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准备来澳新留学的小伙伴们,或者你已经背着行囊,踏上了这片充满阳光的土地!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悉尼的阳光亮得有点晃眼,海风吹来,心里满满的都是憧憬,觉得未来一切都会像电影里那样美好。当时天真地以为,只要努力学习,一切都会顺风顺水。哪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竟然一路“咣当咣当”踩雷,活生生把留学生活过成了“排雷大作战”。从懵懂的新生到现在的“老油条”,那些年掉过的坑,真是血泪史写出来的经验啊,今天就毫无保留地都扒给你听,希望你别再重蹈我的覆辙!
你可能想不到,我遇到的第一个大坑,竟然是看似最稳妥的“签证”问题。当时国内的中介拍着胸脯跟我保证,所有材料他们都会搞定,我只需要提供基本信息。结果呢?等到我递交申请后,眼看着身边同学一个个都拿到了签证,我的却迟迟没有消息,每天刷新移民局官网都心惊胆战。后来才发现,中介在帮我准备材料时,漏掉了我的一个高中成绩单翻译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却导致我的签证审核被反复要求补充材料,整整拖延了快两个月。根据澳大利亚内政部官网数据显示,虽然大多数学生签证(500类别)的审理时间在28天内完成90%的申请,但任何材料缺失或不准确,都可能导致审理时间大大延长,甚至有被拒签的风险。我当时真是捏了一把汗,差点就错过开学时间了。所以啊,再靠谱的中介,也一定要自己亲自核对每一个细节,千万别把命运完全交到别人手里。
解决了签证的燃眉之急,住宿又成了我的心头大患。当时还在国内,通过一个微信群里看到的“学姐”介绍,看中了悉尼市中心一套公寓,照片看起来光鲜亮丽,价格也比市场价略低一点,我心一横,就提前交了三个月的房租和押金。结果,等我拖着两个大箱子,满怀期待地站在地址上,却发现那根本就是一栋办公楼,周围压根就没有什么公寓。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傻了,电话打不通,微信也被拉黑,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几千澳币就这样打了水漂。像我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新南威尔士州公平交易委员会(NSW Fair Trading)就曾多次警告国际学生提防租房诈骗,指出不少骗子会利用虚假广告和低价诱惑学生,骗取预付款项。当时我真的是欲哭无泪,身无分文地站在异国街头,那种无助感现在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所以,亲爱的朋友,抵达澳洲或新西兰前,千万不要轻易在网上支付大笔费用预订私人房源,尤其是那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最好选择学校官方推荐的住宿、有实体办公室的中介、或者通过Airbnb等有保障的平台短租一段时间,等自己实地考察后再做长期决定。据CoreLogic数据显示,悉尼市中心一间合租房的周租金通常在350-500澳币之间,如果遇到远低于这个价格的,就得多留个心眼了。
安顿下来后,我以为总算可以安心学习了,结果选课又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刚开始,我凭着兴趣和感觉选了几门课,结果发现有些课程难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有些则和我的专业方向不太匹配。更要命的是,我选的其中一门核心课程,竟然和另一门必修课的上课时间冲突了。当时我急得团团转,赶紧去学校官网查信息,才发现原来每学期都有一个固定的选课、退课、加课时间窗口,一旦错过,想调整就非常麻烦了,甚至可能影响到学分和毕业进度。墨尔本大学的学术日历就明确指出,学生在每学期的第三周后退课,可能会面临“及格/不及格”记录或者直接挂科的风险,甚至还需要支付全部学费。我当时差点就要白白浪费一门课的学费了,幸好跑了好几趟学生服务中心,才在截止日期前搞定。从那以后,我学乖了,每次选课前都会仔细研读课程大纲,查询这门课的“review”,看看学长学姐们的评价,并且列出几个备选方案,以免出现冲突或者不适应的情况。开学第一周,教授们通常会讲解课程内容和要求,利用这个“试听周”去听听看,再决定是否继续这门课,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选错。
除了学习,很多留学生都会考虑兼职打工来补贴生活费,我也不例外。刚开始,我对澳洲的劳动法规一无所知,在一家华人餐馆找到了“兼职”。老板跟我说,因为是现金工,就没有合同,工资按小时算,每周发现金。我当时觉得能赚钱就行,也没多想。结果呢?我每天工作时间很长,经常超时,但每小时的工资却远远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盘子,老板竟然要求我从工资里扣钱。我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敢说什么,怕丢了工作。后来,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了解到澳大利亚的全国最低工资标准(National Minimum Wage),根据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Commission)的最新规定,截至2023年7月1日,全国最低工资为每小时23.23澳元,而且所有雇员,包括国际学生,都享有基本的工作权利,例如带薪休息、加班费、以及不得随意克扣工资。国际学生每周的工作时长也有限制,在学期期间是每两周最多48小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被剥削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无论工作多小,都要了解自己的权益,签正规合同,拿到工资单,并且要确保雇主遵守当地的劳动法规。如果遇到不公平对待,可以向公平工作监察员(Fair Work Ombudsman)寻求帮助,他们会保护你的隐私。
刚到新西兰的时候,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跟我抱怨,说当地人不太好打交道,感觉很难融入。其实我最初也有这种感觉,觉得他们总是礼貌地保持距离,不像国内朋友那么热情。有一次,我在学校食堂里排队买咖啡,听到前面的人和店员聊得很开心,我就想跟着搭话,结果我刚开口,他们就礼貌性地笑了一下,然后结束了对话。当时我觉得挺尴尬的,以为自己不受欢迎。后来我才慢慢发现,新西兰人其实很友善,只是他们有自己的社交习惯和边界感。他们可能不习惯和陌生人一上来就聊得很深入,更喜欢从一些轻松的话题开始,比如天气、周末计划或者体育赛事。奥克兰大学的国际学生服务部门就经常建议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志愿者工作,或者多去社区中心走走,这些都是接触当地文化和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数据显示,参加社团活动的国际学生,其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都明显优于不参与社交活动的学生。我后来主动参加了一些校园活动,比如环保社团的清理海滩活动,在过程中和当地同学一起劳动,聊着聊着就熟络起来了。我发现,只要你真诚、开放,并且愿意去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也会很乐意接受你。