?一堆问号像泡泡一样咕嘟咕嘟冒出来,心里就止不住地发慌,感觉自己瞬间从“人生赢家”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懵圈小白。相信现在正盯着屏幕的你,大概也正在经历这种又期待又忐忑的复杂心情吧?别担心,学长学姐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咱们小编今天就来手把手教你,把那些初闯美国的“坑”都提前给你填平了,让你少走弯路,直奔精彩留学生活!

拿到I-20表格那一刻,好多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研究F-1签证的申请流程了。这可不是简单地填个表、交个钱就完事儿,它考验的是你的细心和耐心。签证面谈时,VO(签证官)可能会问你各种问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毕业后有什么打算,甚至会问到你父母的工作情况。据美国国务院官网最新的签证等待时间数据(travel.state.gov),某些热门领事馆F-1签证的预约等待时间可能长达数周,所以I-20一到手就得赶紧预约,千万别拖延,错过了开学日期那可就麻烦了。

签证面签准备材料时,千万别觉得复印件能蒙混过关。咱们有个师弟,当初去广州面签,因为提供了几份银行存款证明的复印件,结果被VO当场质疑资金真实性,差点儿就拒签了。幸好他当天带了原件,才算有惊无险地通过。记住,所有资金证明、成绩单、录取信等核心材料,都必须准备好原件,并且整理得条理清晰,让VO一看就明白,能大大提升过签率。官方建议,你的资金证明最好能覆盖你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总额,有些学校甚至会要求更多,比如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就在其国际学生招生页面上明确指出,国际学生需要证明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第一年的全部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书本费和个人开销,这个数字每年都在调整。

买机票也是个技术活儿,好多同学为了省钱会选择转机次数多或者等待时间长的航班。咱们小编当年就犯过这个错,为了省几百块钱,订了个在芝加哥中转停留十几个小时的航班,结果那叫一个疲惫不堪,下飞机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建议第一次去美国的同学,尽量选择直飞或者转机次数少、等待时间短的航班,尤其是在入境城市,因为你需要先办理入境手续,再转机去最终目的地。根据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的规定,国际航班抵达后,行李需要先取出接受海关检查,即使是联程机票,也需要在第一个入境城市办理清关,之后再重新托运。这个过程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要长,所以转机时间至少要预留3-4小时以上。

抵达美国机场,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堆不认识的指示牌,难免会有点手足无措。入境检查官(CBP Officer)会问一些常规问题,比如你来美国的目的、在哪所学校读书、专业是什么等等。咱们有个学姐,因为英语口语不太流利,再加上第一次入境有点紧张,入境官问她“What's your major?”,她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搞得VO都有点不耐烦了。所以,提前把这些基本问题的答案在心里过几遍,自信、简明地回答,表现出友好和真诚就行。记得,所有海关申报的物品一定要如实填写,哪怕只是一包泡面或者几颗感冒药,如果不确定是否可以带,就主动申报,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官网有非常详细的违禁品清单,建议大家出发前务必仔细查阅。

出了机场,交通也是个大问题。很多大城市都有公共交通系统,比如纽约的地铁、波士顿的MBTA,但对于初来乍到的同学来说,拿着大包小包行李,一下子搞明白线路图确实有难度。提前联系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看看他们是否提供新生接机服务。很多大学会在新生周期间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机场接机,比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每年都会有志愿者团队在开学季提供接机帮助,虽然需要提前预约,但能省下不少心。如果没有,打车是比较方便的选择,但费用较高,Uber或Lyft是常用的打车软件,记得提前下载注册好。

住宿是留学生活最重要的一环。刚开始,很多同学会选择住学校宿舍。宿舍的好处是省心、安全,而且能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认识新朋友。咱们小编当年就是住的宿舍,同屋是个热情奔放的美国妹子,每天都被她感染得乐呵呵的。不过,学校宿舍通常需要提前申请,而且数量有限,热门学校的宿舍更是手慢无。据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官网显示,他们的本科生宿舍申请竞争就相当激烈,尤其是新生,虽然学校会优先考虑,但依然建议尽早提交申请。如果你没抢到宿舍,或者想体验更自由的生活,校外租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额外注意安全和通勤问题。

校外租房的“坑”可就多了。首先是找室友,这简直是一门玄学。咱们有个同学,找到一个看起来很和善的室友,结果住进去才发现对方生活习惯极差,不爱打扫卫生,经常半夜开派对,搞得他苦不堪言,最后只能忍痛搬家。所以,找室友一定要多聊聊,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最好能面谈,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对胃口”。其次是租房合同,很多地方的合同都是英文的,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让人头疼。千万不要稀里糊涂就签字,仔细阅读每一条款,特别是关于租期、押金退还、维修责任以及提前解约的条款。根据加州消费者事务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Consumer Affairs)的建议,租客在签署租赁协议前,应仔细审查所有条款,并对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确保自己权益不受侵害。

