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兼职攻略:老学长教你避坑

puppy

刚到英国,是不是总想着找份兼职赚点零花钱,顺便锻炼一下?学长我懂你们的纠结和顾虑!但兼职这条路可没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比如签证到底允不允许你兼职?每周最多能工作多少小时?去哪找靠谱的工作,怎么避开那些黑心老板和诈骗信息?还有税号、NI这些让人头大的事儿,工资被拖欠了又该怎么维权?这些都是过来人才能告诉你的血泪经验啊!别担心!这篇文章里,我把这些年摸爬滚打的经验都整理出来了。从兼职资格、找工作渠道,到面试技巧、合同签订,再到避开常见陷阱、维护劳动权益,每一步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跟着学长走,帮你少走弯路,合法合规地找到一份满意的兼职,轻松解决生活费,还能更好地融入英国生活!别傻傻地自己摸索了,赶紧点进来,省心又省力!

哥们姐们,还记得刚落地英国那会儿吗?尤其是那些拖着沉重行李箱,穿梭在陌生的城市街头,心里既兴奋又有点打鼓的日子?我当时也是,看着满街的英镑标价,心里那个算盘就打得飞快。一顿饭十来镑,一杯咖啡三四镑,地铁一趟也是好几镑,这生活费简直是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燃烧啊!当时我就琢磨着,得找点兼职赚点外快,减轻家里负担,还能顺便练练口语,多认识些人。可那会儿,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因为兼职的事儿栽过跟头,有的被黑心老板坑了工资,有的压根儿不知道签证到底允不允许自己兼职,稀里糊涂地就违规了。这心里的忐忑,真是一言难尽。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迷茫?刚到英国,面对着全新的环境,满脑子都是学习和适应,可生活压力又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想找兼职,又怕耽误学业,更怕一不小心就踩雷。别急,学长我当年就是这么摸爬滚打过来的。那些年踩过的坑,遇到过的奇葩事儿,现在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今天,我就把这些宝贵的“血泪经验”全都掏出来,手把手教你们怎么在英国合法、安全、高效地找到一份满意兼职,让你少走弯路,活得更轻松自在。毕竟,我们来英国是为了学习和成长,不是为了给黑心老板打白工,更不是为了签证出问题。

搞清楚你的“兼职身份证”:签证说了算!

刚开始想找兼职,最重要的就是先搞清楚自己的签证到底有没有兼职权限,以及能工作多久。这不是小事,这是红线,一旦越界,你的留英生涯可能就此打住。我有一个朋友,小李,他是来英国读硕士的,看到有同学在餐馆打工赚得挺多,就想跟着去做。他当时根本没仔细看自己的BRP卡和签证信,以为只要不耽误学习就行。结果呢,他签的是一个语言课程阶段的短期签证,这种签证是明确禁止兼职的。后来他找的工作在一家小餐馆,老板也没跟他要BRP卡查工作权限,稀里糊涂就让他干了。半年后他申请续签,才发现自己签证类型不符,之前兼职完全是违规行为,差点就被遣返了。这事儿给我敲响了警钟,签证上的条款,那可真是字字珠玑,马虎不得啊。

咱们大部分留学生拿的都是“Student visa”(以前叫Tier 4 General student visa)。这种签证通常会允许你在学期期间(Term-time)每周工作不超过20小时,假期期间(Vacation-time)则可以全职工作。这个20小时的限制,可不是平均每周,而是严格意义上的“每自然周”。换句话说,你不能这周工作25小时,下周工作15小时来平均。而且,你的BRP卡背面,或者你收到签证决定信的时候,上面会明确写着你的工作权限。比如,通常会看到“Work 20 hours max in term-time”这样的字样。据英国政府官方网站GOV.UK上的学生签证指南明确指出,违反工作时长限制可能导致签证被取消并面临驱逐出境。切记,这个规定是移民局的,任何老板让你超时间工作,都是在让你冒巨大的风险。

