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范德堡:以人文之名,行公益之路

puppy

嘿,如果你也在为留学选专业、规划未来有点迷茫,或者好奇在范德堡这种顶尖学府里能玩出什么新花样,那这篇分享你可不能错过!我们总觉得学人文好像离“实际”有点远,是不是?但这位学姐在范德堡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恰恰是人文专业的那些深入思考、批判性分析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为她铺就了一条超有意义的公益之路。她不是在象牙塔里纸上谈兵,而是真真切切地把所学运用到现实世界,去解决实际问题,去帮助更多的人。想知道她在范德堡具体经历了什么?她的“人文公益”之路是怎么一步步走出来的?文科生如何也能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快来看看她的故事,也许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让你重新思考留学和专业的更多可能性!

还记得高中毕业那个夏天,填报志愿的晚上,我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专业列表看得我头皮发麻。身边的同学要么瞄准了热门的计算机,要么锁定了看起来“高大上”的金融,大家仿佛都带着一副早就画好的蓝图,笃定地奔向所谓的“康庄大道”。我呢?我喜欢读小说,喜欢思考那些宏大又缥缈的社会议题,喜欢和朋友聊人类的命运、公平与正义。可是,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真的能在大学里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吗?学人文社科,是不是就意味着毕业即失业,或者只能去当老师、当编辑,过一种与世无争的佛系生活?这种迷茫,我相信很多正在准备留学的你,或者已经在异国他乡的你,都曾深有体会。

我的故事,就从这种迷茫开始。我最终选择了范德堡大学,一所被誉为“南方常春藤”的顶尖学府。范德堡的录取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严苛考验。据范德堡大学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秋季学期,学校共收到47,175份本科申请,但最终录取的学生仅有3,279人,录取率仅为6.9%,这使得它成为全美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我当时凭借着对人文学科的独特理解和申请文书中的真诚表达,意外地敲开了这所学府的大门,心里既兴奋又忐忑,隐约觉得,这里或许有不一样的东西在等着我。

初入范德堡,我选择了社会学作为我的主修专业。社会学,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个研究“大而空”问题的学科。然而,我很快就发现,范德堡的社会学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在Prof. X的“城市社会学”课堂上,我们不仅阅读了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教授鼓励我们走出校园,去亲身观察和分析纳什维尔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他布置的期末项目,要求我们小组实地调研纳什维尔市中心的重建项目对当地低收入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我们花费了数周时间,深入到那些正在被拆迁、被改造的社区,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那段时间,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书本上的“社会不平等”、“阶级固化”不仅仅是冰冷的词汇,它们是活生生的人,是他们的挣扎与希望。

我在范德堡的第一个暑假,选择参加了学校的“范德堡服务学习项目”(Vanderbilt Service-Learning Program)。这个项目将学术课程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据范德堡大学服务学习中心官网介绍,每年有超过30门课程被认证为服务学习课程,涵盖了从教育、健康到环境等多个领域。我所在的团队,与当地一家名为“Safe Haven Family Shelter”的家庭避难所合作,为无家可归的家庭提供教育支持和资源整合服务。我们每周都会去那里,辅导孩子们功课,和家长们聊天,帮助他们寻找就业信息和住房资源。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社会底层的生活,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萌生了更强的使命感。

社团活动,是范德堡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实践公益理念的另一片天地。我加入了学校的“Alternative Spring Break”(ASB)项目,这是一个在春假期间组织学生前往不同地区进行志愿服务的项目。据范德堡大学学生组织办公室数据显示,ASB每年都会派遣数十个团队前往美国各地,参与环境保护、社区建设、青少年辅导等各类公益活动。我所在的团队,在春假期间去了新奥尔良,帮助当地的社区修复在飓风卡特里娜中受损的房屋。我们每天都在烈日下搬砖、刷漆、清理垃圾,虽然身体很疲惫,但当我看到一栋栋被我们亲手改造的房子重新焕发生机,看到居民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时,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范德堡学子的社会责任。

