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第一次拿到岭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简直激动得想要原地打滚,又有点小紧张。那会儿我躺在床上,盯着手机屏幕上“恭喜你被录取”几个大字,心里却七上八下:这所号称“小而美”的大学,在香港这个大都市的西北角,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它的自由艺术教育模式,是不是真的像宣传里说得那么神奇?那些听起来很棒的承诺,比如小班教学、教授亲自指导,到底是不是大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对岭南一知半解,常常问我,这学校是不是有点偏啊?去了会不会很孤单啊?这些问题,在当时的我心里,也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那个晚上,我几乎是一夜没睡,脑子里全是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既充满期待,又有点不知所措。现在,我的岭南留学之旅画上了句号,我想是时候,把那些疑惑、惊喜和挑战,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你们了。
刚踏进岭南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小而美”这三个字的分量。校园不大,走几步就能从宿舍区走到教学楼,从图书馆走到体育馆,感觉整个大学就像一个温馨的社区。你根本不会有那种在大校里迷路的感觉,每次去上课,总能看到熟悉的脸孔。据岭南大学官网的“速览”页面显示,截至2022/23学年,大学本科生人数大约在2800人左右,研究生人数约1000人,这个数字在香港八大里确实是最小的,也直接塑造了它独一无二的氛围。
“小”可不代表“弱”,特别是在学术方面,岭南大学的自由艺术教育理念,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我记得我上第一节专业课的时候,课堂里只有不到20个同学,教授甚至能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这种感觉特别奇妙,你不再是几百人大课里那个容易“隐形”的背景板,而是每次发言、提问都会被认真对待的个体。我一个朋友在其他大学读大课,每次举手都要等好久,或者干脆放弃。我们岭南却不一样,这种小班教学的模式,据岭南大学官网介绍,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充分的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指导,对我这种有点内向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和教授们的互动,也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我之前总觉得大学教授都高高在上,很难接近,但在岭南,他们更像是一位位悉心的导师。我有个作业需要采访一位当地的社会工作者,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我的社会科学系教授得知后,不仅立刻帮我联系了一位他在业界的朋友,还详细地指导我如何准备采访提纲,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据岭南大学的“教员与职员”页面介绍,大学的全职教员与学生比例大约是1:9.9,这个数据在香港乃至全球都算是非常优秀的,它真真切切地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体验里,教授们真的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心每一个学生。
校园生活,自然离不开宿舍。岭南大学对于非本地本科生在港学习的首两年,是提供住宿保障的,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简直是“神仙操作”。我当时住的是南宿舍,房间不大,但很温馨,有独立的书桌、衣柜。最棒的是,宿舍里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大家经常在Common Room里一起做饭、聊天、看电影,那感觉就像一个国际大家庭。我记得有一次,舍友们一起办了个“国际美食之夜”,每个人都拿出家乡的特色菜,从韩国泡菜到马来西亚叻沙,再到内蒙古羊肉,简直是舌尖上的环游世界。岭南大学学生宿舍官网显示,住宿费每学年大约在港币13,000到16,000元之间,这个价格相较于香港校外租房,真的算是非常亲民了。
除了学习和住宿,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是岭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刚入学的时候,学校里大大小小的社团迎新活动让我眼花缭乱。光是校内注册的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就有超过50个,涵盖了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领域。我加入了摄影社,经常跟着社团去香港的各个角落采风,从石澳的海边日出到旺角的霓虹夜景,都留下了我们按动快门的身影。我还参加了义工队,在假日的时候去社区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些经历,不仅让我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我对香港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情。这真的比整天宅在宿舍打游戏有意思多了。
当然了,在香港留学,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活成本。香港的物价确实不便宜,但作为学生,我们也有不少省钱的办法。大学食堂就是我们的“避风港”,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套餐,从烧味饭到粉面,价格通常在港币30到50元左右,味道还不错。我记得有一次在外面吃了一顿普通的快餐,就花了我差不多港币80块,心疼了好久。所以在学校食堂吃饭,真的是省钱利器。除了食堂,学校附近的屯门区也有不少物美价廉的小店,尤其是一些茶餐厅,性价比很高。根据香港本地生活指南和留学生经验分享,一个学生每月在饮食上的开销,如果多利用学校食堂和屯门本地小店,大概能控制在港币2500到4000元之间。
交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岭南大学位于屯门,虽然稍微偏远一些,但交通还是非常便利的。学校门口就有轻铁站,可以接驳到西铁线,直达市中心。我经常和朋友周末搭乘港铁去旺角、中环逛街,感受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从屯门站到中环站,一趟港铁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费用大概是港币25到30元左右。作为一个学生,办理一张八达通卡是必须的,还可以申请学生优惠。数据显示,一个学生每个月在交通上的平均花费,通常在港币500到800元左右,这还得看你周末跑出去玩得有多频繁了。
