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惠灵顿影视梦,正式开拍!

puppy

嘿,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心里藏着一个关于电影电视的狂野梦想,却总觉得它遥不可及?那这篇文章可真要给你们打个强心剂了!我终于正式开启了我的惠灵顿影视追梦之旅,真的把“电影梦”这三个字变成了眼前触手可及的现实。这里可是大名鼎鼎的“中土世界”,空气里都弥漫着电影魔幻的因子,从维塔工作室到各种独立电影制作,简直就是影视人梦想的天堂。 文章里我会和大家分享我从零开始,如何一步步把这个梦想落地:从最初决定来惠灵顿,到摸索申请学校的各种门道,再到真正沉浸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影视圈子里,一路走来遇到的趣事、挑战和那些宝贵的经验。如果你也渴望在惠灵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把自己的影视激情转化为现实,想知道这里到底有哪些资源、怎么才能抓住机会,甚至只是想找点追梦的勇气和灵感,那就赶紧点进来,跟着我的脚步,一起见证这场大戏的正式开拍吧!保证看完你会热血沸腾!

我的惠灵顿影视梦,正式开拍!

还记得那个晚上吗?我坐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屏幕上是《指环王》的恢弘史诗,电脑旁堆满了草稿纸,上面画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分镜头和角色设定。屋外是城市喧嚣的霓虹,我心里却回荡着中土世界的号角声。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一种强烈的、不可遏制的冲动——我不想只是个观众,我想成为那个用光影编织梦想的人。这种感觉,我相信很多热爱电影、电视剧的小伙伴们都经历过。我们都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这辈子不去做点跟光影有关的事情,简直就是对生命的辜负。可是在现实面前,这个梦想往往被贴上“不切实际”的标签,然后被我们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任由它慢慢蒙尘。

我曾经也是这样,一边羡慕着那些能在电影片场挥洒创意的人,一边又觉得自己的电影梦遥不可及,就像《霍比特人》里那些遥远的孤山一样。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漫无目的地刷着各种影视资讯,偶然间看到了关于新西兰惠灵顿的介绍——“中土世界的心脏”、“全球创意产业重镇”。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心里有个声音在大喊:就是这里!惠灵顿不仅仅是新西兰的首都,更是全球电影产业不可忽视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的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根据新西兰创意产业报告,电影、电视和数字内容产业在新西兰的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惠灵顿,它更是这一领域的创新中心,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和顶尖人才。这座城市简直就是为电影而生,为梦想而建。

做出“去惠灵顿追梦”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打鼓的。从一个对电影制作几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一个要奔赴异国他乡的“追梦人”,这中间的鸿沟感觉比太平洋还宽。我开始疯狂地搜索各种资料,了解惠灵顿的电影学校、制作公司,还有当地的生活。我发现惠灵顿拥有维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和维塔数码(Weta Digital)这样世界级的电影特效公司,他们参与制作了无数好莱坞大片,比如《阿凡达》、《金刚》、《魔戒》系列。这些公司不仅仅是电影工业的巨头,它们本身就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电影魔幻的诞生过程。维塔工作室的官网显示,他们提供多种面向公众的幕后之旅,让普通人也能一窥电影魔法的奥秘。这种近距离接触电影核心制作的机会,让我心中的火焰烧得更旺了。

我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学校和专业。惠灵顿有几所非常不错的大学提供影视相关课程,比如维多利亚大学惠灵顿分校(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和马ссе大学(Massey University),还有更侧重实践的新西兰电影电视学院(NZ Film School)。我仔细研究了它们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和入学要求。维多利亚大学惠灵顿分校的电影专业,课程涵盖了电影史、理论、制作实践等多个方面,学术氛围浓厚。根据维多利亚大学2023年的国际学生招生简章,他们非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国际学生在这里能体验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对于拓展国际视野来说是无价的。我最终选择了一个更偏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它让我能在学习电影理论的同时,也能亲手操作摄像机,尝试剪辑,甚至参与到短片制作中去。

申请学校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场耐心的修行。准备作品集、写个人陈述、参加面试,每一步都像在攀登一座小山。我记得当时为了写好个人陈述,我反复修改了十几次,把自己的影视情结、对惠灵顿的向往、未来的职业规划掰开了揉碎了讲。后来,在准备签证的时候,更是遇到了各种复杂的文件要求和表格填写。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新西兰移民局的官网给翻了个底朝天,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根据新西兰移民局官网的指引,申请学生签证需要提供详细的课程录取通知书、资金证明、健康和品格证明等一系列材料,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过,每完成一个步骤,我都感觉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那种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

终于,我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踏上了飞往惠灵顿的航班。飞机降落在惠灵顿国际机场,我走出航站楼,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夹杂着海风的清新空气。这座城市以“风之都”闻名,果然名不虚传,那风强劲而又充满活力,仿佛在热情地欢迎我。惠灵顿的城市面貌也让我惊喜,它不像一些大都市那样钢筋水泥林立,反而充满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和宜居感。彩色的小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海港波光粼粼,停泊着各种船只。我当时租的公寓虽然不大,但窗外就能看到一部分海景,每天清晨被海鸟的叫声唤醒,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能量。根据新西兰房地产网站Trade Me的数据,惠灵顿的租金虽然不低,但相较于奥克兰等大城市,依然有更多选择空间,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合租公寓是常见的选择。

