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刚来日本的时候,大家都在微信群里兴奋地聊着,谁考上了东大,谁拿到了早稻田的录取,甚至谁在语言学校进步神速。那时候,那种纯粹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好像能把所有的不确定都冲散。我有个朋友小李,刚来那会儿,简直是我们这群人里的“风云人物”。他高中毕业就直接考上了东京工业大学,每次聚会,大家都会好奇地问他专业课难不难,教授严不严。他总是谦虚地笑笑,但大家都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子“学霸光环”。后来,另一个朋友小王,虽然读的是一所地方国立大学,但他每次发朋友圈,都是在晒自己打工赚了多少钱,或者又去哪里旅游了,看起来生活过得比谁都滋润。我呢,看着他们俩,心里有时会有点说不出的滋味,大家嘴上不说,但那种“谁过得更好”的秤杆,好像就已经偷偷地立起来了。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刷着朋友圈,看到同学分享她在某大手企业实习的日常,或者某个朋友晒出了N1证书,下面一群人点赞留言“牛X!”。你也会下意识地比较一下自己,嗯,我最近是不是也该努努力了?这种比较,其实就是留学圈里心照不宣的“排位赛”,它无处不在,从你踏上日本土地的那一刻起,可能就开始了。很多人可能觉得,名校背景就是硬实力,毕竟那是你费尽心力考进去的。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2024的数据,东京大学仍然稳居亚洲前列,其经济学研究科的外国人入学竞争率每年都非常高,据官网数据,有时甚至能达到1:10以上,能考上这样的学校,确实说明了过人的实力和努力。
可是,仅仅是大学名气就决定了一切吗?当然不是。专业的热门程度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也悄悄地加入了这场“排位战”。前几年,大家都在追捧IT和人工智能专业,感觉读这些专业的同学,毕业后分分钟就能拿到大手企业的Offer。数据显示,日本IT行业的外国人就业机会近年持续增长,厚生劳动省最新的《外国人雇用状況》报告指出,IT相关岗位的外国人平均年收入普遍高于传统文科岗位,特别是拥有特定编程语言技能的人才,他们的起薪确实更有竞争力。
打工,这几乎是所有留学生都会经历的一环,但打工能赚多少钱,也成了大家暗中较劲的资本。谁能找到时薪高的活儿,谁能多打几份工,感觉在经济独立这条路上,就领先了一步。根据日本人才派遣公司Pasona的调查,东京地区留学生兼职的时薪普遍在1100-1300日元之间,而在大阪或名古屋,这个数字可能会略低一些,大约在1000-1200日元左右,但这也要看具体工种,例如便利店通常是最低标准,而一些教育类或翻译类兼职则能达到更高。
除了赚得多,花得少,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尤其是在日本这种消费不低的地方。有的人能把生活费控制得极好,每个月精打细算,还能存下一笔钱,然后偶尔奖励自己一次旅行。他们可能不像那些大手企业实习生那样光鲜,但内心的富足感,也足以让他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排”在前头。根据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的数据,东京23区内一套20平米左右的单身公寓月租金普遍在7-10万日元,而在福冈或札幌,同等条件的房子可能只需5-7万日元,这种地域性的消费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大家的生活质量。
奖学金,那更是一剂“强心针”。能拿到奖学金的同学,不光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还自带一种“学霸”的荣誉光环。每年文部科学省奖学金(MEXT)一直是留学生梦寐以求的,但据官方统计,每年全球申请者数以万计,而最终获得资助的名额通常只有几千个,竞争非常激烈。能从中脱颖而出,绝对是实力的体现,也让他们的“排位”瞬间提升了不少。
交友圈子广不广,也是一些人心里衡量自己的标准。谁认识的日本人多,谁能和本地人打成一片,谁的国际友人遍布世界各地,感觉就更能融入日本社会,也显得更有“国际范儿”。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大阪大学的留学生人数已超过3000人,其中中国学生占比最大,这使得在关西地区的社交圈子更为活跃和多元化,交友机会也相对更多。
语言能力,更是我们留学生永远绕不开的话题。JLPT N1证书,仿佛就是你留学路上的一块金字招牌。有了它,不光课程听得懂、作业写得顺,找工作时更是能获得不少优势。数据显示,拥有JLPT N1证书的留学生,在日企的就业选择范围和薪资待遇上,通常会比只有N2或更低水平的同学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需要频繁与客户沟通的销售或咨询类职位上,据一些人力资源公司反馈,N1几乎是硬性要求。
实习经历,特别是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实习,比如在大手日企或者外资企业,也是大家常常拿来“秀”的。你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同学发一个“拿到某某公司实习Offer”的朋友圈,下面就炸锅了?近期,某知名招聘网站的报告显示,一些日本大型企业,如乐天(Rakuten)和优衣库(Uniqlo)的母公司迅销集团(Fast Retailing),为了吸引全球人才,会在毕业前一年就启动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提前内定(早期选考)流程,据反馈,IT和国际业务岗位的内定率相对较高,能拿到这种实习,确实是很不错的敲门砖。
毕业后的去向,这才是真正的“大考”。回国发展,还是留在日本,或者去欧美继续深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但拿到大手企业的内定,无疑是当下最让人羡慕的“战果”。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近年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日本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数据显示,2023年外国人在日本的就业人数再创新高,达到约200万人,其中不少都是在日本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
