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我的钱都去哪儿了?

puppy

是不是每次发完生活费,还没捂热就“蒸发”了?在澳洲留学,感觉钱就像漏斗里的水,哗哗地流,但到底流去哪儿了,真是个世纪谜题!房租简直是吞金兽,外食太贵自己做饭也得买菜,交通费、学费之外,是不是还有那些偶尔的聚餐、咖啡,甚至是一些你都没意识到的零碎开销?加起来真是个天文数字。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烧钱”!这篇文章就像我的亲身经历“吐槽”加“盘点”,帮你细致梳理在澳洲留学期间,那些你可能“看不见”或“假装看不见”的花销大头。从房租水电到一日三餐,从交通出行到社交娱乐,甚至连偶尔的“冲动消费”都会帮你扒拉出来。读完你就会明白,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下次发钱可能心里就有数了,说不定还能省下点儿奶茶钱呢!快来看看我的钱都去哪儿了吧,咱们一起找找原因!

澳洲留学:我的钱都去哪儿了?

兄弟姐妹们,姐妹兄弟们,大家是不是有过这种体验?每个月,或者每半个月,国内的爸妈那边一笔生活费“叮咚”到账,你心头一暖,感觉自己又是富豪了!然而,这股暖流还没捂热呢,银行卡余额就跟坐了火箭一样,咻~的一下就没了!那种感觉,就像你拿着一张全新的钞票,刚想仔细看看上面印的都是啥,结果一阵风吹过,它就从你指尖溜走了,只留下一个问号在空中飘荡:“我的钱呢?它去哪儿了?”我敢打赌,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在澳洲的留学生活里,反复上演的“悲情大戏”。咱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我们明明白白、模模糊糊,甚至压根儿没察觉到的花销大头吧,保准你读完会发现,哦,原来是它!

首先,咱们不得不提那个最最最吞金的“大胃王”——房租。在澳洲,尤其是悉尼、墨尔本这种国际大都市,房租简直是所有留学生心头永远的痛。我刚来悉尼的时候,真是被各种房源信息弄得头晕眼花,从市中心的小单间到华人区的大house合租,每个选项背后都藏着一笔不菲的支出。记得我当时看中了一个离学校不远的一居室公寓,地理位置和采光都还不错,但中介轻描淡写说出的周租金,直接让我倒吸一口凉气。根据Domain最新的租房报告显示,悉尼的周租金中位数在2024年初已经飙升到了750澳元,即使是墨尔本,也在570澳元左右,布里斯班也接近600澳元。这还只是中位数啊,位置稍好一点的,分分钟破千。我最后咬牙选了一个离市区稍微远点的两室公寓合租,每周也要支付300多澳元的房租,这笔钱还没算上水电煤气和网络费呢,就感觉每个月工资一半就这么飞走了。

说起水电煤气和网络,这可不是房租之外的小零头,它们加起来也完全能算得上一个“隐形杀手”。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那电费账单能让你心肝儿颤。我有个朋友,刚来澳洲时对电费没概念,夏天房间里空调24小时不带停的,结果第一个月的电费账单出来,直接吓得他当场关掉空调,从此每天靠风扇续命。据能源公司AGL公布的数据,澳洲一个普通家庭的电费月均账单在150-200澳元之间,而对于合租的学生来说,平摊下来每人每月也要支付50-80澳元。燃气费和水费相对便宜一些,但加上网络费(通常每月70-90澳元),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每人每月至少也要额外支出100-150澳元。想象一下,你以为交完房租就万事大吉了,结果月底又飞来几张账单,是不是有种被“二次打击”的感觉?

解决了住的问题,肚子也得填饱吧?吃饭,在澳洲也是一门大学问,它同样是个无底洞。外出就餐,随便一个咖啡馆的早午餐(Brunch)就能让你钱包轻20-30澳元,晚餐在一家像样的餐厅吃个简餐,没有50澳元根本下不来。我刚来的时候,特别喜欢尝试各种异国美食,几乎每天都和朋友在外面吃,什么越南米粉、日式拉面、意大利面,吃得那是相当开心。结果一个月下来,发现自己的伙食费比房租还吓人,简直是“月光族”的典范。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数据,2023年澳洲餐饮服务价格上涨了7.3%,这意味着出去吃一顿的价格又涨了不少。现在我和朋友出去吃饭,都得先在Google Maps上搜搜有没有什么限时优惠或者学生折扣,简直成了精打细算的美食侦探。

