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英国留学,这些坑别踩!

puppy

Hey,准备去英国留学或者已经在英国的你,是不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又有点小紧张?我知道,出国读书真的能学到很多,但也藏着不少“坑”等你跳。别担心,这篇文就是帮你提前避雷的!我们整理了好多过来人的真实教训,从租房怎么防黑中介、押金怎么拿回来,到预算怎么花才不超支,还有选课、论文怎么写才能拿高分不踩雷,甚至连遇到文化冲击怎么快速适应,以及找兼职的那些小猫腻都给你扒清楚了。别以为这些都是小事,一不小心就可能让你白花钱、吃大亏,甚至影响学业和心情。赶紧跟着我们一起看看,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装进你的行前包,让你的留学生活少点烦恼,多点精彩!

还记得我刚到英国那会儿吗?提着两个超大箱子,拖着疲惫的身体,满心以为只要能顺利抵达大学宿舍,我的“英伦求学梦”就算成功了一半。结果,刚把行李往床上一丢,手机就收到一条信息,房东通知我第二天要去签合同,但合同里突然多了一条“家具损坏赔偿金”条款,金额高得离谱,我之前明明在邮件里跟中介确认过所有费用都包含在押金里了。当时我就懵了,人生地不熟的,感觉自己像只待宰的羔羊。这还没开始上课呢,心就凉了半截。相信我,这种无助感,很多留学生都体会过。

你瞧,这就是咱们在英国留学路上可能会遇到的第一个大坑,而且是最容易掉进去的——租房。无数小伙伴都曾为找个称心如意的住所头疼不已,尤其那些看似“物美价廉”的房源,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又一个的黑中介陷阱。我有个朋友小李,当年也是图省事,通过一个在微信群里很活跃的“私人中介”找房。那个中介热情得不得了,拍的照片也是精修过的,看起来宽敞明亮。小李没多想,直接远程交了半年房租和押金。结果到了伦敦,发现房子不仅比照片小一半,还破旧不堪,更气人的是,暖气坏了,热水也不稳定。小李想找中介理论,那人早就把他拉黑了,房东也说没收到钱,她根本就是被骗了。据英国租房网站Zoopla的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10%的学生在租房过程中遭遇过不规范操作或诈骗,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害者是缺乏经验的国际学生。

找房时,押金这块儿更是重灾区。很多房东或不良中介会想方设法扣押金,理由千奇百怪。我有个学姐,租期结束后,房东说她把墙壁刮花了,要扣掉她一半押金,可明明那刮痕在她入住前就有了。学姐当时没有拍照留证,百口莫辩。英国法律规定,房东必须将租客的押金存入受保护的“租客押金保护计划(Tenancy Deposit Scheme, TDS)”中,比如DPS、TDS或MyDeposits。据英国政府官网GOV.UK的说明,如果房东不这么做,租客是有权通过法院要求最高三倍押金的赔偿的。所以,姐妹们兄弟们,入住前一定要仔仔细细拍好照片和视频,大到墙壁、地板,小到开关、插座,所有细节都不能放过,作为证据。退房时,也要再拍一次,以免房东秋后算账。

除了租房,预算超支也是留学生的家常便饭。英国的物价可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伦敦。我认识一个来自二线城市的同学小王,他刚到英国的时候,觉得啥都新鲜,看什么都想买,周末出去玩也大手大脚。他平时上学去咖啡店买杯咖啡,下课和朋友去小酒馆喝两杯,周末再逛逛街吃顿好的。一个月下来,生活费根本不够用。他妈妈给他汇了三次钱,他还是入不敷出。后来他发现,原来英国国家学生联合会(NUS)发行的TOTUM卡,可以享受成百上千家商店和餐厅的折扣,比如ASOS、Amazon Prime Student、Co-op等。据NUS官网介绍,这张卡每年能为学生省下数百甚至上千英镑。别小看这些小折扣,积少成多,能省下不少钱。学着合理规划开销,从柴米油盐的小事开始。

