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亚摄硕:我在意大利拍大片!

puppy

嘿,来意大利读书的你,是不是也总想给自己拍点能震撼朋友圈的“大片”?尤其是像博洛尼亚这种自带滤镜的城市,随便一拍都可能美翻天!咱们文章的作者可是个实打实的“摄硕”,他就在博洛尼亚,把意大利的美景拍了个遍,而且拍得那叫一个专业又吸睛!他会手把手跟你聊聊在意大利怎么找最佳机位、怎么巧妙用光、怎么捕捉那些不经意间的美,让你的手机或相机里的照片,瞬间从普通游客照升级成电影级大片。想知道在博洛尼亚,甚至整个意大利,如何拍出那种让人看了就想点赞的视觉神作吗?他不仅分享了自己拍大片的心得,还有很多超实用的小技巧,让你也能轻松变身朋友圈里的摄影大师。别再只收藏美景了,快来跟着他学两招,把意大利的精彩瞬间都变成你独一无二的视觉记忆吧!

那天下午,博洛尼亚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洒满了Piazza Maggiore,我坐在广场边,看着海神喷泉的水花在阳光下跳跃。手机里存满了来意大利这大半年拍的照片,可翻来翻去,怎么看都觉得缺点儿什么。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平庸感,明明眼前的景色美得像电影画面,我的照片却总是止步于一张“游客到此一游”。那种失落感,你肯定懂,对不对?我们这些留学生,背井离乡,就想把意大利的美好、独特的经历记录下来,给爸妈看看,给朋友分享,结果呢?总觉得少了一点灵魂,少了一点“哇”的感觉。

你瞧,博洛尼亚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个活生生的调色盘,红色的砖瓦,绵延的拱廊,古老的大学气息,随便一个街角都充满故事感。可我拍出来的,就是达不到那种“电影感大片”的境界。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那个被大家称为“摄硕”的学长。他总是背着一个不大的摄影包,手机和微单是他最常用的装备,却能把博洛尼亚拍出让人屏息凝神的画面。他拍的那些照片,不仅在咱们留学生圈子里火爆,连不少当地人都忍不住给他点赞留言。他就住在博洛尼亚,把这片土地的美景都装进了镜头。据 University of Bologna 官方网站公布的2022/2023学年数据显示,该校大约有9万名学生,其中国际学生就超过8000人,我们这些异乡客,谁不想把自己的意大利故事讲得更精彩呢?

这位学长,他拍照从来不是拿起手机咔嚓一下了事,他会花时间去“看”。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美,手机或相机不一定能直接捕捉,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地去发现。他告诉我,拍出“大片”的第一步,不是找什么厉害的设备,而是要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比如,博洛尼亚拥有超过62公里的连绵拱廊,其中40公里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些拱廊不仅仅是遮阳避雨的通道,更是天然的构图元素。他会沿着拱廊慢慢走,寻找那些光影交错、视角独特的瞬间,而不是仅仅站在路中间拍个全景。

说起“机位”,这可是“摄硕”学长的拿手好戏。他总能找到一些旁人想不到的角度。例如,在拍摄双塔(Due Torri)时,大部分人选择在脚下仰望,或者从附近的街道远观。他却发现,从 Via Zamboni 靠近大学区域的一栋建筑的某个高层窗户望出去,双塔被周围错落有致的屋顶和远处的群山衬托,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他还告诉我,Piazza Maggiore 海神喷泉的最佳拍摄点,不是正对喷泉,而是在傍晚时分,悄悄走到大教堂的侧面,利用教堂宏伟的建筑线条,将喷泉和广场上的人群纳入画面,背景是日落的余晖。根据当地旅游局“Bologna Welcome”的推荐,许多隐秘的巷道和高处平台,比如圣路加拱廊终点的圣路加圣母朝圣地,都能提供绝佳的城市全景,只待你去发掘。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摄硕”学长对此深有体会。他把一天中的光线分得很细,不仅仅是“黄金时间”和“蓝色时间”。他会告诉你,在博洛尼亚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狭窄的巷道,在古老的石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那是一种温柔而充满故事感的光线,非常适合拍摄人文或者建筑细节。下午两三点,阳光直射,虽然不适合拍摄柔和的风景,却是捕捉建筑几何线条和强烈明暗对比的好时机。到了傍晚,太阳慢慢下沉,光线变得温暖而金色,这是拍摄城市天际线或人物剪影的绝佳时刻。据博洛尼亚当地的气象数据统计,春秋两季的日落时间大约在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这段时间的光线柔和,非常适合营造浪漫的氛围。

