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伦敦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坐在宿舍窗边,手里攥着一杯凉透的咖啡,手机屏幕上赫然是那条“英国工签政策再度收紧”的新闻推送。旁边桌子上的雅思考试资料仿佛在嘲笑我,上面还画着我当初对未来留学生活的各种美好憧憬。当时想着,毕业后能在英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积累几年经验,甚至还能把爸妈接过来看看我努力的成果。室友小李,他正在客厅里对着电脑改简历,听到我这边一声叹息,头也没抬地咕哝了一句:“又来?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去年九月刚从曼彻斯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找工作本来就焦头烂额,现在又来这么一出,简直是雪上加霜。我看着窗外朦胧的街灯,感觉自己和无数留英党一样,心里那盏关于未来的灯光,似乎又被风吹得摇摇欲坠了。这消息一出来,微信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各种猜测、焦虑和无奈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大家都感受到了那股前所未有的压力,好像留英这条路,真的要从康庄大道变成羊肠小道了。
哎,最近这几个月,咱们留英党的心脏可真是经受住了不小的考验。工签政策的变动,特别是围绕着Skilled Worker签证的那些新规定,简直是让人措手不及。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个让人‘望而却步’的薪资门槛,一下子拔高了不少。很多同学本来瞄准的岗位,薪资刚够之前的水准,现在猛地一提,瞬间感觉自己被‘踢’出了赛道。据英国内政部官网在2023年12月的一系列公告中明确指出,自2024年4月起,Skilled Worker签证的最低薪资要求将从每年26,200英镑大幅提升至38,700英镑。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在毕业后留在英国,你的第一份工作年薪至少要达到这个数字,否则,哪怕公司愿意雇你,你也拿不到签证。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英国工签门槛,到底高到了什么程度?
说到这个新薪资门槛,38,700英镑,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这笔钱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在很多行业里都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在2023年发布的年度薪资调查数据,全职工作者的平均年薪大约在34,963英镑左右。这样一对比,新的工签薪资要求已经远超了英国的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很多普普通通的入门级岗位,比如一些行政助理、初级市场专员、客户服务代表等,其薪资普遍达不到38,700英镑,导致这些岗位即使有空缺,国际学生也难以通过Skilled Worker签证留下。我身边就有个朋友,她在利兹大学读完传媒,本来目标是伦敦一家中型公关公司的初级职位,之前薪资预算大概在28,000-30,000英镑,现在新政策一出,她立刻觉得,这个行业大部分的入门级岗位,自己都直接‘出局’了。
这个薪资门槛的提升,对不同专业的同学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金融建模等高科技、高需求的专业,并且在伦敦这样的一线城市找到工作,那么恭喜你,达到这个薪资门槛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例如,根据Glassdoor在2023年英国毕业生薪资报告中显示,伦敦地区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平均起薪可以达到35,000到45,000英镑,有些甚至更高。但如果你是人文社科、艺术设计、酒店管理等领域的毕业生,那么你的求职之路就真的要加倍努力了。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2022/23学年,国际学生选择商科、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比例最高,这说明竞争本身就很激烈,而新的薪资要求更是加剧了这一竞争。如果不是顶级公司或高级职位,想达到38,700英镑的起薪,确实是难上加难。
