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留学:过来人干货,避坑少走弯路!

puppy

嘿,准备去荷兰留学的小伙伴们,或者已经在荷兰的你,是不是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又有点小忐忑,生怕踩坑或者走了冤枉路啊?别担心!作为一枚在荷兰摸爬滚打好几年,从申请到毕业都体验了一遍的“过来人”,我把这些年吃过的亏、总结出的干货经验,全都掏心掏肺地分享给你们啦!这篇文章简直就是你们的留学避坑指南,从申请前的各种细枝末节,到落地后的租房、办手续、适应新环境,再到学业上的窍门、生活中的小细节,甚至连怎么找兼职、快速融入当地文化,都有最接地气、最实用的建议。跟着我的经验走,保证你少走弯路,省心又省力,把宝贵的留学时光过得既充实又精彩!快点进来看看,让你的荷兰留学之旅从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站在史基浦机场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心里那个激动劲儿啊,简直要溢出来了!外面是阴沉沉的天空,偶尔飘着细雨,但我的热情丝毫没减。手里紧紧攥着学校发来的邮件,里面写着宿舍地址,脑子里全是电影里那种浪漫的运河、风车和郁金香。可当我拖着两个沉甸甸的行李箱,挤上前往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的火车,试图找寻传说中的“student housing”时,才猛然发现,现实这玩意儿,它可不像电影滤镜那么温柔啊!那会儿,我连一个像样的租房网站都不知道,更别提搞清楚BSN是个啥,银行卡怎么开,简直就是个在异国他乡的“小白”本白。所以啊,别看我现在能在这儿给大家分享经验,当年的我也踩过不少坑,走过不少弯路,但好在都挺过来了。现在,我就把这些年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和“超级干货”一股脑儿地掏给你们,希望能帮你们的荷兰留学之旅,从一开始就少点儿迷茫,多点儿精彩!

申请阶段:别让“粗心大意”成了你的绊脚石

申请大学这事儿,真的得提前规划,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我认识的一个学弟,就是因为拖延症,差点错过了心仪项目的申请。他一直觉得时间还早,结果等到快截止日期才开始准备,结果发现有些推荐信需要教授亲自上传,来来回回沟通就耽误了好几天。根据许多荷兰大学的官方数据,例如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的一些热门硕士项目,国际学生的申请截止日期通常在2月1日或4月1日,甚至有些学士项目会更早,远比你想象的要提前不少。很多“研究型硕士”或者“限制人数(Numerus Fixus)”的专业,竞争更是激烈,如果你想申请这些项目,真的要提前一年就开始着手准备,研究课程设置、申请要求,甚至可以尝试联系在读学生了解情况。我当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就花了大量时间去官网对比各个大学的课程大纲,还特意去看了他们的教授研究方向,看是不是和我的兴趣吻合,这才选定了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的一个经济学项目,因为它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非常前沿,特别是量化分析方向,据该校官网信息显示,他们商学院的国际化程度和研究产出都非常高。

“动机信”和“推荐信”的准备,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可不只是填个表格那么简单,而是你展现自己独特性的绝佳机会。我当时写动机信,前前后后改了七八稿,每一稿都请不同的人帮忙看,包括英语老师和已经留学的朋友,就为了确保它既表达了我的真实想法,又符合西方文化的表达习惯。有一次我看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官网上分享的一些成功申请者的案例,他们都强调了动机信中对专业的热情、未来的规划,以及如何能为该项目做出贡献。这可不是让你背诵模板,而是要结合你自身的经历、学业背景以及你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写出真情实感。你得让招生官看到,你是一个有思想、有规划、并且真的对他们学校和专业充满向往的学生。找推荐人的时候,也尽量找那些真正了解你学业表现和个人潜力的老师,这样他们才能写出有说服力的推荐信,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好学生”评价。

