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到底安全吗?学姐亲测告诉你

puppy

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每次想到要去德国留学,除了兴奋,心里是不是也会偷偷冒出那么一句:“到底安不安全啊?”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作为在德国摸爬滚打好几年的学姐,我太懂大家心里的那些小九九了。那些关于陌生环境、语言不通、晚上独自出门的顾虑,我当初也都有过。 所以呀,我决定把我这几年在德国的真实生活体验,包括遇到过的小插曲和学到的宝贵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文章里我亲测告诉你,德国的整体治安情况到底怎么样,作为女生一个人在外该注意些什么,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应对,以及平时出门逛街、搭公共交通有哪些小技巧能让你更安心。说实话,德国大部分时候都很安全,但有些细节真的需要我们自己留心。来吧,点开文章,学姐手把手教你如何在德国安心又自在地生活,让你心里有底,不再焦虑!

还记得我刚到慕尼黑的第一个学期,秋天傍晚黑得特别早。那天我赶着去图书馆还书,结果在回宿舍的路上,天已经完全黑透了。一路上路灯是亮着的,但行人稀少,只有偶尔一两辆车疾驰而过。我心里那叫一个七上八下,手机电量也快耗尽了,不敢听歌,就那么握着手机,时不时回头看看有没有人跟着。走到一个特别安静的小巷子时,我甚至开始脑补各种电影里的情节,心跳加速得不行。最后,当我的宿舍楼出现在眼前,那一刻的放松简直是从头到脚的。回到房间,我才发现手心里全是汗。那一晚我对自己说,以后晚上出门一定要小心再小心。相信很多准备来德国的姐妹们,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陌生国度,尤其是夜间的安全问题,心里总有一箩筐的问号吧?

其实,在德国生活了这么久,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德国的整体治安情况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但那种“绝对安全”的童话是不存在的,任何地方都有它需要注意的角落。比如说,我有个朋友有次在柏林中央车站附近等车,只是稍不留神看了一眼手机,放在旁边行李箱上的小背包就被摸走了。包里虽然没有贵重物品,但证件和一些现金全没了,这事儿让她折腾了好一阵子才补齐。据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BKA)在2023年发布的《警察犯罪统计》(PKS)报告显示,虽然德国的暴力犯罪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盗窃类犯罪,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旅游区和交通枢纽,仍然是相对常见的犯罪类型之一,大家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说到大城市,很多同学可能会担心柏林、法兰克福这些地方会不会乱一点。我个人感受是,大城市确实会比小镇子复杂一些,但这种复杂更多体现在人流密度和文化多样性上,不必然意味着危险。比如我有个学妹在法兰克福上学,她就跟我分享过,白天在市中心逛街的时候,偶尔会遇到一些街头艺人或者乞讨者,只要礼貌地拒绝,一般都不会有纠缠。她还说,法兰克福火车站周边在晚上确实比较“热闹”,人比较杂,她每次晚上从火车站回家都会提前规划好路线,尽量走大路,而且会叫上朋友一起,或者选择打车。这其实就是很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时刻保持警惕总没错。

相反,如果你选择在一些大学城,比如海德堡、弗莱堡或者哥廷根这样的地方,你会发现生活节奏慢很多,环境也更宁静。我有个校友就在弗莱堡大学读博士,她经常跟我说,晚上她一个人骑自行车回家,即便是在郊区的林荫小道上,也很少感到不安。她描述的画面就是,晚风习习,只有自行车轮碾过落叶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学生的欢笑声。这并不是说弗莱堡就绝对没有犯罪,据弗莱堡市政府官网发布的城市安全报告,即便是这样的小城,也偶有入室盗窃或自行车失窃的案例,但整体而言,恶性犯罪率极低,更多的是一些小偷小摸。所以,选择哪个城市留学,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对周围环境安全感的体验。

作为女生,我们外出时总要多考虑一层安全问题,这几乎是本能。我在德国这么多年,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小秘诀”。比如晚上如果必须一个人出门,我一定会尽量选择明亮、人多的街道,避免抄近路走小巷子。我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出门前一定会把手机充好电,并且把一些常用联系人和紧急联系方式设为快捷拨号,以防万一。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完一个社团活动,回宿舍已经快午夜了,当时手机正好没电了。我当时就想,如果这时真的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连求助都难,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手机电量。这其实是一种很朴素的经验,却能实实在在提升我们的安全感。