不仅仅是整体薪资门槛的提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那就是针对某些特定职业,其薪资标准是按照“工种市场价”和“38,700英镑”这两个数字中的较高者来确定的。这意味着,如果你所从事的职业在行业内有更高的平均薪资,那么你必须达到那个更高的标准。比如说,一个经验丰富的金融分析师,即使他的基础薪资门槛满足38,700英镑,但如果该职位的市场平均薪资是50,000英镑,那么他就必须达到50,000英镑才能获得签证。据英国内政部公布的《移民规则变更声明》显示,这一“工种市场价”的核算方式,旨在确保签证申请者能够获得与其技能水平相符的真实薪资,避免出现低薪抢占本地就业岗位的情况。这无疑给很多在校期间就积极寻找实习、积累经验的同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即使有经验,如果最终的薪资达不到行业认可的“市场价”,依然无法获得工签。
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这个新的薪资门槛还可能会间接影响到一些特定岗位的未来。比如,之前有一些在“短缺职业列表”(Shortage Occupation List,SOL)上的职业,会享受到薪资折扣。然而,英国内政部在2023年末也宣布,将废除SOL,并引入新的“移民薪资列表”(Immigration Salary List, ISL),虽然新的ISL仍将为某些特定职业提供一个低于普遍门槛的薪资要求,但其范围将会大大缩小,且折扣幅度也将被严格限制。据BBC报道,这一调整旨在更精准地服务于英国经济的实际需求,这意味着过去一些相对容易申请的短缺职位,比如某些护理或建筑行业的初级岗位,未来也可能不再享有薪资优惠,或者优惠力度不足以弥补薪资上涨带来的巨大落差。小王是我在爱丁堡大学读护理专业的同学,他原本想着毕业后凭借短缺职业的优势,在苏格兰当地找一家医院工作,现在看来,即使是护理这种急需人才的行业,他也要面对更高的薪资要求了。
家属签证政策收紧,对未来规划影响深远
除了工签的薪资要求,另一个让很多同学感到焦虑和迷茫的,就是家属签证政策的突然收紧。以前,不少读硕或读博的同学,都会考虑带配偶甚至孩子一起来英国,这样一家人团聚,也能更好地适应异国生活。现在,这扇门变得窄了不少。根据英国内政部在2023年12月颁布的政策,从2024年1月1日起,除了攻读博士或研究型学位的国际学生,其他层级的留学生(主要是本科和授课型硕士生)将不再允许携带家属来英国。这项政策的实施,对那些有家庭、有伴侣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想想看,很多同学在决定来英国留学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全家人都为此做出了牺牲和规划。我认识一个在帝国理工读硕士的朋友,小陈,他本来计划等读完一年硕士,如果能顺利留英工作,就让妻子也申请陪读签证过来。现在这个政策一出,他的所有规划都打乱了。他告诉我,虽然可以远程视频,但长时间的分离对夫妻关系是个很大的考验,如果想留英发展,又无法和家人团聚,他都在认真考虑是不是要放弃英国的机会,转向其他对家属更友好的国家。据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UKCISA)的数据,在2021/22学年,有大约87,000名国际学生携带了家属来英国,其中大部分是硕士生。这一数据反映了此前政策下,带家属留学的普遍性,而现在这一政策的改变,无疑会影响到未来数万个家庭的决策。
这项政策的收紧,不仅影响着当下正在英国留学的学生,也对那些正在计划来英国读本科或授课型硕士的潜在留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年纪稍大、已经成家立业的申请者,本来英国凭借其高质量的教育和相对宽松的家属政策,是他们的首选。现在,如果不能带家属,他们很可能就会转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对家属签证依然友好的国家。据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的报告,近年来,英国大学的国际学生申请人数持续增长,但这项政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未来本科和授课型硕士的国际招生吸引力。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留学实现移民或者长期居住的学生来说,家属政策的变动,无疑是让他们的“未来蓝图”变得模糊不清。
而且,这项政策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可能改变留学生的构成。未来,英国的留学生群体可能会更加年轻化,更多是那些单身、没有家庭负担的年轻人。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政府减少净移民的初衷,但也可能让英国的大学校园失去一部分多元性和成熟度。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一项关于国际学生多样性的研究指出,拥有不同年龄层和家庭背景的国际学生,能够为校园带来更丰富的视角和经验,对本土学生和整体学术环境都有积极影响。现在,这类学生群体可能将大幅减少,这无疑也是一种损失。
面对“缩水”工签,我们能怎么做?