区分“学期期间”和“假期期间”也特别关键。很多同学以为只要没课就是假期,这可不一定。你的大学会有官方的“Academic Calendar”,上面会清楚标注学期开始和结束的日期、考试周、复活节假、圣诞节假以及暑假。只有在大学明确定义的“假期”期间,你才能合法地全职工作。我认识一个学姐,她曾经在暑假前,提前一周就去一家商店做了全职,结果她学校的官方学期还没结束,她那一周的兼职就超出了20小时的限制,如果被查到,后果不堪设想。大家一定要去自己大学的官网查清楚具体的学期时间表。比如说,根据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官方学生指南,他们会特别强调学生在学期期间每周工作20小时的限制,并建议学生查阅UCL的学术日历来确定具体的学期日期。

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你就读的是预科课程,或者语言班,你的签证工作权限可能更严格,甚至完全禁止兼职。这个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签证类型和BRP卡上的具体说明。我有一个朋友小王,他来英国是先读一年的预科,他的签证上就明确写着“No work”的字样,但他当时没仔细看,想找兼职,幸好被我们提醒及时,避免了犯错。所以,拿出你的BRP卡,仔细阅读上面的条款,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去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咨询,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能给你最权威的解答。别怕麻烦,这点小麻烦和可能造成的签证问题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去哪儿“掘金”?靠谱渠道是王道!

搞清楚签证限制后,接下来就是找工作了。别盲目撒网,那样效率低不说,还容易遇到骗子。我当年刚来的时候,也是各种海投,但真正有用的,还是那几个靠谱的渠道。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我看到学校Career Service发的一份兼职信息,是在学校图书馆做兼职,整理图书、接待学生。这份工作不仅离学校近,时间灵活,而且薪水也高于外面一些餐馆。最重要的是,它是学校官方发布的,流程透明,薪资准时,完全不用担心踩坑。这份经历让我意识到,找兼职真的要选对平台,选对渠道。

首先,你的大学职业服务中心(University Career Service)绝对是首选。他们不仅会发布校内兼职(比如图书馆助理、学生大使、校园活动协调员、助教等),还会和校外很多公司合作,发布专门针对学生的兼职岗位。这些岗位都是经过学校筛选的,相对更安全,也更符合学生签证的工作时长限制。很多大学的职业服务中心还会提供免费的CV和Cover Letter修改服务,甚至模拟面试,帮助你提高求职成功率。例如,根据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就业服务中心的官网介绍,他们每周都会更新大量的兼职岗位,并且有专门的顾问帮助国际学生了解兼职规定和求职技巧。利用好这些资源,你就已经领先一步了。

其次,一些专业的求职网站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Indeed,或者专门针对学生兼职的StudentJob UK、UniTemps等。这些平台上的兼职岗位种类繁多,从零售、餐饮、行政助理到家教、市场调研都有。我曾经在Indeed上找到一份在咖啡店做barista的兼职,虽然有点辛苦,但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口语突飞猛进。不过,在这些开放平台上找工作,一定要擦亮眼睛,多留心眼。我在浏览Indeed时,曾看到一些招聘广告要求求职者提供银行卡密码或支付“培训费”,这种一看就是诈骗。根据英国国家欺诈报告中心(Action Fraud)的统计,每年都有不少人因虚假招聘信息而遭受损失,其中不乏留学生群体。所以,任何要求你提前付费或者提供敏感个人信息的,都直接拉黑举报。

再来就是线下寻找,尤其是对于服务行业的工作。你可以把简历打印出来,直接去家附近的咖啡馆、餐厅、超市、零售店问问他们有没有兼职空缺。这种“扫街式”的求职方式,虽然听起来有点老派,但效果可能出奇的好,尤其是一些独立小店,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直接接触求职者。我有个同学,他就通过这种方式在家附近的一家独立书店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环境特别好,老板也很友善。不过,这种方式也需要注意安全,去陌生地方面试或者询问时,最好告知朋友你的去向。而且,即使是小店,也要确保他们能提供正规的雇佣合同和工资单。

面试那点事儿:准备好了才能“面”不改色!

