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港浸会ITM玩转科技传播

puppy

嘿,正在纠结选专业、对未来有点迷茫的你,是不是也想找到一个既能学到硬核技术,又能锻炼表达沟通能力的项目?我跟你说,我在香港浸会大学的ITM项目就真的做到了!一开始,我以为ITM就是纯代码、纯技术,结果发现它简直是个宝藏,尤其是科技传播这块,直接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怎么把那些高大上的科技术语,用最接地气、最有故事感的方式讲给普通人听,还参与了好多超酷的实践项目,真的让我感觉自己成了科技和大众之间的“翻译官”。那种把复杂概念变得清晰、让大家都能理解科技魅力的成就感,简直太棒了!如果你也想成为科技界的斜杠青年,让你的技术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能触达人心、改变世界的力量,那这篇文章你可千万别错过,我会手把手告诉你我在港浸会ITM是怎么玩转这一切的!

我在港浸会ITM玩转科技传播

还记得大三那年夏天吗?我就是那个,坐在图书馆里,面对着一堆大学官网和专业介绍,脑子里却是一团浆糊的你。身边的同学要么早早就决定了要考研冲刺某某名校的计算机硬核方向,要么铁了心要出国读金融赚大钱。我呢?虽然对科技充满好奇,也学过一点编程,但总觉得纯粹对着代码敲一辈子似乎不是我的终极梦想。我喜欢跟人交流,喜欢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更希望自己做出的东西能被更多人理解和使用。那种内心的纠结,真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香港浸会大学的官网上刷到了ITM(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这个项目。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ITM?不就是信息技术管理嘛,肯定又是各种数据结构、算法、项目管理理论的堆砌。” 讲真,我差点就直接略过了。谁知道,好奇心还是驱使我点进去多看了一眼。那一眼,真的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尤其当我在课程介绍里看到一些关键词,比如“数字叙事”、“用户体验设计”、“科技传播策略”的时候,我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根据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MSc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课程大纲,这个项目不仅涵盖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核心技术,还特别强调了商业洞察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硬核技术+软实力”的组合。

正式踏入浸会ITM的课堂,我才彻底明白,我的那些刻板印象简直错得离谱。教授们从第一堂课开始,就不断强调ITM不仅仅是技术本身,它更是技术与商业、技术与人之间的桥梁。我记得第一学期,我们有一门叫做《信息系统管理》的核心课,罗教授总是用生动的故事来讲解那些看似枯燥的管理理论。他曾经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关于一家香港本地的初创公司,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传统供应链,但最初面临的最大挑战却是如何让那些对技术一窍不通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理解并接受这个新系统。香港贸易发展局发布的报告多次指出,香港的科技创新企业在推广新产品时,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向非技术背景的受众传达其价值,这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科技传播的巨大潜力。

我的科技传播之旅,真正从一门选修课《数字叙事与可视化》开始变得有声有色。这门课由一位曾在谷歌工作过的客座教授主讲,他直接挑战我们:“如果不能把你的技术想法用三句话讲清楚,那就是你还没真正理解它。” 课程作业里,我学会了使用Tableau、Power BI这类数据可视化工具,不再只是把数据做成冷冰冰的图表,而是要通过图表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接到一个任务,要分析香港特区政府在过去五年间对创新科技领域的投入与产出。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数据,还深入挖掘了几个成功的案例,比如“智慧城市”项目中的智能交通试点,并通过动态图表展示了资金投入与交通拥堵改善率之间的关联。据香港政府创新科技署官网资料,2023-24年度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预算就达到了数十亿港元,这个数字背后的故事,远比数字本身更有力量。

在ITM,我遇到的同学背景多样得超乎想象。有从内地名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码农”大神,有来自欧洲的金融背景精英,甚至还有一位在新加坡做过市场运营的学姐。这种多元化的碰撞,让每一次小组讨论都像是一场头脑风暴,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我记得我们小组在做一个关于AI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的项目时,技术背景的同学负责算法优化和系统搭建,而我,作为对科技传播更感兴趣的一员,就承担了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如何向非医学专业人士解释这个系统优势的重任。我们不仅要确保技术可行,还要让医生和患者都觉得这个系统“好用”、“易懂”。根据浸会大学国际事务处的数据,学校每年招收的国际学生比例高达20%以上,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无疑拓宽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视野。

