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第一次飞出国门,降落在希思罗机场的那一刻。巨大的机身缓缓停稳,舱门打开,一股混合着雨水、泥土和一丝丝古老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你拖着沉重的行李箱,手机电量只剩下可怜的3%,焦急地想联系家人报平安,却发现根本连不上网。周围是听不懂的快速英语,地图APP也因为没网变成了一张废纸。那种“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里?”的茫然和无助,是不是让你瞬间想打道回府,找妈妈抱抱?别不好意思承认,你学长我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活脱脱一个迷路的小可怜,差点就在机场大厅坐地痛哭。
你刚从飞机上下来,脑子里一片浆糊,第一件事绝对是搞定你的“信号塔”。别傻乎乎地去机场那种超贵的小卖部买卡,血亏!英国有很多非常适合留学生的手机卡,比如Giffgaff,O2,EE等等。学长我当年就是办了一张Giffgaff,线上申请,免费寄到你填写的英国地址,方便得很。它家的套餐非常灵活,充值一次就是一个月,流量、通话、短信都有,用完下个月再充。比如,Giffgaff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Goodybag”套餐,只需要每月10镑就能获得15GB的数据流量,还有无限通话和短信,绝对够你日常用了,据Giffgaff官网介绍,这个套餐特别受年轻群体欢迎。你可以在飞机落地前就先在网上申请好,写上你学校的地址或者你暂住的酒店地址,一落地就能收到,然后按照说明激活,瞬间和世界连接起来,那种安全感简直是无价之宝。
解决了通讯问题,接下来就是头等大事——“安家”。你可能已经预订了学校宿舍,或者通过中介找到了私人公寓。不管是哪种,你都得做好心理准备。学校宿舍通常比较方便和安全,但价格普遍不低,房间空间也有限。我有个学妹在谢菲尔德大学读研,她去年住的学校宿舍,单人间带独立卫浴,每周租金大概是160镑左右,据谢菲尔德大学住宿服务官网显示,这个价格是当地学生公寓的平均水平。这种费用虽然不算便宜,但胜在省心,水电网费都包含了。如果你选择校外租房,那要操的心就多了。看房、签合同、交押金,每一步都得小心再小心。伦敦的租房市场尤其火爆,如果你没能在开学前搞定住处,临时住宿费用会非常高昂。曾经有个同学,因为租房不慎,遇到不良中介,押金被扣了大半,最后只得自认倒霉,前后折腾了近两个月才安定下来,这可真是血泪教训,所以一定选择正规中介,仔细阅读合同。
刚到英国没多久,你很快就会发现,手里只有国内的银行卡根本不方便。各种手续费不说,很多地方可能还不支持银联。所以,尽快办理一张英国本地银行卡是必须的。传统的银行比如HSBC、Barclays、NatWest等等,网点多,服务相对成熟,但是开户流程可能比较繁琐,需要准备好你的护照、签证卡(BRP)、学校开具的在读证明和地址证明,而且从提交申请到拿到实体卡,传统的银行可能需要等上一两周才能拿到实体卡,据我身边同学的经验来看,这等待时间还算正常的。另一种选择是数字银行,比如Monzo、Revolut,它们开户非常快,几分钟就能在手机APP上完成申请,实体卡通常几天内就能寄到,而且很多功能都在手机上操作,非常便捷,特别适合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我个人就推荐Monzo,它的APP界面友好,消费分类清晰,能帮你更好地管理预算,而且实时消费提醒,让你对每一笔支出都清清楚楚。
接下来是你的“钱袋子”问题。英国的物价确实不低,如果你不学会精打细算,很快就会成为“月光族”。日常购物,超市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你的生活成本。英国主要的超市有Tesco、Sainsbury's、Asda、Morrisons,还有廉价连锁超市Aldi和Lidl。如果你想省钱,Aldi和Lidl绝对是你的首选,它们商品的性价比极高,很多商品品质也不错。据MoneySavingExpert网站的数据对比显示,同样一份购物清单,在Aldi或Lidl购买,能比在Tesco或Sainsbury's省下20%甚至30%的日常开销。学会看特价标签(yellow sticker),通常是临期商品打折,但品质依然很好。另外,很多超市都有会员卡,比如Tesco的Clubcard,Sainsbury's的Nectar卡,积分可以抵现金,虽然不多,但日积月累也是一笔小钱。我刚去的时候傻乎乎地只逛Tesco Express,每次结账都肉疼,后来被学姐指点迷津,才知道原来还有Aldi这个宝藏超市。
出门在外,交通也是个大问题。英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但票价也不便宜。如果你在伦敦,Oyster Card(牡蛎卡)是你的必备。它像国内的交通卡一样,充值后可以乘坐地铁(Tube)、巴士、有轨电车等。别忘了申请“18+ Student Oyster photocard”,这张卡可以让你享受30%的交通折扣,特别是在购买周票、月票或年票时,省钱效果非常显著,据伦敦交通局(TfL)官网介绍,这项福利是专门针对在伦敦读书的学生。在其他城市,通常也会有当地的学生折扣卡或者日票、周票等。比如,火车出行提前预订通常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或者办理一张“Railcard”,每年30镑,就能享受火车票1/3的折扣,如果你经常坐火车去周边城市旅行,很快就能把卡费赚回来。