简历投出去,如果收到了面试邀请,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但面试才是真正考验你的时候。我记得我第一次在英国面试,紧张得手心直冒汗,英语也磕磕巴巴,结果自然是凉凉。后来痛定思痛,我发现面试其实也是有套路的。我第二次去一家小餐馆面试服务员的时候,提前把可能问到的问题都想了一遍,还对着镜子练习了好几遍,结果就顺利拿到了offer。当时老板问我有没有相关经验,我虽然没有,但我强调了自己学习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并且很乐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这些都给老板留下了好印象。

准备一份出色的CV(Curriculum Vitae,简历)和Cover Letter(求职信)是第一步。英国的简历通常不需要照片,更注重你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即使是国内的实习或志愿者经验也很重要)、技能和个人特长。Cover Letter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你向雇主展示你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的机会。每一份Cover Letter都应该针对你申请的职位和公司进行个性化定制,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我在申请大学图书馆兼职时,我的Cover Letter就特别强调了自己对阅读和书籍的热爱,以及耐心细致的性格,这些都和图书馆工作的要求高度匹配。根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职业发展中心的建议,定制化的求职信比通用模板的成功率高出30%以上,因为这能让雇主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对职位的理解。

面试时,自信和真诚是关键。大部分兼职岗位的面试都不会像正式工作那么严苛,但基本的礼仪和积极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准时到达是基本,如果需要迟到,务必提前告知。着装要整洁得体,展现出你对这份工作的重视。面试过程中,可能会问到你为什么想做这份工作、你有什么优势、如何处理冲突、你对英国最低工资有什么了解等。不要害怕承认自己没有相关经验,但一定要强调你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我有个朋友在面试一家咖啡店时,被问到是否知道如何操作咖啡机,他坦诚地说自己不会,但马上补充说自己之前在国内的奶茶店工作过,对服务行业有经验,并且非常乐意学习新的技能,很快就能上手。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往往更能打动雇主。

记住,兼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一个锻炼自己、融入当地社会的机会。展现你对新事物的学习热情和适应能力,往往比你有没有“完美”的经验更重要。在面试结束时,通常会有一个环节让你提问。这是一个展现你对公司和职位感兴趣的好机会。你可以问问团队氛围、培训机会、排班制度等问题,既能加深你对工作的了解,也能给面试官留下你认真思考的印象。英国国家职业指导服务(National Careers Service)的报告显示,求职者在面试中积极提问,能够显著提升他们被录用的可能性。

告别“打白工”:合同、税号和NI,一个都不能少!

拿到offer,高兴归高兴,但接下来要处理的合同、工资、税号和国民保险号(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简称NI Number)才是重头戏。我身边不少同学,因为不了解这些,结果被老板克扣工资,或者稀里糊涂地就成了“黑工”,白白吃亏。我当时也是一头雾水,幸好有学长教我,一步步搞清楚了这些事儿。我记得我拿到第一份兼职的合同,里面密密麻麻的英文条款,我当时硬着头皮一个字一个字地查字典,不懂的就去问国际学生办公室,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这份合同才签字。

首先是合同。任何一份正规的兼职都应该有一份书面合同。这份合同会详细说明你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薪资待遇、带薪假期、病假政策、试用期等关键信息。在签字之前,务必仔细阅读所有条款,特别是关于工资支付方式和频率的部分。如果对方只口头承诺,或者合同内容模糊不清,甚至拒绝提供书面合同,那你就要警惕了。根据英国就业权利法案(Employment Rights Act 1996),雇主必须在员工入职后两个月内提供一份书面声明,详细说明雇佣条款。如果你的雇主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很可能就不是一个靠谱的雇主。我有一个朋友小张,他之前在一家华人餐厅打工,老板一直不给他签合同,工资也是现金结算,没有工资单。后来他辞职时,老板还拖欠了他半个月工资,他想维权都因为没有书面证据而困难重重。所以,书面合同是保障你权益的第一道防线。

然后是薪资。英国有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叫做National Minimum Wage(国家最低工资)或National Living Wage(国家生活工资)。这个标准每年都会更新。从2024年4月起,23岁及以上的员工,每小时最低工资是£11.44。如果你在23岁以下,也有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雇主给你的薪资,绝不能低于这个标准。据GOV.UK官网显示,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支付员工是违法的。拿到工资单(Payslip)后,务必核对上面的工作小时数、薪资计算是否正确,有没有不合理的扣费。如果发现薪资低于法定最低标准,或者有任何不符,立刻向雇主提出质疑。我当年就遇到过一次,工资单上的小时数和我的实际工作时间不符,我马上拿着自己的排班表去找老板理论,最终老板核实后给我补发了差额。

