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生活:你以为的VS我经历的

puppy

是不是觉得每天都是咖啡馆学习,周末逛遍欧洲,顺便还能拿个offer,走上人生巅峰?别急,作为过来人,我懂你!但说实话,我经历的留英生活,可能跟你想的……有点不一样。那些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背后,有默默啃书到半夜的挣扎,有独自面对陌生文化的迷茫,也有为了实习焦头烂额的焦虑。当然,也有和国际友人深夜畅谈的惊喜,一个人搞定所有琐事的成长,以及那些哭过笑过才懂的独特感悟。这篇文里,我把我那些不那么“完美”,却真实到让你想抱头痛哭或会心一笑的英漂故事都抖搂出来了。想知道光环褪去后,真正的留英生活到底长啥样?进来聊聊,也许你会发现,我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还记得我刚拿到offer那会儿,兴奋得在宿舍里跑了三圈,朋友圈里晒的都是大本钟、伦敦眼,配文是“梦想启航,英国我来了!”那时候啊,满脑子都是电影里那些穿着风衣,手捧咖啡,穿梭在古老校园里的留学生们,感觉自己分分钟就能成为其中一员。我妈甚至问我,是不是到了英国就能随便兼职做模特,周末飞法国吃个马卡龙,平日里跟王子公主都能搭上话。现在回想起来,那份天真烂漫,真是让人想笑又有点心疼。

刚落地希思罗机场,拖着两个超重的大箱子,冬天的风呼呼地往脖子里钻,那一刻才意识到,我的“英伦玫瑰”滤镜可能要碎一地了。想象中,我会住在那种带小花园的维多利亚式房子里,每天早上被鸟语花香唤醒,出门就是各种精致的咖啡馆。然而,现实是,我第一年住在学校宿舍,一个狭小的单人间,窗外是另一栋宿舍楼的砖墙。那会儿我查了下伦敦的租房市场,据Student.com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伦敦市中心单间公寓的平均月租金已经突破了1500英镑,这对于我这种预算有限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我的那个宿舍虽然小,但也让我省了不少心。

你以为的留英生活,是不是每天早上起来,在自家厨房慢悠悠地做个brunch,然后背着电脑去学校图书馆找个绝佳的景观位,听着悠扬的背景音乐,喝着拿铁,惬意地翻着书?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呢,我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得起床,因为八点半的课如果不早点出门,公交车上根本挤不上去。我住的宿舍离学校有半小时车程,每天早上在公交车上摇摇晃晃,迷迷糊糊地背单词,哪有那种优雅的brunch时间啊。图书馆的“绝佳景观位”更是奢望,期末季的时候,想找个空位都得靠运气,好多同学为了抢位子,天不亮就去排队了,那场面,简直是“图书馆版春运”,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报道,英国大学图书馆高峰时段的座位竞争确实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大型综合性大学。

至于学业,我来英国之前觉得,不就是用英语读书写作业嘛,国内高中大学也考过雅思托福了,应该没问题。真上了课才发现,英国大学的教育模式跟国内大相径庭。教授上课主要讲框架和理论,大部分知识需要自己课后去探索、阅读大量的文献。第一次交论文,我吭哧吭哧写了三千字,自以为逻辑清晰,结果拿回来一看,满篇红字,教授的批注比正文还多,直接给我打了个“低空飘过”的及格分。那打击真是巨大的,觉得自己以前学的英文都白费了。我记得当时我们专业有同学因为论文格式不规范,或者引用不当,被直接扣掉一大截分数。后来我才慢慢摸索明白,这里的学术诚信要求特别严格,引用格式,参考文献,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根据Plagiarism.org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学术机构对剽窃和不当引用的零容忍政策越来越普遍。

