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 NTU选专业:留学党避坑指南

puppy

嘿,准备申请NUS或NTU的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为选什么专业犯愁了?别以为拿到offer就万事大吉,专业选不对,未来几年可能真是个大坑!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在新加坡选专业时有多少让你意想不到的“雷”:是盲目追热门好呢,还是听爸妈的建议?是只看眼前的就业率,还是得考虑长远的职业发展?这些纠结,真的能决定你未来的路有多顺畅。 这篇《留学党避坑指南》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我们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帮你拆解NUS和NTU各个专业的“真面目”,不光告诉你哪些专业看着光鲜其实很难熬,还会分享学长学姐们的血泪教训,帮你避开那些没人告诉你的坑。读完这篇,保证你对选专业有全新的认识,能更清晰地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做出那个最适合你的、不会后悔的决定,少走弯路,直奔成功!

还记得吗,去年夏天我一个学弟小李,收到NUS计算机系的offer时,恨不得把手机都摔了,那叫一个春风得意。他爸妈更开心,觉得儿子这下算是一只脚迈进了金饭碗,逢人就夸。可他真进了NUS,才上了一个学期,就跟我抱怨说每天写代码写到头秃,感觉自己不是在学计算机,是在“被计算机虐”。期中考砸了几门,整个人都快崩溃了,那股子拿到offer时的嚣张劲儿全没了,就剩下一脸迷茫:“学长,我是不是选错了?” 小李的故事,是不是有点耳熟?相信不少准备申请NUS或NTU的你们,现在正坐在电脑前,看着密密麻麻的专业列表,感觉脑子嗡嗡响,不知道该往哪儿点鼠标。别以为拿到offer就万事大吉,专业选不对,未来几年可能真就是个大坑!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在新加坡选专业时有多少让你意想不到的“雷”:是盲目追热门好呢,还是听爸妈的建议?是只看眼前的就业率,还是得考虑长远的职业发展?这些纠结,真的能决定你未来的路有多顺畅。

热门专业,真的适合你吗?

每次提到NUS和NTU,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都是那些听起来就“高大上”的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工程。这些专业确实就业前景好,起薪高,但它们的背后,藏着我们这些学长学姐们用无数个熬夜写代码、刷题的夜晚换来的血泪教训。去年,NUS计算机系的申请人数又创了新高,根据NUS官网的最新数据,2023年该专业的本科录取率不到10%,竞争之激烈,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认识一个学姐,她当初就是冲着计算机高就业率去的,结果发现自己对编程压根儿没兴趣,每次上C++的课都像在听天书,期末项目更是从头到尾都靠室友“带飞”。她毕业后虽然也找到了一份IT工作,但每天都干得不开心,最后还是转行做了产品经理,等于白白在不喜欢的专业上耗了四年光阴。

NTU的商学院也一样,每年挤破头想进去的人不计其数,尤其是金融和会计。据NTU商学院的就业报告显示,其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确实在新加坡大学中名列前茅。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所有人都涌向这些热门专业时,你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你能否在这个巨大的竞争池子里脱颖而出?我有个朋友小王,当年就是被“高薪”两个字冲昏了头,进了NTU的金融系。他发现班上同学个个都是学霸,不少人从高中就开始接触金融知识,甚至有人已经考了一级CFA。他自己呢,对数字天生就不敏感,对金融市场也提不起兴趣,每天上课都在煎熬。他告诉我,有一门叫做“量化金融”的课,班上300人,期末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及格,他差一点就被劝退了。这就是盲目追热门的代价,热门不等于适合你,有时更像是一个你挤不进去的圈子。

再看看工程学院,比如NUS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NTU的航空航天工程,这些都是新加坡的传统强项。数据显示,近五年NUS工程学院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这听起来非常诱人。然而,工程类专业普遍学习强度大,数学、物理、编程、实验报告一个都不能少。我认识一个在NTU读机械工程的学长,他回忆说,有一门“流体力学”的课程,不仅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实验也特别复杂,每次实验报告都要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他说,班上不少人中途因为跟不上进度或者实在熬不住而选择转系。所以,在选择这些传统热门专业之前,你真的要问问自己:我有没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我能不能扛得住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我对这些领域有没有由衷的兴趣?否则,你面对的将是日复一日的挣扎,而不是学有所成的喜悦。

父母之言与个人兴趣的平衡

“我妈说学医好,稳定,有社会地位。”“我爸让我学商,说以后好找工作,能赚大钱。”这些话是不是像复制粘贴一样,出现在了你们的微信聊天记录里?父母的建议当然是出于爱,但他们的经验可能已经是几十年前的“黄历”了。新加坡的医学和法学,确实是公认的“金饭碗”。据NUS杨潞龄医学院官网介绍,其医学本科课程为期五年,培养周期长,学习强度全球闻名,但其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基本是新加坡大学中的天花板。法学院也类似,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在新加坡司法界和法律服务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根据该学院的最新就业报告,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能在毕业六个月内找到工作,且起薪普遍高于其他文科专业。然而,这些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道德责任感都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