我的大学生活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一堂电影制作实践课,我第一次拿起专业的摄影机,感觉沉甸甸的,但内心却无比激动。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各种镜头语言、构图技巧,我们小组很快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拍摄一个3分钟的无声短片。当时我们几个留学生和本地学生组成了团队,大家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电影的热情是共通的。我们为了一个镜头的调度、一个画面的色彩争论得面红耳赤,也会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好点子欢呼雀跃。维多利亚大学的学生手册里提到,学校非常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不仅能提升实践能力,也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真实的创作氛围,让我觉得自己真的融入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影视圈子。

除了课堂学习,我最喜欢的就是去维塔工作室和维塔数码附近转悠,哪怕只是隔着玻璃看看那些电影道具和模型,都觉得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有一次,我参加了维塔工作室的一个小型分享会,一位资深特效师分享了他们制作《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生物的幕后故事,从概念设计到数字建模,再到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的栩栩如生,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与智慧。他提到,很多细节的灵感都来源于新西兰本土的动植物,这种将本土文化与全球视野相结合的创作方式,让我对“创意”有了更深的理解。维塔工作室不仅是特效巨头,它也是一个创意孵化器,持续为新西兰乃至全球电影产业输送人才和技术。

在惠灵顿,不仅仅有大公司,独立电影制作的力量也异常活跃。我发现当地有很多小型的独立电影制作团队和社区,他们经常组织各种沙龙、放映会,甚至还有短片挑战赛。我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参加了惠灵顿国际电影节(NZIFF)的志愿者活动。NZIFF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每年都吸引大量电影人和影迷。据电影节官网介绍,NZIFF不仅放映全球佳片,也为本土电影人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作为志愿者,我得以近距离接触到电影节的运作,认识了许多电影行业的前辈和年轻的创作者,和他们聊天交流,听他们分享经验,感觉自己就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着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灵感。

追梦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我也曾遇到过挑战。刚到惠灵顿的时候,语言和文化差异让我感到有些不适应。有些本地人的俚语和说话方式,我一时半会儿很难完全理解,有时候课堂讨论或者社交场合,我会有点插不上话。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有点想家,感觉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但是,我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主动去参加学校的语言角活动,和本地同学多交流,还报名了当地的志愿者项目,通过帮助社区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和融入感。我发现,惠灵顿的人们普遍非常友善和包容,他们很乐意帮助国际学生适应新生活。根据维多利亚大学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数据,他们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各种社交活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和学习环境。

我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影视制作中的兴趣点,那就是后期剪辑和色彩校正。我沉迷于把零散的素材通过剪辑赋予生命,通过色彩调整营造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学校的剪辑实验室有最新的Adobe Premiere Pro和DaVinci Resolve等软件,我经常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剪辑师,他不仅教我技术,更教我如何理解故事、如何用剪辑节奏去牵动观众的情绪。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短片竞赛,我们的团队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剪辑一气呵成。虽然最终没有拿到大奖,但这个过程让我收获满满,我制作的那个短片被老师当作优秀案例,在课堂上播放,这给了我巨大的鼓舞。

在惠灵顿留学,除了学习,生活开销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我带了一部分积蓄,但我还是想减轻家里的负担。新西兰对国际学生打工有明确的规定,学生签证持有者在学期期间每周最多可以工作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工作。我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当地的咖啡馆找到了一份兼职。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服务工作,但这不仅让我有了额外的收入,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当地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根据新西兰劳工部门的规定,最低工资每年都会调整,我工作时拿到的时薪是符合当地标准的,这也为我的独立生活提供了保障。

惠灵顿不仅仅是电影之城,它的自然风光也美得令人窒息。每当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会和朋友们一起去海边散步,或者去惠灵顿植物园(Wellington Botanic Garden)呼吸新鲜空气。新西兰的风景本身就是一部天然的电影,从白雪皑皑的山脉到碧绿清澈的湖泊,从原始森林到广阔海岸线,每一帧都美得像画。周末的时候,我们会自驾去周边的小镇,比如马丁堡(Martinborough)品尝当地的葡萄酒,或者去卡皮蒂海岸(Kapiti Coast)看海豹。这些经历不仅仅是放松身心,它们也成了我创作灵感的源泉,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现在,我即将完成我的学业,我的惠灵顿影视梦也从“开拍”阶段进入了“制作”和“后期”阶段。我不再是那个对电影一无所知的毛头小子,我已经有了一些实际的作品,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正在积极地寻找实习机会,希望能在本地的电影公司或者制作团队里,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积累实战经验。新西兰电影委员会(NZFC)的官网经常发布一些实习和初级岗位的信息,我每天都会去浏览,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惠灵顿的电影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新的项目和公司不断涌现,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的光影故事一定能继续精彩地书写。

所以啊,屏幕前的你,如果心里也藏着一个关于电影电视的狂野梦想,却总觉得它遥不可及,那可千万别让它只是个梦!惠灵顿真的是一个值得你来闯一闯的地方。别再犹豫了,别再找借口了,拿起你的手机或者打开电脑,搜索一下惠灵顿的电影学校和专业,看看你感兴趣的课程有哪些。然后呢,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把你的个人陈述写出来,把你的作品集整理好,去申请!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个尝试本身就已经是你追梦路上的巨大进步了。谁知道呢,也许下一个在中土世界拍出大片的人,就是你!来吧,让我们一起在惠灵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把自己的影视激情转化为现实,赶紧行动起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