捕捉那些不经意间的美,这才是让照片充满生命力的关键。学长经常在博洛尼亚的街头巷尾游荡,特别是在像 Quadrilatero 这样的古老市场区。他不是去摆拍,而是默默观察。一个老奶奶推着自行车穿过阳光下的拱廊,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追逐,咖啡馆里人们低声交谈,这些都是稍纵即逝却极富感染力的瞬间。他会提前预判,调整好相机参数,然后耐心等待,当那个“对的”瞬间出现时,果断按下快门。Mercato delle Erbe 这样的室内市场,灯光和色彩都非常丰富,也是捕捉生活气息的好地方。在这些地方,不要怕跟当地人目光接触,一个友善的微笑,往往能为你争取到最好的拍摄时机,他们会习惯你的存在,然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份摄影的热情,当然不止于博洛尼亚。学长经常利用周末,坐火车去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他说,在意大利任何一个城市,博洛尼亚学到的摄影理念都适用。比如从博洛尼亚乘坐高速列车到佛罗伦萨,仅需约35-40分钟,到威尼斯也只需约1个半小时,交通的便利让探索意大利变得轻而易举。他总说,你去了不同的地方,只是换了个背景,但你观察光线、寻找机位、捕捉瞬间的思维方式,才是永恒的摄影法则。他会把在博洛尼亚积累的经验,无缝衔接到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风情,或是威尼斯的浪漫水城。

到了佛罗伦萨,学长特别喜欢用 Duomo 的宏伟来做文章。他不会只拍 Duomo 的全貌,那样很容易显得呆板。他会从狭窄的街道尽头去框取 Duomo 的局部,利用两边的建筑作为天然的画框,引导视线。拍摄 Ponte Vecchio 时,他发现从 Uffizi 画廊附近,沿着 Arno 河岸走到一个特定角度,不仅能拍到桥的整体,还能捕捉到河面上的光影反射,以及桥上窗户里透出的暖光。据说,佛罗伦萨的许多博物馆和教堂对内部摄影有严格规定,但外部的街头巷尾却处处是景,只需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不怕尝试的勇气。

威尼斯是另一个让他流连忘返的地方。学长说,威尼斯的美在于它的水,以及水面上倒影出的那些古老建筑。他喜欢乘坐贡多拉或者水上巴士,从水面的角度去拍摄那些色彩斑斓的房屋,以及穿梭在水道中的船只。圣马可广场虽然人头攒动,但他会等待鸽群飞起的那一刻,或者利用广场上的柱子和拱门,创造出前景和景深。他提醒我,在威尼斯,清晨或傍晚人流相对较少,光线也最为柔和,那时候去捕捉那些无人打扰的静谧,效果会特别好。威尼斯拥有超过150条水道,每一条都可能隐藏着独特的视觉宝藏。

来意大利,怎么能不拍美食呢?学长可是个地道的“吃货摄影师”。他教我,拍意大利美食,要拍出它的“新鲜感”和“故事感”。例如,在博洛尼亚品尝 Tagliatelle al ragù,他会特意把盘子摆在窗边,利用自然光,让面条的纹理、肉酱的色泽清晰可见。他还会用一些小道具,比如一小束罗勒叶、一杯红酒,或者用餐巾的褶皱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他说,食物不只是吃,它背后还有文化和传统。Tagliatelle al ragù 是博洛尼亚的代表性美食,其制作和享用都充满了当地风情。他甚至会尝试抓拍食客品尝美食时满足的表情,让照片更具感染力。

构图技巧在学长的照片中无处不在,却又显得浑然天成。他很少生硬地套用“三分法”,而是更注重引导观众的视线。他会利用拱廊的曲线作为“引导线”,将目光引向远处的某个焦点,或是利用窗户、门框作为“画框”,把精彩的瞬间框选起来。他还会教你注意画面的“留白”,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塞满,给画面一些呼吸的空间。博洛尼亚国家美术馆 (Pinacoteca Nazionale di Bologna) 收藏了众多埃米利亚地区的艺术珍品,许多大师的画作中都能找到构图的奥秘,亲身体验这些艺术作品,无疑也能提升你的构图审美。

关于设备,学长常说一句话:“最好的相机就是你手里的那台。”他很多惊艳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他会告诉你,现代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功能越来越强大,像最新的旗舰手机,不仅有多颗镜头,还有先进的计算摄影功能,低光表现也相当出色。 Statista 2023年的移动摄影趋势报告显示,全球90%的在线分享照片都来自智能手机。关键在于你是否了解你设备的极限,并能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学长会用手机自带的专业模式,手动调整ISO、快门速度,甚至利用手机广角镜头制造冲击力,拍出的效果常常让人惊叹。

