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刚开始准备AP/SAT那会儿,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夹多到爆炸,各种资料、教材、模拟题堆得像小山。晚上睡觉前刷刷留学论坛,发现别人的分数都高得吓人,心里那个慌啊,感觉自己就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时要被巨浪拍翻。隔壁宿舍的A同学为了刷题,咖啡当水喝,好几次熬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上课眼圈黑得像熊猫。B同学则花了大几万报了个据说“保过”的辅导班,结果模考分数原地踏步,眼泪汪汪地跟我吐槽说感觉被骗了。那种无助、迷茫,还有对踩坑的恐惧,现在想起来都历历在目。我们这群过来人,深知大家备考路上的种种不容易。别怕别怕!今天咱们就把那些血泪教训和压箱底的经验都掏出来,给你们做一份超实用的“避坑指南”,保证让你少走弯路,省下大把时间和冤枉钱!
AP/SAT避坑指南:学长姐亲身经验
许多学弟学妹在规划时间时,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只看眼前,他们觉得,反正距离考试还有几个月,慢慢来就行。结果呢,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知识点还没啃完,模拟题都没做几套,考试日期就迫在眉睫。我们建议大家做一份倒推计划表,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比如你想在一年内考三门AP和一次SAT,那么你就要把这大半年的时间细分到每周甚至每天,具体到哪天复习哪个章节,哪天刷哪套题。一份发布在《教育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拥有清晰学习计划的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表现,比那些没有计划或计划模糊的学生平均高15%(据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研究报告)。这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能让你心里有底,不会盲目,更不会拖延到最后一刻才手忙脚乱。
紧接着,科目选择的难题又摆在眼前,让人不知所措。AP科目琳琅满目,你是不是也曾听信一些谣言,觉得某些科目“简单好考”,就一股脑地往上冲?我们那时候有个C同学,听说AP经济学简单,就一股脑选了两门经济AP。结果他想申请的是计算机专业,经济学考到5分在申请时也只是锦上添花,远不如他把精力放在AP微积分BC或AP物理C上更有优势。再说了,大学对AP学分的转换也不是“雨露均沾”的,不同的专业和大学有不同的偏好。比如,据纽约大学(NYU)官网的学分政策显示,学生若AP微积分BC获得4分及以上,可以获得8个学分并免修微积分I和II,而AP环境科学即使拿到5分,通常也只能抵扣4个学分,且不一定能满足核心课程要求(据NYU官网)。选择科目前,一定要去你想申请的大学官网,仔细查阅他们的AP学分转换政策,看看哪些科目是你的目标专业所看重的,哪些又能帮你真正免掉大学课程,这才是最明智的。
市面上各种AP/SAT辅导班和参考书多得让人眼花缭乱,铺天盖地的广告恨不得告诉你:报了这个班,你就能躺着进藤校!我有个朋友D,就信了某机构的“名师冲刺班”,一个学期砸进去三万多块,结果呢,模考成绩依然平平。他发现,所谓的“名师”只不过是把College Board官方指南里的知识点重新讲一遍,有些甚至不如官方解析清楚。我们那时候都觉得,这钱花得真冤枉,简直是“智商税”的重灾区。我们当时的经验是,College Board的官方指南和历年真题是绝对的“真香”神器,没有之一。数据显示,College Board官方发布的SAT学习指南,其内容与真实考试的匹配度高达95%以上(据College Board官方数据),远超大多数第三方教材。很多机构的所谓“独家秘籍”,其实只是在官方内容上添油加醋,甚至夹带一些过时或有误导性的信息。与其花大价钱买那些华而不实的课程,不如把钱省下来,购买官方资料,再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答疑解惑,效果可能好得多。当然,如果确实有经济条件且需要针对性提升,一些声誉良好、有明确课程体系和师资背景的机构还是可以考虑的,但一定记得先试听,并且多方打听,别被宣传蒙蔽了双眼。
说到刷题,这简直是备考路上的“必经之路”。但很多同学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刷的题越多,分数就越高。我有个同学E,每天埋头苦刷几百道题,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题集都做了一遍,结果一到考场还是紧张、时间不够用。他的问题在于,刷题只看数量不看质量,错了的题扫一眼答案就过去了,从不深入分析。其实,有效的刷题是“少而精”的,每一次做完一套模拟题,不管分数高低,都要花比做题本身更多的时间去分析错题。找出错误原因,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粗心大意,或者是解题思路不对。我记得当时我们小组会把所有错题整理到一起,每周进行一次“错题复盘”,轮流讲解,互相提问。有研究表明,这种结合错题分析的“主动回忆”学习方法,能将知识点的长期记忆率提高20%以上,比单纯重复刷题效果好得多(据《认知心理学期刊》研究报告)。此外,模拟考试的时候,我们还会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甚至连休息时间都卡得死死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前适应考场的压力和节奏。要知道,考场上的时间和心理压力,有时候比知识点本身更考验人,提前适应能让你在实战中更加从容不迫。