签证申请和资金证明也是一个大头,得提前准备,别等到火烧眉毛。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因为资金证明出了问题,结果签证差点没下来。她把钱存在了她父母名下的账户,虽然是她父母给她出的学费和生活费,但IND(荷兰移民局)要求资金必须是她自己名下的账户,或者有明确的授权文件。她前后折腾了好几周才搞定。根据荷兰移民局(IND)官网的最新要求,国际学生在申请签证时,需要提供充足的财力证明,以确保在荷兰的学习和生活费用。2023-2024学年,每月所需的生活费金额大约在960欧元左右(具体金额每年会有微调),这笔钱通常需要存入学生本人名下的账户,并提供银行流水或存款证明。签证办理时间也得留出充足的余量,特别是申请高峰期,IND官网显示,处理周期可能会从几周延长到几个月。所以,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别犹豫,赶紧把签证所需材料列个清单,一项一项对照着准备,确保万无一失。早一天提交,早一天心安。

落地安顿:初来乍到,先把这几件事搞定

刚到荷兰,租房绝对是头等大事,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我记得我刚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学校虽然给了一周的临时住宿,但那之后就得自己找地方了。我当时找了好多网站,也去了好多看房,结果不是价格离谱就是距离太远,或者是房间小得可怜。阿姆斯特丹的租房市场是真的火爆,据2023年房地产网站Pararius的数据显示,阿姆斯特丹单间公寓的月租金中位数一度超过1800欧元,虽然学生公寓会便宜一些,但也普遍在500-900欧元之间,而且供应非常紧张。我最后是靠着学长的帮助,在一个学生公寓的候补名单上等了快两个月才排到。我的建议是,如果学校提供住宿,即使贵一点也先申请,至少能有个落脚点。如果学校不提供或者没申请到,一定要提前在Facebook群组(比如“Amsterdam Housing”或“Utrecht Housing”)、Studentenwoningweb、Kamernet等网站上多看看,但也要注意甄别信息,谨防诈骗。在签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了解清楚押金、水电网费、退房政策等,最好能让一个当地朋友或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帮你过一遍。

安顿下来后,搞定你的BSN(Burgerservicenummer,公民服务号码)是重中之重,它就像你在荷兰的“身份证号”,没有它,很多事情都办不了。我刚来的时候,因为不了解流程,以为只要等学校安排就好,结果等了好几周才意识到需要自己预约市政厅。当时我的学校在莱顿,我得去莱顿市政厅预约一个时间,提交护照、居住地址证明等材料,大概等了一两周才拿到。我的室友就因为没有BSN,找兼职的时候遇到很多麻烦,因为雇主需要BSN来处理工资和税务。根据荷兰政府官网的信息,你需要在注册地址后才能向所在城市的市政厅申请BSN。所以,一旦确定了住址,立马在网上预约市政厅的注册和BSN申请,越早拿到越方便。这玩意儿,就像你在国内的身份证号一样,衣食住行、办银行卡、申请医保,全都离不开它。

开银行账户也是落地后的必需品。我记得我第一次去银行开户的时候,因为语言不熟悉,加上对荷兰银行的流程不了解,来回跑了两三趟才搞定。荷兰主要的银行有ING、ABN AMRO、Rabobank,它们都提供国际学生开户服务。通常你需要带着护照、BSN和地址证明去银行办理。我当时选的是ING,因为它的手机App界面很友好,操作也比较方便,而且网点也多。据ING官网介绍,他们专门为国际学生设计了开户流程,通常预约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完成。有了荷兰本地银行卡,你就可以方便地支付各种费用,比如房租、学费、超市购物等等,而且很多地方不支持现金或国际信用卡,只有本地银行卡才能搞定。你还会发现,荷兰人支付习惯非常依赖Pin Card(借记卡),很多小商店甚至不收现金,所以一张本地借记卡绝对是必备。

健康保险也是国际学生必须购买的。我有个朋友刚来的时候没当回事,以为自己身体好,结果有一次不小心摔伤了脚踝,去医院检查的费用简直让她心惊肉跳,因为没有保险全得自己掏。幸好后来及时补上了。根据荷兰政府的规定,所有在荷兰居住的学生,无论国籍,都必须购买健康保险。如果你没有兼职工作,通常会购买基础医疗保险。如果你有兼职工作,可能需要购买荷兰国家规定的基本健康保险。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我建议大家可以咨询Nuffic(荷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组织)的官网或者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他们会提供详细的指导。我当时通过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了解了不同的保险套餐,最终选择了一个覆盖面比较广的,虽然每个月要交几十欧元,但真的买个心安。