虽然听起来情况有点严峻,但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对吧?与其焦虑不安,不如赶紧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继续抓住“研究生签证”这根救命稻草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充分利用好“研究生签证”(Graduate visa)!这个签证的政策目前还没有改变,它允许在英国成功完成本科或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留在英国两年,博士毕业生则可以留三年。这宝贵的两年或三年,就是你寻找工作、积累经验、达到Skilled Worker签证薪资门槛的黄金时期。据英国内政部官网的说明,Graduate visa不需要任何雇主担保,也不受薪资限制,只要满足学历和签证类型要求就可以申请。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缓冲期。我之前认识一个学弟,他本科毕业后申请了研究生签证,在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做了一年半的初级程序员,薪资虽然刚开始不高,但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和项目经验,他很快就被另一家大公司看中,拿到了远超Skilled Worker门槛的薪资,顺利转成了工签。这就是最好的例子,证明Graduate visa绝对不是“鸡肋”,而是你逆袭的关键一步!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毕业,一定要规划好你的Graduate visa申请时间,确保自己能在学业结束之后无缝衔接。如果你已经拿到了Graduate visa,那么请务必高效利用这两年。不要仅仅满足于一份能维持生活的工作,而是要积极寻找能够提升你技能、增加你市场竞争力的机会。据一项针对留英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超过70%成功获得Skilled Worker签证的毕业生,都在研究生签证期间找到了与专业相关、且有晋升空间的工作。这就提醒我们,这段时间不是用来“混”日子的,而是要积极求职、不断提升,为转换工签做好充分准备。多参加行业活动,拓展人脉,甚至可以考虑短期的技能培训或证书考试,所有这些都能让你的简历在两年后更加亮眼。
瞄准高薪、高需求的行业和岗位
既然薪资门槛摆在那里,那我们就得把目光投向那些能达到或容易达到这个门槛的行业和岗位。通常来说,科技、金融、工程、医疗等领域的高级职位,或者是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咨询岗位,其起薪相对较高。例如,根据PwC(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年英国毕业生招聘报告》,科技和咨询行业的毕业生平均起薪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尤其是数据科学家、云计算工程师、投资银行分析师等职位,甚至应届生起薪就能轻松超过38,700英镑。这意味着,如果你是这些热门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在校期间就积极寻找相关实习,积累经验,争取毕业后直接进入这些高薪赛道。
对于非热门专业的同学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没机会了,而是需要更精准地定位和包装自己。你可以尝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比如,学习市场营销的同学,如果能同时掌握数据分析工具,或者拥有数字营销的实战经验,那么在互联网公司的薪资就会比传统营销岗位高出一截。据Indeed英国站发布的2023年职场报告显示,具备跨领域技能(如商业分析与编程结合)的候选人,其薪资议价能力明显高于单一技能者。所以,大家在学校里,除了本专业课程,不妨多修一些辅修课程,或者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一些热门技能,比如Python编程、SQL数据库、高级Excel等,这些都能为你的简历增色不少。
另外,我们也要关注英国政府公布的“移民薪资列表”(Immigration Salary List, ISL),虽然它取代了短缺职业列表,但仍然会列出一些英国紧缺的特定职业,这些职业可能会享有较低的薪资要求。虽然具体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公布,但提前了解哪些职业在列表上,可以帮助你调整求职方向。据英国内政部在2023年12月发布的草案显示,一些医疗保健、教育和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仍可能被列入ISL。这意味着,如果你是这些领域的学生,可以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及时调整你的职业规划。例如,我有一位在谢菲尔德大学学习建筑的同学,他正在密切关注ISL中是否有相关建筑设计师的职位,因为这类专业性强的职位往往容易被列入其中,并且薪资要求也会相对宽松。
提升自身实力,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无论政策如何变化,提升自身实力永远是硬道理。当你足够优秀,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时,公司自然会愿意为你支付更高的薪资,甚至为你量身定制职位。这包括你的学术成绩、实习经验、项目成果、语言能力以及软技能(沟通、领导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据英国招聘网站LinkedIn的数据分析,拥有多次实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其找到高薪工作的概率比没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高出近三倍。所以,在校期间,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实习机会,即使是无薪实习,也能为你积累宝贵的行业经验和人脉。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学生社团活动,争取担任领导职务,这些都能锻炼你的综合能力。很多国际学生专注于学术成绩,却忽视了软技能的培养。然而,在真实的职场中,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往往和专业技能一样重要。我有个朋友在巴斯大学读管理学,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组织了多次国际学生交流活动。