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考完,直接飞澳洲了!

puppy

可能你也正在纠结,到底是继续在国内卷,还是跳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这篇文章,就是想跟大家聊聊我高考后直接“润”澳洲的真实经历。从一个只会埋头苦读的应届生,到突然置身于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教育体系里,那种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夹杂着一点点手足无措,真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懂。澳洲的生活学习跟国内到底有啥不一样?我又是怎么从一个“留学小白”慢慢适应,甚至爱上这种不一样的节奏的?如果你也好奇我是如何在异国他乡摸爬滚打、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还遇到一些让你爆笑的趣事,那就跟我一起,看看我在澳洲的这趟“自我成长之旅”吧!这里有我的困惑,也有我的蜕变,也许你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或启发呢。

我高考完,直接飞澳洲了!

记得高考放榜那天,我妈比我还紧张,守着电脑屏幕手抖个不停。我呢,心里反而出奇地平静,因为知道自己早有另一条路等着。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虽然分数不算特别差,但看着那些分数线、专业排名,心里总有个声音在问: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吗?当时脑子里已经不是纠结去哪个大学哪个专业了,而是琢磨着,是时候跟爸妈摊牌,告诉他们我真的想去澳洲了。那晚我们聊到很晚,从学费到毕业,从生活到就业,掰开了揉碎了说,最后我爸一句“去闯闯也好”,就这么,我高考完的暑假,直接变成了打包行李、办理签证的“准备季”。等我拖着两个超大号行李箱,在墨尔本机场的出口,第一次吸进那带着海风和桉树香气的空气时,才真正感觉到,我的新生活,真的开始了,心跳都有点不真实。

刚下飞机,墨尔本机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宽敞明亮,跟国内那种人头攒动的感觉有点不一样。当时我英文也就够日常交流,对着指示牌和机场工作人员还是有点犯怵。好在提前下载了Google Maps,跌跌撞撞地找到了SkyBus的站点,直奔市中心。路上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异域风景,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这就是未来几年我要生活的地方了。墨尔本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我一到市区就办了一张Myki卡,这是维多利亚州的交通卡,覆盖火车、电车和巴士,充值后就能刷卡上车,非常方便,据维多利亚州公共交通网站(ptv.vic.gov.au)显示,Myki系统连接着一个庞大的网络,让你几乎可以畅行无阻。不过,第一次刷卡坐电车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懵,因为车门不是自动开的,需要自己按按钮,差点错过站,还好旁边有个好心的老奶奶笑着给我指了指。

我选择来澳洲留学,主要还是被这里的高等教育质量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所吸引。在决定之前,我也做了不少功课。我报读的是墨尔本大学的商科专业,这所大学在全球声誉斐然,尤其是商学院,在多个国际排名中都名列前茅。据墨尔本大学官网(unimelb.edu.au)介绍,它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4位,吸引了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的学生,国际学生比例相当高,这让我觉得能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申请过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主要是通过大学的在线申请系统提交高中成绩单、语言成绩(雅思或托福)以及个人陈述。我的高中成绩还算可以,雅思也考到了学校要求的6.5分,所以整个申请过程相对顺利,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初入大学课堂,最让我感到冲击的就是这里的教学模式。国内我们习惯了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埋头记笔记。但在墨大,课堂更像是一场大型讨论会。教授会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甚至可以质疑他的观点。我记得有一次上市场营销课,教授让我们分析一个品牌的成功案例,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上台展示。我们小组有个来自新加坡的同学,思维非常活跃,他提出的一个关于“文化符号”的观点,让我茅塞顿开。这种小组合作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是国内教育体系中比较少见的。据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澳洲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大约70%的课程都包含小组项目和口头展示环节。

