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吃不惯?我的健康觅食记!

puppy

嘿,刚来澳洲留学,是不是也常常觉得“吃不惯”啊?外面的饭菜总觉得不对味,自己做又没啥灵感,吃着吃着还担心营养跟不上、身体发胖?别提了,这简直是每个留学生的“心头大患”!我刚来的时候也跟你一样,天天纠结吃啥,一度陷入“健康危机”。但后来,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觅食秘籍”!从如何在澳洲超市里慧眼识珠,挖到性价比高又健康的食材,到外食时怎么聪明点餐、避开“雷区”,甚至还有几招快速做出美味又营养的留学党友好餐。这篇“健康觅食记”就是我的亲身经验分享,希望能帮你摆脱饮食困扰,在澳洲也能吃得开心、吃得健康,把留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快来一起看看我是怎么做到的吧!

记得我刚到墨尔本那会儿,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盲盒,兴奋中带着一丝丝茫然。尤其是在吃的这方面,简直就是一场“舌尖上的冒险”!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我却站在货架前傻眼,不知道该买什么好,那些奇奇怪怪的英文名字,还有让人有点心疼的价格标签,都让我感到无比焦虑。外面随便吃一顿,动辄就是二十几刀,吃多了又觉得油腻,心里还盘算着荷包能不能承受。有那么一阵子,我早餐不是面包就是麦片,午餐外卖对付,晚餐随便煮点面条,结果就是没精神、学习效率也下降,甚至体重也悄悄地往上涨了小几公斤,朋友们都说我脸色看起来不太好,那段日子真的挺煎熬的,相信不少初来乍到的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那种吃不惯、不知道怎么吃、又担心营养和预算的困扰,简直是留学生活的“隐形杀手”。我清楚地记得,刚入学时,我们学校(悉尼大学,据其官网介绍,2023年国际学生比例高达25%)的国际学生迎新会上,就有不少同学私下里吐槽饮食问题,大家普遍反映最常吃的食物是快餐和泡面,健康饮食意识明显不足。看着他们疲惫又有点委屈的眼神,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后来,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便开始了我的“澳洲健康觅食记”。第一步,当然是从最基础的“粮仓”——澳洲超市开始。这里的两大巨头无非就是Woolworths和Coles,它们就像你家门口的菜市场一样,基本上满足你所有的日常需求。我发现,学会逛这两家超市,就等于掌握了澳洲饮食的半壁江山。以Woolworths为例,据其2023年财报显示,他们在澳洲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覆盖范围极广,几乎每个社区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刚开始逛超市,我会感觉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手,面对一排排的肉类、奶制品、蔬菜水果,眼花缭乱。我慢慢学着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发现许多“自有品牌”(比如Woolworths或Coles自己生产的商品)其实品质不错,价格还便宜不少。举个例子,据Coles官网促销信息,他们自有的“Coles Brand”牛奶和鸡蛋,通常比其他知名品牌便宜10%到20%,对于我们学生党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节省。

我很快就摸索出了一些“超市扫货”的秘籍。首先是蔬菜水果区,澳洲的蔬果新鲜度很高,但季节性也很强。买当季的蔬果不仅更新鲜,价格也更实惠。比如,每年的夏天(大约11月到次年2月),芒果和樱桃就会大量上市,价格也会比平时便宜很多,像昆士兰芒果在高峰期甚至能降到每公斤5澳元以下,根据我常去的MarketPlace Waterloo店的经验,那真是囤货的好时机。

肉类是澳洲超市的另一个重点。牛肉、羊肉、鸡肉种类繁多。我发现,包装上标有“Reduced to Clear”(减价清仓)的肉类,通常是当天或隔天到期的,价格会便宜一大截。我有个朋友,她每天晚上七点多去Woolworths,总能买到半价的鸡胸肉或者牛肉馅。据澳洲食品局的食品安全建议,只要当天买回来立刻烹饪或冷冻,这些打折肉类是完全安全的,我每周都会通过这种方式省下不少钱。

海鲜也是澳洲餐桌上的常客,但价格波动较大。我通常会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冷冻海鲜,比如冷冻虾仁和鱼柳。根据澳洲海鲜产业协会的数据,冷冻海鲜在捕捞后迅速冷冻,能很好地保持其营养成分和口感,而且通常比新鲜海鲜便宜一半甚至更多。我喜欢用它们做海鲜意面或者简单的煎鱼,方便又美味。