毕业后,她凭借出色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被一家跨国咨询公司录用,起薪就远超了当时工签的门槛。她的案例说明,全方位的发展,能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此外,不要忽视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虽然大家都在英国留学,英语水平普遍不错,但流利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书面表达以及自信的面试沟通能力,都能为你的求职加分不少。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除了看你的专业技能,还会非常看重你的英语表达和文化适应能力。据英国文化协会的调查,雇主普遍认为,拥有流利英语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毕业生,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所以,哪怕你的雅思分数很高,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争取将英语融入你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考试层面。
考虑英国其他城市,拓宽求职视野
很多人来英国都盯着伦敦,觉得机会多,薪资高。但事实是,伦敦的生活成本也是全英最高的,而且竞争异常激烈。有时,把目光投向英国的其他城市,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爱丁堡等城市,近年来在科技、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等领域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些城市的薪资水平可能略低于伦敦,但其生活成本也大幅降低,实际购买力可能更高。据英国求职网站Reed.co.uk的报告显示,一些英国二线城市的科技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开出的薪资也逐渐向伦敦看齐,甚至某些特定岗位的薪资差距并不大,但生活压力却小了很多。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在格拉斯哥大学读完计算机,他没有选择拥挤的伦敦,而是在爱丁堡找到了一份软件开发的工作。他的年薪虽然比伦敦同岗位低了大约10%,但他在爱丁堡的房租和日常开销比他在伦敦的同学节省了近30%,生活质量反而更高,而且工作环境也更轻松。这说明,放眼全英,而不是只盯着伦敦,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选择和机会。很多区域性公司也同样拥有Sponsor Licence(担保资质),而且相对于伦敦的激烈竞争,这些城市的求职压力可能更小一些。通过英国政府的“注册担保人列表”(Register of licensed sponsors),你可以查到哪些公司拥有担保资质,并据此调整你的求职策略。
提前规划,多手准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前规划,并且做好多手准备。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从你踏上英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要为毕业后的去向做打算了。了解最新的政策变动,评估自身情况,不断调整策略。如果留英实在困难,也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可能性,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这些国家也都有各自的留学生就业和移民政策,并且有些国家对国际毕业生的政策可能更为友好。据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的2023年国际学生调查报告,有相当一部分在英国毕业的国际学生,最终选择前往其他国家发展。
和你的导师、就业指导中心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往往能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和专业的职业规划建议。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发展讲座,甚至可以主动联系校友,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据伦敦大学学院(UCL)就业服务中心的数据,那些积极寻求职业指导和参与校友网络的学生,其毕业六个月内的就业率要显著高于不参与的学生。所以,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校友的力量,为你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
好啦,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也听得心头一紧又一松的。我知道这些政策变化听起来确实挺让人沮丧的,感觉像是在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上突然多了一堵墙。但你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人生常态嘛,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挑战突然冒出来。别太往心里去,那些纠结、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消化。不过呢,消化完了可别光顾着叹气啊!你现在需要做的,不是盯着新闻来回琢磨,也不是跟朋友们一起吐槽完就完了。你得赶紧动起来,把自己的简历再好好打磨打磨,把那些看起来“高不可攀”的职位要求,一条条列出来,看看自己还差什么,然后赶紧去补!是多学个编程语言?还是去争取一个哪怕是无薪的实习机会?或者干脆,现在就开始联系那些你心仪的公司,哪怕只是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招聘流程和对国际学生的需求也行。别等着毕业了才开始慌,从现在开始,把每一个你能在英国多待一天的可能,都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咱们留学生走到这一步都不容易,这点小风小浪,肯定也难不倒咱们,对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