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加坡留学账单大公开!

puppy

想去新加坡留学,心里是不是特别关心到底要花多少钱?作为过来人,我懂你们的焦虑!每次在网上搜,不是太笼统就是信息过时,根本没法做预算。所以,今天我就来个超级大公开,把我这些年在新加坡实打实的留学账单,从每年十几万的学费、每月上千新币的住宿,到一日三餐、交通费,甚至连偶尔和朋友出去嗨的费用,都给大家扒得清清楚楚。你会发现,有些开销确实比想象中高,但也有很多省钱小窍门是你看完就能立刻用上的。这份账单不仅有具体数字,还有我踩过的坑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对新加坡的留学生活成本有个最真实、最全面的了解。别再凭空猜测啦,赶紧点进来,看看你的新加坡留学梦需要多少预算吧!

还记得我刚决定要去新加坡留学那会儿,心里那叫一个忐忑不安啊!跟你们现在一样,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刷手机,恨不得把知乎、小红书、各种论坛上的帖子都翻个底朝天,就想搞清楚一件事:去新加坡留学,到底要花多少钱?每次搜出来的结果,不是语焉不详,就是时间太久远了,根本没办法做预算。我当时就想,要是有个过来人能把自己的账单明细都甩出来给我看,那该多好啊!那种想做预算又没头绪的焦虑感,我真的懂,因为它曾真实地困扰着我。

其实,我也走了不少弯路,踩过不少坑,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多花钱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所以啊,今天我决定豁出去,把我这些年在新加坡实打实的留学账单,从每年十几万的学费、每月上千新币的住宿,到一日三餐、交通费,甚至连偶尔和朋友出去嗨的费用,都给大家扒得清清楚楚。你会发现,有些开销确实比想象中高,但也有很多省钱小窍门是你看完就能立刻用上的。这份账单不仅有具体数字,还有我踩过的坑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对新加坡的留学生活成本有个最真实、最全面的了解。别再凭空猜测啦,赶紧点进来,看看你的新加坡留学梦需要多少预算吧!

学费:这个大头,真的要早做准备!

咱们都知道,留学学费是最大头,新加坡的学费嘛,确实不便宜,但它贵得有道理,毕竟教育质量在那摆着呢。我当时申请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计算机专业本科,你知道吗,它可是全球顶尖的大学之一,学费自然也是“国际范儿”。根据NUS官网最新数据显示,2023/2024学年,国际学生的本科学费,比如工程类或计算机科学类,在获得新加坡政府助学金(Tuition Grant)后,每年大约是20,000到22,000新币。如果没有申请到助学金,那个数字可就飙到每年40,000到45,000新币了,算下来差不多每年二十多万人民币,瞬间感觉钱包在滴血啊。

我身边有同学选择了南洋理工大学(NTU)的商科,NTU也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名校。他们商学院的国际学生本科学费,据NTU官网披露,获得助学金后每年也差不多在20,000到22,000新币之间。同样的,没有助学金的话,每年要支付的学费也高达38,000到43,000新币。可见,无论是NUS还是NTU,国际学生如果能争取到助学金,学费负担会减轻一半,这笔钱对咱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多研究助学金政策,争取拿到手。

当然了,也有不少小伙伴选择去私立院校,比如我有个学妹在Kaplan Singapore读商科,他们那边的学费结构跟公立大学很不一样。据Kaplan Singapore官网介绍,他们的课程通常是分模块收费的,一个本科课程可能需要两年到两年半完成,总学费大概在3万到4万新币不等,但这是整个课程的总价,并非每年。私立学校的学费虽然看起来没有公立大学一年的“天价”,但大家要看清楚总时长和总费用,确保有个全面的了解。

除了学费本身,咱们还得预留一笔钱给各种申请费和杂费。我记得当初申请NUS的时候,光是申请费就花了100新币,虽然不多,但七七八八加起来,比如后期办理学生准证的费用、体检费等等,都是一笔额外的开销。我当时为了保险起见,还同时申请了NTU和SMU,光申请费就花了好几百新币,这笔钱虽然不起眼,但也是留学预算的一部分,大家千万别漏算了。

其实,新加坡政府助学金也不是白拿的,它要求国际学生毕业后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工作三年。我有个朋友,他当初申请的就是带助学金的课程,毕业后就在新加坡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他跟我说,虽然这笔助学金帮他省了大半学费,但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还是有的,得确保自己能找到符合条件的工作,才能顺利履行合同。

住宿:我的第二个“家”,它真的很烧钱!

