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刚拿到曼彻斯特大学offer的时候,兴奋得恨不得立刻在朋友圈昭告天下,但当手指划过邮件里那长串的学费和预估生活费数字,心瞬间就凉了半截。我朋友小王也是,去年他申请利兹大学,天天跟我念叨:“学费贵啊,生活费也高啊,这英国是不是真要我卖肾读书?”那会儿,我们俩坐在咖啡馆里,看着银行卡里可怜的存款数字,感觉英国留学简直就是“贵族游戏”。这种感觉,相信正在屏幕那头的你,或多或或少也有体会吧?别担心,咱们都是过来人,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在英国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当“冤大头”!
英国高校的学费,确实是让不少国际学生感到压力山大的主要原因。不同专业和学校,学费差异很大。举个例子,根据英国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UK)2022/23学年的数据统计,国际本科生平均学费在每年1.5万到2.5万英镑之间,而研究生学费通常会更高,某些热门的商科、医学或工程专业甚至可能突破3.5万甚至4万英镑。伦敦地区的大学,像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一些硕士项目,学费可能高达3.2万英镑以上,这还不包括你抵达英国后每天呼吸、吃饭、住宿的费用。
生活费这块,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英国签证与移民局(UKVI)在审查学生签证申请时,对生活费有一个最低要求,以确保学生有能力负担在英开销。根据最新的UKVI指导文件,如果你在伦敦地区学习,你需要证明每月至少有1,334英镑的可用资金;在伦敦以外的地区,这个数字是每月1,023英镑。这些数字是签证的最低要求,实际生活可能会略有浮动,但它为我们设定了一个基本的预算框架,告诉我们每年至少需要准备1万到1.6万英镑来覆盖基本生活开销。
不过,这些数字听起来吓人,但它们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咱们的第一把“省钱利器”,绝对是奖学金。很多同学可能觉得奖学金是学霸专属,或者觉得国际生能申请的奖学金寥寥无几,这可真是天大的误解。英国大学提供的奖学金种类非常多,除了大家熟知的学术成就奖学金,还有很多针对国际学生的、系院级的,甚至是一些非全额的“小额”奖学金,虽然金额不大,但积少成多也能减轻不少负担。
就拿爱丁堡大学来说,他们就设有“爱丁堡环球奖学金”(Edinburgh Global Scholarships)。这个奖学金每年向非欧盟国际生提供最多5000英镑的学费减免,根据爱丁堡大学官网的介绍,每年大约有30个名额,虽然竞争激烈,但每年都有幸运儿能拿到。曼彻斯特大学也有自己的国际生奖学金计划,比如“Manchester Master's Bursaries”,为表现优秀的硕士生提供2500英镑的助学金,这笔钱虽然不足以覆盖全部学费,但能让你少交不少钱,还能买很多教科书或者犒劳自己几顿大餐了。
除了大学本身提供的奖学金,还有很多外部机构也提供资助,它们往往金额更高,覆盖面更广。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英国政府的“志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s)。这个奖学金每年资助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的优秀人才到英国读硕士,覆盖学费、生活费、往返机票等几乎所有费用。据志奋领官网数据,每年全球有超过1500名学生获得资助,这是含金量最高的奖学金之一,一旦申请成功,你的留学费用就基本不用愁了。此外,像一些专业领域的基金会、企业资助项目,甚至是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等国内机构,也都有机会帮助你实现留学梦想。
拿到奖学金固然是好消息,但日常开销的精打细算同样重要。很多留学生刚到英国,被新奇的一切吸引,花钱大手大脚,等发现的时候已经透支了。建立一个详细的预算是第一步,它能帮助你清楚地知道钱都花在了哪里,避免“糊涂账”。根据英国国家学生联盟(NUS)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位学生每月在非学费开销上的支出约为800-1200英镑,其中住宿、食物和社交娱乐是大头。如果你能在这几个方面做好规划,就能省下不少。
你可以下载一些预算管理App,比如英国当地银行的App,像Monzo、Revolut这些,它们通常都自带消费分类功能,能帮你清晰记录每一笔开销。我朋友小李在谢菲尔德大学读书,他每周都会用Excel表格来跟踪自己的开销,细致到每一餐饭钱,他说这让他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目了然,甚至发现自己每周在外卖上会不自觉地多花20英镑。这种细致的记录,能让你看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是如何一点点累积成大开销的。
住宿费用是留学开销中的“巨无霸”,选择得当能省下不少。新生普遍倾向选择学校宿舍,图个方便和安全感。不过,学校宿舍的价格通常会高于校外合租房。以伦敦大学学院(UCL)为例,根据其官网2023/24学年的数据,单人间每周的住宿费可能在150英镑到250英镑以上,一年下来就是七八千到一万多英镑。虽然学校宿舍包水电网,但这种价格对预算有限的同学来说,仍然是个挑战。我的学姐小雅在第一年住了学校宿舍后,第二年毅然决然地搬出去与朋友合租,她说每个月能省下至少150英镑。
