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招聘:报名时间线抢先看!

puppy

嘿,小伙伴们!是不是总觉得找工作这事儿,信息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就过去了,等你反应过来,好机会都溜走了?尤其是我们留学生,要兼顾学业,又要准备简历面试,时间简直是争分夺秒!别急别慌,这次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超实用的招聘报名时间线,就是要让你抢先一步,把那些让人心动的职位牢牢抓住!里面不仅有各大公司的招聘节点,还有哪些职位更适合咱们留学生发挥优势的小贴士。提前知道这些时间点,你就能有条不紊地准备简历、刷题、模拟面试,不再手忙脚乱。想象一下,当别人还在迷茫的时候,你已经胸有成竹地投递了心仪的岗位,是不是感觉超酷!所以,别再犹豫啦,赶紧点进来,把这份独家“攻略”收入囊中,让你的求职之路少走弯路,多一份胜算!我们帮你把时间线都捋清楚了,就等你来冲刺啦!

留学生招聘:报名时间线抢先看!

还记得大三那年夏天,我室友小李的经历吗?他当时兴冲冲地跟我说,某个他梦寐以求的顶尖咨询公司开放了暑期实习申请,结果等他好不容易把简历磨好,再一查,啊呀,申请通道竟然在前一天晚上关闭了!他当时那个懊恼啊,恨不得把头埋进枕头里。那一幕,至今我都记忆犹新。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擦肩而过”的经历吧?我们这些漂洋过海来读书的孩子,一边要死磕GPA,一边还得操心未来,招聘信息就像潮水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不留神,心仪的机会就真的溜走了,那种感觉真是太让人沮丧了!

其实,我们留学生在求职路上会遇到很多本土学生想象不到的挑战。语言文化差异只是冰山一角,最要命的可能就是身份问题了。比如,在美国读书的同学们,毕业后想通过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留在美国工作,就必须在特定时间段内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然OPT的机会就可能白白浪费了。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开放门户报告》(Open Doors Report)数据显示,2022/23学年,有超过105万国际学生在美国学习,其中大部分都希望毕业后能有机会在美国实习或工作一段时间,这背后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了。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和独特的要求,咱们绝不能再“佛系”了!把那些招聘信息的时间点提前摸清楚,就像拿着一张藏宝图,能让你少走多少弯路啊。当你对接下来一年的招聘节奏了然于胸时,就能从容不迫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实习、社交和申请。想象一下,当别的同学还在手忙脚乱地准备简历,甚至连心仪的公司开放申请了都不知道的时候,你已经胸有成竹地投出了完美的申请,那份自信和从容,简直不要太爽!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职业服务中心就曾指出,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开始规划职业道路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内的就业率明显高于那些临时抱佛脚的学生,这足以说明提前规划的重要性。

那么,这所谓的“时间线”到底长什么样呢?咱们先从最核心的“秋招”说起。对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读书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学CS、工程、商科、金融的,大公司的全职和暑期实习招聘通常在毕业前一年的秋季(也就是八月到十月)就拉开序幕了。这可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大型科技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都会在这个阶段放出大量的职位。比如,谷歌、微软这些科技巨头,以及高盛、摩根大通这些金融大鳄,它们的校招岗位和暑期实习申请通道常常在八月底九月初就开放了,而且截止日期也非常早,有些甚至在十月、十一月就关闭了。据Glassdoor上的数据统计,这些公司的暑期实习项目转化率非常高,达到7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拿到一份好的暑期实习,基本上就等于拿到了全职工作的“准入券”了,所以这个阶段的申请是重中之重。

紧接着秋招的第一波高峰,很多中型企业、一部分零售、快消、制造业公司也会在秋季中期到晚期(也就是十月到十二月)启动招聘。这些公司的节奏可能比巨头稍微慢一些,但职位数量同样可观。一些不那么依赖暑期实习来筛选人才的公司,或者是那些需要更多细分领域专业人才的公司,会在这个时间段冒出来。例如,一些专注于特定软件开发、生物技术或者供应链管理的公司,它们可能在十一月到十二月放出全职岗位。普华永道(PwC)在北美的校招,虽然一部分会在早期秋季启动,但其审计、税务等部门的招聘可能会持续到晚秋甚至冬季。数据显示,PwC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数万名新员工,这些多元的招聘周期也给了我们更多机会。

进入冬季(十二月到次年一月),招聘市场会稍微放缓,毕竟大家都要过节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停止。有一些公司,尤其是那些错过了秋招黄金期或者临时增加岗位的公司,会在这个时候悄悄开放一些新的职位。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查漏补缺和再次发力的机会。那些在秋招中没有找到心仪工作的小伙伴,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重新评估自己的求职策略,修改简历,准备下一轮的面试。在这个相对安静的时期,一些专注于小众领域或者新兴产业的创业公司也可能开始招募人才。据AngelList的数据显示,很多初创企业在资金到位后,会在年末或年初进行集中招聘,因为他们需要快速扩张团队。