留学期间,个人的成长和转变,其实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些同学可能在学习上不是最拔尖的,但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或者主动去接触日本文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不少大学都设有国际交流中心,比如早稻田大学的ICC(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enter),每年举办上百场文化交流活动,据其官方报告,参与这些活动的学生在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领导力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这种软实力的提升,可能比一张成绩单更有价值。
我们也要看到,有些“排名”是隐形的,甚至有点扎心。比如,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这些我们无法选择的东西,有时也会在无形中影响我们在留学圈里的“排位感”。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留学生活费用调查,日本留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约为12万日元,其中学费和住宿费是大头,如果家庭支持有限,打工的压力自然会更大,这种经济上的差异,确实会影响一些同学的生活体验和心态。
有时候,大家还会比较谁的心理素质更强,谁更能抗压。留学生活嘛,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学业压力、打工辛苦、文化差异、人际关系,样样都能把你搞得心力交瘁。能顶住这些压力,保持积极心态的同学,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东京工业大学就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据其健康管理中心的报告,2023年有超过300名国际学生寻求了心理支持,这表明大家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寻求帮助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表现。
还有一些同学,他们不走寻常路,选择了创业。在日本这片土地上,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甚至获得投资,那简直是“人生赢家”级别的操作。近年来,日本政府和一些大学积极鼓励留学生创业。例如,京都大学的创新创业中心就为国际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指导和孵化空间,据其年度报告,去年已有5个由国际学生主导的初创项目获得了初期投资,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所以你看,所谓的“排名”,真的不是简单的一条线,它是由无数个维度构成的,而且每个维度在不同人心里,权重还不一样。有人觉得学历最重要,有人觉得赚钱能力最重要,有人觉得生活开心最重要。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拿别人的“高光时刻”来对比自己的“平淡日常”,结果呢,就是徒增焦虑和自我怀疑。这种“比较”的思维,其实很像一把双刃剑,它能激励你进步,也可能让你陷入无尽的内耗。
其实,留学这条路,本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赛道。你可能现在看起来“跑得慢”一点,但谁知道未来会不会厚积薄发呢?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也可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付出。而且,真正的“排位”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给自己定义的。你觉得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你就在那个方面努力,那就是你自己的“第一名”。
别老是盯着别人的朋友圈,也别总是揣摩别人心里怎么想你。与其把精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不如多花点时间在自己身上。去学习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技能,哪怕和专业无关;去认识一些能让你感到舒服和快乐的朋友,而不是那些只会让你感到压力的人;去尝试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比如参加一次当地的祭典,或者一个人去旅行。找一个你觉得靠谱的学长学姐,或者学校的留学生咨询中心,和他们聊聊你的困惑和迷茫,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你觉得特别焦虑的问题,别人可能也经历过,他们能给你很多实用的建议。
日本留学圈:你排第几?
嘿,来日本留学这么久,你有没有偷偷想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或者说整个留学圈里,到底算“排”在哪个位置?别不承认啦,咱们嘴上不说,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点儿“比较”的小心思,对不对?是大学名气、专业热门度、打工赚得多,还是生活过得更滋润,甚至是未来的规划和方向,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大家心里那杆秤上的砝码。有时候看着别人好像光鲜亮丽,自己又会有点迷茫或者焦虑。其实这种“潜规则”的排名无处不在,但我们真的需要把它看得那么重吗?或者说,到底是什么在定义我们的“排位”?这篇文章就想跟你聊聊这个有点扎心、却又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话题,看看我们每个人在留学这条路上,是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来吧,一起揭开这个留学圈里“心照不宣”的秘密,也许你会发现,你所想的“排名”和真实世界,有着不一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