除了生鲜,面包和谷物也是日常主食。澳洲的全麦面包、燕麦片都非常健康。我发现,Woolworths自家的烤面包房出品的当天新鲜面包,通常在傍晚时分也会有“Reduced”折扣。我有个习惯,每周都会买一大包燕麦片,价格大概在3-4澳元一公斤,根据澳洲健康部门的建议,燕麦是膳食纤维的极佳来源,能帮助我保持饱腹感,还能降低胆固醇。

奶制品和鸡蛋是营养补给的重要组成部分。澳洲的牛奶、酸奶、奶酪种类多到让你选择困难。我通常会选择特价的牛奶,有时一升只要1澳元多。而鸡蛋,通常一大盒12个的“Cage Free”(走地鸡)鸡蛋,价格在4-6澳元之间,据澳洲鸡蛋产业委员会数据,澳洲的鸡蛋生产标准是全球领先的,确保了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亚洲超市也是我觅食的宝藏地。在墨尔本的Box Hill或者悉尼的Burwood,有很多大型亚洲超市,那里的中国调料、日韩零食、东南亚食材应有尽有。我发现,很多中国特有的蔬菜,比如上海青、空心菜,在这里比在澳洲超市买要便宜很多。据墨尔本Box Hill华人社区的统计,该区拥有超过30家亚洲食品店,是国际学生购买家乡食材的重要补给站。

我渐渐学会了“慧眼识珠”,不再是盲目购物。我会提前列好购物清单,避开不必要的冲动消费。每周一次的大采购,让我能够规划好一周的饮食,这样不仅省钱,也大大减少了食物浪费。据澳洲国家食物浪费策略组织(Fight Food Waste Australia)的报告,澳洲家庭每年平均浪费价值超过2000澳元的食物,而规划性购物是减少浪费的有效方法。

当然,光买得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做。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快速、简单、美味又营养的食谱,简直就是“救命稻草”。我摸索出了一些“留学党友好餐”,它们制作起来真的不费吹灰之力。

比如,“一锅烩”是我的最爱。一个锅,一把米,切点鸡肉或者香肠,加上胡萝卜、玉米、青豆,倒点生抽蚝油,电饭煲一按,半小时就搞定!这种做法既方便又均衡。我发现很多澳洲大学宿舍(例如莫纳什大学Clayton校区的大部分学生公寓都配备了设备齐全的厨房)都允许学生使用电饭煲等小型厨具,非常适合这种懒人料理。

还有就是简单的意面。澳洲的意面种类多,价格也合理。我常做的是番茄肉酱意面:超市买一罐现成的番茄酱(Pasta Sauce),再炒点肉末,煮熟意面拌一拌,撒点芝士粉,五分钟就能上桌。据澳洲意面制造商协会统计,意面是澳洲家庭消费量最大的谷物食品之一,其快速烹饪的特点深受忙碌人士喜爱。我还会尝试制作“杂蔬炒饭”。头一天吃剩的米饭,切点火腿丁、鸡蛋、各种蔬菜丁,大火快炒,加点酱油,味道立马就出来了。这种“废物利用”的做法,不仅能解决剩饭问题,还能把冰箱里快要坏掉的边角料蔬菜清理掉。根据澳洲健康饮食指南,每天摄入多种颜色的蔬菜对身体非常有益,炒饭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办法。

早餐方面,除了简单的燕麦粥,我还学会了做“隔夜燕麦”(Overnight Oats)。晚上睡觉前,把燕麦、牛奶(或者植物奶)、奇亚籽、水果、坚果混合好放冰箱,第二天早上直接拿出来吃,省时又省力。据我所知,很多澳洲大学的图书馆或学习中心(例如昆士兰大学的24小时学习空间)甚至允许学生在指定区域吃早餐,这种方便携带的早餐简直是赶课党的福音。

偶尔我也会自己烤一些简易的烘焙品,比如香蕉面包或者玛芬。只要有面粉、鸡蛋、糖和一些水果,搅拌一下放进烤箱就行。烘焙的香气能让整个房间都变得温馨起来,而且自己做的点心通常比外面卖的更健康,糖分和油脂可以自己控制。我上次在Kmart买了个小烤箱才30多刀,非常实用。

除了自己动手做,外食也是留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在澳洲外食,学会“聪明点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发现,大学周边的Food Court通常是性价比之选。例如,在RMIT大学市中心校区的Food Court,你可以找到从亚洲米饭套餐到披萨汉堡的多种选择,一份套餐的价格通常在10-15澳元之间,据学校官网介绍,他们的餐饮服务商会定期推出学生折扣。