你肯定也听过“英国留学就是轻松水过”的说法吧?别逗了,那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非常紧凑,尤其是一年的硕士项目,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我修的专业一年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结束都要交一篇大论文或者做个项目汇报,中间还有各种小组讨论、presentation。有一次为了赶一篇论文的DDL,我连续三天通宵,靠着咖啡和外卖撑着。凌晨三点,图书馆里还是灯火通明,周围的同学也都在埋头苦读,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拼尽全力。英国政府官网明确规定,持学生签证的留学生每周打工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这意味着我们大部分时间还是要投入到学业中去,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水”。

很多人都会觉得,在英国留学就能轻松走遍欧洲,周末飞巴黎,假期去罗马,朋友圈里都是各种打卡照,简直是人生赢家。我最初也是这么规划的,甚至提前在手机里下载了一堆廉价航空App。事实是,除非你家里有矿,否则欧洲游真的没那么“说走就走”。首先,机票便宜,但你得把住宿、交通、吃饭都算上啊,这些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心血来潮想去爱丁堡,结果提前一个月看火车票,来回的票价竟然比飞一趟柏林还贵!据Skyscanner的旅行数据显示,虽然廉价航空选择多,但加上行李费和目的地当地的消费,一次欧洲旅行的预算往往远超预期。我来英国一年半,只去了趟苏格兰高地,那也是因为有朋友自驾,我们分摊了油费才敢去的。

社交方面,你是不是也想象过自己能迅速融入国际圈子,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一起开派对,体验各种异国风情?我一开始也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想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确实,我认识了很多来自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的朋友,大家一起在Pub里看球,一起做饭,聊各国文化。但是,文化差异有时候真的像一道无形的墙。有些英国同学,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和同一批朋友一起长大,圈子相对固定,要真正进入他们的生活圈子,是需要时间和非常多的努力的。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UKCISA)的研究也指出,国际学生在融入英国当地社交圈方面,确实会面临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挑战。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听不懂一个英式俚语,愣是在一群英国朋友的谈话中傻笑了五分钟,那尴尬,现在想起来还脸红。

独自面对陌生文化带来的迷茫,也是留学生活中一个不小的挑战。英国人说话比较委婉,有时候你觉得他们是在客气,其实可能是在拒绝。还有他们的幽默感,冷不丁地来一句,你根本get不到笑点。我刚来的时候,去银行办卡、去GP(全科医生)注册,这些在国内轻轻松松就能搞定的事情,在英国却让我抓耳挠腮。打电话预定,听不懂对方的口音,反复确认,简直是大型社死现场。有一次我预约GP看医生,结果因为听错了时间,白跑了一趟,还被前台阿姨“教育”了一顿。后来我才学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主动提问,或者请对方重复一遍,不然自己吃亏。NHS官网的服务指南虽然很详细,但对于不熟悉英国医疗体系的国际学生来说,初次接触时确实会遇到不少沟通障碍。

关于实习和就业,你是不是觉得在英国拿个名校文凭,回国就能平步青云,或者留在英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当初也信心满满,觉得凭借自己的努力,毕业就能拿到大厂offer,走上人生巅峰。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英国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要找到一份符合签证要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记得我大二的时候开始找实习,投了几十份简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偶尔拿到一两个面试机会,却因为经验不足或者语言表达不够流利而错失。有一家我很喜欢的公司,我面试了三轮,最后还是被拒了,那时候我真的崩溃了,觉得自己的努力是不是都白费了。英国政府的毕业生签证(Graduate Visa)虽然提供了两年时间留英找工作,但这也意味着所有留学生都将在这两年内争夺有限的职位,竞争压力只增不减。

