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金融真香?我来告诉你!

puppy

哎,兄弟姐妹们,是不是最近老听人说澳洲金融“真香”?什么高薪、生活好,听着都心动。但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心里有点犯嘀咕,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作为一个也在澳洲金融圈摸爬滚打过的人,我跟你说,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但也不是没机会!这篇文章就来跟你好好扒一扒澳洲金融的那些事儿,到底哪些是“香”的让你流口水,哪些又是你得提前知道的“坑”。我们会深入聊聊这里的行业生态、不同细分领域的真实薪资水平,还有对咱们留学生来说,到底该怎么规划才能真正抓住机会。别光听外面那些模棱两可的传言了,想知道在澳洲搞金融到底有没有前途,哪些部门最抢手,又该怎么准备才能冲进顶尖公司吗?赶紧往下看,我把我的实战经验和独家观察都给你总结好了,保证干货满满,帮你少走弯路!

澳洲金融真香?我来告诉你!

兄弟姐妹们,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刚来澳洲那会儿,每次和老乡或者学长学姐吃饭,总能听到各种关于澳洲金融圈的“传说”?什么“进了投行就财富自由了”、“随便找个银行都能年薪十万起”、“澳洲生活悠闲,金融人也能朝九晚五”……我记得刚到悉尼大学读商科那会儿,身边好几个同学眼睛里都冒着光,觉得澳洲金融就是遍地黄金。我们甚至还有个小圈子,互相打听哪个大神暑假去了什么券商实习,哪个师兄毕业直接进了Big Four,每次听完都激动得不行,感觉自己马上也要起飞了。但是,当你真的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外面那些听起来“真香”的故事,往往只讲了一半,甚至还省略了最关键的那一半。这澳洲金融,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香?我跟你说,它确实有香的地方,能让你流口水,但你如果光闻着香味就冲进去,那肯定要被“坑”得找不着北。

话说回来,这金融行业的水啊,在哪儿都深,澳洲也不例外。别看这里人口少,地广人稀的,金融市场可一点不含糊。你要是只盯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投行精英,觉得他们西装革履出入CBD高楼大厦就是澳洲金融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澳洲的金融生态系统非常庞大,远不止你想象中的那几个巨头。我们这里除了四大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澳新银行ANZ、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占据了零售和商业银行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澳洲储备银行(RBA)的数据显示,这四家银行在住房贷款市场就拥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足以见得它们在澳洲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这些银行每年都会吸纳大量的毕业生,提供从风险管理、信贷分析到产品开发等各种各样的岗位,是很多留学生进入金融行业的第一站,也是最稳健的选择之一。

当然,如果你胃口更大,追求更高的起点和更快的职业上升通道,那投资银行,比如本土巨头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或者那些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的外资投行,像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 Morgan)等在悉尼的分支机构,就是你梦想中的殿堂了。不过,进入这些地方可不是“随便找个工作”那么简单,竞争激烈到你无法想象。我有个朋友,他在麦格理的投资银行部门做分析师,经常跟我吐槽说晚上12点回家是常态,周末也经常加班,甚至连圣诞假期都得随时待命。虽然辛苦,但他告诉我,麦格理的分析师年薪,包括奖金在内,第一年就能达到12万澳币以上,这个数字在澳洲毕业生起薪里绝对是顶尖的,据Glassdoor上的数据显示,许多入职麦格理的分析师薪资确实在这一范围,这无疑是努力拼搏后“真香”的回报。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澳洲金融界还有许多隐藏的“香饽饽”。比如,养老金(Superannuation)行业。你知道吗?澳洲的强制养老金制度让这个行业的资金规模非常庞大,是全球第四大养老金市场,管理着超过3.5万亿澳元的资产,根据APRA(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的最新报告,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像AustralianSuper、Hostplus、Aware Super这些大型养老金基金,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投资经理、分析师、风险管理专家来管理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资金。这些机构提供的职位,虽然不像投行那样“光鲜”,但薪资待遇一点不差,而且工作强度相对平衡,更注重长期稳定的投资策略。我之前认识一个学姐,从墨尔本大学毕业后就去了AustralianSuper做投资分析师,她说那里的工作环境非常人性化,而且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平衡,年薪在入职几年后很快就达到了六位数,这在很多行业里都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再看看现在风头正劲的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澳洲的Fintech发展非常迅速,悉尼被认为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科技中心之一,许多创新型公司在这里蓬勃发展。从支付解决方案到P2P借贷,再到区块链应用,Fintech公司对那些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根据StartupAUS的报告,澳洲的金融科技产业在过去几年里投资额翻了几番,吸引了大量资本。如果你对编程、数据分析有兴趣,同时又想在金融行业发展,那Fintech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挖的方向。我有个学弟,他在RMIT读的IT,辅修了金融,毕业后直接进了一家悉尼的支付科技公司做数据分析师,起薪就达到了8万澳币,而且公司的文化非常开放和创新,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学习最前沿的技术,工作充满挑战和乐趣。这跟传统金融机构的氛围完全不同,如果你是技术控,这块可能更适合你。