实践项目在我的ITM生涯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参与过一个与香港本地一家科技孵化器合作的项目,目标是帮助他们孵化的一个智能家居创业公司,设计一套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宣传方案。这不仅仅是写几句广告词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产品的技术原理,比如它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互联,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学习用户习惯,然后把这些“黑科技”翻译成消费者能理解的“便利”、“舒适”和“智能生活”。我们还去做了用户调研,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潜在用户,了解他们对智能家居的期待和担忧。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传播的本质,就是换位思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讲科技的故事。据香港创新中心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智能家居市场在香港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但用户接受度仍有提升空间,这正是科技传播大显身手的地方。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商业分析与智能》这门课上,教授要求我们用一个真实的商业数据集,分析并提出一份可执行的商业策略。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线上零售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一开始,大家都被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分析工具搞得焦头烂额。但当我把分析结果,比如“购物车放弃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结算流程过于繁琐,尤其在移动端”这样的结论,用一个用户从浏览到放弃购买的“心路历程”故事串联起来,并配上清晰的流程图和用户界面改进建议时,教授连连点头。他说,数据本身是冰冷的,但数据背后的故事和价值,才是真正能打动决策者的。这门课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在硬核的数据分析领域,科技传播的能力也同样至关重要。根据LinkedIn发布的《2023年新兴职业报告》,数据故事讲述者(Data Storyteller)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职业方向。

浸会的老师们,真的像朋友一样。他们鼓励我们大胆尝试,不怕犯错。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次关于“元宇宙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课堂展示时,因为太想展示技术细节,把PPT做得过于专业,几乎全是代码和技术架构图。展示结束后,我的导师,一位在信息系统领域深耕多年的教授,没有直接批评我,反而笑着说:“你的技术功底很扎实,但如果你的听众是校长、老师和学生家长,他们会更容易被‘元宇宙如何让孩子沉浸式学习历史’的故事所吸引,而不是‘我们用了Unity引擎和VR头显’。试着用‘人话’讲科技,它才有温度。”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彻底改变了对科技传播的理解。香港教育局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教育科技的应用,但在具体实施层面,如何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理解并接受新兴科技,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而我们的能力恰恰能填补这个空白。

除了课堂学习,浸会大学的校园生活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学校经常举办各种科技讲座和创业沙龙,我每次都积极参加。我记得有一次,一位来自腾讯云的资深工程师分享他们如何将复杂的云计算服务,通过产品经理和市场团队的协作,包装成易于理解的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也能轻松使用。他特别强调了科技产品发布会的重要性,认为那是一场集技术、创意和传播于一体的“大秀”。这些讲座让我看到了科技传播在真实商业世界中的应用场景,它不是实验室里的理论,而是真金白银的市场策略。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信息及通讯技术行业的就业人数近年来持续增长,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香港浸会大学的地理位置也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的科技创新枢纽之一。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国际化的公司和项目。我曾经通过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申请到一家在香港的Fintech初创公司做实习。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他们的市场团队,把一个基于AI的风控系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视觉设计,呈现在给潜在投资人和合作伙伴的演示文稿中。这种真实的商业环境让我快速成长,也验证了我在ITM学到的科技传播技能是多么实用。据投资推广署的报告,香港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日益活跃,其中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是两大热门领域,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毕业季临近,当我看着身边很多同学选择去大型科技公司做数据分析师、软件工程师时,我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选择。我可以做科技媒体的编辑,把最新的科技趋势用故事讲出来;我可以去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站在用户角度设计产品和功能;甚至可以去咨询公司,帮助传统企业理解并采纳新的科技解决方案。我的职业发展方向不再是单一的“技术岗”或“文科岗”,而是那个能将两者完美结合的“科技传播者”。根据全球知名招聘网站Glassdoor的数据,科技传播相关的职位,如技术作家、内容策略师、UX文案等,在过去五年内薪资增长显著,并且需求持续旺盛。

更重要的是,ITM不仅给了我一身技能,还给了我一种看世界的角度。我不再把科技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代码,而是看作是改变世界、触达人心的力量。我学会了去探索科技背后的故事,去理解它能为人们带来什么,然后用最真诚、最有趣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那种把一个晦涩难懂的技术概念,通过你的讲述,让一个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人也能眼前一亮、拍手称赞的成就感,简直太棒了!这种能力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每个人都渴望理解复杂的世界,而我们正是那个可以提供“理解钥匙”的人。

如果你也像我当初一样,对未来有点迷茫,既不想只做纯粹的技术“螺丝钉”,又不想彻底放弃科技这个酷炫的领域,同时还梦想着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去影响更多人,那么,香港浸会大学的ITM项目,或者其他类似强调交叉学科和传播能力的项目,真的值得你深入了解一下。别被名字吓跑了,也别被固有的认知限制了。去官网仔细看看课程设置,看看有没有那些让你眼睛发亮的关键词。试着去联系一下在读的学长学姐,听听他们的真实体验。更重要的是,问问你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世界那么大,科技发展那么快,总有一个角落,能让你把你的技术热情和表达欲望完美结合,活出你想要的斜杠人生。动手去查,去问,去探索吧,你的下一站精彩,可能就在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