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岛留学日记:本科进阶篇

puppy

哎,留学坡岛的日子,是不是感觉一晃眼就到了本科的“进阶篇”?当初的兴奋劲儿可能还在,但更多的是面对学业压力、实习机会、未来规划的迷茫和挑战吧。这篇日记就是想跟你聊聊,我怎么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大二党,一路摸爬滚打到找到方向的。你会看到我怎么平衡学业和社团,怎么在新加坡找实习碰壁又柳暗花明,还可能遇到些让你特别有共鸣的小插曲。从期末周的咖啡续命,到一个人在异乡找到归属感,再到对未来的勇敢展望,这里面不光有我的心路历程,可能也有你正在经历或者即将面对的。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一些启发,或者至少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起来看看我是怎么在坡岛,把本科生活过得精彩又充实的吧。

还记得吗,第一次踏上樟宜机场的土地,空气里那股子热带特有的湿润,夹杂着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与陌生。那时候的我们,可能只是个大一小萌新,满脑子都是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一晃眼,这坡岛的留学日历就翻到了“进阶篇”,身边的学长学姐们渐渐少了,自己的肩上却感觉沉甸甸的,好像从前的“学生”头衔被悄悄换成了“准职场人”或者“未来规划者”。我啊,一个当初也懵懵懂懂的大二党,就在这样的转变中摸爬滚打,经历了不少笑中带泪的小插曲,总算是跌跌撞撞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今天,就想把我的这份“坡岛留学日记”翻给你看,希望里面那些或心酸或鼓舞的片段,能让你觉得,嘿,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阳光透过图书馆的落地窗洒进来,把我面前那堆高数和经济学教材照得格外刺眼。期末周的咖啡续命模式已经开启了好几周,我的神经绷得像吉他弦,一碰就断。桌面上摊着一份实习申请的表格,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项目经验”、“领导力展现”,我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这和 freshman 年的轻松惬意完全是两码事了,当时我们只需担心 Mid-term 成绩能不能及格,现在却要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去向。数据显示,在新加坡,本科生在大二大三阶段开始规划实习和未来职业路径的比例高达70%以上,这个数字背后的压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刚进入大二,我真的有点像个无头苍蝇。大一的课程相对基础,更多是适应和探索。到了大二,专业课的深度和难度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有一次,我为了一个数据分析的 project,连续熬了三个通宵。那个项目要用到的统计软件我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感觉自己就像在深海里裸泳。幸好,我发现我们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学习资源,比如免费的软件使用教程和助教辅导。据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官网介绍,他们的学生服务中心提供了包括学术辅导、写作中心在内的多项免费支持,旨在帮助学生应对学业挑战。我硬着头皮,像个小学生一样,一步步跟着教程和助教的指导,才终于把那个项目勉强搞定。那晚走出电脑室,天边已经泛白,虽然疲惫不堪,心里却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至少我没放弃。

学业的压力当然是无形的,但是你也不能只知道埋头苦读啊。我发现身边有些同学,把所有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GPA 确实亮眼,可聊起天来,除了课业就没别的了。这在新加坡的求职市场里,可不是什么加分项。新加坡的雇主非常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我当时也犹豫过,要不要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会不会分散我的学习精力。后来我一咬牙,加入了学生会的外联部。我记得当时我们部门要组织一个大型的校园招聘会,我的任务是联系企业赞助。那段日子,我的邮件箱里堆满了各种回复和拒绝,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常常碰壁。有一次,我为了跟一个企业负责人见面,从学校坐了快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市中心,结果对方临时爽约。当时真的特别沮丧,感觉自己就是个小透明。但也就是在那次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突发状况。据南洋理工大学(NTU)官网统计,该校注册社团组织超过100个,涵盖学术、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以培养软技能。

话说回来,实习才是本科进阶篇的重头戏。我身边不少朋友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疯狂投简历了。我也不例外,那时候的 LinkedIn 每天都要刷好几遍,看到任何相关岗位的实习,都眼睛发亮。我的简历改了又改,请学长学姐、 Career Centre 的老师帮我看了无数遍。我还特意去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模拟面试,结果被面试官问得哑口无言。当时就觉得,天哪,我的英文口语也太烂了吧,我的临场反应也太慢了吧。那段时间,收到的拒绝信比录取通知书还多,邮箱里充满了“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之类的字眼,一度让我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数据显示,新加坡的实习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平均一个实习岗位能收到上百份申请,学生往往需要投递数十甚至上百份简历才能获得一个面试机会。

被拒绝的滋味真的不好受,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被否定了。有一次,我申请了一个金融科技公司的实习,经历了三轮面试,感觉都聊得挺好的。面试结束,我满怀信心地回家等消息,结果等来的还是一封拒信。当时真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一个人坐在宿舍里,看着窗外的夜景,感觉特别委屈。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这个行业,是不是当初选专业就选错了。不过,我也没让自己沉沦太久。我开始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 Career Fair,主动上前和招聘人员交流。虽然有些时候只是交换了名片,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我发现,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和线上投递简历完全不同,你能够更直接地表达你的热情和个性。据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就业服务中心的数据,超过60%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的职业活动或内部推荐获得实习机会的,这比单纯的海投简历效率高得多。

