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生活:钱都去哪儿了?!

puppy

在香港读书的你,是不是也常常感觉钱像长了翅膀一样,还没捂热乎就飞走了?明明没买啥大件,房租、饭钱、交通费…这些日常开销就像无底洞,分分钟让你怀疑人生!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每次刷卡都心惊胆战,看着银行余额默默流泪。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篇文章就是要跟你掏心窝子地聊聊,咱们香港留学生的花钱“潜规则”。从租房那些坑,到食堂、茶餐厅的生存指南,再到周末出去玩的小心思,帮你捋一捋钱到底都去哪儿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分享一些超级实用的省钱秘籍和聪明消费小技巧,让你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让钱袋子更“给力”。快来一起看看,是不是说出了你的心声,还能找到属于你的省钱绝招!

还记得吗,月初你收到生活费的时候,是不是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这个月一定要好好犒劳自己,吃点好的,逛逛街,再约朋友去海边吹吹风?结果呢,才过了半个月,打开手机银行App,看着那可怜巴巴的余额数字,心瞬间就凉了半截,仿佛耳边自动播放起了“钱去哪儿了,钱去哪儿了?”的灵魂拷问。你明明也没买什么大件,好像就是每天吃饭、坐地铁、买杯咖啡,怎么钱就跟长了翅膀一样,还没捂热乎就呼啦啦地飞走了呢?别怀疑,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种“贫穷式留学”的挣扎,香港这座迷人的城市,在钱包方面对我们留学生可真是毫不手软啊!

房租这道坎儿,直接把钱“卷”走一大半!

刚来香港那会儿,我对这里的房租只有模糊的概念,觉得再贵总有个限度吧。直到自己开始找房,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寸土寸金”。我有个朋友,小李,去年九月份来港大读研。他跟我说,刚开始想住学校宿舍,觉得能省不少钱,结果提交申请后才发现,竞争那叫一个激烈。根据香港大学官网去年公布的数据,本科生宿舍的床位竞争比例就高达3:1,研究生宿舍更是僧多粥少,能抽中简直像中彩票一样。小李没抽中宿舍,只能转战校外租房,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愁眉苦脸的,他说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房东们拿着计算器轮番轰炸。

校外租房的选择五花八门,但价格就没有一个温柔的。拿我们留学生常选的合租套间来说,在离港大稍微近一点的西营盘、坚尼地城,一个五六平米的小单间,月租普遍要达到5500-7500港币。我另一个学妹小张,她在浸会大学读书,她告诉我,为了省钱,她和三个同学在太子合租了一个三室一厅的唐楼,人均月租也去到4800港币,而且唐楼通常没有电梯,每天爬楼梯也是一种“锻炼”。数据显示,香港私人住宅平均租金在全球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2023年第二季度,港岛区私人住宅平均呎租(每平方英尺租金)约为42.2港元,九龙区为36.7港元,即使是新界区也达到了30.2港元,这可都是实打实的高价。

除了每月固定的房租,还有一堆“隐形消费”等着你。比如中介费,通常是一个月租金的一半,甚至是一个月,这笔钱在签合同的时候就要一次性掏出来。我认识一个同学,为了租到一个心仪的房子,光中介费就花了她3500港币。然后就是水电煤网费,香港的电费阶梯计价,夏天开空调,电费蹭蹭往上涨;燃气费虽然比内地便宜些,但冬天洗热水澡也少不了。我有个住大围的朋友,他跟我抱怨说,上个月电费单来了一看,居然有700多港币,比他预期高出了一大截,原来是大家开空调都太“放肆”了。再加上购置家具、押金等等,零零总总加起来,租房这笔账,真的能把你的第一个月生活费直接“清零”。

舌尖上的“奢侈品”:吃在香港,真的伤不起?

初来香港,看着街头巷尾琳琅满目的美食,烧腊、点心、茶餐厅,简直是吃货的天堂,当时觉得每天都能换着花样吃,太幸福了!然而,这种幸福感往往维持不到一周。很快你就会发现,随便一顿饭,七八十港币是常态,稍微好一点的,分分钟破百。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吃日式拉面,结果发现香港一碗拉面动辄120港币,他连吃了三天之后,就决定暂时跟拉面“告别”了,他说那简直是在吃他的“未来饭”。

大学食堂无疑是我们的救星。港大、中大、科大等大学的食堂,通常会提供比较经济实惠的餐点。比如,我在香港城市大学就读的朋友跟我分享说,他们食堂的“两餸饭”(两菜一饭)套餐,价格大约在35-45港币之间,还算良心。但是,食堂的口味比较固定,选择也有限,而且排队的人总是特别多。如果你每天三餐都在食堂解决,一个月下来也得花掉一千多港币,这还不包括偶尔想加个餐、喝个奶茶的钱。很多时候,下课晚了或者周末,食堂不营业,你就得出去找吃的了。