交通出行方面,一张OV-chipkaart(公共交通芯片卡)是你的好帮手。我刚来的时候,每次坐火车都买单次票,又贵又不方便。后来发现大家都刷OV卡,才去火车站的自助机上买了一张。它就像国内的公交卡,可以充值后刷卡乘坐荷兰所有的火车、电车、公交和地铁。据荷兰公共交通运营商NS(Nederlandse Spoorwegen)官网介绍,OV-chipkaart分为匿名卡和个人卡,个人卡可以绑定个人信息,享受一些学生折扣或者月票套餐,比如周末优惠或者非高峰期折扣。如果你经常坐火车在城市间穿梭,或者每天通勤,办理一张个人OV卡并且购买相应的套餐,能省下不少钱。自行车更是你融入荷兰生活的必备神器,荷兰是全球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平均每人拥有超过一辆自行车。你到了荷兰会发现,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买一辆二手自行车,既环保又方便,还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

学业攻略:在荷兰大学如何高效学习?

荷兰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你可能会有点不适应。我刚开始的时候就觉得,怎么这么多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而且教授总是鼓励我们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像在国内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根据伊拉斯姆斯大学鹿特丹商学院的教学大纲,很多课程的小组项目占比高达40%甚至更多,这意味着团队合作能力在这里非常重要。我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太敢发言,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或者观点不成熟。但其实,荷兰教授很看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参与度。我的建议是,即使英语不是最流利,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一句“I agree with X, and I'd like to add that...”。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因为教授往往会基于你已经阅读过的材料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就非常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他们的许多课程资料都会提前在学习平台上公布,需要学生自行阅读理解。

时间管理和独立学习能力,在荷兰大学尤为关键。我记得我大二的时候,有一门课因为内容太多,又全是英文原版教材,我一下子就懵了,感觉根本读不完,还错过了好几次作业截止日期。后来通过学校的学业辅导才慢慢找到节奏。荷兰大学普遍采用“project-based learning”和“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式,很多时候你需要自己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据莱顿大学学生服务中心的数据,他们每年都会为国际学生提供大量关于时间管理、论文写作和考试技巧的workshop。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这些资源,比如图书馆的学术写作指导、心理咨询服务、职业发展中心等等,它们真的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如果你感觉学业压力大,或者遇到任何困难,不要憋在心里,主动向学校求助,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你作为学生应得的权利。

语言障碍虽然你读的是英语授课项目,但融入当地生活,会一点荷兰语会让你方便很多。我当时觉得反正都是英语环境,就没怎么学荷兰语,结果去超市或者小店,有时候店员会跟你说荷兰语,你听不懂就只能傻笑,感觉有点尴尬。后来我报了学校的荷兰语初级班,虽然进步不大,但至少能听懂一些日常用语了。荷兰语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比如看产品标签、问路、甚至是和荷兰同学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阿姆斯特丹大学就为国际学生提供价格优惠的荷兰语课程,据他们官网介绍,这些课程不仅教授语言,还会融入荷兰文化和习俗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活。虽然很多荷兰人英语都很好,但当你尝试用他们的母语交流时,他们会非常开心,这会为你打开更多扇了解当地文化的大门。

生活融入:感受风车国度的独特魅力

在荷兰,社交是门大学问。我刚到的时候,除了同班的国际学生,感觉很难认识到当地人。荷兰人相对比较内向,不像南欧人那么热情奔放,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你可能需要主动去打破这种壁垒。我后来发现,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是最好的方式。我当时加入了学校的国际学生社团,还参加了足球队,通过这些活动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其中也有一些荷兰本地学生。根据Nuffic的调查数据,约有70%的国际学生表示社团活动是他们结交新朋友的主要途径之一。你也可以在Facebook上找一些兴趣小组,比如徒步、摄影、棋牌等等,或者去当地的体育俱乐部。多走出去,多和不同的人交流,你会发现,虽然荷兰人一开始可能有点慢热,但一旦成为朋友,他们会非常真诚和可靠。