春季招聘(二月到四月)是另一个重要的招聘周期,有时也被称为“第二波”招聘。这个阶段,招聘的范围会更广,包括那些在秋招中没有招满人的公司,或者那些根据市场变化新增加职位的公司,以及很多中小型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对于一些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或者希望进入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的同学来说,春招可能会提供更多匹配的机会。例如,许多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岗位、大学的行政管理职位,通常会在春季开放申请。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教育和医疗保健行业的招聘周期往往更长,并且会贯穿春季,这给了文科和生命科学背景的留学生更多选择。

当然了,时间线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到每个行业和每个公司,都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说,如果你想进咨询行业,那基本就得在毕业前一年秋天,甚至更早就开始准备了,因为咨询公司的招聘流程非常长,包括笔试、多轮面试(Case Interview)等。而如果你是想在纽约或伦敦的金融界闯出一片天,那暑期实习的申请时间通常会比其他行业更早,在毕业前一年夏季末就得投递了。而如果是像零售、快消这些行业,它们的招聘周期可能相对更灵活,甚至全年都会有岗位开放。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官方招聘页面,他们的全职分析师和暑期实习生项目,通常会在每年八月左右开放申请,并且很快就会截止,这再次印证了越是顶尖的公司,招聘周期越早且越紧凑。

除了把握大公司的时间节点,我们留学生更要关注那些与我们身份紧密相关的政策变动。比如OPT的申请,通常需要在毕业前90天内到毕业后60天内提交。这个时间点直接影响你毕业后能否合法留在美国工作。如果错过了,那真是追悔莫及。此外,对于那些希望留在美国长期发展的同学,H-1B工作签证的抽签也是一个“卡脖子”的存在。虽然H-1B的申请是公司层面的事情,但了解其大致流程和每年三月左右的抽签时间,能让你更好地与潜在雇主沟通,并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根据USCIS(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发布的数据,近年来H-1B的申请数量远超配额,抽中率较低,这无疑增加了留学生在美国求职的难度,也让我们更需要提前部署,争取在第一时间拿到offer。

光知道时间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各个阶段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在秋招前,也就是你们还在读大三或者研一的暑假,这可是黄金时期!除了找实习,你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疯狂提升自己的简历。参加一些线上课程,考取相关证书,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志愿者项目,都能让你的简历更加出彩。那时候,我认识一个学计算机的朋友小张,他就在暑假自学了Python并参与了一个开源项目,还拿到了相关认证。结果在秋招的时候,他凭借着这些额外的技能点,成功拿到了亚马逊的实习offer。他的经历就告诉我们,暑假真的不能虚度。

等到招聘季正式开始,简历和求职信(Cover Letter)的定制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每一份申请都应该针对目标公司的文化和职位要求进行修改,而不是一份简历走天下。我曾经看过一份数据显示,那些针对特定岗位修改了简历和求职信的学生,获得面试的几率比使用通用模板的学生高出近50%。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用人单位真的能一眼看出你的用心程度。面试准备更是不能马虎,尤其是Behavioral Questions(行为面试)和Technical Questions(技术面试)。多找人模拟面试,多刷题,尤其是我们国际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化差异可能会让我们在面试中吃亏,所以更要多加练习。别忘了人脉的力量!大学期间多参加学校的Career Fair(招聘会),多和校友、业界人士建立联系。很多时候,内推(Referral)才是敲开大公司大门最有效的方式。我有个学姐,她就是在一次校友交流会上认识了一位前辈,后来那位前辈把她内推到了一个很好的岗位。根据LinkedIn的统计,通过内推获得工作机会的几率比海投高出十倍以上,这绝对是实打实的数据。所以,从现在开始,多去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多和人交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贵人会在哪里出现。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天啊,要做的事情也太多了吧!是不是瞬间感觉压力山大?别慌,我懂你的感受。但是,正是因为这些挑战,才让我们的求职之路变得更加有意义,也让我们更加强大。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www.lxs.net一直都在这里支持你!我们分享这些,不是要给你制造焦虑,而是想让你心里有底,不再像小李那样,因为信息滞后而错失良机。

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这些时间节点画在你的日历上,或者存在你的手机里,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别等招聘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再临时抱佛脚,那样太被动了。赶紧去翻翻学校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Center)的网站,看看他们有没有发布最新的招聘活动日程,或者留意你心仪公司的官方招聘页面,订阅他们的邮件提醒。行动起来,把你的简历再仔细打磨一遍,别等到截止日期前才着急忙慌地修改。去看看那些你感兴趣的岗位描述,研究一下它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然后趁着还没到deadline,抓紧时间把这些技能补齐。记住,求职这场仗,赢在准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