既然外食太贵,那自己做饭总能省钱了吧?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操作起来,你会发现买菜也不是个小开销。澳洲两大超市巨头Woolworths和Coles,商品种类确实丰富,但价格嘛……我第一次走进Woolworths的时候,看到货架上摆放的各种蔬菜水果和肉类,心里想这下可以大展厨艺了。结果结账时才发现,一小袋牛肉馅就十几澳元,几颗土豆、几根胡萝卜再配点米,轻轻松松就花掉了50澳元。据Rabo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23年澳洲的食品杂货价格整体上涨了8%,尤其是新鲜蔬果和肉类,更是涨幅惊人。我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预算就算再怎么控制,也得花掉80-100澳元。这还没算上那些偶尔想犒劳自己的零食、饮料、或者需要补充的调料,比如酱油、醋、油盐这些“硬通货”,它们虽然单价不高,但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呢。

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基本开销,交通费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小刺客”。虽然澳洲的公共交通系统还算发达,但票价可一点都不含糊。在悉尼,你得买一张Opal卡;在墨尔本,你得用Myki卡;布里斯班则是Go Card。我住在悉尼的时候,每天上学都要坐火车,从我家到学校大概三四站路,每天往返的车费大概是八九澳元。如果再出去逛逛街、和朋友聚个餐,一天下来十几个澳元就没了。根据新南威尔士州交通局(Transport for NSW)公布的票价,即使有每周封顶的政策(例如每周上限50澳元左右),但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跨区活动的学生来说,这笔钱很快就能达到上限。更别提偶尔打个Uber或者出租车,那价格更是分分钟让你体验“心在滴血”的感觉。有一次我和朋友晚上聚餐玩得太晚,打了一辆Uber回家,短短20分钟的车程,竟然花掉了近50澳元,当时我坐在车里,感觉心在颤抖。

当然,我们来澳洲留学,最大的那笔开销——学费,自然是无可避免的。虽然这笔钱往往是学期初或学年开始时一次性支付,而且通常由家里资助,但它确实是留学成本里最最巨大的一块。我身边很多同学都会感慨,学费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据澳大利亚教育部门(Department of Education)发布的数据,2024年国际学生在澳洲攻读本科学位的平均学费大约在3万到4.5万澳元每年,研究生学位则更高,可能达到4万到5万澳元甚至更多。比如悉尼大学的一个商科本科课程,一年学费就可能超过5万澳元。这笔巨款往往是大部分留学生家庭最大的支出,它提醒着我们,每一次消费,都凝聚着家里人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分钱,把重心放在学业上。

学费固然是雷打不动的开销,但别忘了还有一些和学习相关的“周边产品”,它们也在悄悄地吞噬着我们的钱包。比如教科书。虽然现在很多教材都有电子版,但有些课程老师会要求购买实体书或者特定的学习材料。我记得有一门课,老师要求我们必须购买一个专门的在线学习平台账号,那个账号费一年就要100多澳元。即使是复印打印学习资料,或者买几本笔记本、笔之类的文具,零零散散加起来,一个学期下来也得花掉好几十澳元。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就像小溪汇聚成河流,慢慢地,它们就形成了一笔不容小觑的开销。我有个同学为了省钱,每次都尽量去图书馆借阅,或者找学长学姐要二手书,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并不是所有课程都能找到免费资源。

学习之余,我们总得有些娱乐生活吧?社交和娱乐费用,这可是一个“弹性”开销,可以多也可以少,但一不留神,就会超出你的预期。和朋友去咖啡馆坐坐,喝杯咖啡吃块蛋糕,20澳元没了;晚上去酒吧小酌一杯,一杯酒动辄十几澳元,三五杯下去,钱包就瘪了;去看场电影,票价也要20多澳元;周末出去唱个K、打个保龄球,或者去一些景点游玩,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我记得刚来澳洲的时候,每周至少要和朋友出去聚餐几次,周末还会安排短途旅行。据澳大利亚电影院线数据显示,一张普通成人电影票价格通常在20-25澳元之间。当你和朋友们玩得开心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忽视那些“零星”的开销,几杯咖啡,几顿饭,几张门票,加起来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除此之外,健康和个人护理方面的投入也比你想象的要多。虽然我们国际学生有强制购买海外学生医疗保险(OSHC),但它并不意味着看病就完全免费了。通常看家庭医生(GP)是需要先支付全款,然后拿着收据去保险公司报销一部分,但中间的“Gap Fee”(差价)还是得自己承担。我有个朋友之前感冒发烧去看医生,诊费90澳元,保险报销了大概50多澳元,自己还得掏30多澳元。如果需要看专科医生或者做检查,费用就更高了。此外,理发、购买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这些也都是日常所需。在澳洲理个发,普通剪发就要30-50澳元,稍微做个造型就更贵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刚需,钱自然而然地就流走了。