后期处理,学长认为它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化腐朽为神奇”。他会用一些常用的手机App,比如 Snapseed、Lightroom Mobile,对照片进行微调,提升色彩饱和度、调整对比度、修正白平衡。他强调,后期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照片的真实性,而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当时场景的氛围,让照片更接近你肉眼所见的美。他会教你如何避免过度锐化,如何让暗部细节更清晰,如何让天空更有层次感。他的理念是,好的后期是悄无声息的,它让你的照片看起来更舒服,更有质感,却不会让人觉得是“P”过的。

作为留学生,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现实的挑战,比如预算有限,时间紧张。学长说,这些都不是阻碍你拍出好照片的理由。博洛尼亚有很多免费的活动和景点可以去拍,比如在 Piazza Maggiore 听一场露天音乐会,或者在周末逛逛跳蚤市场。 Comune di Bologna 的官方文化项目常常提供免费的文化活动,很多博物馆也对大学生提供免费或优惠票。他鼓励我们多走路,多探索,有时候最美的风景,就在你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他还会建议利用课余时间,在大学校园里寻找拍摄灵感,比如大学图书馆的古老阅览室,或者学生活动中心的涂鸦墙。

与当地人互动,也能给你的照片增添独特的魅力。学长会鼓励我们学几句简单的意大利语,比如“我可以给你拍照吗?”(Posso farti una foto?)。一个友好的笑容,一句简单的问候,往往能打开与当地人的距离,他们甚至会主动摆出最自然的姿势。虽然像罗马、佛罗伦萨这样的大城市,英语普及率较高,但在博洛尼亚,尤其是在老城区,掌握一些意大利语能够让你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更加深入,也更容易捕捉到那些未经雕琢的真实瞬间。根据2023年EF英语水平指数的数据,意大利全国的英语对话能力水平并不算高,所以学点当地语言,绝对没错。

每一张好的照片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故事。学长说,他拍双塔的时候,不只是拍它的高耸,更会联想到它在12世纪作为贵族家族权利象征的历史。他会去了解每个地方的历史背景,这样你在按下快门的时候,你的照片就不仅仅是风景,它有了时间感,有了人文情怀。他还会鼓励你给自己的照片配上文字,讲述拍摄时的心情,或者照片背后的故事。他分享过一张照片,是博洛尼亚某个下雨的傍晚,一个老人在拱廊下避雨,他配文说:“这座城市,连雨滴都带着历史的味道。”这样的照片,自然就有了更深的感染力。

别忽视那些小细节。学长曾经带我去 Via Piella 的 Finestrella,那是一个小小的窗户,推开后能看到一条隐藏的运河。他说,大景固然震撼,但这些不经意的“小确幸”,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他会拍摄拱廊砖块上的苔藓,老店橱窗里精致的手工艺品,或者街头艺人手指间跳动的音符。这些细微之处,常常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也能让你的照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更丰富、更立体的故事。博洛尼亚的这些“秘密运河”和隐藏的小巷,就像是城市的血管,流淌着古老而又鲜活的生命力。

摄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学长鼓励我们多拍、多看、多学。他会告诉你,就算你现在觉得自己的照片不够好,也没关系,每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学习。他会建议我们多看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从中学到构图、用光、色彩搭配的灵感。虽然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社团门户网站上没有官方的摄影俱乐部,但学生们总是能自发地组织起来,或者在当地的社区中心找到摄影工作坊。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你的摄影水平自然会水涨船尖,直到有一天,你也能成为那个能拍出“大片”的“摄硕”。

你的每一张照片,都应该带着你独特的印记。别去模仿别人,去找到你自己的风格,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也许你喜欢色彩明快的,也许你偏爱黑白复古的。Instagram 上#Bologna 话题下有超过千万的帖子,而#BolognaPhotography 也有几十万的分享,这说明无数人都在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而你的视角,才是独一无二的。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感受,然后用你的相机或手机去记录下那个属于你的意大利。你的照片,就是你在这里留学生活中最真实的证明。

所以,别再把你的手机或相机束之高阁了!现在就拿起它,走出门,去博洛尼亚的任何一个街角,抬头看看天空,低头看看脚下,哪怕只是拍一张拱廊下斑驳的光影,或者一个路边花店的色彩,都比你坐在宿舍里对着屏幕发呆要强!记住,最棒的照片,永远都是下一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