电话卡和银行账户也是落地后要立马解决的大事。刚下飞机,联系家里报平安肯定少不了。你可以先在国内买一张短期国际漫游卡或者eSIM,应急用几天。到了学校,再去办理当地的电话卡,T-Mobile、AT&T、Verizon是三大运营商,各有优缺点。很多同学会选择T-Mobile的套餐,因为它对国际学生比较友好,经常有优惠活动。咱们有个学妹,刚去美国时办了AT&T的套餐,结果她宿舍的信号特别差,后来才知道不同运营商在不同区域的信号覆盖有差异,所以最好问问同校的学长学姐,或者在学校附近测测信号再决定。至于银行,Chase、Bank of America、Wells Fargo都是大银行,网点多,服务相对完善。办理学生账户时,通常需要护照、I-20、学校录取信和当地地址。据Chase银行官网介绍,他们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支票账户选项,免月费且有借记卡,方便日常消费。

选课是关系到你学习生涯的关键一步,很多国内同学到了美国大学的选课系统里都会有点懵圈。课程代码、学分要求、前置课程(Prerequisite)、教授评价(Rate My Professors)……信息量巨大。别急,国际学生办公室和你的学术顾问(Academic Advisor)会提供指导。他们会帮你了解毕业所需的学分构成,以及你专业的核心课程。咱们有个同学,因为没仔细看前置课程的要求,硬是选了一门高阶课程,结果上课完全跟不上,期中考试直接傻眼了,最后不得不退课重修。所以,选课前一定要和你的Advisor多沟通,确保自己符合所有条件。同时,利用好Rate My Professors这个网站,看看其他学生对教授的评价,了解教授的教学风格和给分情况,可以帮你避开“大坑”教授,选到自己心仪的“神仙”老师。

社交也是留学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同学在国内习惯了小团体,到了美国可能一下子不太适应。别担心,加入学生社团是打开社交圈最快的方式。美国大学的社团文化非常丰富,从学术兴趣社团到体育运动队,从志愿服务组织到文化交流小组,应有尽有。咱们小编当年加入了学校的国际学生联谊会(ISA),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还和几个美国同学一起去参加了感恩节大餐,体验了地道的美国文化。据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官网统计,他们拥有超过1400个注册学生组织,几乎涵盖了所有兴趣爱好,无论你有多小众的爱好,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不要害怕主动去和人交流,即使英语不太好也没关系,大家都很乐意帮助你。

饮食文化差异也常常让咱们留学生感到“水土不服”。刚到美国,可能觉得啥都新鲜,汉堡薯条、披萨意面、墨西哥卷饼,吃得不亦乐乎。但时间一长,就开始想念家乡的味道了。美国超市的食材种类确实和国内有很大不同,有些调料和蔬菜可能不好找。不过,大城市的中国超市或者亚洲超市基本能满足你的需求,价格会稍贵一些。咱们有个老乡,特别爱吃火锅,为了吃到正宗的味道,他经常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市中心的中国超市采购各种底料和食材,然后邀请大家到他家一起做火锅。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一个单身成年人在美国每月平均食品开销在400-600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所在城市和饮食习惯。学会自己做饭,不仅能省钱,还能吃到熟悉的味道,也是一种生活技能的提升。

交通出行方面,如果你在小城市读书,没有车会非常不方便。美国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像国内那么发达,覆盖范围有限,班次也不密集。咱们有个同学在密歇根的一个小镇上学,每次想去趟超市都得拜托有车的同学,感觉非常不自由。如果学校在郊区或者偏远地区,考虑买辆二手车会方便很多,但买车、保险、保养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需要年满21岁才能租车。驾照方面,大部分州允许国际学生使用中国驾照配合翻译件驾驶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要考取当地驾照。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统计,2022年美国新车平均价格约为4.8万美元,而二手车价格也居高不下,所以要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和实际需求来考虑。