搭乘公共交通也是我们留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无论是火车(DB)、地铁(U-Bahn)、有轨电车(Tram)还是公交车(Bus),都非常方便且准时。我在乘坐夜间列车或者比较晚的班次时,会尽量选择人多的车厢,并且坐在离司机或者监控摄像头比较近的位置。我发现德国很多新式公共交通工具上都安装了摄像头,并且在车厢内设有紧急呼叫按钮。据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2023年发布的年报,DB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提升列车和车站的安保措施,包括增加安保人员巡逻密度和升级视频监控系统,这些都为乘客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便是白天,在某些人多拥挤的场合,小偷也会趁虚而入。我在科隆大教堂附近就亲眼见过有游客因为拍照太投入,背包被拉开的。虽然幸好没丢东西,但还是让人心头一紧。所以,不管是在热闹的集市、拥挤的车站,还是在人山人海的节庆活动中,我们都要把背包背在前面,或者选择有拉链的内袋,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一定要贴身放好。我个人经验是,一个带防盗设计的胸包或者腰包,在欧洲旅游或者人多的时候简直是神器。这种细节上的注意,能大大降低我们成为扒手目标的几率。

语言不通可能是很多新生初期最大的一个顾虑,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我刚来的时候,德语结结巴巴,有次在超市买东西,不小心把玻璃瓶打碎了,当时特别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跟店员解释。幸好旁边一位好心的阿姨帮我翻译,才顺利解决了。后来我意识到,学好基础德语,掌握一些紧急求助的词汇和表达,真的非常重要。至少在遇到问题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向他人求助。据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统计,目前在德国的国际学生中,德语零基础入学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这说明大家在语言学习上都越来越重视了。

万一真的遇到了紧急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记住两个最重要的电话号码:110是报警电话(Polizei),112是急救电话(Notarzt/Feuerwehr)。我建议大家在手机里都存一份,并且记在脑子里。我有个同学,有次骑车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伤很严重,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是靠着平时记住的112打了电话。虽然最终只是皮外伤,但急救人员很快就赶到了现场进行了处理,让她感觉非常安心。所以,这些基本的紧急信息,虽然希望永远用不上,但必须烂熟于心。

除了官方的紧急电话,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现代科技来增加安全感。比如说,现在很多手机都有定位分享功能,可以和家人朋友实时分享自己的位置。我晚上回家的时候,有时会把定位分享给我的室友,让她知道我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家。这不仅仅是为了安全,也是一种相互关照的方式。我有个学姐还推荐了一个App叫“Nina”,这是德国联邦民防和灾害援助局(BBK)推出的官方预警App,它会及时发布天气预警、火灾、洪水等各种灾害信息,虽然不是直接关于人身安全,但对我们在德国的生活安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了解周围环境信息,就能更好地规避风险。

当然,提到在德国生活,就不能不提德国的交通规则和驾驶文化。德国人开车普遍比较遵守规则,行人也享有很高的路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便闯红灯或者大意。我刚来的时候,有次过马路看手机,没注意是红灯,结果一辆自行车差点撞到我。当时那个骑车的大爷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德国是自行车出行非常普遍的国家,根据德国联邦环境局的数据,自行车出行在德国短途交通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所以,大家在路上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特别是过马路和在自行车道附近时,务必确认安全再通行。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还有一件事,可能很多新来的同学不会特别在意,那就是德国的“Ruhezeiten”(安静时间)。在德国,尤其是晚上10点以后到早上6点,以及周日全天,通常是需要保持安静的。我在刚来的时候,有次周末晚上和朋友聚会,大家聊得有点嗨,结果被邻居投诉了。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但也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教训,让我明白了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也是融入环境、避免不必要冲突的一种方式。德国联邦内政部也常年强调社区和谐的重要性,提醒居民遵守相关规定,这其实也是从侧面维护了社区的整体安全和秩序。

关于德国大学校园内部的安全,大家其实大可放心。德国的大学普遍都有自己的安全管理部门,比如很多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Office)都会在新学期开始时,为新生提供关于当地生活安全、紧急联络方式等方面的详细指导。我记得我们学校在迎新周就专门有一个环节是介绍校内安保措施的,包括24小时监控、紧急呼叫柱以及晚上巡逻的安保人员。据慕尼黑工业大学(TU München)官网介绍,他们的校园安全服务团队会定期进行巡逻,并且与当地警方保持紧密合作,确保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所以,在校园里,大家可以相对放松一些。

