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读研:内卷到窒息!

puppy

嘿,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在考虑来香港读研,但又被网上各种“内卷”传说吓到了?别说你,连我这个过来人,都常常被港校那无休止的Project、堆积如山的Reading和身边“神仙”同学的简历卷到喘不过气。没错,在这里,从开学第一天起,你就要面对GPA、实习、社团、求职这四座大山,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往前冲,生怕掉队。那种“窒息感”绝不是夸张,而是真真实实的生活体验。但别慌!我这篇文就想跟大家敞开心扉,聊聊我在港校读研这一路上的心酸与成长,掰开揉碎地告诉你,内卷到底卷在哪里,那些压力都来自哪里。希望能给正在观望或者已经准备踏上征途的你,提供一份最真实的心理建设和“避坑”指南,让你来了以后不至于手足无措,甚至能活得更明白、更轻松一些!

港校读研:内卷到窒息!

还记得我刚到香港那会儿,兴奋劲儿还没过,就被一场突如其境的“欢迎礼”给震住了。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我们专业某个小组作业的开题会。我们组的内地同学,前一晚还跟我抱怨论文Deadline压得喘不过气,结果第二天她竟然穿着熨烫整齐的衬衫,带着一套全英文的PPT,里面涵盖了近十篇顶会论文的阅读总结,还有我们作业主题的市场调研数据。我当时就傻眼了,明明约定好只是随便聊聊思路,她却直接拿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开题报告。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原来网上那些关于港校“内卷”的传说,远比我想象的还要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扑面而来的窒息感,让你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你可能觉得我有点夸张,但相信我,在这里,那种无声的较量和自我驱动的压力,真的会让人如坐针毡。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GPA就像悬在你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有个朋友,读的是香港大学的经济学硕士项目,开学没多久他就发现,班里同学几乎个个都是985/211背景,本科GPA3.8+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不少同学已经有了顶尖券商或咨询公司的实习经历。据香港大学官网介绍,他们的研究生项目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商科,不仅看重学术成绩,软实力也是考量的重要部分。我那位朋友为了能跟上大家的节奏,常常在图书馆待到闭馆,只为把那些教授指定和推荐的阅读材料啃完。他告诉我,就算只得了A-,也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失败”,这种自我加压的劲儿,其实也是内卷的一种体现。

学业上的压力只是冰山一角,实习的争夺战更是提前打响。还没完全适应港校节奏,就发现身边同学已经开始疯狂投递简历了。我身边就有不少同学,一入学就盯着“四大”、投行、咨询这些热门行业。有些同学甚至在申请季还没结束,就已经拿到了暑期实习的Offer。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商学院,据他们职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很多MSc项目的学生在大二或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进行各种实习申请,为了积累经验,不少人甚至不惜去一些小公司做无薪实习。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为了准备一个知名投行的线上笔试,连续几天熬夜刷题,咖啡成了她的续命神器。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镀金”,生怕自己的简历不够亮眼,求职的时候就会被刷掉。

除了成绩和实习,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和社交网络也成了内卷的“新战场”。你以为读研就只是读书?想得太简单了!学霸们不仅能把GPA刷得高高的,还能把社团活动搞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社团主席、活动策划人。我有个学姐,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硕士,她不仅是学生会骨干,还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和行业交流会。据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活动与组织页面介绍,学校鼓励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大量社团和活动机会。她告诉我说,一开始她只是想多认识些朋友,后来发现大家都在“秀”自己的领导力、组织能力和社交资源,她也就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这场“比拼”。每次看到她朋友圈里晒出的和业界大佬合影,或者组织大型活动的精彩瞬间,我都忍不住感叹一句: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求职,是内卷这场大戏的最终章,也是最让人焦虑的部分。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虽然机会很多,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工作签证的内地学生来说。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凭借港校的背景应该不难。可当我看到身边同学的简历上,各种名企实习、项目经验、编程能力、多语言技能写得满满当当,再看看自己的,瞬间就觉得自己被“秒杀”了。据香港城市大学就业服务中心发布的数据,毕业生在香港本地就业的竞争压力逐年增大,拥有独特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求职者更受青睐。我有个朋友,为了能多学一门技能,硬是在学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自学了Python编程,还考了相关证书,每天晚上都熬到凌晨一两点才睡。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那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让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向前冲。

这种无休止的内卷,真的会让人产生一种“窒息感”。有时候,你会觉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我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周,我连续几天只睡了四五个小时,眼睛布满了血丝。走在校园里,看到其他同学依然神采奕奕地讨论着小组作业,或者精神抖擞地赶去下一场面试,我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那种“别人都在努力,我不能掉队”的焦虑,就像一个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扼住你的喉咙。据香港教育局关于学生精神健康的普及信息,学业压力是导致学生心理困扰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寻求帮助非常关键。我当时就差点绷不住,差点去找了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那种感觉,真的是太煎熬了。

话说回来,港校的内卷,也并非没有其道理。毕竟香港的大学在全球排名都相当靠前,比如在QS世界大学排名2024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都位列前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这本身就意味着你身处一个精英汇聚的环境,竞争自然会更加激烈。大家都是从五湖四海怀揣梦想而来的优秀青年,谁也不想被比下去。这种高压环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家的潜能,逼着你去学习、去成长,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但我认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才是更重要的课题。

想要在港校的内卷漩涡中活得更明白、更轻松一些,我的经验是:首先,你得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别盲目跟风,别人去投行,不代表你就一定要去。香港大学的社科学院提供多达几十个研究生项目,据其官网显示,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培养方向和就业前景。你需要花时间去了解你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擅长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看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如果你明确自己对学术有追求,那就把精力放在科研和GPA上;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入某个特定行业,那就早早地去积累相关实习和项目经验。目标明确了,你才能知道哪些是你的重点,哪些可以适当放手,从而避免被无关的焦虑所裹挟。

其次,学会在资源上做加法,在心态上做减法。港校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源,比如职业发展中心会有定期的招聘会、简历修改服务和模拟面试;图书馆有海量的学术资料和学习空间;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也随时为你敞开大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我记得有一次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职业咨询会上,我得到了他们职业服务处老师非常具体的建议,让我对自己的求职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要学会给自己的心态“松绑”。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高光时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困难。偶尔允许自己慢下来,去维多利亚港吹吹风,去街边尝尝地道的小吃,甚至只是在宿舍里看一部电影,都是非常必要的。别让“内卷”把你所有的生活空间都挤占了,给自己留点喘息的余地,你会发现生活远比你想象的更宽广。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到你的“战友”。在香港读研,很多时候你会感觉孤立无援,尤其是当你看到身边的人都在马不停蹄地奔跑时。但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可以是你的同学、室友,也可以是在某个社团里认识的伙伴。大家一起吐槽、互相鼓励、分享经验,这种情感上的支持,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我至今还很感激我的小组同学,当我们都在为项目焦头烂额的时候,大家一起在深夜的讨论室里点外卖,互相提问,互相帮助。那种同甘共苦的经历,让我觉得即使压力再大,也总有人和你并肩作战。当你感觉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一句来自朋友的“加油”,或者一个简单的拥抱,都能给你带来莫大的力量。所以,别把自己关起来,多和人交流,找到你的“小分队”,在港校的研读生活中,一起冲刺,一起成长,也一起享受那些难得的温情时刻。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