在校外租房,合租绝对是王道。找几个靠谱的小伙伴一起租一套两室或三室的公寓,平均分摊租金和水电煤气网费,会比一个人住划算很多。例如,在曼彻斯特市中心以外的区域,一套合租房的单间每周租金可能只需要80-120英镑,这比很多大学宿舍要便宜近一半。根据英国知名房产网站Rightmove的租房数据,同一房型,伦敦的租金比伯明翰、利物浦等二线城市高出至少50%甚至更多。所以在选择学校时,把城市的消费水平也纳入考量,也能在无形中省下一大笔钱。
民以食为天,吃得好才能学得好,但在英国,学会自己做饭绝对是省钱的王牌技能。超市购物要精明,Tesco、Sainsbury's相对较贵,Lidl和Aldi是性价比之王,它们的商品价格通常更低,尤其是一些自有品牌的产品。据英国《卫报》报道,一个学生如果每周自己做饭,食材成本大约在30-40英镑,而如果天天外卖或下馆子,很容易就突破100英镑。我的室友小张每周二和周四会去Lidl抢购半价面包和快到期的肉类,他管这叫“薅羊毛”,还总是得意地向我们展示他的“战利品”,这种购物习惯一年能为他节省数百英镑。
英国的公共交通费用不低,尤其是伦敦的地铁和巴士。但作为学生,有很多优惠可以享受。首先,办理一张16-25 Railcard,购买火车票就能享受三分之一的折扣,即便你超过25岁,只要是全日制学生也可以申请。这张卡一年只需要30英镑,但只要你多坐几次火车,很快就能把本钱赚回来。伦敦地区的同学,可以办理学生Oyster Card(Student Oyster Photocard),在乘坐伦敦地铁、巴士、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能享受30%的折扣。伦敦交通局的数据显示,持有学生Oyster卡的乘客每月平均可节省30%的交通费用。住在离学校近的地方,步行或骑自行车更是零成本,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如果实在觉得经济压力大,合法兼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根据英国Tier 4学生签证规定,读本科及以上课程的国际学生,学期期间每周可以工作不超过20小时,假期期间则没有限制。但是,切记工作不能影响学业,这是底线。违反规定可能会导致签证被取消,得不偿失。我的朋友小陈在谢菲尔德一家中餐厅兼职,他不仅赚了钱,还锻炼了英语口语,他说这比在教室里学习效果还好,一举两得。
常见的兼职工作有:咖啡馆服务员、超市收银员、图书馆助理、家教等。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最新数据,零售业和服务业的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是每小时11.44英镑(适用于21岁及以上)。这样算下来,每周工作20小时,一个月也能有近千镑的收入,这能大大缓解生活费的压力。我的另一位朋友,在朴茨茅斯大学读书,他通过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找到了一份在学校图书馆做兼职的工作,不仅离得近,工作内容也相对轻松,还能接触到各种书籍。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方面的投入也别忽视。好消息是,国际学生在英国就读半年以上的,可以免费享受NHS(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的大部分服务,只需要在签证申请时支付国际医疗附加费(IHS)。所以,平时看病基本是免费的。但是,一些处方药可能需要付费,买药时可以多比较几家药店的价格,Boots、Superdrug等连锁药店都有,价格可能会略有差异。根据GOV.UK官网的规定,IHS目前是每年776英镑,虽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相比没有NHS保障的医疗费用,这笔钱是绝对值得的。
留学生活不能只有学习和省钱,适当的娱乐和社交也很重要。很多大学的学生会(Student Union)会组织各种免费或低价的活动,比如电影之夜、社团活动、文化节等,这是结交朋友、体验文化的好机会。利用好你的学生证,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对学生是免费或有优惠的。例如,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伦敦的许多国家级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的,利物浦泰特美术馆也常有免费展览。约上朋友一起去公园野餐、徒步,既能感受英国风情,又不用花大钱,还能拍出美美的照片。
总之,别再傻傻地觉得英国留学就是“烧钱”的代名词了。你要做的,就是赶紧去各个大学官网的奖学金页面逛逛,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项目;然后拿出你的小本本,开始记录你未来在英国的每一笔开销,提前做个详细的预算。最后,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问问学长学姐们的省钱秘诀,他们肯定有不少‘私货’能分享给你,比如哪个超市的折扣最多,哪个APP能找到最便宜的机票,甚至哪家餐厅有学生优惠。把这些小技巧都学起来,你会发现留学生活其实没那么“烧钱”,反而充满了智慧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