说起省钱,超市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很多人刚来英国,只知道去Tesco Express或者Sainsbury's Local,觉得方便。但这些便利店的价格普遍偏高。如果你能稍微走远一点,去Lidl或者Aldi这样的大型折扣超市,你会发现同样的东西,价格能便宜一大截。我有个室友,每周花在吃饭上的钱比我少三分之一,秘诀就是她家附近的Lidl。她还告诉我,很多超市在晚上临近关门的时候,会把当天没卖完的生鲜食品打折出售,比如面包、肉类、蔬菜,通常是五折甚至更低。根据英国《卫报》的一项消费调查,在Lidl和Aldi购物,每月平均能比在“四大超市”(Tesco, Sainsbury's, Asda, Morrisons)省下80-150英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够你多吃好几顿大餐了。

学习上的“坑”也得提前预警,选课就是其中一个。很多同学刚开始选课,觉得哪个名字好听就选哪个,或者看哪个课的教授评价高就选哪个。我有个朋友小陈,因为对“哲学与电影”这个名字感兴趣,选了一门看似轻松的选修课。结果上课才发现,这门课的阅读量巨大,每节课都有几十页的哲学著作和电影理论文章要读,期末论文更是要求用复杂晦涩的哲学概念分析电影。她完全没基础,学得异常痛苦,最终勉强及格。据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UCAS)发布的报告,每年约有15%的本科生和5%的硕士生因为课程难度、兴趣不符等原因在学期中途申请更换课程。所以,选课前,一定要去学校官网仔细查看每门课的“Module Handbook”或者“Syllabus”,里面会详细列出课程大纲、阅读材料、评估方式和作业要求。提前了解清楚课程的硬核程度,才能避免自己被课程“反噬”。

论文写作更是让无数留学生头秃的重灾区,尤其是那些动辄几千上万字的期末大论文。很多人觉得只要把内容写够字数,用词华丽一些就能拿高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刚到英国时,也犯过这个错误。我的第一篇论文,虽然写得洋洋洒洒,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只拿了个及格。教授给我的评语是:“观点缺乏批判性思维,论证结构混乱,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 当时我才意识到,英国大学最看重的是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的论证。根据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多所大学(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学术指导,高质量的论文不仅需要清晰的论点,更要求有严密的逻辑、充分的证据支持以及对不同观点的批判性分析。他们甚至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要求,例如哈佛引用、APA风格等。如果你搞错了,哪怕内容再好,也会被扣分。

更要命的是,抄袭在英国大学是零容忍的红线。有些人为了赶DDL,或者觉得自己语言表达不够好,就从网上找一些资料直接复制粘贴,或者让“代写”帮忙。我有个同系的中国同学,就因为在论文里使用了大段未经引用的网络内容,被学校认定为抄袭。学校对他进行了严厉处罚,不仅这门课直接判零分,还被停学一年。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统计,每年有数百名国际学生因学术不端行为被学校开除或休学。英国大学普遍使用Turnitin等查重系统,可以精准识别出任何抄袭内容,包括对你自己以前文章的“自我抄袭”。写论文时,务必注意引文规范,不懂就去问学校的学术写作中心(Academic Writing Centre),他们通常会提供免费的咨询和辅导。宁可写得笨拙一点,也绝不能触碰学术诚信的底线。

除了学术压力,文化冲击也是许多留学生难以言说的心事。刚到英国,你可能会觉得和当地人交流有障碍,或者对他们的一些习惯感到困惑。我有个朋友,刚到曼彻斯特的时候,特别不适应英国人的“幽默感”,觉得他们说话总是拐弯抹角,有时候她根本听不懂是在开玩笑还是认真。她还觉得英国人见面打招呼总说“Are you alright?”或者“How are you doing?”,但并不期待你真的长篇大论回答你怎么样,这让她很不习惯,因为在国内,问你“吃了吗”可能真的在关心你饭吃没吃。据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国际学生适应调查,超过60%的国际学生在抵达英国的头三个月内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文化冲击。这种冲击可能包括社交困难、思乡情切、对日常习惯的不理解等等。别把自己封闭起来,主动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多和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去感受当地的生活,融入他们的文化。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很多国际学生都有类似感受。