我认识一个学姐,她从小成绩就好,被父母寄予厚望,一路被推着考进了NUS法学院。她本人其实更喜欢文学和历史,但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她硬着头皮读了法学。她说,法律条文枯燥乏味,案例分析更是让她头疼,每天图书馆关门她才回宿舍,周末也在看书。四年读下来,她虽然顺利毕业了,但整个过程非常痛苦。她甚至跟我说,毕业后如果不是因为父母,她可能根本不会从事法律行业。这种牺牲个人兴趣去迎合他人期望的选择,最终消耗的只是自己的热情和精力。你有没有想过,未来几十年你都要从事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再说说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比如NUS的文理学院(FASS)里的历史、哲学、社会学,或者NTU的公共政策、语言学等。这些专业听起来可能没那么“热门”,甚至有人会觉得“不实用”。但事实上,这些专业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软技能在任何行业都至关重要。我有一个学长,他在NTU读的是哲学系,当年家里人也觉得他“不务正业”。可他凭借着哲学培养出的思辨能力,在毕业后成功进入了一家知名咨询公司,成为一名策略分析师。他告诉我,他的哲学背景让他能从更深层次思考问题,分析各种复杂数据和信息,这在咨询行业是宝贵的财富。根据NTU文理学院的就业数据,虽然人文学科的起薪可能不如工程或商科,但其毕业生在传媒、教育、咨询、政府部门等多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长期职业发展潜力巨大。所以,别只盯着眼前的起薪,要学会看到那些被低估的价值。

就业率 vs. 职业发展:别只看眼前

很多人选专业时,都会死死盯着“就业率”这三个字。诚然,毕业能找到工作很重要,但“找到工作”和“找到一份喜欢且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是两回事。很多专业,看着就业率挺高,但你得仔细看看,这些工作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它的天花板在哪里。据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最新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GES)报告显示,NUS和NTU的整体就业率都非常高,但不同专业的就业质量和长期发展路径却大相径庭。比如,一些偏重于技能操作的专业,可能就业率很高,但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固定,晋升空间也有限。而一些看似“冷门”但注重思维培养的专业,虽然初期起薪可能不高,但长期来看,更容易发展出复合型能力,走上更广阔的职业道路。

就拿NTU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说吧,我有个学姐就是这个专业的。她说,班上同学毕业后大部分都去了制造业或者研发岗,工作稳定,就业率没得说。但她发现,大部分人做的工作内容都比较固定,升职路径也比较传统。后来她自己努力自学了编程和数据分析,利用专业知识结合新的技术,成功进入了一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公司,负责新材料的算法开发。她告诉我,如果当初只是满足于传统路径,可能现在还在实验室里做重复的实验,而她的转型让她看到了更多可能性。这说明了什么?专业只是敲门砖,关键在于你如何在专业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边界。

现在新加坡的大学也在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专业,比如NUS的“数据科学与经济学(DSE)”以及NTU的“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DSAI)”。这些专业听起来很酷,也确实是未来的趋势。据NUS官网介绍,DSE这个跨学科项目结合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经济学,旨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商业和政策分析的复合型人才。NTU的DSAI也是类似,瞄准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巨大缺口。我认识一个正在读DSAI的学长,他告诉我,虽然课程内容非常硬核,需要掌握编程、数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但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他去年暑假在一家科技公司实习,公司直接给他发了全职offer,起薪比很多传统专业都高。但这类专业也有它的挑战性,那就是你需要同时应对多个学科的知识,学习曲线陡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你仅仅是觉得“AI很火”就去选,而没有足够的热情和毅力,很可能在中途就被淘汰了。所以,选择这类新兴专业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了解课程设置和自己是否匹配。

没人告诉你的“隐藏”坑

除了选专业的方向性问题,还有一些“隐藏”的坑,是等你真正踏进大学,身临其境时才会发现的。比如,课程难度和学业压力。我有个学弟,当初觉得NTU的生物科学听起来挺好玩,对大自然、动植物都感兴趣,就选了这个专业。他没想到的是,生物科学虽然名字听起来很美好,但其实是一门非常硬核的理科,涉及大量的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知识,还有无数个实验和实验报告。他告诉我,有一门“生物化学”的课,内容非常密集,期末考试难度极高,班上挂科率一度超过30%。据NTU生物科学学院的统计数据,虽然该专业每年吸引大量学生,但每年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因学习压力大或兴趣不符而选择转系或休学。所以,在选择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专业的课程大纲,看看自己是否能应对那样的学习强度。