融入当地生活,对我来说,开始也是个小小的挑战。虽然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英语普及率很高,但日常生活中,粤语还是主流。刚来的时候,我连去街市买菜都觉得有点障碍,因为听不懂阿婆们的粤语。不过岭南大学的语言中心真的非常给力,他们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免费的粤语基础课程。我当时就报了一个班,从“多谢”、“唔该”学起,慢慢地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对话,甚至能和茶餐厅的大叔用粤语点餐。这种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也让我和当地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粤语,我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就能听懂店员在跟我说“要不要袋子呀”,这让我感觉自己真正开始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除了语言,文化的差异也很有意思。香港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走路也总是匆匆忙忙的。我刚来的时候,习惯了慢悠悠地散步,结果经常被身边的香港人“超车”。不过慢慢地,我也适应了这种快节奏,做事效率都提高了不少。我发现,香港人虽然看起来很忙碌,但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总是很乐意伸出援手。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街上迷路了,一个路过的阿姨非常耐心地给我指路,甚至亲自把我带到了附近的巴士站,这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温暖的一面。多和本地同学交流,参加一些本地的文化活动,真的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融入这个独特的社会。
很多同学也会问,在香港留学能不能打工赚钱?答案是肯定的!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的规定,持有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在学期间每周可以从事不超过20小时的兼职工作,在暑假期间则可以全职工作。这给了我们很多锻炼自己、赚取生活费的机会。我在一家咖啡馆做过兼职,不仅赚了一些零花钱,还练习了英语和粤语口语,更重要的是,我结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了解了香港社会不同的侧面。我有个朋友在学校的图书馆做兼职,他说那种在安静的环境里整理书籍,顺便还能看看书的感觉特别棒,也让他对大学图书馆的运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留学路上,肯定有惊喜,也会有挑战。我刚来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虽然在国内英语成绩不错,但真正用英语去学习专业知识,写学术论文,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有一次我熬夜写一篇经济学论文,写到凌晨三点,还是觉得思路不清晰,内容也不够严谨,当时真的特别沮丧,甚至想放弃。不过,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反复修改,并且去向教授寻求了帮助。教授不仅耐心地给我讲解了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还推荐我去学校的写作中心寻求辅导。通过那次经历,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学术写作,也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要独自硬扛,寻求帮助其实是更聪明的方式。
岭南大学的地理位置,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个考虑因素。它位于屯门,相较于港岛或九龙的繁华区域,确实显得更加宁静和社区化。但正是这种相对“远离尘嚣”的环境,也让它成为一个更适合静心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校园周围有大榄郊野公园,周末的时候,我和朋友经常会去那里徒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屯门区本身的物价也比市中心便宜不少,无论是租房还是日常消费,都能感受到这种优势。数据显示,屯门区的人口密度低于香港平均水平,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对于喜欢安静、注重生活质量的同学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加分项。
这几年在岭南的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独立思考,批判性地看待问题,也学会了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岭南的自由艺术教育,真的培养了我全面发展。我从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变成了一个敢于表达自己观点,乐于探索新事物的人。我记得毕业前夕,我和几位舍友在宿舍阳台上聊天,看着不远处的山景和亮起的万家灯火,我们都感慨万千。那种深厚的友谊,那种共同经历的成长,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给予的。
如果你也像我当初一样,对岭南大学充满好奇,或者正在纠结要不要来香港留学,我真的想告诉你,大胆去尝试吧!不要被“小”这个字眼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岭南的“小”恰恰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它能给你带来更个性化的教育体验,更紧密的师生关系,以及更温馨的社区氛围。当然,留学路上肯定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会让你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成熟。所以,如果你真的对岭南大学感兴趣,现在就去他们的官网多看看课程设置,了解一下入学要求,也可以找找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直接跟他们聊聊,听听他们最真实的感受,这绝对会给你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