我认识的很多同学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去咖啡馆、餐厅打工,甚至去慈善商店做志愿者。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家中餐馆兼职洗碗和送餐,每天下课就匆匆赶过去,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多,回到宿舍累得倒头就睡。双手长时间泡在水里,冬天经常冻得通红。那段日子,朋友圈里晒的还是同学们的欧洲游和咖啡馆打卡,我却在后厨默默地刷盘子。那份心理落差,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也让我更懂得钱的来之不易,也让我更加独立。Student Minds作为英国学生心理健康支持机构,也经常会收到因学业、经济和就业压力而求助的国际学生,这说明普遍的留学生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光鲜亮丽的朋友圈背后,往往是默默啃书到半夜的挣扎。我多少次在图书馆里,看着窗外万家灯火,再看看自己桌上堆积如山的文献,感觉未来一片迷茫。尤其是在那些阴雨绵绵的冬日里,英国的日照时间本来就短,天总是灰蒙蒙的,那种孤独感更是会加倍袭来。我记得有个周末,我生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想喝点热水,却发现水壶也空了。那一刻,真的特别想家,想爸妈。但我知道,我不能倒下,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所有的琐事都得自己扛。我挣扎着起来,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吃了几片药,然后继续躺下睡觉。那次生病让我明白,独立真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真刀真枪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小难题。英国心理健康慈善机构Mind的研究表明,独居和文化适应问题是导致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当然,我经历的留英生活并非只有苦涩和挣扎。那些和国际友人深夜畅谈的经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鲜活。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在宿舍厨房里,大家拿出自己国家的特色食材,一起做了一顿“国际大餐”。我们聊着各自国家的风俗习惯,对未来的憧憬,对世界的看法,那份跨越文化和语言的交流,让我的视野变得无比开阔。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波兰的圣诞节是这样过的,第一次尝到正宗的意大利面,第一次听一个德国人吐槽他们国家的刻板印象。那些夜晚,我们从诗歌聊到哲学,从政治聊到爱情,我觉得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比在课堂上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都要宝贵。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的报告也强调,跨文化交流对国际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球视野拓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人搞定所有琐事的过程,也让我迅速成长。从刚开始连银行账单都看不懂,到后来能熟练处理各种行政手续;从一开始连做饭都不会,到后来能给自己做一桌子拿手好菜;从一开始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到后来能一个人背着包,搭乘廉价航空去探索一个全新的城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像一块块砖头,垒砌成了一个更加强大、独立的我。我记得有一次,我家的暖气坏了,我一个人打电话给物业报修,用磕磕绊绊的英文跟他们解释问题,然后等维修师傅上门。整个过程虽然有点心累,但当暖气重新启动的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种“我能行”的自信,是任何课本都教不了的。英国公民咨询局(Citizens Advice)提供的服务,确实帮助了许多像我一样初来乍到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留学生活,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在异国他乡,朋友变得像家人一样重要。我们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吐槽,一起度过那些艰难的时刻。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为签证问题急得团团转,是我的室友陪我跑了无数趟移民局,帮我翻译,帮我冷静下来。那些哭过笑过才懂的独特感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更坚韧,也更懂得感恩。每当我坐在学校的草坪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阳光洒在脸上,那一刻,我都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那些曾经让你感到迷茫和焦虑的瞬间,最终都变成了你故事里最精彩的篇章。

你以为的留英生活,可能是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滤镜;我经历的留英生活,是褪去滤镜后的真实,有挣扎,有迷茫,也有成长,有惊喜。它不完美,但它足够真实,真实到让你想抱头痛哭,也真实到让你会心一笑。那些你看到的,我懂;那些你没看到的,我也都懂。这份经历,磨砺了我的意志,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所以,如果你也正准备踏上这片土地,或者正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我只想跟你说一句:别去追逐那些别人眼中的“完美留学生活”。真实的留学,就像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有挑战,有奖励,更有意想不到的彩蛋。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勇敢地去探索,去体验每一个瞬间,无论是好的坏的,都会成为你独一无二的财富。如果你觉得压力大了,别憋着,找个靠谱的朋友或者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聊聊,剑桥大学学生咨询服务官网就提供了多种语言的心理支持资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多给自己一点耐心,多给自己一点善意,少去和别人比较,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成长上。相信我,等你回过头再看,你会感谢每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瞬间,因为正是它们,成就了现在这个闪闪发光的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