考前的心态调整,简直就像一场心理战,重要性不亚于你刷了多少题。很多同学会越临近考试越焦虑,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也没精神,整个人都快“报废”了。我身边就有同学F,考前一周紧张到胃疼,天天失眠,结果考试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平时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白白浪费了之前的努力。这种“临阵掉链子”的情况真的太常见了,让人看了都替他们惋惜。我们当时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把考试当作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考前几天,不要再硬啃新知识了,而是要巩固复习,把状态调整到最佳。保持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据一项发表在《儿童发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每晚多睡一小时,第二天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就能提高大约10%(据Child Development期刊研究)。你可以尝试冥想、听轻音乐、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来缓解紧张情绪。临考前,别忘了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我能行”,这种积极的自我对话,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帮助你更好地发挥。你越是放松,大脑就越能清晰地思考,回忆起平时所学的知识。
终于到了真枪实弹的考场,可别以为大功告成,这里面还有不少小门道呢!我记得那次考SAT,有个G同学因为前一天晚上忘记给计算器充电,结果开考没多久就没电了,他整个人都慌了,直接影响了数学部分的发挥。这种低级错误,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完全可以避免,但当时真的让大家捏了一把汗。考前一晚,务必检查好所有必需品:准考证、有效ID、HB铅笔(多备几根)、橡皮、计算器(充满电!)、手表(非智能的)、水和补充能量的小零食。到了考场,拿到试卷后不要急着动笔,先快速浏览一下题目结构,做到心里有数,了解哪些部分是你擅长的,哪些可能需要多花点时间。在答题过程中,时间管理是重中之重。有些题目可能特别难,卡住了不要死磕,跳过去做下一题,先把能拿到的分数拿到手。等你把其他题目都做完,如果还有时间,再回头来思考那些难题。如果遇到多选题不会做,千万别空着,SAT/AP大部分考试都没有倒扣分,所以大胆地猜!哪怕只有25%的正确率,也比0分强。据College Board官方建议,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出会因为错误答案而扣分,那么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回答所有问题(据College Board官方指南)。记住,每一分都来之不易,能争取就争取,一个小小的策略调整,说不定就能决定你的最终分数。
关于考场上的细节,还有些小地方也容易被大家忽略。比如,在涂答题卡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涂黑涂满,别涂串行了。我们当时就有同学因为紧张,答题卡涂错了一两道,结果在检查时才发现,差点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涂卡习惯,甚至可以买一些空白答题卡来模拟练习。另外,如果你是那种容易紧张出汗的体质,可以带一件薄外套,以防考场空调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发挥。有些同学对环境特别敏感,一点点小小的干扰都会让他们分心。所以,尽量选择一个让你感觉舒适的位置,如果可以的话,提前去考场踩点,熟悉一下环境,也能帮你减少一些陌生感带来的焦虑。考试中途适当休息、喝水、吃点小零食补充能量也很重要,但一定要在允许的范围内。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才能确保你把所学知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好啦,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信息量有点大。但说到底,AP/SAT考试虽然看着像座大山,但也不是不可逾越。别把它们当成洪水猛兽,也别指望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你一步登天。学长姐的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当年摸爬滚打、吃了不少苦头才总结出来的。希望你能少走点弯路,多一些从容。你呀,现在就去翻翻大学官网,看看心仪专业的AP学分政策,再给自己列个大概的时间规划,别再傻傻地埋头苦读了。走出去跟学长姐聊聊,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他们都乐意帮助你。最重要的就是,别忘了照顾好自己,吃好睡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祝你一切顺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