除了学习方式,生活上也要开始独立。我一开始住的是学校附近的公寓,那是和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合租的。室友一个是马来西亚华裔,一个是印度尼西亚人,大家文化背景差异很大,但相处得非常愉快。我们经常一起做饭,分享各自国家的特色菜。记得有一次,马来西亚室友教我做叻沙,那浓郁的咖喱味和丰富的配料让我大呼过瘾。根据Rent.com.au在2023年的统计数据,墨尔本市中心的合租公寓平均每周租金大约在250-350澳元之间,这比一个人租整套公寓要经济实惠很多。合租生活也让我更快地适应了异国他乡,大家互相照应,有什么困难都能一起商量,感觉像多了几个家人。

说到吃,澳洲简直就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墨尔本素有“美食之都”的美誉,各种风味的餐厅遍布大街小巷。从地道的澳式早午餐(Avocado Toast是我的最爱,每次都要加Poached Egg!),到亚洲各国菜系,再到欧洲的精致料理,应有尽有。我最喜欢去维多利亚女王市场淘新鲜的食材,那里的海鲜、水果和蔬菜都特别新鲜,价格也比超市便宜一些。据墨尔本旅游局(visitmelbourne.com)介绍,维多利亚女王市场是南半球最大的露天市场,每周开放五天,吸引着本地居民和游客前来采购。我记得第一次在那里买到巨型的新鲜草莓,又甜又多汁,当时就想,这钱花得值!自己动手做饭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仅省钱,还能满足自己的中国胃。

在澳洲生活,我发现这里的购物方式也和国内有所不同。超市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但价格波动较大,经常有特价商品。我学会了看每周的超市传单,哪个超市的牛奶便宜了,哪个超市的肉有折扣,都会记下来。Coles和Woolworths是两大主流超市,它们的自有品牌商品往往性价比很高。据澳洲消费者协会(Choice.com.au)的调查,合理利用超市折扣和购买自有品牌商品,每周可以为家庭节省高达20%的食品开支。我还发现,澳洲人很喜欢使用自助结账机,第一次用的时候有点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扫码、怎么付款,后来慢慢就习惯了,感觉效率高了不少。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也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我开始找兼职工作。根据澳大利亚内政部对学生签证(Subclass 500)的规定,国际学生每两周可以工作不超过48小时。我最初在一家咖啡馆做服务员,虽然时薪不算特别高(当时大约是23澳元左右,据Fair Work Ombudsman官网公布,咖啡馆行业全职员工最低时薪为23.23澳元,学生兼职通常会略低一些),但这份工作让我有机会和大量的当地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交流,口语进步非常快。我学会了如何制作各种咖啡,也了解了澳洲人独特的咖啡文化,比如Flat White和Long Black是当地人的最爱。这份工作不仅让我赚到了生活费,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心,让我不再害怕开口说英文。

适应一个新环境,总是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记得刚来不久,有一次我感冒了,流鼻涕、咳嗽,非常不舒服。当时我不知道国际学生如何看病,有点慌。后来咨询了学校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他们告诉我国际学生都必须购买海外学生健康保险(OSHC)。我的保险是由Bupa提供的,覆盖了看医生、住院和部分药物费用。据Bupa官网(bupa.com.au)介绍,OSHC通常会报销普通全科医生(GP)门诊费用85%-100%,而住院费用则可以全额报销。我预约了学校的健康服务中心的GP,医生非常耐心地给我做了检查,并开了一些非处方药,整个过程很顺畅,也让我对澳洲的医疗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感觉很安心。

在澳洲生活学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里对版权和学术诚信的重视。在国内写论文时,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内容的丰富性,但在这里,引用别人的观点必须严格标注来源,否则就会被视为抄袭,后果非常严重。墨尔本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轻则作业零分,重则可能被劝退。我记得第一次写论文时,光是学习如何正确引用参考文献(APA、MLA、Chicago等各种格式把我搞得头大)就花了好几天时间。学校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在线资源和研讨会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据墨尔本大学学术诚信政策(academicintegrity.unimelb.edu.au)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相关的学术诚信模块学习并考试合格,以确保大家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

