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我只爱厨房烟火气。

puppy

是不是觉得读了酒店管理,就一定要当经理、做管理层,每天和数据、报表打交道?如果你心里也曾闪过一丝“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的疑问,那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的故事,一定会让你感同身受。她明明是学酒店管理的,却发现自己真正着迷的,不是会议室的冷气,而是厨房里热火朝天的烟火气。从食材的挑选、刀工的磨练,到调味的精准、菜品的呈现,每一步都让她感到无比真实和充满生命力。 她会告诉你,在喧嚣的厨房里,如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热情。那种亲手创造美味的成就感,那种看到食客满意笑容的满足,对她来说,远比那些光鲜亮丽的头衔更有意义。如果你也在异国他乡,面对着学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各种选择和困惑,甚至也曾偷偷憧憬过那种亲自动手、带着温度的工作,不妨读读她的经历。也许你会发现,跟着内心走,哪怕是走一条不那么“正统”的路,也能找到最独特的精彩和最踏实的心安。

深夜十二点,小雅的宿舍里只剩下键盘敲击的微弱声响。窗外,异国他乡的城市灯火通明,而她眼前却是密密麻麻的酒店收益管理报表。屏幕上的数据,像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怪物,吞噬着她为数不多的睡意。她揉了揉疲惫的眼睛,心里却不是在盘算如何优化客房入住率,而是在回味今天下午自己偷偷在公共厨房里用仅有的食材捣鼓出来的一碗麻婆豆腐。那花椒的麻、辣椒的辣,还有豆腐的滑嫩,像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所有表格带来的烦躁。她大学选择的可是酒店管理啊,周围的同学都在憧憬着成为全球连锁酒店的GM,而她却在为一道家常菜的口味而感到无比满足,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她刚入学那会儿,对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幻想。毕竟,听上去多“高大上”啊,光鲜亮丽的酒店大堂,彬彬有礼的员工,还有那些看上去运筹帷幄的管理者,每一个画面都像是在说:选择它,你就选择了体面与成功。她的父母也觉得这个专业国际化、就业广,未来一片光明。然而,现实的课程却很快浇灭了她的热情。第一学年的财务管理课上,教授详细讲解了酒店的投资回报率(ROI)、资产周转率等核心指标,这些数字在她看来就像天书,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提起兴趣,甚至在一次小组讨论中,她宁愿花时间研究酒店自助餐的菜单搭配,而不是分析食材成本核算,那种发自内心的抗拒感,让她意识到自己可能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小雅的同学里,大多数人都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清晰的蓝图。据我们网站之前发布的《2023年留学生职业规划调查》显示,超过60%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首选目标是进入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的管理培训生项目,或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发展,而对一线运营,尤其是餐饮厨房工作表现出兴趣的比例,则不足5%。这个数据在当时看,仿佛是在印证她的“不合群”。她常常觉得,当大家都在谈论如何晋升、如何管理团队时,自己却默默在心里琢磨,如果让她来设计一道特色早餐,要用什么当地食材,配什么饮品才能让客人眼前一亮。这种“跑偏”的思维,让她在课堂上总是游离在主流之外,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

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厨房的魅力,是在学校组织的实习项目里。原本她被分到了前台接待部,每天微笑着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处理各种预订和咨询。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像是在扮演一个完美的角色,却少了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厨房人手短缺,她被临时调去帮忙。那天,厨房里热火朝天,烤箱的轰鸣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厨师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命力的乐章。主厨是个经验丰富的中年大叔,他手起刀落,一片片鱼肉在他手中瞬间变成艺术品。他随手把一小块食材递给小雅让她尝尝味道,并解释了调味的关键点。那种味蕾被唤醒的感觉,那种亲眼见证食材在火与调料的魔法下变幻出诱人香气和色泽的震撼,让她瞬间像被电流击中一样。她记得当时一位资深学姐曾告诉她,在欧洲,很多高级酒店的行政总厨都拥有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工作经验,例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HL)的毕业生,虽然多数进入管理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那些对烹饪有特殊情怀的,会选择在顶级餐厅或酒店厨房深耕,据EHL官网资料显示,其毕业生中约有15%在餐饮服务领域担任高级厨师或餐饮经理。