另外一个很少有人提前告诉你的坑,就是大学里转专业的难度。虽然新加坡的大学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学生转专业,但这个过程通常非常艰难,尤其是在热门专业之间转换。比如,你想从相对“冷门”的专业转到NUS的计算机系,那你的GPA必须非常高,而且还需要额外修读一些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并通过考试。我有个学姐,她最初在NUS读的是环境工程,后来发现自己对数据分析更感兴趣,想转到商业分析。她为了转专业,大一的GPA考到了4.5以上(满分5分),同时还利用暑假自学了Python和R语言,并参加了相关的项目。最终她成功转系了,但她说,那段日子简直是她大学生涯中最痛苦的阶段。据NUS教务处的数据显示,每年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非常多,但成功率并不高,尤其是跨学院转专业。所以,别想着“反正不喜欢还可以转”,把希望寄托在转专业上,不如一开始就认真选择。

还有就是,你选的专业,很可能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未来。大学期间的课外活动、实习经历、人脉积累,在很多时候,比你那一纸专业文凭更重要。我有个学长,他当初在NTU读的是土木工程,一个听起来很传统的专业。但他大学四年一直非常活跃,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组织了国际义工项目,还在一家知名建筑公司实习了两个暑假。他毕业后,没有选择传统的施工单位,而是凭借他出色的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成功进入了一家科技公司的基建部门,负责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他告诉我,面试官更看重他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不是他的专业背景。这说明了,你的大学生活,远不止课堂那么简单。专业为你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框架,但如何在这个框架里填充血肉,全靠你自己。

学长学姐的血泪教训

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故事,说出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但也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发。我有个朋友叫阿文,他在NUS读电子工程,本来以为自己很喜欢搞技术。结果入学后发现,他更喜欢和人打交道,做销售或者市场。他跟我说,大一的时候,每天泡图书馆做电路设计,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后来他鼓足勇气,在大二的时候申请转到了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虽然转系过程很难,他补了很多商科的课,但他说,那是他大学里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他现在毕业在一家跨国公司做市场经理,每天都充满热情。阿文的经历告诉我们,提前了解自己非常重要,即使选错了,也要有及时止损的勇气。

还有个学姐,小雅,她当初申请NTU的时候,因为成绩不错,爸妈让她选了“就业前景好”的会计专业。小雅本身对数字不敏感,对审计更是提不起兴趣。她在大学四年里,除了上课,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参加各种艺术社团,学习摄影、画画。她虽然磕磕绊绊地拿到了会计学位,但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会计工作,去了一家设计公司做视觉设计师。她说,虽然放弃了高薪,但她每天都觉得很充实,很有价值。小雅的故事告诉我们,你的人生轨迹,不一定非要被一个大学专业框定。但如果能从一开始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无疑会少走很多弯路。

如何找到最适合你的专业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更迷茫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到底该选什么?别急,学长学姐们不是来吓唬你的,而是想让你少走弯路。其实,找到最适合你的专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在于“自我探索”和“充分调研”。

首先,你要认真问问自己:我真正喜欢什么?我对什么充满好奇心,即使没人要求,我也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我的优势在哪里?是逻辑思维很强,还是善于与人沟通?是喜欢动手实践,还是更爱阅读思考?把这些问题写下来,花点时间好好思考。你可以回忆一下高中阶段,哪些科目是你学起来不觉得累,甚至很享受的?哪些课外活动让你特别投入?这些都能给你提供线索。

其次,做足功课。别光看专业名字,要深入到每个专业的课程大纲。NUS和NTU的官网都有非常详细的课程介绍,甚至会列出每一门课的教学内容。你可以看看,这些课程的难度如何,有没有需要大量编程、数学或者写作的内容。你还可以通过知乎、小红书、YouTube等平台,搜索目标专业的“真实体验”,看看学长学姐们是怎么评价的。现在很多学校还会举办线上开放日或者专业介绍会,积极参与,直接向教授和在校学生提问,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这比你自己瞎琢磨要高效得多。据NUS招生办的建议,学生在申请前至少应该花20小时以上的时间来研究目标专业的课程内容、就业前景以及学生反馈,而不是仅仅凭借兴趣或热门程度做决定。

最后,如果你真的纠结,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比如NUS的文理学院(FASS)或者NTU的通识教育学院(HASS)。这些学院通常在大一或者大二会有更多的自由选课空间,允许你在广泛的学科中进行探索,然后再在大二或者大三确定主修专业。这样给了你一个缓冲期,让你有更多时间去了解自己,了解各个专业。据NUS文理学院的数据显示,许多学生在大一结束时,会根据自己修读的基础课程表现和兴趣,重新调整主修方向。这种灵活性对于那些还没完全想清楚自己兴趣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友好的选择。

嘿,兄弟姐妹们,选专业这事儿啊,真不是高考报志愿那么简单,那可是要搭上你未来好几年的青春和汗水。所以啊,听我一句劝,别跟风,别盲从,更别光听你爸妈的。你得好好坐下来,像个侦探一样,把那些你感兴趣的、或者觉得有前途的专业,扒个精光,看看它们到底是不是你的菜。然后呢,找那些已经在大学里摸爬滚打的学长学姐多聊聊,他们的吐槽和经验,那可都是真金白银啊。最后,别忘了,你选的不是一个专业,你选的是你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活方式。所以,多花点时间在选专业上,这笔投资,绝对值!祝你顺利,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