除了学业上的挑战,情感上的适应也是一道关卡。刚来澳洲那会儿,每天晚上跟家里视频,挂掉电话后,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就会涌上心头。尤其在节假日,看到朋友圈里国内朋友聚会、热闹非凡,自己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那种思乡之情真的很难熬。为了克服这种情绪,我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我加入了中文辩论社,虽然平时用英文交流,但在辩论社里能和母语是中文的同学们用熟悉的语言切磋,感觉非常亲切。我还报名了徒步社,每个周末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墨尔本周边探索自然风光,爬山、看海,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总是能让人心胸开阔。据墨尔本大学学生会官网(umsu.unimelb.edu.au)显示,学校有超过200个学生社团和俱乐部,涵盖学术、文化、体育、兴趣等各个领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机会。

澳洲的自然风光绝对是留学生活的一大亮点。我利用假期去了不少地方。悉尼的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是必打卡的地标,亲自站在它们面前,那种震撼感远超照片所能表达。黄金海岸的沙滩和冲浪文化也让我印象深刻,我还尝试了人生第一次冲浪,虽然摔得有点惨,但那种与海浪搏击的体验真的非常刺激。而墨尔本周边的大洋路更是美得像一幅画,十二门徒石柱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每一帧都值得记录。根据澳大利亚旅游局(australia.com)的数据,大洋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沿海公路之一,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它真的名不虚传。这些旅行不仅让我领略了澳洲的壮丽景色,也让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在澳洲的这几年,我不仅仅是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我还记得刚来的时候,每次在超市购物,结账时店员问“Cash or card?”我都要反应半天。现在,我能熟练地用英文和任何人沟通,甚至能跟当地人开几个玩笑。我学会了自己修电脑、自己做饭、自己规划旅行,这些都是在国内很少有机会锻炼到的能力。据澳洲国际教育协会(IEAA)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5%的国际学生认为留学澳洲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种由内而外的成长和蜕变,是任何分数和排名都无法衡量的宝贵财富。

当然,澳洲的生活也不是只有诗和远方,也有它“接地气”的一面。比如,这里的人很喜欢说“No worries”和“G'day mate”,刚开始听到这些澳式俚语的时候,我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慢慢就习惯了,甚至自己也开始说起来。我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司机突然跟我说“G'day mate, how ya goin'?”我当时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他是问我“你好吗?”。这种轻松随意的交流方式,让我觉得当地人很友善,也更容易拉近距离。根据悉尼大学语言学系的研究,澳大利亚英语中包含了大量独特的俚语和表达,它们是澳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学习。

我发现澳洲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也和国内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周末和节假日很少加班,大家都会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生活。咖啡馆在下午三四点就会陆续打烊,商店关门也很早,一开始我还觉得有点不适应。但慢慢地,我也开始学着放慢节奏,不再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会留出时间给自己放松、充电。我学会了在晴朗的午后坐在公园草地上看书,或者约上朋友去海边散步。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放松和惬意,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当下。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数据,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之一,居民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38小时,远低于许多其他发达国家。

回想我高考完就直接“润”澳洲的决定,现在看来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它让我从一个只会埋头苦读、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却又有点怯懦的应届生,蜕变成一个更加自信、独立、有国际视野的青年。我在这里不仅获得了知识和学历,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这里的多元文化、友善的人民、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都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我从一个只会按部就班的“留学小白”,慢慢摸爬滚打,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也学会了如何享受这种全新的生活节奏。

如果你也在高考后对未来感到迷茫,或者心里有个声音在说“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那么我的经历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别害怕未知,别担心自己不够优秀。世界很大,等你亲自去闯一闯,去感受一下,你会发现自己的潜力远超想象。勇敢迈出那一步,去体验、去探索、去成长,你会收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就好像我一样,当时只是凭着一股冲劲,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一步迈得实在太对了。说不定下一个在澳洲发现全新自己的,就是你呢!大胆去想,更要大胆去干。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