文化冲击和身份适应是每个留学生都会经历的阶段。刚开始,你可能会对很多事情感到困惑,比如美国人的直接、对个人空间的重视、各种小费文化等等。咱们有个学姐,刚去餐厅吃饭,结账时不知道要给小费,结果服务员给她脸色看,让她特别尴尬。在美国,给小费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通常是餐费的15-20%。小费文化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你会发现,美国同学在课堂上更喜欢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错的也敢说;他们对隐私比较看重,不会轻易打听你的个人情况。慢慢地,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尊重的体现。适应需要时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多观察、多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这些不同。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显示,国际学生在适应新文化时,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学术压力也是留学生要面对的巨大挑战。美国大学的课程强度和考核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论文写作、小组讨论、批判性思维等等,都是需要慢慢适应的。特别是抄袭,这在美国学术圈是零容忍的红线。咱们有个学弟,写论文时图省事,直接复制粘贴了网上的一些内容,结果被教授发现,直接挂科,还差点儿被开除学籍。美国大学对学术诚信的重视程度远超国内,任何形式的抄袭、作弊都会被视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学术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比如纽约大学(NYU)的写作中心就提供一对一的免费辅导,教你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引用、写作结构和语法修正。遇到困难不要硬撑,善用学校资源寻求帮助,你会发现这些资源都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咱们留学生特别关注。异国他乡,远离亲友,学习压力大,文化不适,这些都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抑郁。咱们有个朋友,因为内向不爱社交,加上课业压力大,一度感到非常孤独,每天晚上都失眠。幸好他后来鼓起勇气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几乎所有学校都设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Counseling Services),而且是保密的。千万不要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丢人的事情,这和感冒发烧去看医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据美国大学心理健康协会(AUCC)的数据,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开始使用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这说明大家对此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也更愿意寻求专业帮助。

管理个人财务也是一门必修课。留学生的生活费、学费都是不小的开销。学会理财,避免超前消费,是让你留学生活更稳健的基础。咱们有个同学,刚开始觉得美国信用卡很方便,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几个月下来,信用卡账单堆积如山,每个月都要还最低还款额,压力巨大。美国信用卡的额度通常不低,但是利息也很高。刚到美国,通常很难直接申请到信用卡,可以先办理一张有担保的信用卡(Secured Credit Card),慢慢建立信用记录。等到信用记录良好后,再申请普通信用卡。据Experian(美国三大信用局之一)的数据显示,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它将影响你未来租房、买车、申请贷款等方方面面。

医疗保险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美国的医疗费用非常昂贵,没有保险的话,看一次急诊可能就要花费几千甚至上万美元。咱们有个学弟,有一次踢球不小心把脚崴了,去医院拍了个片子,拿了点止痛药,最后收到账单一看,近3000美元!幸好他有学校强制购买的医疗保险,自己只付了很少的自付额(Deductible)。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强制国际学生购买医疗保险,有些学校会提供自己的保险计划,比如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就统一要求学生购买UC SHIP(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tudent Health Insurance Plan)。如果没有学校的计划,你也可以选择购买符合学校要求的第三方保险。一定要仔细了解保险的覆盖范围、自付额、共同保险(Co-insurance)和免赔额(Copay),确保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关于打工,很多同学可能会考虑课余时间兼职赚点零花钱。作为F-1签证的国际学生,校外打工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通常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经济困难,并且获得USCIS(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批准,才能进行校外兼职。否则,未经授权的校外打工被发现,可能导致你的F-1身份失效,甚至被遣返。校内打工相对宽松,但也要符合规定,通常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咱们有个学姐在学校图书馆兼职,不仅赚了点钱,还因为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老师和同学,锻炼了口语,提升了社交能力。据USCIS官方规定,F-1学生在校内打工不需要额外申请工作许可,但必须保持全日制学生身份,且工作不得超过每周20小时的限制。切记,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打黑工。

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就像玩一场大型RPG游戏,你既是玩家,又是主角。一路走来肯定会有磕磕绊绊,但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你成长。无论是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冲击,还是学业的压力,都会在日后成为你宝贵的人生财富。咱们小编经历过那些迷茫和挑战,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独立、更坚韧。所以,别害怕,勇敢地去探索,去体验,去拥抱每一个未知吧!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心里是不是已经对即将到来的美国留学生活有了个更清晰的轮廓了?别再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或者独自焦虑啦!咱们小编的建议就是,赶紧行动起来,把这些你现在能想到的、能查到的、能提前准备好的事情都列个清单,然后逐一攻破!从现在开始,多跟已经在美国的学长学姐们聊聊,他们都是活地图活教材,能给你最接地气的建议。把I-20、护照、疫苗本、银行开户信息、学校联系方式这些重要的东西整理好,放在一个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出发前再三检查。至于那些未知的小插曲,就让它们来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去吧,开启你的精彩美国之旅!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