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暑期实习,捡漏进行中!

puppy

哎,是不是很多留学的小伙伴,一提到“暑期实习”这几个字,就忍不住叹气,觉得好岗位早就被抢光了,自己是不是没戏了?别急着灰心呀!虽然大厂的招聘高峰可能过去了,但跟你说个秘密,现在反而是一个绝佳的“捡漏”期! 这篇文就想跟你聊聊,怎么在大家普遍觉得没机会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去发现那些被忽略但含金量超高的美国暑期实习。我们不是教你大海捞针,而是要帮你捋一捋思路,告诉你哪些渠道还有宝藏,怎么精准定位那些“小而美”的公司,或者那些滚动招聘、项目制的机会。别小看这些看似不那么“高大上”的岗位,它们往往能给你更实际的锻炼,更快的成长,还能帮你拓展人脉,为你的简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别再躺平啦,赶紧看看文章里分享的那些实战策略,说不定你的梦幻实习,就在这些“漏”里等着你呢!抓住这波机会,让你的夏天不留遗憾,为未来的求职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哎,又是一年一度的实习季,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感觉自己就是个小透明,那些大厂的岗位估计早就被大佬们抢光了,我还能有啥机会啊?”小王,一个在美读CS的中国留学生,最近几个月几乎天天在微信上跟我吐苦水。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挫败感,屏幕那头的我都能感受到他那种望洋兴叹的无奈。他看着周围的朋友一个个晒出Offer,心里那个急啊,觉得自己是不是错过了最佳时机,只能“躺平”等明年了。

其实啊,小王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很多留学小伙伴,现在可能都或多或少有这种焦虑。大家普遍觉得,春招结束,大厂的“高光时刻”也过去了,剩下的都是些“边角料”,或者干脆就没机会了。但我想跟你说个小秘密,这想法啊,可能让你错过了真正的宝藏!现在反倒是一个特别适合“捡漏”的时期。不信你看,根据美国全国大学与雇主协会(NACE)在2023年末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展望报告》,尽管招聘速度有所放缓,但有相当一部分雇主,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会持续招聘,甚至在夏季开始前仍有未招满的实习岗位。这可不是我瞎说的,报告里明确提到,一些灵活的公司会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滚动招聘。

你可能会问,那这些“漏”到底藏在哪儿呢?我们得把目光从那些万人哄抢的“明星企业”稍微挪开一点,看向那些“小而美”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不如大厂那样铺天盖地地宣传,它们的实习机会可能只会在一些特定的渠道出现。比如说,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科技初创企业,虽然不如硅谷巨头那么知名,但其数量却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奥斯汀在2023年上半年新增了超过120家科技公司,其中很多都在寻求短期项目支持或实习生来加速产品开发。这些新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且它们往往流程更灵活,效率更高,你能更快地接触到核心业务。

除了初创企业,很多中小型企业也是“捡漏”的好去处。这些公司可能没有庞大的招聘团队,也没有固定的实习项目时间表,它们的需求往往是即时性的,一旦某个项目需要人手,就会立刻开始招聘。举个例子,加州一家名为“GrowthSpark”的数字营销咨询公司,他们就曾公开表示,会根据客户项目的启动时间,灵活招聘实习生,而不是遵循传统的春季或秋季固定招聘周期。我在他们的LinkedIn主页上就看到过,即使到了四五月份,他们还在发布新的实习岗位,寻找对数据分析或内容创作有兴趣的学生。

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这些公司听起来挺好的,但我怎么才能找到它们呢?别再守着LinkedIn那几个热门词条不放了,试试看“逆向搜索”。你可以去研究一下你目标行业的“孵化器”或“加速器”。比如,YC(Y Combinator)或者Techstars这样的知名孵化器,它们每年会投资数百个早期创业公司。虽然你可能无法直接进入孵化器内部实习,但你可以通过它们的官网找到它们投资的那些公司名单。据Y Combinator官网显示,他们投资的创业公司至今已超过4000家,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小型团队,它们对实习生的需求非常高。你可以直接去这些创业公司的网站上看看,很多公司都会在“Careers”页面留下联系方式,或者干脆直接投递简历过去。

另外,别忘了你的大学资源。虽然大厂的校园招聘可能已经结束了,但很多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Center)仍然会在其内部平台发布新的实习机会,尤其是来自校友的公司或者地方企业。我了解到,波士顿大学的职业服务中心(BU Center for Career Development)在五月份还会举办“Late Stage Internship Fair”,专门为那些还没有找到实习的同学提供机会。他们会邀请一些中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参加,这些机会往往竞争没那么激烈,但含金量一点也不低。所以,别觉得春招一过,职业中心就没用了,他们的数据库里可能还藏着不少好东西呢。

拓展你的人脉圈子,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与其把时间都花在海投简历上,不如多做几场“信息访谈”(informational interview)。你可以通过LinkedIn的“校友”功能,找到你所在大学毕业的学长学姐,尤其是那些在中小企业或者初创公司工作的。数据显示,通过人脉推荐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比通过公开渠道申请高出14倍。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他通过校友推荐,在一家旧金山的AI初创公司拿到了一份数据分析的实习。这家公司当时根本没有公开招聘,只是正好缺人,他的简历通过内推直接送到了CEO手里,很快就拿到了Offer。