再来是国民保险号(NI Number)。这是你在英国合法工作和纳税的必备身份识别码,相当于中国的社保号。没有NI Number,你也可以开始工作,但你的工资可能会被按照紧急税码扣除更多税费。所以,一旦拿到工作,就要尽快申请NI Number。申请过程通常需要在线提交申请,然后等待面试邀请或者通过电话完成信息核实,最终会通过邮寄方式收到你的NI Number信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所以越早申请越好。我当时是在收到offer的第一时间就去申请了NI Number,虽然等了近两个月才拿到,但至少确保了我的工资扣税是按照正常流程来的。根据英国政府官网的指导,申请NI Number是免费的,任何声称可以帮你“快速办理”但需要收费的机构,都可能是诈骗。

最后是纳税。只要你的年收入超过了个人所得税免税额(Personal Allowance),你就需要纳税。目前,2023-24和2024-25财年的个人免税额都是£12,570。兼职的工资通常会通过PAYE(Pay As You Earn)系统,由雇主直接从你的工资中扣除税款和国民保险金,然后上缴给HMRC(Her Majesty's Revenue and Customs,英国税务海关总署)。你的工资单上会清晰地列出扣税情况。如果你的年收入低于免税额,你基本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但国民保险金可能会根据你的收入情况扣除。每年财政年结束后,你都可以通过HMRC的在线服务或者App查看自己的纳税记录,确保没有多交税,如果多交了,可以申请退税。我身边就有同学因为收入低于免税额,却被多扣了税,后来通过HMRC成功申请退税的案例。所以,保管好你的工资单,定期查看自己的HMRC账户,是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一步。

警惕陷阱,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兼职虽好,但坑也无处不在。有些黑心老板和诈骗分子,专门盯着我们这些人生地不熟的留学生。我刚来那会儿,就差点掉进一个“高薪刷单”的陷阱里。对方说只要在购物网站上给他们刷单,就能获得高额佣金,一开始还真的返了一点钱,尝到甜头后,他们就要求我投入更多资金。幸好我及时醒悟,没再继续。这种诈骗,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

最常见的陷阱之一就是“工资陷阱”。有些老板会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克扣工资,或者支付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薪水。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中餐馆兼职,老板经常以“试用期”或者“业绩不佳”为由,拖延发工资,甚至威胁说如果举报就把他举报给移民局,让他非常恐惧。这种行为是完全违法的!根据英国就业法,工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根据ACAS(Advisory, Conciliation and and Arbitration Service,英国咨询、调解与仲裁服务)的数据,每年接到的关于工资纠纷的咨询电话多达数十万,其中很多涉及到剥削弱势群体的情况。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留好所有的证据,比如工作排班表、银行转账记录、工资单、微信或短信聊天记录等,这些都是你维权的有力武器。

第二种是“虚假招聘”和“诈骗”。这通常表现为:要求你支付“培训费”、“押金”、“服装费”等预付款;工作内容模糊,但薪资诱人得离谱;要求你提供过于敏感的个人信息(如银行卡密码、护照原件);或者要求你从事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如代收包裹、转运物品等)。前几年,就有不少留学生被所谓的“高薪包裹转运员”骗局坑害,结果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成了洗钱的帮凶。英国国家反欺诈中心(National Fraud Intelligence Bureau)就曾发布警告,提醒国际学生警惕此类利用社交媒体或陌生短信进行的虚假招聘诈骗。记住,任何正规的雇主,都不会让你在入职前支付任何费用。如果遇到可疑情况,立刻停止沟通,并向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学生会或者当地警方咨询举报。

还有一些老板,可能会让你超长时间工作,或者让你做与签证规定不符的工作。比如我一个朋友,他就被一家工厂要求周末加班到凌晨,严重超出了每周20小时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拒绝,老板可能会威胁辞退你,让你陷入两难。但无论如何,都不能以牺牲签证安全为代价。一旦你的签证因为工作超时被移民局发现并取消,那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这种时候,你需要勇敢地拒绝,并寻求帮助。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学生会、Citizens Advice(公民咨询局)等机构都能为你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支持。他们会告诉你如何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用担心受到不公平对待。

别害怕!权益受损,找对人就能维护!