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留学生活除了学业和打工,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我有个朋友,对生活费用估计严重不足,以为随便打打工就能cover所有开销。他来澳洲之前,家人只给他准备了一学期的学费和少量生活费,结果他到悉尼后,发现房租、交通、吃饭都比想象中贵得多,而且每周48小时的工作上限,也让他很难赚到足够支撑高消费的钱。他甚至为了省钱,每天只吃面包和泡面,导致营养不良,身体都变差了。像我当时也是,虽然吸取了被骗房租的教训,但对一些隐形开销却毫无概念。比如,留学生强制购买的海外学生健康保险(OSHC),通常每年费用在500-800澳币不等,这笔钱是必须花的。还有一些行政费用,比如银行卡年费、手机流量费、甚至打印费,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建议大家在来之前,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消费水平,做一份详细的预算,并且预留出一笔应急资金。根据澳大利亚政府Education Australia的官方指南,国际学生每年至少需要24,505澳币作为基本生活费。所以,提前做好财务规划,比如合理安排每周的购物清单,利用学生优惠卡,学习自己做饭,都能帮你省下不少钱。别等到账户亮红灯,才开始心慌。
在澳新留学,适应环境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坑。我有个朋友,平时在国内很开朗,来了之后却变得闷闷不乐,整天宅在宿舍里。她告诉我,她总觉得语言不流利,害怕在课堂上发言,也听不懂同学之间的玩笑,时间久了就觉得自己很笨,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其实,这种感觉很多留学生都经历过,包括我在内。有段时间我甚至失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当时觉得找心理医生很丢人,也不敢和家人说,怕他们担心。后来在学校的宣传栏上看到,很多大学都为国际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比如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的“Student Counsel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就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我鼓起勇气去咨询了一次,发现心理老师非常专业和善,他们会用专业的知识帮助你疏导情绪,提供应对策略。数据显示,有超过30%的国际学生在留学期间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挑战,而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其适应能力和学业表现都有显著提升。所以,如果你感到不适,请一定要勇敢地寻求帮助,这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的负责。那里有很多资源可以支持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快毕业的时候,关于学签续签和毕业后的工作签证,又让我掉了一次坑。我当时想申请毕业后的工作签证(如澳大利亚的485类别),但因为平时没有太关注移民局的最新政策,以为毕业后还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结果,快到学签截止日期的时候,我才发现申请485签证需要提前做职业评估、满足英语成绩要求,并且要在学签到期前递交申请。我当时雅思成绩勉强达标,但职业评估的流程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还需要提供各种工作经验证明,时间非常紧张。我差点就因为准备不足而无法顺利续签,面临必须离境的困境。幸好,我及时联系了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他们给我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并推荐了专业的移民律师,我才在最后一刻赶上了申请。澳大利亚内政部的官网明确指出,485签证的申请人必须在澳洲境内递交申请,并且必须在完成学业后的6个月内提出。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哪怕是过期一秒,都可能导致申请被拒。所以,我真的想提醒你,从你踏上澳新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关注你的签证状态和未来的规划,无论是续签还是申请毕业工作签证,都要提前至少半年开始准备,把所有需要的材料都罗列清楚,并且定期查看移民局的官方网站,了解最新的政策变动。千万别像我一样,到了火烧眉毛才开始着急。
很多留学生在学习之余,也希望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但我曾经在这方面也走过弯路。我当时觉得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对实习、networking这些概念一无所知。结果等到快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身边的同学早就通过各种渠道拿到了实习机会,甚至有些已经有了“预录取通知”。而我呢?简历空空如也,面试经验也几乎没有。我才意识到,光有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实践经验和人脉资源同样重要。许多大学都设有专门的职业发展中心,比如悉尼大学的Careers Centre,他们会定期举办职业讲座、简历辅导、模拟面试,还会提供校友网络和实习机会。数据显示,积极参与职业发展活动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内的就业率比不参与的学生高出至少15%。我后来积极参与了学校的职业招聘会,还主动联系了一些公司,虽然起步晚了,但总算开始弥补。现在想起来,如果能早点利用这些资源,我的职业道路可能会更加顺畅。所以,不要等到毕业前才开始慌张,从现在开始,就把职业发展纳入你的留学计划中,多参加学校的招聘会和职业讲座,主动去结识行业前辈,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我的这些经历,也许听起来有些惊险,有些心酸,但它们都是我用时间和金钱换来的宝贵教训。留学生活真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你提前做好准备,多留个心眼,很多坑都是可以避开的。别傻乎乎地等着别人来告诉你,或者等到自己真的摔了一跤才醒悟。你现在就得动起来,把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每一个点都仔仔细细地过一遍,对照自己的情况,该查的查,该问的问。尤其是关于签证和住宿,那可是你在这里生存的基石,一步都不能错。记住,多问一句,多查一步,就能为你省下无数的麻烦和金钱。把这份经验分享给你,希望你在澳新能少走弯路,多点欢笑,顺利开启你的留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