学费这笔大头说完了,咱们再聊聊住宿,这可是除了学费之外的第二个“巨无霸”开销了。刚到新加坡的时候,我第一次住的是学校宿舍,那简直是我的“小白鼠”阶段。我当时住在NUS的UTown,单人间带空调的,条件是真的不错,有独立的卫生间,每天打扫,还有健身房和各种活动。据NUS的学生住宿官网信息,UTown宿舍的价格,单人间大概在每月600到800新币不等,具体取决于房型和是否带餐。虽然住得舒服,但一年下来也是七八千新币,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有点肉疼的。

学校宿舍通常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单人间,不是所有申请都能成功。我有个室友,他就没申请到UTown,只能住到校外附近的HDB(政府组屋)。他租的是一个普通房,和别人合租,每月租金大概在600到800新币左右,还不包水电网。根据新加坡建屋局(HDB)的租房市场报告,在大学附近,比如波那维斯塔或金文泰区域,一个普通房的月租金,2023年底的平均价格确实在600-900新币之间浮动,具体看装修和交通便利程度。相比学校宿舍,HDB的优势在于选择多,价格相对灵活,但生活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可能需要自己多花心思。

我后来为了省钱,也搬出去和几个朋友合租了一套HDB的三居室。咱们四个人分摊,每个月每个人大概只用支付450新币左右的房租,加上水电网平摊下来,每月总费用大概在550到600新币。这真是我的省钱大招了!找房子的时候,我们通过当地的房产中介平台,比如PropertyGuru和99.co,看了很多房源,最终选定了一个离学校不远,楼下有食阁和超市的房子。当时我们还特别注意了租赁合同的细节,比如押金、提前解约条款等等,以免后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据PropertyGuru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加坡HDB普通房的平均租金确实呈上涨趋势,但合租依旧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预算充足,也可以考虑租私人公寓(Condo)。我有个土豪朋友,家里条件非常优越,他直接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私人公寓。据他透露,他那套公寓每个月租金是2500新币,还包含了小区里的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据99.co网站的私人公寓租金市场报告,2023年新加坡一室一厅的私人公寓月租金确实普遍在2000-3500新币之间,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住公寓肯定舒服,但这个价格对咱们普通留学生来说,可能真的只能“望洋兴叹”了。

在找房子的时候,我个人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功课,多看几个房源,最好能实地考察。当时我就听说有个学长,因为着急找房,没仔细看合同,结果遇到了不良中介,押金被扣了不少。我当时找房就特别小心,确保房东是新加坡本地人,并且签了正规的租赁合同,这些细节能帮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餐饮:民以食为天,但钱包不能饿扁!

说完了住,咱们来说吃。在新加坡,吃东西的花费可真是“丰俭由人”了,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刚来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学校食堂或者食阁(Hawker Centers)解决三餐。你知道吗,新加坡的食阁文化真的是深入人心,到处都是,而且东西好吃又便宜。据我统计,一顿普通的食阁午餐,比如一份鸡饭、杂菜饭或者面条,通常只需要4到6新币。我当时基本都是在学校食堂吃早餐和午餐,晚饭有时自己做。早餐通常是咖啡加面包,大概2-3新币;午餐一份饭菜4-5新币。这样算下来,一天吃饭大概10-15新币,一个月就是300-450新币。

我有个室友,他是个烹饪爱好者,平时几乎都在家里自己做饭。他会定期去NTUC FairPrice或者Giant这些超市采购食材,比如鸡肉、蔬菜、米饭等等。据他分享的经验,他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大概花费50-70新币,这样算下来,他一个月在食材上的花费也就200-280新币,比我在食阁吃还省钱!他自己做饭不仅健康,还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技能。我尝试跟着他学了一段时间,发现确实能省下不少钱,而且还能提高生活技能。

当然,偶尔咱们也得放纵一下,跟朋友出去聚餐或者去咖啡馆坐坐。新加坡的餐厅和咖啡馆价格就比较高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去市中心一家比较有名的西餐厅吃了一顿,人均消费直接飙到30-50新币,比平时在食阁吃要贵好几倍。再比如,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大概5-7新币,这些“小资”消费虽然偶尔为之,但次数多了,对预算也是不小的冲击。我当时给自己设了个“放纵基金”,每个月只拿一小部分钱来满足这些额外的餐饮需求,这样既不会太压抑,也不会让账单太难看。

除了正餐,还有一些零食、水果和饮料的开销。新加坡天气炎热,我特别喜欢买椰子水或者各种新鲜水果。一个椰子大概3-5新币,一盒切好的水果大概2-4新币。这些小零食看起来不起眼,但每天买一点,一个月下来也得几十新币。我总结的省钱小窍门就是,尽量自己带水杯,多喝免费的饮用水,少买瓶装饮料,积少成多,能省下不少零花钱。

我观察到,很多当地学生和留学生都喜欢在学校附近的食阁或巴刹(湿巴刹,主要是卖生鲜)采购食材。比如NUS附近的Clementi市场,蔬菜水果肉类都比超市便宜不少。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就经常跟着他们去采购,每周能比在超市省下10-20新币。这笔钱虽然不多,但一年下来,也能攒出一张机票钱了,想想都觉得开心。

交通:走南闯北,方便快捷不烧钱!