话说回来,聊完这些“香”的地方,咱们也得说点儿“坑”,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最大的一个“坑”,可能就是签证和身份问题。作为国际学生,你在澳洲找到一份金融工作,特别是那种能给你提供长期职业发展的机会,最大的挑战往往不是你的专业能力,而是雇主是否愿意为你担保工作签证。澳洲的485毕业生工作签证(Post-Study Work visa)给了我们宝贵的2-4年时间去寻找工作,积累经验,但这个签证是有期限的。过了这个期限,如果你的雇主不愿意为你申请482(Temporary Skill Shortage visa)或者直接给你办理永居签证,那么你就得面临回国的窘境。很多顶尖的投资银行或者大型基金,虽然薪资高,但他们的校招往往更倾向于本地学生或者拥有永居身份的申请者,因为这样可以省去未来签证担保的麻烦。据内政部数据显示,每年通过技术移民留在澳洲的国际毕业生中,金融服务领域的比例虽然不低,但竞争压力也相当巨大。

另一个隐藏的“坑”是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学历门槛。你以为读个名校商科就能高枕无忧了?Too young, too naive!每年澳洲八大(Group of Eight)和一些顶尖大学,比如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等,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毕业,他们都盯着金融行业那些炙手可热的职位。仅仅是UNSW的Master of Finance项目,根据其官网信息,每年就有数百名学生毕业。这些学生中,不乏成绩优秀、背景出众的精英。所以,你不仅要成绩好,还得有含金量高的实习经历、各种证书(比如CFA、FRM),以及强大的人脉网络。我之前面试一家中型资产管理公司,跟我一同竞争的,竟然有已经通过了CFA二级考试,并且有在新加坡实习经验的本地学生。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所谓“金融真香”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还有那一份份沉甸甸的简历。

再来说说薪资预期的问题。网络上那些“年薪百万”的帖子,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澳洲金融行业的薪资确实不低,但也要看具体岗位、公司规模和你的经验。如果你是刚毕业的留学生,没有任何澳洲本地工作经验,那么你的起薪很可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高。比如,在四大银行的零售银行部门,一个初级柜员或者客户服务经理的起薪可能只有五六万澳币。即使是四大银行的管培生项目(Graduate Program),根据Seek.com.au和Glassdoor的数据综合分析,大多数岗位的起薪也集中在7万到9万澳币之间,这虽然不低,但跟传说中的“高薪”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悉尼和墨尔本的生活成本也相当高,房租、交通、吃饭,随便一算就是一大笔开销,所以你拿到手的钱,可能并没有那么“香”。

那么,咱们留学生到底该怎么规划,才能真正抓住澳洲金融的机会,少走弯路呢?我的实战经验告诉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习,实习,还是TMD实习!** 你在学校里学再多理论知识,也比不过一份实实在在的实习经历来得有分量。澳洲的金融机构,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精品投行,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实习经验。他们普遍认为,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减少培训成本。很多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甚至只对那些有过实习经验的学生开放。你可以从大二或大三就开始寻找各种机会,哪怕是无薪的志愿者工作,或者是校内的兼职,只要是和金融相关的,都值得你争取。据我所知,像CBA、Westpac这样的银行,每年都会在学期中和暑假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这些都是你叩开大门的关键。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 Networking,也就是建立人脉**,在澳洲金融圈简直是重中之重。这里很多工作机会并不是通过招聘网站来的,而是通过人脉推荐。参加学校的职业发展活动,参加行业研讨会,甚至在LinkedIn上主动联系你感兴趣公司的HR或者资深员工,和他们聊聊,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路径,这都是非常有效的Networking方式。我认识一个学姐,她就是通过参加一个校友活动,和一位在ANZ做风控的校友聊得很投机,最后拿到了一个实习机会,并最终转正。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咖啡聊天,就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除了实习和人脉,**提升你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不可或缺。硬实力方面,除了高GPA,你可以考虑考取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或者FRM(金融风险管理师)等专业证书,这些证书在澳洲金融行业含金量很高,能大大增加你的竞争力。我之前在求职的时候发现,很多金融公司在招聘广告里都会明确提到“CFA Level I candidate preferred”或者“FRM designation desirable”。同时,熟练掌握一些金融工具和编程语言也非常重要,比如Python、SQL、VBA和Excel高级应用。我有个同学,就是因为Python写得溜,在面试一家量化基金时脱颖而出。至于软实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这些都是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素质。面试的时候,考官往往会通过行为问题来考察你的这些能力。

最后,关于选择方向,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是留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要过分执着于那些“高大上”的投资银行或者私募股权,可以先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从更广阔的领域入手。** 比如,四大银行的风险管理、合规、数据分析部门,或者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后台职位,这些都是非常稳定且有发展前景的选择。这些部门对国际学生的包容性通常更强,而且同样能提供不错的薪资和职业发展路径。你可以在这些地方积累经验,学习行业知识,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逐步向更专业、更具挑战性的领域发展。我见过太多同学,一开始就盯着高盛、摩根士丹利,结果屡屡碰壁,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后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同样“香”的、更适合自己的机会被错过了。记住,进入金融圈只是第一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长期发展的岗位,才是最重要的。

哎,讲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澳洲金融的“真香”和“真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别光听外面那些模棱两可的传言了,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出点名堂,就得早做准备,踏踏实实地去争取。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有空就去LinkedIn刷刷,看看你感兴趣的公司都在招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员工都有什么背景;更重要的是,别害羞,多去参加学校或者华人社区的活动,扩大你的社交圈,认识更多前辈和同行。记住,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有时候,机会也藏在那些你意想不到的角落里。加油吧,兄弟姐妹们,我在澳洲金融圈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