从那天起,小雅就像着了魔一样,一有空就往厨房跑。她开始主动观察,偷偷学习。她发现,厨房的世界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食材的挑选、刀工的磨练、火候的掌控、调味的精准、菜品的摆盘,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她常常在课余时间去当地的农贸市场,和那些蔬菜水果打交道,了解它们的产地、季节、最佳烹饪方式。她会仔细研究不同香料的特性,尝试用它们调制出独特的风味。她在厨房里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创造力。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报表,在这里被热气腾腾的食物和充满活力的劳动所取代。她发现,自己并不排斥辛苦和汗水,反而享受这种亲手创造的成就感。她不再觉得在厨房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事情,因为在她的眼中,一位能够把简单食材变成饕餮盛宴的厨师,其技艺和智慧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位管理者。

这份热情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她开始主动搜索关于烹饪学校和职业厨师的信息。她了解到,一些顶级的烹饪学院,比如法国的蓝带国际学院(Le Cordon Bleu),它的全球校区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学生,其中不乏像她这样从其他专业“半路出家”的。据蓝带官网2023年的入学数据显示,其巴黎校区约有70%的学生来自非法国本土,许多人怀揣着对烹饪的热爱,希望从零开始学习专业的厨艺技能。这个发现让小雅感到莫大的鼓舞,原来她不是一个人在“叛逆”。她开始偷偷参加一些烹饪工作坊,跟着社区里的厨师学习地道的当地菜肴。每一次当她亲手做出一道菜,看到朋友们品尝后脸上露出的满意笑容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远比她想象中任何一个管理层的头衔更能让她感到踏实和幸福。

当然,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她也曾犹豫过,担心父母的反应,担心别人的眼光,甚至担心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只是一时兴起。毕竟,从一个看上去“体面”的酒店管理专业,转去一个需要大量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站立的厨师行业,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种“降格”。但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和一位从米其林三星餐厅退役的厨师交流。那位厨师告诉她,真正的热爱是骗不了人的,而且,未来的餐饮行业,对那些既懂烹饪技艺,又具备一定管理思维的人才需求量正在日益增长。例如,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预测,到2032年,餐饮服务经理的就业增长率约为6%,而对专业厨师和主厨的需求也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在高端餐饮和特色美食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让小雅明白了,她所学的酒店管理知识,并非完全无用,反而可能成为她未来在厨房里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渐渐地,小雅的转变开始影响到她的生活重心。她不再为期末的财务报表焦头烂额,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技巧上。她甚至开始利用学校的公共厨房,在周末为同学们做一些家乡菜,通过味蕾连接彼此,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磨练自己的厨艺。那些曾经让她感到枯燥的专业课,现在她也能从中找到与餐饮管理相关的知识点,比如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甚至营销策略,这些都被她巧妙地转化成如何在厨房里更高效、更有创意地工作。她发现,当兴趣被点燃后,学习变得不再是一件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她也开始更加关注一些美食博主和国际大厨的节目,从他们的分享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如今,小雅已经顺利毕业,但她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穿上笔挺的西装,坐在办公室里。她选择了一家小而精致的本地餐厅,从最基础的厨师助理做起。每天,她从早到晚和油烟、食材打交道,手上的伤口和烫伤也成了她的“勋章”。但她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光芒,因为她知道,自己正在做着真正热爱的事情。她常常和我们网站的编辑分享她的日常,比如她最近在尝试用分子料理的技术来改良一道传统甜点,或者她是如何在当地菜市场发现一种特色香料,并把它融入到新菜品的研发中。她还提到,虽然收入不如一些管理岗位刚开始那么高,但她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却是前所未有的。她甚至计划在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去欧洲的一些顶级餐厅学习,或者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充满故事的小餐馆。

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选择和迷茫。有时候,我们会被所谓的“主流”和“成功定义”所束缚,以为只有沿着别人铺好的路走,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但小雅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往往藏在那些不那么“正统”的选择里,藏在那些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真心和汗水才能抵达的地方。她在厨房的烟火气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那种亲手创造美味的成就感,那种看到食客满意笑容的满足,对她来说,远比那些光鲜亮丽的头衔更有意义。

如果你也在为未来的方向感到困惑,如果你也曾在那些看似光鲜的职业选择面前感到一丝迷茫,甚至也曾偷偷憧憬过那种亲自动手、带着温度的工作,那不妨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别害怕与众不同,别担心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去图书馆多翻翻关于不同行业的书,去参加一些你以前从未尝试过的社团活动,或者干脆找个机会去你感兴趣的行业里体验一下,哪怕只是做一天义工。重要的不是你最终选择了哪条路,而是你是否真的喜欢这条路上的风景,并且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毕竟,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才是真正的掌舵者。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