茶餐厅是香港的特色,也是很多留学生日常解决温饱的选择。一份午市套餐,通常包括主食、饮品,价格大概在50-70港币左右。这个价格听起来还好,但如果你每天都吃,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有个同学,小王,他特别喜欢茶餐厅的猪扒饭,他说刚开始每天都点,结果上个月统计了一下伙食费,居然高达3000多港币,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而且,很多茶餐厅在午市高峰期会加收服务费,或者强制搭配饮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日积月累下来,也会让你的钱包“失血”不少。根据香港消费者委员会2023年的调查,一份普通的叉烧饭在不同区域的茶餐厅价格差异较大,但平均价格在65港币左右,这个价格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吃还是略显奢侈。

想要在吃这方面省钱,自己做饭是王道。逛街市(菜市场)比去超市会便宜一些,尤其是在傍晚时分,很多菜档会开始降价促销。我有个学姐,她每周都会去家附近的湿货市场买菜,她说那里的蔬菜和肉类都比超市新鲜,价格也更实惠。比如,一斤排骨在街市可能只需要50港币左右,但在超市可能会卖到70港币甚至更高。自己在家做一顿饭的成本,通常可以控制在20-30港币。但是,自己做饭需要时间和精力,对于学业繁忙的留学生来说,这往往是一种奢侈。所以,很多时候大家还是会选择外食,即使知道贵,也只能“含泪”刷卡。

城市穿梭机:看似便宜,实则“蚕食”钱包的交通费

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MTR(港铁)、巴士、小巴、电车、渡轮,几乎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效率很高。刚来的时候,我觉得MTR票价好像还可以接受,毕竟一趟下来也就十多港币。但是,架不住你每天都要坐啊!从宿舍到学校,从学校到图书馆,周末出去逛个街,每一趟都是钱。我有个住在将军澳的朋友,他在中大读研,每天光是往返学校的路费就要近40港币,一个月下来,交通费轻轻松松就超过了800港币,这还不包括他周末出去玩的开销。

幸运的是,留学生可以申请MTR的“学生乘车优惠计划”,办理一张学生八达通卡,搭乘MTR可以享受到优惠票价,比普通成人八达通便宜大约一半。我有个同学,他早早就办了学生八达通,他说从他家到学校,原本需要20港币的MTR费用,现在只需要9.5港币,每个月能省下好几百港币,这笔钱可以多吃几顿好吃的了。但是,这项优惠只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指定路线和时间,而且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如巴士、小巴等,则无法享受同等折扣。港铁官网明确指出,学生卡适用于平日上课期间的港铁路线,但节假日或特定时段可能不享受全部优惠。

巴士和小巴相对MTR来说,票价会更便宜一些,通常几块到十几块港币一程。但它们的路线比较复杂,对于刚来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摸清。电车(叮叮车)是香港的特色,票价无论远近都是3港币,非常便宜,但只在港岛区有,而且速度较慢。我有个学妹,她为了省钱,每天从铜锣湾坐电车到湾仔上课,她说虽然慢一点,但每天可以省下十多港币,积少成多。这些看似几块钱的交通费,日积月累下来,一个月也轻松能达到三四百,甚至五六百港币。尤其如果你像我一样,平时喜欢到处走走看看,那交通费更是“无底洞”。

社交与娱乐:不能光学习,但也别“学”成月光族!

留学生活不只有学习,社交和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刚来香港,面对这个国际大都市,谁不想去兰桂坊感受一下夜生活,去迪士尼、海洋公园玩一玩,或者去维多利亚港看夜景呢?但这些娱乐活动,往往伴随着不菲的花销。我有个朋友,他刚来香港的时候,周末几乎都花在了探索美食和打卡景点上,他说一个周末就能花掉一千多港币,当时没觉得什么,结果到了月底就“吃土”了。

但是,香港也有很多免费或者平价的娱乐方式。比如,香港的郊野公园和徒步径非常多,麦理浩径、港岛径都是世界级的徒步路线,风景优美,而且完全免费。我有个同学,他每周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徒步,他说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到香港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几乎不花钱,带点水和干粮就够了。香港的博物馆大部分在周三是免费开放的,比如香港历史博物馆、太空馆等。据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官网公布,香港科学馆和太空馆常设展览均于每周三免费开放。周末约上朋友去博物馆逛逛,既能增长知识,又能省下门票钱。

看电影是很多年轻人的娱乐方式,香港电影院的票价通常在100港币左右。不过,学生凭学生证可以享受到一定的优惠,通常能便宜10-20港币。我有个学姐,她特别喜欢看电影,她每次都会找学生优惠,她说这样能省下不少零花钱。而且,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等学校,有时也会举办免费的电影放映会或者讲座,这些都是我们丰富课余生活的好机会。去深圳或者澳门一日游也是很多同学的选择。据统计,不少香港留学生会选择周末前往深圳购物或享受美食,因为那里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坐一趟高铁去深圳,来回大概150港币左右,就能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消费水平,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做个SPA,整体花费可能比在香港吃一顿大餐还便宜。

那些看不见的“小钱”,才是钱包的“黑洞”!

