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西画留学,我这样上岸!
还记得那个雨后的傍晚吗?我坐在画室里,面前是摊开的速写本,窗外首尔的街景在脑海里忽远忽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画笔,心里却像被无数细线缠绕,既憧憬又迷茫。社交媒体上那些韩国艺术生光鲜亮丽的画展、充满设计感的校园生活,简直就是我梦里的样子。可一想到自己对申请流程一无所知,对语言更是心虚,那种想飞又怕摔的心情,真的特别特别煎熬。我当时觉得,去韩国学西画,这事儿好像离我特别遥远,就像要跨越一片迷雾重重的海洋。但现在回过头看,那片“海”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你握对了罗盘,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
我决定先从最基础的“摸底”开始。那时候,我对韩国的艺术院校了解有限,只知道一些大名鼎鼎的学校。我花了大量时间泡在网上,阅读各种留学论坛和博客。一项2023年的留学数据显示,选择韩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中国学生中,艺术类专业的热度逐年攀升,其中视觉艺术和设计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让我觉得自己并非孤身一人,也验证了这条路的受欢迎程度。
确定了方向是西画,我的内心一下子就清晰了许多。韩国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西画领域,在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独特的东方审美和当代文化语境,这种碰撞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比如,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的展览就经常让我惊艳,他们不仅展示韩国本土的当代艺术,还会引进许多国际知名的西方艺术家作品,根据MMCA官网的最新展讯,仅2023年下半年,他们就举办了超过15场与西方当代艺术理念相关的特展,这表明了韩国在艺术交流上的开放性与前瞻性。
作品集,这真的是所有艺术留学生绕不开的大山,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准备的时候,完全没头绪,只是把以前画过的自认为还不错的作品堆在一起,结果发现风格不统一,主题也散乱。后来我明白了,作品集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它是一部关于“你”的视觉自传。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让看作品集的人,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能感受到一个清晰的“我”。我了解到弘益大学(Hongik University)的美术学部在审核作品集时,非常看重学生作品的原创性和思考深度,据其一位招生教授在一次线上分享会中透露,他们宁愿看到技术略显稚嫩但充满个人想法的作品,也不喜欢那些技法精湛却缺乏灵魂的模仿之作。
为了找到自己的风格,我开始尝试各种媒介和主题,就像一个在实验室里进行无数次实验的科学家。我在纸上、画布上、木板上,甚至废弃的材料上涂涂画画。我发现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人类情感特别敏感,所以我的作品开始围绕这些点展开。在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数量与质量的平衡也至关重要。我曾听一位学姐说,她申请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美术学院时,作品集只提交了12幅,但每一幅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主题深化。据首尔大学美术学院2023年的国际学生申请指南,他们建议的作品集数量通常在10-15件之间,这明确告诉我,与其凑数,不如精益求精。
作品集的呈现方式同样重要。我当时特意去研究了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集排版,发现他们通常会用统一的风格来编排,并且在每幅作品旁附上简短的创作说明。我用PS做了一个数字版作品集,确保每张图片都清晰、色彩准确。国民大学(Kookmin University)的艺术与设计学院就曾发布过一份关于优秀作品集展示的案例分析,其中强调了作品集整体视觉流畅性和专业性,甚至建议作品说明文字简洁而富有感染力,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作品集中展示一些尝试不同媒介的作品,能让教授看到你的实验精神和可能性。我除了油画和丙烯,还尝试了一些拼贴和装置的草图。梨花女子大学(Ewha Womans University)的美术学院就非常鼓励学生进行跨媒体的创作探索。根据梨花女子大学美术学部近年来的学生作品展,我们能看到许多融合了传统绘画与数字艺术、甚至是行为艺术元素的创新作品,这让我意识到展现多元化的能力非常加分。
我当时还找了认识的艺术老师帮忙看作品集,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我记得有一次,老师指出了我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小问题——构图缺乏新意,当时我听了很沮丧,但也正是这些“不留情面”的反馈,让我有了改进的方向。在韩国,也有很多专门为留学生提供作品集辅导的机构,据一些留学中介机构的宣传材料,经过专业辅导的学生,其作品集在专业度上会有显著提升,录取率也会相应增加,这些服务虽然有一定费用,但对提升作品集质量确实有帮助。
语言,是留学路上另一只拦路虎。我深知,哪怕作品集再优秀,语言不过关也寸步难行。我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准备TOPIK考试。当时我的目标就是TOPIK 4级,因为这是大多数韩国艺术大学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我记得考完TOPIK 3级后,我曾一度陷入瓶颈,听力总是差一点,阅读速度也提不上去。但为了我的艺术梦想,我硬着头皮每天听韩国广播剧,看无字幕韩剧,强迫自己进入全韩语环境。根据2023年首尔地区主流艺术院校的招生要求,像弘益大学、首尔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纯艺术类专业,对国际本科生普遍要求TOPIK 4级以上,部分研究型专业甚至要求5级或6级,这让我丝毫不敢懈怠。
仅仅依靠TOPIK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发现,TOPIK考试更多是考察语法和词汇,但实际生活和专业学习中,口语交流能力才是王道。我有个朋友,TOPIK考了6级,但刚到韩国时连去食堂点餐都犯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特意找了韩语口语陪练,还报名参加了当地的韩语角。我当时还经常在韩国相关的社交媒体群里和在韩留学生交流,提前适应他们的说话方式。据一项针对在韩国际艺术生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交流和小组项目中,口语和听力理解能力比书面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融入语言环境还有很多小妙招。我当时特别喜欢听韩国流行音乐,不仅能跟着哼唱,还能学习很多日常用语和年轻人常用的表达。我还关注了一些韩国艺术家的社交账号,看他们分享日常生活和创作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梨花女子大学的国际学生中心就经常组织各种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和韩国学生结对学习,这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口语练习机会,据该中心2023年的活动统计,平均每月有超过50场这类活动。