我的转机出现在一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线上研讨会。当时我随便点进去听一个行业分享,主讲人是一位在新加坡工作多年的华人前辈。他在分享中提到了一个点,就是新加坡的很多中小企业其实也非常欢迎实习生,而且相对大公司而言,申请流程可能没那么复杂,竞争也没那么激烈。这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我把目光从那些“大厂”转向了一些初创公司和中小企业。我主动在 LinkedIn 上搜索那些小型公司的招聘信息,甚至还给几家看起来很不错的公司发了 Cold Email,毛遂自荐。当时也没抱太大希望,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吧。没想到,其中一家做市场研究的初创公司居然回复了我,并且邀请我进行面试。我当时激动得在宿舍里跳了起来。

那次面试的经历和之前大公司的完全不同,气氛很轻松,面试官更关注我的学习能力和对行业的热情,而不是一味地看我有没有相关的实习经验。最终,我拿到了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我的第一个实习,是在一家小型的市场研究公司做市场分析助理。这份实习让我彻底颠覆了之前对实习的想象。它不像是大公司里可能有的按部就班,每天都有新鲜的挑战。我记得有一次,老板让我负责一个针对 Z 世代消费习惯的市场调研项目。从设计问卷、数据收集到报告撰写,几乎所有环节我都有参与。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加班,晚上回到宿舍,脑子里还在想着怎么优化我的数据图表。据新加坡商业注册局(ACRA)数据,新加坡拥有超过20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提供了大量灵活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个实习,我不仅掌握了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协作,如何在压力下完成任务。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第一次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那种成就感是单纯的学术高分无法比拟的。我发现,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一个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成员。这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开始真正思考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数据显示,参与过实习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上通常会更高,因为他们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除了学业和实习,留学生活当然也少不了对坡岛的探索。新加坡虽然地方不大,但它的魅力在于多元和包容。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和几个朋友临时决定去圣淘沙岛玩一天。我们租了一辆脚踏车,沿着海边骑行,海风吹散了考试的疲惫,也吹走了不少心头的烦恼。我们在沙滩上聊天、拍照,看着夕阳慢慢沉入海平面。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归属感,觉得新加坡不仅仅是一个求学的地方,更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数据显示,新加坡拥有多个世界级旅游景点,如滨海湾花园、圣淘沙等,为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余休闲选择,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一个人在异乡,找到归属感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会想家,会觉得孤独。我那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小贩中心(Hawker Centre)觅食。海南鸡饭、叻沙、沙爹……各种美食让我感觉特别治愈。我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听着周围不同语言的交谈声,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们,那种烟火气会让我感觉没那么孤单。我还认识了一个卖甘蔗水的老伯,每次去他都会跟我聊上几句,问我学习怎么样,让我感觉特别温暖。据新加坡环境局(NEA)统计,新加坡有超过100个小贩中心,不仅是美食天堂,更是当地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留学生提供了体验本地生活和建立社交联系的独特机会。

当然,留学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情绪会低落,会焦虑。我记得有段时间,我因为学业和实习的双重压力,失眠了一个多星期。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又精神不振。后来我尝试着找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觉得去咨询是不是说明自己心理有问题。但是当我鼓起勇气走进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了聊之后,我发现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压方式。他们会倾听你的烦恼,也会给你一些很实用的建议。据 NUS 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2000名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这表明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学生自我关怀意识的提升。

随着本科生涯的推进,对未来的展望也变得越来越具体。是留在新加坡工作?是回国发展?还是继续深造?这些问题像一个个小问号,时不时地跳出来,提醒你该做决定了。我身边有不少同学选择毕业后直接在新加坡找工作,尤其是工程、计算机科学、金融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据新加坡教育部(MOE)发布的最新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六所公立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在毕业半年内超过90%,且薪资水平普遍较高,这使得很多国际学生倾向于毕业后在本地寻找发展机会。我呢,在经历过实习之后,对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大二党了。回看这段坡岛的本科进阶之路,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成长。从期末周的咖啡续命,到一个人在异乡找到归属感,再到对未来的勇敢展望,每一步都算数。也许你现在正在经历我曾经的迷茫,也许你正在为实习碰壁而沮丧,也许你正在平衡学业和社团的边缘徘徊。这些都是你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篇章。你的故事,也会像我的日记一样,充满独一无二的色彩。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现在也感到有点迷茫,或者被学业、实习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别把自己关在小小的宿舍里胡思乱想。出去走走吧,去小贩中心吃一碗热腾腾的叻沙,去海边吹吹风,或者找个老同学、新朋友,哪怕只是聊聊最近的八卦,都会让你觉得好受很多。记住,这里的学习资源、职业指导,甚至心理咨询都是为你准备的,别不好意思开口。勇敢地去尝试,去犯错,去探索,把你的本科生活,过得精彩又充实,这才是最重要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