文化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在就餐礼仪和社交场合都有讲究。比如去酒吧,英国人很喜欢“round”,就是一桌人轮流请大家喝酒。如果你只是自己点自己的,可能就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还有,英国人特别看重隐私和礼貌,有些问题他们觉得太私人了,比如工资、年龄、感情状况,轻易不要问。我有个同学在一次派对上,因为好奇问了一个英国朋友的收入,结果场面瞬间尴尬。据英国社会态度调查(British Social Attitudes Survey)的数据,英国人普遍比较内敛,重视个人空间和非直接沟通。这些细节虽然小,但如果你能提前了解并尊重,会让你在英国的社交圈里如鱼得水,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想要在英国找份兼职赚点零花钱,减轻家庭负担,这也是很多留学生的心愿。但兼职市场里也藏着不少猫腻,得擦亮眼睛。我有个学妹,刚到英国就急着找兼职,看到一个“高薪轻松”的翻译工作广告,对方要求她先支付一笔“培训费”才能上岗。她当时没多想就交了钱,结果培训没影儿,钱也打水漂了。据英国求职网站Indeed的报告,每年有大量学生遭遇各类兼职诈骗,特别是那些要求“预付款”或者“在家办公,轻松月入过万”的虚假广告。英国学生签证(Tier 4 General Student Visa)对兼职时间有明确规定,通常是学期内每周不超过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如果你超过这个时间,被发现是会影响签证续签的。据英国签证与移民局(UKVI)的官方指南,违反工作时长规定可能导致签证被取消。所以,找工作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比如学校的Career Service、大学官方招聘网站或者像Indeed、Reed、StudentJob这样的知名平台。

选择兼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很多留学生为了多赚钱,选择去一些体力活或者不适合自己的工作,结果不仅累得够呛,还耽误了学业。我有个朋友在餐厅打工,每天晚上忙到凌晨,第二天上课经常打瞌睡,导致好几门课都差点挂掉。英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根据英国政府官网GOV.UK的最新数据,2024年4月起,21-22岁的国家最低工资(National Minimum Wage)是每小时11.80英镑,23岁及以上的国家生活工资(National Living Wage)是每小时11.44英镑。如果你工作获得的报酬低于这个标准,那很可能就是遇到剥削了。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害怕向雇主或者相关机构投诉。

语言障碍也常常是留学生找兼职的一大挑战。有些同学会因为觉得自己英语不够好,就只敢找一些不需要太多口语交流的工作,比如厨房帮工或者仓库整理。但其实,很多服务行业的工作,比如咖啡店、零售店的店员,对于提升口语和适应当地文化非常有帮助。我有个朋友,刚开始英语口语很一般,她在一家咖啡店打工,每天和各种各样的顾客交流,半年时间,英语突飞猛进。据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兼职的国际学生在语言能力和社交适应方面普遍表现更好。所以,不要害怕开口,不要害怕犯错,每一次交流都是提升自己的机会。你的口音不是障碍,你的勇气才是最重要的。

留学生活充满了未知,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是一个转折点。从你踏上英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启了一场全新的冒险。这条路上,有风景,也有“坑”。但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背后有无数和你一样正在努力的留学生,有我们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还有学校和政府提供的各种支持。把这些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想清楚,把能做的准备都做好,你会发现,留学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所以,接下来,别只是光看不练啊。现在就去把你打算租的房源信息好好研究一下,看看房东是不是正规注册的,押金会不会进入TDS系统。再拿起你的计算器,把自己每个月可能的花销列个清单,看看哪些地方能省则省。赶紧去学校官网把你下学期的课程大纲翻出来,仔仔细细地阅读一遍,别等到开学了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感兴趣。至于兼职嘛,先去学校的Career Service咨询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推荐的靠谱岗位。总之,别偷懒,多问问,多查查,把这些经验真的变成你的“避坑指南”。祝你留学顺利,学业有成,玩得开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