在你的简历和求职信里,要特别强调你的“灵活性”和“快速学习能力”。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往往团队规模小,每个人都需要身兼多职,它们更看重你能否快速适应新环境,解决实际问题。你可以在求职信里写明你为什么对他们公司感兴趣,你如何能为他们带来价值,甚至可以附上一个你曾经参与过的、与他们业务相关的个人项目。举个例子,一项来自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当求职者能够在求职信中明确表达对公司使命的认同并展现出解决问题的潜力时,被面试的机会会显著增加。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比千篇一律的模版更有效。

不要局限于大城市,考虑一下美国的一些二线城市。硅谷、纽约的竞争确实激烈,但像丹佛、亚特兰大、罗利达勒姆(Raleigh-Durham)这样的城市,它们的科技生态系统也在迅速发展。根据CBRE Group在2023年发布的《北美科技人才报告》,丹佛的科技人才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且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很多新兴科技公司都在那里扎根。这些地方的实习机会,往往竞争没那么白热化,但同样能让你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业务。放宽你的地理限制,你可能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对于国际学生来说,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和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是实习的关键。即使是“捡漏”的实习,也一定要确保它符合你的CPT/OPT要求。你的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 ISO)是你最好的盟友。他们会帮你审查Offer,确保实习与你的专业相关,并指导你完成申请流程。许多大学的ISO办公室都会在官网上明确指出,即使是“非传统”的实习机会,只要符合学术要求,也能获得CPT批准。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ISO就提供详细的CPT申请指南,强调实习的学术相关性,而不是公司的规模或知名度。

你的个人作品集(Portfolio)或者GitHub项目现在能发挥大作用了。很多小公司在招聘时,更看重你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你来自哪所名校。如果你能展示出几个高质量的个人项目,比如一个用Python编写的数据分析工具,或者一个你自己开发的网站,这比任何实习经历都更能说明问题。据Hired.com的调查,对于技术岗位,有高质量项目集的候选人,平均能获得比只有简历的候选人多20%的面试机会。这就像一张活生生的能力证明,直接告诉雇主你能做什么。

别忽视那些“项目制”的实习机会。有些公司可能没有设置完整的暑期实习项目,但它们可能有短期的项目需要人手。这些机会通常会在比较晚的时候才放出,而且持续时间可能没那么长,但它们能让你快速积累行业经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可以在一些自由职业平台(Freelance Platforms)或者项目众包网站上找找看,有时企业会把短期项目外包出去,如果你的能力突出,这可能就成了你进入公司内部的敲门砖。比如,Upwork或Fiverr上,偶尔会有公司发布一些数据录入、市场调研或简单的编程任务,这些都可以作为你的短期项目经验。

学会利用行业活动和线上研讨会。即使是在实习季的尾声,各个行业协会或者技术社区还是会举办线上线下的活动。你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接触到很多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了解最新的行业趋势,甚至发现一些非公开的招聘信息。我记得去年,一位朋友就是在参加了一个关于Web3的线上峰会后,结识了一家新兴区块链公司的创始人,并因此获得了一个技术实习的机会。这家公司当时正在快速扩张,急需人手,但根本没来得及在传统平台发布招聘信息。

面试时,展现你的“饥饿感”和“适应性”。小公司和初创企业往往更喜欢那些对公司有强烈热情,并且愿意学习新技能的候选人。你可以在面试中,详细说明你为什么对他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充满兴趣,并且举例说明你如何能够快速学习并适应新的技术栈或工作流程。根据LinkedIn Talent Solutions的一项调查,雇主在评估候选人时,对“适应性”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上升,甚至超过了某些硬技能。这说明,展现你的成长潜力,对于这些追求快速发展的公司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别忘了你的职业规划,以及这次实习对你未来意味着什么。即使是一个看似不那么“高大上”的实习,只要你能在其中学到东西,积累经验,它就是有价值的。你可以在简历上写清楚你在实习中具体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比如,你可以在求职信中提及,你希望通过这份实习,进一步探索某个领域,为未来的全职工作打下基础。Glassdoor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实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要比没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高出15%。所以,任何一份实习,都是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石。

最后,记住一点,求职就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现在虽然是“捡漏期”,但依然需要你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持续努力。可能会有更多的拒绝,但每次拒绝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根据Jobvite的统计数据,平均每个求职者会提交大约27份申请才能获得一个Offer。所以,你的努力不是白费的,每一次尝试都在增加你成功的几率。千万不要因为几次碰壁就彻底放弃,你的坚持,终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现在,别再犹豫了,赶紧打开你的电脑,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把你之前投过但没回音的那些中小公司再翻出来看一遍,说不定他们最近又有了新项目。第二,去你的大学职业中心网站,用“Late Stage”或者“Summer Opportunity”这些关键词再搜一遍。第三,上LinkedIn的校友工具,找到你感兴趣的行业,私信几个学长学姐,问问他们公司有没有实习机会。记住,现在不是躺平的时候,行动起来,你的梦幻实习就在这些“漏”里等着你呢!抓住这波机会,让你的夏天不留遗憾,为未来的求职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