住宿安全也是留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学生宿舍还是外租公寓,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住所至关重要。我刚来时住在学生宿舍,宿舍楼都有门禁系统,晚上回家需要刷卡才能进入,而且每层楼的公共区域也有监控。后来我搬出来和朋友合租公寓,我们选择的公寓楼层不高,靠近主干道,而且楼下的门禁系统也非常完善。在德国,租房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比如学生会(AStA)提供的租房信息、知名的租房网站(如WG-Gesucht.de),并且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实地查看房屋情况。避免那些看起来好得不真实的租房广告,它们很可能是诈骗。据德国消费者保护中心提醒,近年来针对留学生的租房诈骗案例时有发生,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此外,网络安全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现在网络诈骗无孔不入,我们经常会在微信群里看到各种“德国领馆电话诈骗”、“快递清关诈骗”之类的提醒。我有个朋友就差点被骗子套路,对方假冒德国海关人员,说她的包裹有问题,需要支付一笔钱才能清关。幸好她及时给我打电话核实,才避免了损失。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任何要求你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邮件,都要提高警惕,多方核实。德国警方也经常通过媒体和官方网站发布网络安全提示,呼吁公众谨防电信诈骗。

在德国,如果你不幸遭遇了歧视或者种族主义言行,也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虽然德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大部分人都是友善且包容的,但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我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有人对一位亚洲面孔的女士说了些不友好的话,当时车上很多人都投去了谴责的目光,司机也及时进行了干预。德国的法律对歧视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大学和城市也设立了专门的反歧视机构或投诉渠道。据德国反歧视机构(Antidiskriminierungsstelle des Bundes)的数据,他们每年都会处理大量的歧视投诉,这表明德国社会对这类问题是高度重视并有处理机制的。

在德国留学,学好如何保护自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安全,也包括财务上的安全。管理好自己的银行卡、密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常识。我刚来的时候,对银行卡的使用不是很熟悉,有次在ATM取钱,前面的人没把卡完全退出来就走了,我当时差点就把卡拿走了,幸好后来发现不是自己的卡。这个小插曲也提醒了我,对待任何涉及个人财务的事情都要格外细心谨慎。据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的建议,大家应该定期检查银行账单,确保没有未经授权的交易。

德国的医疗体系也是保障我们留学生活安全的重要一环。作为留学生,强制购买医疗保险是必须的。公立保险和私立保险各有特点,但无论哪种,都能在生病或发生意外时提供经济上的保障。我有个朋友有次半夜突然胃痛,她按照保险公司提供的紧急电话打过去,很快就得到了医疗建议,并且预约了第二天去看医生。这让她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医疗保障带来的安心。根据德国留学政策,所有国际学生在注册时都必须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险证明,这从制度上保障了我们的医疗安全。

还有一种我们常常忽略但非常重要的“安全感”,是来自同伴和群体的支持。在德国,我们可以加入学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或者各种兴趣社团。这些组织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可以互相支持,抱团取暖。我刚来德国时,也是通过CSSA认识了第一批朋友,他们帮我解决了租房、注册等很多难题,有了他们的陪伴,我才觉得德国没那么陌生和遥远。据DAAD的统计,德国各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是国际学生组织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为广大中国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我个人觉得,所谓的“安全”,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和准备。不是说德国完全没有风险,而是我们如何去识别风险、规避风险,以及在风险来临时如何有效应对。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尊重德国的文化,同时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保护好自己的财物。我经常跟身边的学弟学妹们说,德国是个非常值得探索的国家,这里有严谨的学术氛围,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只要我们自己多留心,多学习,多观察,就一定能在这里度过一段安全、充实又愉快的留学时光。

学姐在这里真的想跟每个准备来德国的你唠叨一句:别总宅在宿舍里,也别什么都交给别人。勇敢地走出去,去探索德国的每个角落,但出去之前,请花一点点时间,用手机地图把你要去的地方和回家的路线大概看一遍,心里有个数。尤其晚上出门,如果实在不确定,就打开地图看看沿途有没有比较亮、比较繁华的街道,或者有没有公交车站。别怕麻烦,多一份准备,你心里就能多一份踏实,多一份安心。相信我,这种“心里有底”的感觉,会让你在德国的生活更自在,更有趣!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