我也会去一些亚洲餐馆,尤其是那种门面不那么华丽的小店,常常能找到物美价廉的美味。在悉尼的唐人街或者墨尔本的越南区(Footscray),随便一家小吃店,一份热腾腾的河粉或者港式烧腊饭,价格通常在12-18澳元,味道还很正宗。据悉尼市政府2023年发布的文化多样性报告,唐人街地区聚集了超过200家亚洲餐饮店,是亚洲美食的集中地。

如果想吃得健康一点,沙拉店或日式便当也是不错的选择。像Saladworks或者类似的连锁店,你可以自己选择食材搭配,确保摄入足够的蔬菜和蛋白质,一份定制沙拉大概14-18澳元。而日式便当(Bento Box)通常包含米饭、肉类、沙拉和一些小菜,营养均衡,而且分量也刚刚好。根据澳洲营养师协会的建议,多样化的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这些选择正好符合。

点餐的时候,我还有几个小技巧。比如,我会尽量选择烤的、蒸的或煮的食物,而不是油炸的。配餐时,我会要求多加蔬菜,少加酱汁。有些餐厅的份量会很大,我甚至会考虑和朋友分享一份主食,或者要求打包一半回家当下一餐。据澳洲健康饮食机构的调研,控制好每餐的份量是避免过量摄入卡路里的有效方式。

水是生命之源,在澳洲,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这真是省钱又健康。我出门都会带一个水瓶,随时补充水分。很多大学校园(比如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多个校区都设有免费饮水机)都设有免费的直饮水机,非常方便。少喝含糖饮料,多喝水,不仅能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还能让皮肤状态更好,省下的饮料钱还能买些新鲜水果。

除了正餐,健康的零食也能在学习间隙给我补充能量。我通常会选择水果、坚果、酸奶或者全麦饼干。澳洲的超市里有很多新鲜的时令水果,价格也比国内便宜,比如香蕉常年维持在3-4澳元一公斤。吃坚果时我会选择没有额外调味的,酸奶则偏爱原味无糖的,这些都能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盐分,据澳洲心脏基金会的数据,过量摄入糖盐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当然,作为一个吃货,偶尔放纵一下也是可以的。我不会完全禁止自己吃薯条、披萨或者甜点,但会控制频率和份量。比如,每周给自己一次“欺骗餐”,和朋友一起去尝试一家网红餐厅,或者点一份爱吃的外卖。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放纵可以缓解压力,避免走向极端的饮食习惯,对心理健康也有益。在澳洲,有超过3000家星巴克和各种独立咖啡馆,偶尔品尝一杯特色咖啡也是一种享受。

我还发现,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它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我经常和朋友们约着一起做饭,大家分工合作,每个人贡献一道菜,不仅能品尝到不同国家的风味,还能增进友谊。我们宿舍里有一个“共享食谱”本子,大家会把自己的拿手菜写上去。据墨尔本大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的数据,参与社区活动或小组烹饪是国际学生融入当地生活、缓解思乡情绪的有效途径。

我甚至开始关注一些当地的农夫市场(Farmer's Market)。这些市场通常在周末开放,你能买到农场直供的新鲜蔬果、手工奶酪、特色面包等等,价格有时会比超市更便宜,而且更能体验到当地的生活气息。在悉尼,像Paddy's Market和Carriageworks Farmers Market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每周都能吸引数千名顾客,提供最新鲜的本地农产品。

另外,学会看食物标签也是我的一大进步。我会留意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尤其是糖、盐和脂肪的含量。澳洲的食品标签法规很严格,信息通常都标注得很清楚,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规定,所有包装食品都必须清晰标注营养信息和成分列表,方便我们了解食物的真实情况。

总而言之,留学生活本来就充满挑战,但饮食不应该成为你的负担。从一开始的“吃不惯”到现在的“健康觅食达人”,我走过不少弯路,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希望我的这些“觅食秘籍”能够帮到正在澳洲奋斗的你,让你也能在这里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嘿,别光看文章啦!找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拉上你的小伙伴,一起去你们学校附近的超市或者农夫市场逛逛吧!亲自去感受一下澳洲的食物文化,尝试买些新鲜的食材,或者挑战一下我的“一锅烩”食谱,说不定你会发现,在澳洲的健康觅食之旅,比你想象的更有趣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