网络和通讯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支出。在澳洲,手机卡和流量套餐五花八门,选择很多。我刚来的时候,为了方便直接在机场办了一张预付费的手机卡,每个月充值30澳元左右,包含一些流量和通话时间。但后来发现,如果想用更多的流量,或者需要国际通话,费用就会更高。据澳大利亚通讯和媒体管理局(ACMA)的数据,一个普通后付费手机套餐的月均费用在40-60澳元之间。如果家里没有包含在房租里的Wi-Fi,自己还得单独办一个家庭网络,月租金也得60-90澳元。在这个离不开网络的时代,这些费用就像空气一样,你感受不到它沉甸甸的重量,但少了它却寸步难行。

还有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冲动消费”和“情绪消费”。在澳洲留学,有时候学习压力大,或者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很容易就会想通过购物来缓解情绪。比如,突然刷到一件很喜欢的衣服或者一双限量版球鞋,脑袋一热就下单了;或者期末考完试,想着犒劳一下自己,就去吃顿大餐,或者买点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我有个同学就是,每次期末考完试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包,美其名曰“精神奖励”。这些冲动消费的诱惑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一些购物打折季,看到“Sale”的字样就挪不动步了。这些钱虽然花得一时爽,但过后看到银行余额,又会陷入“为什么我的钱又没了”的沉思。

签证续签、旅行、回家机票这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都知道学生签证是有有效期的,如果课程时间长或者中途需要换签,那签证申请费又是好几百甚至上千澳元。我有个朋友就因为需要申请PSW签证,又花了一千多澳元。回国探亲的机票更是大头,往返一趟动辄七八千甚至上万人民币,特别是在节假日,机票价格更是高得离谱。据澳大利亚内政部(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官网公布的签证费用,一个学生签证的申请费就要710澳元。这些是几年才发生一次的“大出血”,但一旦来了,就让你感觉钱包被掏空了一样。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在澳洲留学真是“烧钱”?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经济压力。很多留学生都会选择打工。根据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Ombudsman)的规定,澳洲的最低工资标准在2024年7月起上调至24.1澳元/小时。按照学生签证每两周工作不超过48小时的规定,理论上一个月可以赚取约900澳元左右的收入。这笔钱对于覆盖日常开销,比如伙食费和交通费,是很有帮助的。我在咖啡店打工的时候,不仅能赚点零花钱,还能练习口语,认识新的朋友,感觉挺充实的。当然,打工也要注意平衡学业,不能因为赚钱而耽误了学习。

所以你看,我们的钱呀,它不是凭空消失了,也不是被什么魔法变没了,它只是悄悄地、默默地,以各种形式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开销,变成了我们的经验,变成了我们的回忆。从吞金兽般的房租,到一日三餐的口粮,从奔波于学校和住处的交通费,到偶尔犒劳自己的社交娱乐,再到那些不起眼的零碎小件,它们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你银行卡余额上的那个“0”!

兄弟姐妹们,姐妹兄弟们,听我一句劝,下次发钱之前,咱先别急着刷刷刷。可以试试下载一个记账App,每天随手记一下自己的开销,哪怕只是一杯咖啡、一个面包。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你以为的小钱,积累起来是多么的庞大!而且啊,多留意学校官网或者社区信息,很多大学都会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指导,甚至还有食物银行或者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这些都是咱们能利用起来的资源。别害羞,这些都是为了咱们留学生服务的。要是自己做饭,可以多关注超市的打折信息,比如Woolworths和Coles每周都会有特价商品,囤点打折的肉或者不易变质的干货,长久下来能省不少。再说了,买个饭盒带饭去学校,比外面买午餐真的能省一半!慢慢养成习惯,你就会发现,你的钱包会比以前更“抗造”一点,说不定还能省出几杯奶茶钱,或者攒下一次短途旅行的基金呢!祝大家在澳洲都能学会理财,花得明白,用得开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