适应英国的课堂和学习模式也是一大挑战。英国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你可能会发现,讲座(Lecture)通常是大班授课,可能几百人一起听,但真正需要你参与的是研讨课(Seminar)或辅导课(Tutorial)。在这些小班课上,老师非常鼓励你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质疑老师的看法。我记得刚开学那会儿,有次Seminar老师提问,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大家都不敢开口,老师甚至有点无奈。后来我慢慢学会了,即使观点不成熟,也要勇敢表达,因为这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英国大学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教授们更看重你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所以,多去图书馆,多利用学校的各种学术资源,比如写作中心、导师答疑时间,它们都是你顺利完成学业的强大后盾,据统计,很多英国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和电子数据库的丰富程度都是世界一流的。
除了学习,你的生活也得丰富起来啊!英国大学的社团文化非常盛行,这是你结识新朋友、融入当地生活的绝佳机会。从体育社团到兴趣小组,从志愿服务到文化交流,各种各样的社团应有尽有。我所在的伦敦大学学院(UCL),据其学生会官网显示,就有超过300个活跃的社团和俱乐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加入,比如我当年就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提升了摄影技能,还一起出去旅行,拍了很多美美的照片,那些经历成了我留学生活中最宝贵的回忆。千万不要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主动走出去,参加迎新活动,尝试不同的社团,你会发现英国的学生生活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彩。
说到这里,也得给你敲敲警钟,有些“坑”真的要避开。首先是打工兼职。根据Tier 4学生签证的规定,你在学期期间每周工作时长不能超过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工作。超出这个限制,你的签证就可能面临风险,严重的话甚至会被遣返。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不了解政策,暑假的时候超出了工作时长,虽然最后没被遣返,但也受到了学校的严厉警告。其次是各种诈骗,租房诈骗、兼职诈骗、冒充使领馆诈骗等等层出不穷。租房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要轻易相信“预付全款有优惠”这种说辞。遇到任何可疑的电话或邮件,要多方核实,尤其是要求你提供个人银行信息或者让你转账的,百分之九十九是骗子。记住,英国的官方机构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你汇款或提供密码。
再来就是健康问题,这可是重中之重。在英国留学,你通常会享受免费的NHS医疗服务,但你需要第一时间注册家庭医生(GP)。这个很重要!等你生病了再去注册,就来不及了。注册GP很简单,去你住处附近的GP诊所填写一张表格就行。注册成功后,你会有专属的GP。如果你身体不舒服,需要先联系GP预约。非紧急情况,等待一周左右的预约时间都算快的,据我同学们分享的经验来看,这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直接拨打999叫救护车。虽然NHS是免费的,但牙科和眼科通常不包含在内,需要额外付费或者购买私人保险。所以,出发前把身体调理好,带一些常用药过来,以防万一。
其实啊,英国留学生活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同时也充满了机遇和惊喜。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也会被慢慢重塑。也许你刚开始会觉得不适应,会想家,会觉得孤独,但请相信我,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那些让你头疼的问题,最终都会变成你津津乐道的“当年勇”。所以,别犹豫了,赶紧把这些“老司机”的经验装进你的脑子里,然后大胆地去闯、去体验吧!别老在房间里刷手机了,赶紧走出宿舍,去学校的布告栏看看最近有什么活动,或者约上新认识的朋友去咖啡馆坐坐,聊聊你们的家乡,分享一下彼此的趣事。现在就开始行动,别等到快毕业了才后悔没好好享受留学生活,那样就真的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