了解当地文化和习惯,能让你更好地适应这里的生活。我刚来的时候,不知道荷兰人讲话很直,有一次我问一个荷兰同学作业怎么写,她直接就说“你是不是没认真听教授讲啊?”我当时心里还挺不舒服的,觉得她怎么这么不客气。后来才知道,这是荷兰人的一种交流习惯,他们讲究高效和直接,不会拐弯抹角。据很多文化研究报告指出,荷兰是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过渡带,他们说话直接且重点突出。你会发现,荷兰人非常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他们也很有时间观念,约好的时间一定要准时。另外,荷兰人对“公平”的观念特别强,比如在AA制(going Dutch)上,他们会非常坚持。入乡随俗,了解这些特点能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你会发现,一旦你适应了他们的沟通方式,反而会觉得这种直接很有效率。

日常开销和预算管理,也是留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刚开始的时候,花钱大手大脚,尤其是出去玩和吃饭,结果发现每个月都月光。后来我开始记账,做预算,才慢慢学会控制开销。荷兰的超市商品价格普遍比较合理,Lidl和Aldi是比较便宜的选择,Albert Heijn则种类更丰富,但价格稍高。你可以学着自己做饭,这会比天天在外面吃省下大笔钱。很多大学,比如格罗宁根大学的学生服务中心,都会定期举办关于预算管理和理财的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开支。如果你想买一些日用品或者二手商品,可以去当地的跳蚤市场或者逛逛Kringloopwinkel(二手商店),你会发现很多物美价廉的好东西。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在那淘到了一辆几乎全新的自行车,只花了50欧元。

未来规划:兼职和毕业后的机遇

如果你想在学习之余找份兼职,补贴一下生活费,那也要注意荷兰政府对国际学生的打工规定。我有个同学就是因为不清楚规定,打黑工被查到,差点影响了签证。国际学生每周工作时间上限是16小时,暑假期间可以全职工作,但仍然需要雇主为你申请工作许可(TWV)。根据荷兰移民局(IND)的规定,如果你的雇主没有为你办理TWV,你就是在非法打工,一旦被发现,后果非常严重。所以,一定要找正规的兼职。荷兰的最低时薪在2024年,21岁及以上的成人为13.27欧元。常见的兼职有在超市当收银员、在餐厅或咖啡馆做服务员、送餐员,或者在学校做助教、图书馆助理等等。大学的就业服务中心通常会有兼职信息发布,像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职业服务中心就经常发布校内外的兼职机会。提前准备好你的简历(CV),把它修改成荷兰本地雇主喜欢的简洁明了的格式,然后就可以开始投递啦。

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很多留学生关心的问题。荷兰政府为国际毕业生提供了“orientation year”(zoekjaar)的政策,允许非欧盟学生在毕业后获得一年的居留许可,用于在荷兰寻找工作。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利用了这个政策,有的成功找到了工作,有的则选择回国发展。根据IND官网的介绍,orientation year签证的申请条件相对宽松,只要你符合学历要求就可以申请。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它给了你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荷兰的就业市场,参加招聘会,投递简历。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在荷兰都设有分部,比如壳牌、联合利华、飞利浦等等,它们对国际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利用好你的大学资源,比如校友网络、就业指导中心,他们都能为你提供帮助。我有个学长就是通过学校的校友活动,认识了一位在飞利浦工作的学姐,最终成功进入了该公司。

总而言之,荷兰留学生活绝对是一场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收获的旅程。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学习到生活,从文化差异到语言障碍,但每一次克服困难,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更独立。这些经历,会成为你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所以,别害怕犯错,别害怕寻求帮助。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学长学姐、你的老师、你的朋友,甚至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都是你的坚实后盾。勇敢地去探索,去体验,去成长吧!

嘿,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有点儿头大,但其实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提前做好功课,你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啊,别再光是做白日梦了,赶紧拿起你的小本本,把你现在最困惑的问题,最想了解的大学,或者最担心的事情,都给它写下来。然后,趁现在就去搜搜那些大学的官网,看看他们的专业介绍和申请要求,或者直接去IND的网站了解最新的签证政策。甚至,你也可以找几个已经在荷兰的学长学姐聊聊天,听听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别等了,就从现在开始,把你的荷兰留学计划,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