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传媒留学?学姐帮你避坑!
嘿,姐妹们,还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脑子里全是《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安迪在纽约时尚杂志社里闪闪发光的样子吗?当时我真的以为,只要能拿到英国传媒名校的Offer,毕业后就能直接坐在BBC的演播室,或者成为Vogue的特约撰稿人,梦想简直触手可及!申请季,我熬夜改文书,刷遍了所有大学的官网,心里描绘的都是未来在伦敦塔桥边喝咖啡、和传媒大佬们谈笑风生的场景。结果呢?真正的留学生活可不是电影滤镜下的样子,我啊,就是那个踩着各种坑,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过来人”。今天,学姐我赶紧来给你们指条明路,把那些年我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全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保准让你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
传媒梦的滤镜,是不是有点太厚了?
很多姐妹可能跟我当初一样,对英国传媒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觉得自己只要进了名校,就能轻松拿到顶级媒体的敲门砖。我认识一个学妹,小雨,她本科是新闻传播,来英国之前,心心念念就是进《卫报》或者路透社,觉得那才是新闻人的终极归宿。她拼命刷雅思,文书写得天花乱坠,最终也确实拿到了Goldsmiths的媒体硕士Offer。可等她真来了才发现,这里的传媒毕业生何止千千万,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2022/23学年的数据显示,仅在英国,每年从各类传媒、新闻、电影电视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就超过了3万名。其中,能直接进入BBC、Sky News这种顶尖媒体核心岗位的,真的是凤毛麟角,多数都是通过层层筛选的实习生转正,竞争激烈程度完全超乎想象。
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并不仅仅体现在新闻行业。时尚、公关、广告这些看似光鲜的领域,同样是海量求职者挤破头。我有个朋友,学的是时尚传播,毕业后想进Condé Nast(康泰纳仕),就是《Vogue》的母公司。她投了无数简历,才好不容易拿到一个实习面试机会,可面试官告诉她,光是这一个普通实习岗位,他们就收到了超过500份申请。据行业分析机构Mintel发布的2023年英国媒体与广告市场报告,虽然数字媒体和内容创作领域的需求在增长,但同时,对求职者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和提升,尤其看重数据分析、多媒体制作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所以,姐妹们,咱们真的要清醒一点,别再把传媒想得太简单了。
选校不是选美,看排名可会让你哭!
说到选校,这绝对是大家踩坑的重灾区!我刚开始选学校的时候,眼睛里只有“QS排名”这四个大字,觉得排名越靠前,学校就越牛。当时一心扑在UCL、LSE这种综合排名顶尖的学校上。UCL的媒体文化与创意产业硕士(MA Media,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确实很棒,课程设置理论性很强,学术氛围浓厚,但据UCL官网介绍,它更侧重于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论和政策研究,实践类的课程相对较少。对于像我这样更希望毕业后直接投身媒体实务工作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不是最优解了。
好多姐妹可能会因为某个学校的“名气”或者“伦敦市中心”的地理位置而盲选,殊不知,有些综合排名没那么靠前,但传媒专业却非常强势的学校,可能更适合你。举个例子,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的新闻、媒体与文化学院,那可是业内公认的“新闻黄埔军校”,据卡迪夫大学官网介绍,他们拥有自己的新闻编辑室、电视演播厅和广播电台,课程设置极度偏向实践,比如国际新闻(International Journalism)硕士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采编、制作和报道练习,甚至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媒体项目。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显示,卡迪夫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在BBC、Sky News、路透社等媒体机构的就业率非常高。如果你是冲着实打实的技能去的,这样的学校可能比那些理论性更强但实践机会较少的名校更香。
选学校的时候,除了专业课程设置,学费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据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UCAS)发布的最新数据,英国硕士学费普遍在每年1.5万到3万英镑之间,伦敦地区的大学往往更高。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媒体与传播硕士(MSc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2024/25学年国际生学费高达31776英镑,而像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的传播与媒体(MA Communications and Media)专业,国际生学费则约为26000英镑。这还没算上生活费呢!有些学校虽然学费高,但提供的奖学金机会也相对多一些。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的留学指南,大家可以留意Chevening志奋领奖学金、各种大学设立的国际学生奖学金,甚至是学院或专业层面的专项奖学金。早点关注这些信息,多给自己一个减轻经济压力的机会。
作品集?那可是你的“敲门砖”,别糊弄!