面试环节,这真是我最紧张的一环。当时我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遍,甚至把可能被问到的问题都列了出来。我把自己的作品集翻来覆去地看,确保能清晰地阐述每一幅作品的创作理念、灵感来源和技术运用。我记得模拟面试时,老师问我“你最喜欢哪位韩国艺术家,为什么?”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因为我之前只关注了西方艺术家。从那以后,我恶补了许多韩国当代艺术家的资料,比如白南准、李禹焕等。我后来了解到,弘益大学的面试官就曾透露,他们非常欣赏那些对韩国艺术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国际学生,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文化好奇心,也显示了他们对未来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
面试时的态度和举止同样关键。我穿了一件简洁大方的衬衫,面试前对着摄像头练习了无数次微笑和鞠躬,确保自己的状态看起来自信又谦逊。在韩国文化中,尊重师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就会给教授留下好印象。我了解到,很多韩国大学的面试官会观察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和与人交流的方式,据韩国某大学国际招生办公室的面试礼仪指南,面试时保持眼神交流、适时点头、以及在结束时表达感谢,都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面试时,教授们还会问到你的未来规划,比如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或者希望在韩国学到什么。我当时回答说,希望在韩国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找到一种东西方艺术融合的表达方式,并且期待未来能将所学应用到跨文化艺术交流中去。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分享,说首尔大学的面试官尤其看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未来学习的热情,他们会通过一些开放式问题来考察学生的潜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作品的技术层面。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简直要跳起来了!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在那个瞬间都变得无比值得。但“上岸”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我刚到韩国的时候,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又陌生。校园里充满了各种社团活动,光是美术相关的社团就有好几个,比如写生社、摄影社、版画社等。首尔大学的学生社团官网显示,其美术学院下属的艺术类社团就有超过20个,这让我看到了融入校园生活的无限可能。
和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学业和生活都大有裨益。我发现韩国的教授们通常比较严肃,但在课下他们其实非常乐意帮助学生。我每次完成作业,都会主动去办公室找教授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某个绘画技法遇到了瓶颈,教授不仅耐心指导,还特意推荐了一本相关的专业书籍给我。根据一项对在韩国际学生的采访,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主动与教授沟通交流是获得学术支持和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课余时间,我喜欢逛首尔的艺术街区,比如三清洞、仁寺洞,那里有大大小小的画廊和独立艺术空间。我发现,每个周末首尔都会有各种艺术展览和市集,简直就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据“首尔艺术指南”APP的最新统计,仅在2023年秋季,首尔市区每周平均有超过70场新的艺术展览开幕,这为我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韩国和国际艺术的绝佳机会。
关于住宿,我当时考虑过住学校宿舍,但后来发现学校宿舍名额有限,而且会有一些宵禁规定。弘益大学的国际学生宿舍,据其官网介绍,通常会在申请截止日期后迅速满员,并且会优先考虑新生,所以申请一定要趁早。最终我选择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원룸(单间),虽然贵一些,但自由度更高,也方便我随时去画室。我记得当时在找房的时候,遇到过一些中介,他们告诉我,学校周边的원룸月租金大概在50-80万韩元之间,具体根据地段和设施有所不同,这笔开销也是留学预算中很大一部分。
留学费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韩国艺术大学的学费相对欧美国家来说算是比较亲民的,但生活费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根据韩国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国际学生费用报告,首尔地区的私立大学艺术类专业本科一年的学费大概在800-12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5万-7万元)左右,国立大学会稍低一些。我当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积极申请了一些奖学金。
韩国政府和各个大学都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奖学金机会。我当时申请了韩国政府奖学金(KGSP),虽然竞争激烈,但一旦拿到就能覆盖学费和生活费,是极大的帮助。此外,很多大学也设有自己的优秀国际学生奖学金,比如国民大学就设有针对艺术设计类国际学生的入学奖学金,会在录取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我记得我的一个学长就获得了弘益大学的院长奖学金,这让他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可以更专注于学习和创作。
在韩国艺术院校的学习节奏非常快,课程强度也很大。我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教授布置的作业量让我有点吃不消,几乎每天都要在画室里待到深夜。韩国的艺术教育非常强调基础训练和实践,学生们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在工作室里进行创作和练习。我当时观察到,许多韩国同学每天在工作室的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这种专注和努力真的让我深受触动,也督促我更加投入。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和创作节奏显得尤为重要。我发现,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互相提出建议,不仅能拓宽思路,也能缓解学习压力。我记得在一次小组作业中,我们几位国际学生一起探讨了一个关于文化冲突的主题,最终的作品受到了教授的高度评价。这种协作精神在梨花女子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中也备受推崇,他们的学生作品展中,经常能看到国际学生之间的合作项目,这证明了共同进步的力量。
所以你看,去韩国学西画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那些所谓的“难”,往往只是我们自己吓唬自己。你现在就去韩国那些大学官网逛逛,看看他们的作品集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课程设置。拿起你的画笔,别管画得好不好,先把你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画出来。再花点时间听听韩语歌,看看韩剧,就算听不懂也没关系,先让耳朵熟悉起来。一步一步来,就像我一样,你也能找到那条通往梦想彼岸的船,顺利“上岸”!别等了,现在就开始你的留学冒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