除了房租、吃饭、交通、娱乐这些大头,生活中还有很多“小钱”,它们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地蚕食着你的钱包,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能已经不见了一大笔。首先是教材费,香港大学的教材普遍价格不菲。我有个学弟,他第一学期有五门课,光是买教材就花了他将近2000港币,有些专业书甚至一本就要四五百港币。虽然可以买二手书或者借阅图书馆的,但很多时候为了学习方便,还是会选择购买新书。

打印费也是一项不小的开销。在大学里,各种作业、报告、讲义都需要打印,虽然学校图书馆会提供打印服务,但通常是按页收费,累积起来也不是小数目。我有个同学,他每个学期都要交好几篇长篇论文,他说他每个月的打印费差不多要50港币左右。此外,移动通讯费也是每月固定的开销。香港的运营商竞争激烈,可以选择的套餐很多,但如果你喜欢追剧、玩游戏,对流量需求比较大,一个大流量套餐通常也要一百多港币。我认识的不少同学,为了节省流量,常常在有Wi-Fi的地方把所有需要缓存的剧集都下载好。

还有就是日常用品的开销。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纸巾、洗衣液……这些生活必需品,每个月总要添置一些。香港的超市价格普遍比内地高,随便买几样东西,几十块港币就出去了。我有个女生朋友,她说每个月光是买化妆品和护肤品,就得花好几百港币,而且这还是她精打细算之后的结果。应急资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生病看医生,或者突发情况,都可能需要额外的开销。香港的医疗费用很高,普通门诊一次也要两三百港币,如果没有医保或者学校提供的医疗福利,看病真的会让人心疼。

逆袭指南:让你的钱袋子“给力”起来!

好了,吐槽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钱景一片灰暗?别担心,既然我们已经把钱的去向摸了个门儿清,接下来就是要找出对抗这些“钱包杀手”的有效方法了!让你的钱袋子重新“给力”起来,完全有可能!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记账和预算**。下载一个好用的记账App,或者就用最原始的表格,把你的每一笔开销都记录下来,这样你就能清楚地知道钱到底花在了哪里。我有个朋友小雅,她就是用一个叫“随手记”的App,每个月给自己设定一个预算,比如伙食费不超过2000港币,交通费不超过500港币。她说,有了这个“紧箍咒”,她每次花钱的时候都会多想一下,是不是真的需要,是不是有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当你知道自己的钱都去了哪里,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据一项针对留学生的财务管理调查显示,坚持记账和制定预算的留学生,平均每月能节省15%-20%的生活开销。

再来就是**兼职和奖学金**。香港对留学生兼职有严格的规定,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的规定,修读全日制学士学位或以上课程的非本地学生,每周可从事不超过20小时的兼职工作,且必须在校内进行或与学业相关。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健身房、行政部门都会有学生助理的岗位,时薪通常在50-80港币。我有个学姐在图书馆做兼职,她说不仅能赚点零花钱,还能在工作之余看看书,一举两得。此外,积极申请奖学金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香港的大学和一些机构会提供各种奖学金,包括入学奖学金、成绩优异奖学金、助学金等。比如,香港政府就设有“卓越奖学金计划”,每年为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提供资助。你一定要多关注学校的官网和布告栏,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奖学金项目。

在**饮食方面**,学会自己做饭绝对是省钱王道。不是让你每天都大鱼大肉,哪怕只是自己煮个面、炒个饭,或者带个便当去学校,都能比外面吃省下不少钱。周末可以去湿货市场或者临期超市采购,有些超市会在晚上打折,买一些打折的面包、牛奶或者快到期的肉类,回家处理一下,既不浪费又省钱。我有个室友,他每周会花两三个小时做“meal prep”,就是一次性做好几天的饭菜,分装好放在冰箱里,这样每天中午带到学校,就能省下一大笔外卖钱。他说,他现在每个月的伙食费比以前少了至少1000港币。

关于**交通**,除了申请学生八达通卡,你还可以多利用香港的步行径。香港很多地方其实离得不远,能走过去就尽量走过去,既锻炼身体又省钱。我有个同学,他住在油麻地,学校在旺角,他每天上下学都步行,他说虽然要走半小时,但想想省下的车费和锻炼身体的收获,就觉得很值。另外,周末去郊野公园徒步、去免费博物馆、或者去海边散步,这些都是零成本又能放松身心的好选择。比如,西九文化区常常有免费的艺术展览和音乐表演,你可以在那里度过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周末,而不用花一分钱。

最后,**理性消费,多利用二手资源**。如果你需要购买教材或者家具,可以多关注学校的二手交易群或者社交媒体上的二手市场。很多学长学姐毕业会处理掉自己的旧书和家具,价格会比全新的便宜很多。我有个朋友,他去年刚来的时候,从一个学长那里买了一套二手教材,只花了新书价格的四分之一。平时购物,也可以多留意商场的学生优惠或者积分活动。很多服装店、电子产品店都会给学生提供折扣,或者在特定日期有促销活动,你可以等到打折的时候再下手。买东西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是需要它,还是只是想要它?”这能帮你避免很多冲动消费。

你看,其实省钱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多留心,多规划,把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你就能在香港这个“花花世界”里,既享受生活,又能让自己的钱包不那么“受伤”。所以,别再看着银行余额叹气了,赶紧行动起来,从这个月开始,就做一个精明消费的留学生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