如果你申请的是偏艺术设计或实践类的传媒专业,比如电影制作、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时尚摄影等,作品集的重要性堪比你的雅思成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当时申请伦敦艺术大学(UAL)旗下的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的一个时尚传播专业时,虽然雅思成绩还不错,但作品集准备得马马虎虎,最后就被无情地拒绝了。后来才了解到,像UAL这类艺术院校,据其官网发布的招生指南,对作品集的创意性、主题表达、技术实现和个人风格要求极高。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你独特的视角和潜力,而不仅仅是堆砌一些好看的图片或视频。
作品集不仅仅是作品的堆砌,它更像是一份“视觉简历”,要能完整地展现你的创作思路、技术能力和对专业的理解。一份成功的作品集,往往会包含从构思、调研、执行到反思的整个过程。比如,一个好的摄影作品集,可能不光是几张精美的照片,还会附带拍摄背景、器材选择、后期处理思路,甚至是你对某个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据招生官分享,他们每年会收到海量的申请,一个能在几秒内抓住他们眼球的作品集,往往是那些有故事、有深度、有独特视角的作品。因此,如果你在纠结要不要花钱找专业机构指导作品集,学姐的建议是,如果你的背景和作品集经验不足,这笔钱花得绝对值!这笔投资,很可能会帮你敲开梦寐以求的学校大门。
除了作品集,文书(个人陈述PS和推荐信RL)也是决定你命运的关键。很多同学写PS的时候,总喜欢堆砌华丽的辞藻,或者泛泛而谈自己的“热爱”。可招生官更想看到的是具体而微的你。我之前有个学弟,申请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的电影专业,他的PS里没有一句空话,而是详细描述了他高中时如何组建电影社、如何用有限的设备拍摄了一部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短片,并具体分析了他在其中遇到的技术挑战和创作心得。据威斯敏斯特大学官网的申请指导,他们偏爱那些能明确表达自己学习动机、职业规划,并展现出与所申专业高度匹配的技能和潜力的学生。招生官看的是你是否认真研究过他们的课程,是否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你对“电影”有多么模糊的“爱”。所以,文书一定要真诚、具体,并且紧扣所申专业的特点。
别光顾着学习,人脉和实践才是你翻盘的底牌!
到了英国,你可别真以为只要埋头苦读就能一劳永逸。在传媒这个圈子,课堂之外的实践和人脉积累,才是你未来职业发展的“硬通货”。我刚来的时候,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结果发现身边的同学早就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了。比如,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媒体与传播学院,据其官网介绍,鼓励学生参与校内的学生电台FUSE FM、学生报纸The Mancunion等实践平台,甚至还有与当地媒体合作的实践项目。我的一个同学,就在这些社团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编辑,成长为了一个可以独立策划并执行线上新闻专题的负责人。这些经验,远比你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得更鲜活、更实用。
实习,实习,还是实习!在英国读传媒,没有实习经验简直寸步难行。很多大公司,比如ITV、Channel 4,甚至是各类公关公司、数字营销机构,据Glassdoor网站发布的英国实习岗位信息,实习期往往是他们考察未来员工的重要阶段。我有个朋友,在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读新闻,她为了找实习,投了近百份简历,后来终于在一家小型的数字内容工作室找到了一个无薪实习。虽然没有工资,但她学到了从内容策划、脚本撰写、拍摄剪辑到社交媒体运营的一整套流程。后来,凭借这份实习经验,她又成功申请到了一家知名时尚媒体的带薪实习,最终毕业后也顺利留在了伦敦工作。所以,千万别觉得无薪实习不划算,那可是你宝贵的入门机会!
当然,说到这里,学姐必须再提醒一句:学费生活费是不是比想象中高一大截?伦敦的生活成本有多高,我真的是深有体会。根据Numbeo网站2024年3月更新的数据,伦敦一个单身人士每月不含房租的生活开销大约是800-1000英镑,房租更是大头,合租一个房间可能就要500-800英镑每月。这和曼彻斯特、伯明翰这些非伦敦城市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姐妹们,除了努力学习和找实习,学会“抠门”也是一门必修课!自己做饭、利用学生折扣、多走路少坐车(或者办好Oyster Card)、逛二手店,这些都是我当年省钱的小妙招。别小看这些,一年下来能省下不少钱呢!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顺利毕业了,这可不意味着你的“传媒梦”就板上钉钉了。传媒行业的就业路径非常多元,千万别死盯着那几家“高大上”的大厂。根据英国政府发布的《创意产业报告2023》,数字媒体、内容营销、公关咨询、数据分析、用户体验设计等新兴领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我认识一个学长,他毕业后没能进入BBC,但他凭借自己在校期间积累的社交媒体运营经验,加入了一家做品牌数字营销的初创公司,短短两年就做到了项目经理,薪资待遇也相当可观。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在这个时代,学会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如何通过多媒体讲好品牌故事,这些新兴技能可能比传统的新闻采编更有市场。
另外,毕业后的签证政策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好在英国政府在2021年恢复了“毕业生路径”(Graduate Route),也就是大家常说的PSW签证。据GOV.UK官网的最新政策,持有本科或硕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毕业后可以申请为期两年的PSW签证,博士生为期三年。这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在英国寻找工作,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这两年时间非常重要,你不需要立刻找到一份“完美”的工作,可以先从实习、兼职或者初级岗位做起,积累行业经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有了英国本地的工作经验,哪怕未来选择回国发展,也会成为你简历上闪亮的一笔。
学姐的肺腑之言:别等撞南墙了才后悔!
好了,姐妹们,学姐今天这些肺腑之言,希望真的能帮到你们。传媒这个圈子,确实光鲜亮丽,但背后的付出和竞争也超乎想象。别再活在滤镜里了,早点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现在就开始,认真研究你想去的学校、你想学的专业,深挖课程设置和就业去向。再看看那些传媒大佬的访谈,他们当年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学学他们的思考方式。最后,别犹豫了,赶紧去LinkedIn上看看你心仪的岗位要求,对比一下自己还有哪些技能是欠缺的,然后——现在就开始补起来!等你真正踏上英国的土地,你就会发现,那些你提前做的准备,会让你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