范德堡的教授们,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引导者,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Prof. Y,一位专门研究社会运动和公民参与的政治学教授,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思辨与激情。他不仅鼓励我们质疑现有体制,更教导我们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去推动社会变革。他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敞开,我曾多次向他请教关于毕业后的职业规划问题。他告诉我,人文社科的学生,并非只能走传统的学术或教育道路,而是拥有广阔的职业选择,包括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国际发展等领域。他甚至帮我联系了几位在当地非营利组织工作的校友,为我搭建了宝贵的实习和人脉网络。范德堡大学强大的校友网络,据学校官网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14万名活跃校友,他们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也为在校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在范德堡的学业进入高年级时,我开始专注于“公民参与与社会创新”方向的课程,并积极寻找与此相关的实习机会。我通过学校职业服务中心(Vanderbilt Career Center)的帮助,申请到了一个在纳什维尔市政府社区发展部门的暑期实习。据范德堡大学职业服务中心年度报告显示,每年有超过85%的本科生在毕业前获得实习机会,其中不乏在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实习的学生。我的工作内容是协助部门官员评估社区项目提案,并参与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那段经历让我第一次把课堂上学到的政策分析、社会调研方法,真正运用到实际的政府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撰写政策简报、如何组织社区会议、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这些都是人文社科教育赋予我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毕业前的“Immersion Vanderbilt”项目,是我在范德堡学业生涯的亮点。这是一个要求所有本科生参与的实践项目,旨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兴趣相结合,通过独立研究、创意表达或社区服务等形式,深入探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据范德堡大学教务处介绍,每年都有数千名学生参与Immersion Vanderbilt项目,涵盖了艺术、科学、工程、人文等各个学科。我选择的项目是“构建青年赋能网络”,旨在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工作坊的形式,为纳什维尔地区的弱势青年提供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我带领一个由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从项目策划、资金筹集到内容设计和执行,全程参与。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几场工作坊,帮助近百名青年了解了更多升学和就业信息。这个项目不仅锻炼了我的领导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更让我坚定了未来从事公益事业的决心。

我逐渐意识到,人文专业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培养的批判性思维、深入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跨文化沟通的技巧、以及对人类处境的深刻同情,这些都是在任何领域都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我的社会学背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政治学课程,让我懂得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复杂性;历史学和哲学,则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价值观。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时,却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

从范德堡毕业后,我选择了一条看似不太“主流”的道路——加入了美国一家专注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非政府组织。我的工作内容是负责非洲某国地区项目的评估与监测,确保援助资金能够有效地惠及当地民众。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非营利部门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雇佣了数百万员工,并且对人文社科背景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我经常需要深入到偏远乡村,与当地的社区领袖、受益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方案。这份工作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意义。每当我看到因为我们的努力,当地的孩子们能够重返课堂,居民们能够获得清洁的饮用水时,我都会由衷地感到骄傲,这份骄傲,源于我在范德堡所接受的人文教育,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

回顾我在范德堡的四年,以及毕业后的公益之路,我深切感受到,选择人文专业绝不是“不务正业”。恰恰相反,正是人文教育赋予了我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力量。范德堡的教授们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批判,去行动。学校提供的丰富资源,无论是服务学习项目、ASB、Immersion Vanderbilt,还是职业服务中心的支持,都为我们搭建了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桥梁。我曾经那个迷茫的自我,在范德堡的人文氛围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并坚定地走在了“以人文之名,行公益之路”的征途上。

如果你现在也正为专业选择犯愁,或者觉得文科生前途渺茫,别急着下定论。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深入了解那些看似“不实用”的人文学科,你会发现它们能为你打开意想不到的窗户。试着去关注那些你真正感兴趣的社会议题,去参与一些社区服务或者志愿活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开始。多去学校官网看看那些不起眼的服务学习项目介绍,或者和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聊聊非主流的职业路径。也许,你也能像我一样,在看似“无用”的专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价值和影响力,最终走出一条充满意义的道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