万一真的不幸踩坑了,别慌!在英国,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机构和渠道还是很多的。我记得我那个被拖欠工资的朋友小张,在我们的鼓励下,他最终找到了Citizens Advice寻求帮助。虽然过程有点漫长,但他把所有证据都整理好,按照Citizens Advice的指导一步步去做,最终成功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并且那家餐馆也受到了警告。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当你发现自己的权益受损时,比如被拖欠工资、不合理辞退、工作环境不安全,或者受到歧视和骚扰,你可以首先尝试与雇主进行沟通。很多时候,一些问题可能是误解或者沟通不畅造成的。保留好所有的书面沟通记录,比如邮件、短信等。如果与雇主沟通无果,或者雇主态度恶劣,甚至威胁你,你就需要寻求外部机构的帮助了。

英国有很多机构可以为你提供免费的帮助和建议:

1. ACAS(Advisory, Conciliation and Arbitration Service): 这是一个提供免费、公正建议的机构,专门处理工作场所的纠纷。他们可以告诉你你的权利是什么,如何与雇主沟通,甚至提供调解服务,帮助你和雇主达成协议。你可以在他们的官网上找到联系方式和丰富的指南。根据ACAS官网的介绍,他们的热线每周7天开放,每年帮助数十万员工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2. Citizens Advice(公民咨询局):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慈善机构,提供免费、保密、公正的建议,涵盖了包括就业在内的各种生活问题。他们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权利,并指导你采取下一步行动,比如填写申诉表格,甚至转介你给免费的法律援助。我身边很多同学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Citizens Advice,因为他们真的很专业也很耐心。

3. 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和学生会(Student Union): 你的大学是你的“娘家”,他们有责任保护你的学习和生活权益。国际学生办公室对移民法规和学生兼职政策非常熟悉,能给你提供专业的签证相关咨询。学生会则通常设有专门的“Advice Service”,可以提供关于就业权利、住房、健康等方面的免费咨询,有些甚至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他们知道如何帮助你,并且会为你保密。例如,爱丁堡大学学生会(EUSA)的“Advice Place”就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保密建议,包括就业、福利和学术问题。

4. HMRC(Her Majesty's Revenue and Customs): 如果你发现工资单上的税费有问题,或者怀疑雇主没有按时为你缴纳税款和国民保险金,可以直接联系HMRC。他们有专门的部门处理最低工资违规和税务欺诈问题。你可以通过HMRC的官方网站或者电话进行举报。如果你举报的是最低工资问题,你的信息是受到保护的,雇主不会知道是谁举报的。根据HMRC发布的报告,他们每年会追回数百万英镑的拖欠工资,并对违规雇主进行处罚。

5. 律师或法律援助: 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严重的劳动纠纷,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一些律所会提供免费的首次咨询,或者通过法律援助计划(Legal Aid)获得免费或低费用的法律服务。Citizens Advice通常也能帮你找到这些资源。当然,走法律途径通常是最后的选择,因为耗时耗力,但如果你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这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维护自己的权益,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别因为语言不通或者害怕麻烦就忍气吞声。你在英国的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随意侵犯。收集证据、寻求帮助,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学长掏心窝子的话:兼职,是为了更好的你!

说这么多,学长想传达给你们的,不仅仅是怎么找兼职,怎么避坑,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在兼职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融入英国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我当年在咖啡馆打工的时候,虽然每天要站好几个小时,手也洗得有点粗糙,但每天和不同的顾客用英文交流,听着他们的口音,聊着天南地北的事儿,我的口语和听力简直是质的飞跃。更别提还学会了如何制作各种咖啡,这手艺回国后可是在朋友面前炫耀了好久呢。

兼职不仅仅是为了赚那点生活费,它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学会团队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当然,前提是你得合法合规、安全顺利地完成兼职。别为了眼前一点小利,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兼职的目的是辅助你的留学生活,而不是成为你的负担。

所以,别再犹豫了,别再傻傻地自己摸索了。今晚就打开你大学的官网,找到他们的Career Service页面,看看上面有没有适合你的兼职岗位。或者去GOV.UK网站,再仔仔细细地把学生签证的工作规定看一遍,确保自己心里有数。再不然,打印一份你精心修改过的CV,去家附近的咖啡馆或者商店问问。迈出第一步,也许一份好运的兼职就在等着你呢!记住,学长永远在支持你们,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来论坛上找我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祝你们都能在英国,学有所成,生活顺利,兼职愉快!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