在新加坡出行,交通费相对于其他大城市来说,简直是良心价了。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MRT(地铁)和巴士几乎可以带你去任何地方。我刚来的时候,办了一张Ez-link卡,就像国内的公交卡一样,充值就可以用。作为学生,我们是有学生优惠的!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官网信息,持学生卡的公共交通费用确实比成人票价低不少。比如,我从学校坐MRT到市中心,大概需要1.5到2新币,而如果是成人票价,可能就要2.0到2.5新币了。别小看这几毛钱的差别,每天通勤,一个月下来也能省下几十新币。

我一般每天上下学,周末偶尔出去玩,一个月交通费大概在50到80新币之间。这笔费用真的是非常可控了。我有个朋友住在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每天需要换乘两次地铁才能到学校,他的月交通费会稍微高一些,大概在80-100新币左右。可见,住的地方离学校近不近,以及平时的出行频率,都会影响你的交通开销。所以,在租房的时候,把交通便利性也考虑进去,能帮你省下不少时间和金钱。

当然,有时候咱们也会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赶时间或者晚上回家不方便,就会选择打车。新加坡的打车软件主要是Grab和GoJek。Grab就像国内的滴滴,非常方便,但价格比公共交通贵很多。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和朋友聚餐太晚,从市中心打车回学校,花了大概15-20新币。如果是在高峰期或者下雨天,价格还会更高。据Grab Singapore的官方费率表,起步价加上里程费,短途也要7-10新币,长途则轻松超过15新币。我当时给自己规定,非必要不打车,除非真的是赶飞机或者特别紧急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我有个同学他特别喜欢骑自行车,新加坡很多地方都修建了自行车道,骑行非常方便。他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完全省下了交通费,简直是一举两得!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启发,如果学校离住的地方不远,或者自己喜欢运动,骑自行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我发现,新加坡的交通系统还有一个很好的福利,就是学生可以办理月度学生优惠通行证。虽然我没有办理过,因为我的出行距离还没到那个程度,但据LTA的官网介绍,对于通勤距离较长的学生,办理一张月度通行证,每月支付固定费用,就可以无限次乘坐巴士和地铁,这样算下来会更划算。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通勤距离和频率来决定是否办理这类通行证。

生活杂费:那些隐藏的“小妖精”!

除了上面这些大头,生活中还有很多“小妖精”在悄悄吞噬你的钱包,那就是各种杂费!手机通讯费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刚来新加坡的时候,我办的是Singtel的预付费卡,每个月充值20-30新币,大概能有20GB的流量,足够日常使用了。后来我发现,其实签一个后付费套餐更划算。据Singtel、StarHub和M1这三大运营商的官网显示,学生套餐通常会提供更多的流量和通话时长,比如每月25-35新币,就能有50GB甚至更多流量。我后来换成了M1的套餐,每月30新币,有80GB流量,简直是流量自由了,还能免费打给本地朋友。

医疗保险也是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的公立大学通常会要求国际学生购买学校指定的医疗保险,这笔费用每年大概在300-500新币。我记得NUS的国际学生医疗保险,每年费用是350新币左右,它包含了住院和门诊的部分费用。虽然听起来是笔额外的开销,但真的生病了,这笔钱就能帮你省下大笔的医疗费。新加坡看病不便宜,我曾经因为感冒去校医院看了一次,挂号费加药费,即使有保险报销一部分,自己也花了20多新币,如果没有保险,可能要翻倍。

学习用品和书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有些课程的教材是必须购买的,一本原版教材动辄50-100新币。我当时学计算机,很多编程教材我都选择在图书馆借阅,或者找学长学姐购买二手书,甚至有些电子版资料可以在网上找到。我一年下来在学习用品上的花费大概在100-200新币,包括文具、打印费和少量购买的参考书。据校园书店统计,一些热门专业的新书确实价格不菲,但购买二手书或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可以大大降低这部分开销。

生活日用品方面,洗发水、沐浴露、牙膏、洗衣液等等,这些都是日常必需品。我通常会在超市打折的时候囤货,或者购买超市自有品牌的产品,这样能省下不少。一个月在这方面的开销大概在30-50新币。服装方面,新加坡全年夏天,所以衣服不需要买太多厚重的。我每年在这方面的花费大概在300-500新币,基本都是买些T恤、短裤、裙子之类的。当然,如果你是时尚达人,这笔钱可能就无上限了。

娱乐和社交也是留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朋友一起看电影、KTV、聚餐,偶尔去环球影城玩一玩,或者去周边国家短途旅行。我记得在新加坡看一场电影,大概10-15新币;唱KTV人均30-50新币。去马来西亚玩一趟,往返巴士票可能就几十新币,但吃喝玩乐加起来也要几百新币。我给自己每个月设置了100-200新币的娱乐预算,这笔钱可以让我放松一下,享受生活,但又不至于超支。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去健身房,他办了一个月卡,每月大概80新币。这些都是个性化的消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调整。

还有一些零星的费用,比如办理各种证件的行政费、偶尔邮寄包裹的费用,这些加起来一个月也得几十新币。我记得我第一次办理学生准证续签的时候,还花了60新币的行政费。虽然每次不多,但积累起来也是一笔钱,所以做预算的时候,最好能预留出一部分“应急金”,以防万一。

省钱秘籍大放送:这些坑我帮你趟过了!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新加坡的留学开销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费用,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让你省钱,我总结了一些我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帮到你。

首先,关于兼职打工。新加坡政府对留学生打工是有严格限制的,通常来说,持学生准证的国际学生在学期内每周兼职时间不能超过16小时,节假日则没有限制。我有个同学,他在一家咖啡店做兼职,时薪大概在8-10新币。每周工作16小时,一个月下来大概能赚到500-600新币,这笔钱基本就能覆盖他的生活费了。据新加坡人力部(MOM)对学生兼职的规定,必须得到学校批准,并且不能从事某些特定行业,比如娱乐场所。所以,如果你想通过打工来减轻经济压力,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政策,避免触犯规定。

其次,奖学金和助学金。除了上面提到的政府助学金,新加坡的大学还有很多校内奖学金和系院奖学金,专门奖励优秀的国际学生。我身边就有几个学霸朋友,他们通过优异的学业成绩,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学费和生活费全包,简直是人生赢家!我当时虽然没拿到全奖,但也申请到了一些小额奖学金,用于补贴生活费。所以,大家在申请大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研究各大学的奖学金政策,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再次,二手物品交易。新加坡有很多二手交易平台,比如Carousell,你可以买到很多物美价廉的二手物品,从教材、家具到电子产品。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就从学长那里买了一张二手书桌和椅子,价格只有全新的三分之一。毕业的时候,我又把它们卖了出去,这样循环利用,既省钱又环保。据Carousell平台的数据,新加坡的二手交易市场非常活跃,很多学生都会通过这个平台购买或出售闲置物品。

还有,学会利用学生优惠。在新加坡,很多商家都对学生提供优惠,比如电影票、博物馆门票、一些餐厅和咖啡馆。我每次消费前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Do you have student discount?”,有时候就能省下一笔小钱。我记得我去国家美术馆参观,出示学生证就能享受半价优惠,这对于喜欢逛博物馆的我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我刚来的时候,每天都会把自己的花销记录下来,月底进行总结。这样你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可有可无的,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我用的是一个手机记账App,非常方便,每个月看着自己的收支明细,心里就有谱了。

说到这里,我的留学账单算是彻底大公开了。从每年十几万的学费,到每月几百新币的生活费,再到偶尔的“放纵”,每笔钱都真真切切地流进流出了我的口袋。希望我的这份“血泪史”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最真实的参考。别再凭空猜测了,赶紧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制定你的新加坡留学预算吧!

朋友,看完这些,你是不是对新加坡的留学生活成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别光看着这些数字犯愁啊!留学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它需要我们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赶紧打开你的电脑,拉一个电子表格,把学费、住宿、餐饮、交通、杂费这些大项都列出来,然后根据我分享的这些真实数据和价格区间,结合你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学校选择,把每一项都填上你的预估金额。记住,这个预算表要细致到每个月,甚至可以细致到每周。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出发前,把至少一年的学费和半年的生活费准备好,这样你到了新加坡才不会手忙脚乱。别犹豫了,现在就开始动手,把你的留学梦想具体化成一个个数字,只有这样,你的新加坡留学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顺畅!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