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本科,我的踩坑避雷指南!

puppy

哎,想去韩国读本科的姐妹们兄弟们,是不是既兴奋又有点小忐忑?我懂!我在韩国摸爬滚打了四年,真是把能踩的坑都踩了个遍:什么选课像打仗、宿舍申请迷之操作、怎么跟教授打交道不吃亏、还有找兼职被坑的那些事儿,真是血泪史!不过别担心,我可不是来吓唬你们的,我是来给你们当“避雷针”的! 这份指南就是我的“独家秘籍”,把我的实战经验和血泪教训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你想知道怎么才能顺利抢到热门课、宿舍申请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技巧吗?想搞懂期中发表、小组作业的门道,或者怎么跟教授拉近关系让成绩更好看?甚至是怎么找靠谱兼职,避免被黑心老板坑?这些你在网上搜不到、只有过来人才能告诉你的“真经”,都在这里啦。赶紧点进来,让你的韩国本科生活少点摸索,多点精彩!

韩国本科,我的踩坑避雷指南!

还记得我刚踏上韩国土地的时候,那心情真是跟坐过山车似的,一边是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一边是对陌生环境的各种小紧张。第一个学期还没过完,我就已经把能踩的坑踩了个七七八八,差点没被期中考试、选课大战、还有那神秘兮兮的宿舍申请给搞崩溃。我真不是来贩卖焦虑的,我是来给你们当“避雷针”的!我在韩国摸爬滚打了四年,把我的实战经验和血泪教训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只希望你们能少走点弯路,多点精彩。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战斗”,莫过于大一上学期的选课了。当时的我天真烂漫,以为跟着学校发的课表就能顺利选到课,结果呢?那天凌晨五点,我硬是顶着黑眼圈爬起来守在电脑前,眼睁睁看着心仪的几门教养课和专业基础课在刷新的一瞬间就显示“申请人数已满”!那一刻我差点就泪洒电脑前了,简直比双十一抢茅台还刺激。后来才知道,热门课程,尤其是大教授的,或是对就业有帮助的,那真是“手慢无”,得提前好几周研究课表,甚至连教授的教学风格、给分情况都得打听清楚。根据我同学们的经验和学校公告,像延世大学的“Yonsei Portal”系统,在学期开始前的“수강신청 (课程申请)”阶段,竞争尤其激烈,一些通识教育课程通常会在开放后几分钟内被抢空,据延世大学官网相关政策说明,如果错过初次申请,只能等待加退选时期,但热门课程通常不会再有空位。

选课抢不到,那也就算了,谁让咱是新人呢。但宿舍申请这事儿,简直是门玄学!大一刚入学,我琢磨着国际生应该优先吧,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我按部就班地提交了所有材料,交了保证金,信心满满地等着入住通知,结果等来的却是“申请未通过”的邮件。当时我人直接傻了,临时抱佛脚在外面找房子的经历真是苦不堪言,不仅贵了好几倍,还要自己置办家具,简直心力交瘁。后来才知道,很多大学的宿舍都有严格的分配比例,例如梨花女子大学国际学生宿舍的申请,往往需要提前数月完成,且对TOPIK成绩、出勤率等都有明确要求,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交钱就能住。很多学校还会优先分配给偏远地区的学生、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或者绩点高的学生,所以国际生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说起教授,那真是又爱又恨。我刚来的时候,特别害怕跟教授打交道,觉得他们高高在上,难以亲近。有一次我期中考试考砸了,想去办公室咨询一下,结果硬生生在教授办公室门口徘徊了半小时,最终还是没敢敲门进去。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就是大型社死现场。其实韩国教授大部分都挺友善的,他们开设Office Hour就是为了方便学生沟通。我后来学乖了,发现只要有礼貌地发邮件预约,或者在课后主动提问,教授们都会很乐意解答。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小组作业的问题去请教教授,教授不仅耐心给我讲解,根据高丽大学学生支持中心提供的信息,他们还会提供一些学术辅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这对于国际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甚至通过和教授的沟通,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助教机会,这为我后来的实习打下了基础。

兼职的坑更是数不胜数。刚来韩国,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也想体验一下当地生活,我就四处打听找兼职。那时候韩语还不太利索,也没什么社会经验,结果就听信了一个所谓“学长”的介绍,去了一家看起来很不正规的炸鸡店。工作强度大不说,工资也一直拖欠,最后拿到手的钱跟当初承诺的根本对不上。我当时还不敢声张,生怕影响签证。后来在国际学生中心咨询才了解到,国际学生打工是有限制的,根据韩国法务部Hi-Korea官网D-2签证兼职规定,本科生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假期可放宽),且必须在出入境管理事务所申报兼职许可。如果你不申报,或者去了不被允许的行业,被抓到是会面临罚款甚至遣返的风险的。而且最低时薪每年都会变,2024年的最低时薪是9860韩元,如果老板给你的低于这个数,或者不按时发工资,那你完全可以通过劳动部门维权。

韩国大学的期中发表(발표)和小组作业(조별과제)也得重点说说。这俩简直是“留学生杀手”!我大一的时候,小组作业分到一个全是韩国人的组里,我当时韩语水平有限,又不好意思主动表现,结果就成了“隐形人”,小组讨论插不上嘴,分工的时候也没争取到重要的部分。最后发表的时候,我几乎没怎么参与,虽然组员人很好没把我踢出去,但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而且教授也看得出来谁出力多谁出力少。后来我学聪明了,哪怕韩语不好,也要在小组里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资料搜集、PPT制作排版,或者提供一些独特的国际视角。有一次做关于中国市场的小组报告,我的贡献就非常大,因为我对中国的文化和市场有深入了解,这让我的组员们刮目相看。首尔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课程评价体系显示,小组作业和 발표 往往占据期末成绩的20%-40%,甚至更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学术上的挑战,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挺让人头疼的。比如,刚到的时候,我不会用韩国的银行App,缴费、转账都得跑银行或者ATM,非常麻烦。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学会了如何用KakaoPay、Naver Pay这些便捷的支付方式。再比如,韩国的垃圾分类制度特别严格,我刚开始扔个垃圾都战战兢兢,生怕不小心分错了被罚款。首尔市官网就明确规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指南和处罚条例,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会被处以1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堆积起来,也挺让人心烦的。所以提前了解这些生活常识,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语言关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刚去的时候,自以为TOPIK考得还不错,日常交流应该没问题。结果发现,课堂上教授语速一快,或者同学讨论起来,我就跟不上节奏了。课本上的专业词汇更是让我头大,好几次想提问,话到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憋回去。这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后来我除了上语言课,还给自己找了个语言伙伴,每天坚持用韩语交流,看韩剧不看字幕,逼着自己去适应。大概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觉得自己的听力和口语有了质的飞跃。所以千万别觉得过了TOPIK就万事大吉,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持续学习才是王道。

适应新环境的文化差异也是一门大学问。韩国人很注重前后辈关系,等级观念比较强,这些我在国内并没有太多概念。刚入学的时候,我对前辈们有些随意的称呼方式,有时候还会不小心打断他们讲话,这在韩国文化中是比较不礼貌的行为。我也观察到,在和朋友聚餐时,通常是年纪最大的或职位最高的人来买单,这种不成文的规矩也让我一开始有些手足无措。这些文化“潜规则”没有人会教你,只能靠自己慢慢观察、学习,或者多向身边的韩国朋友请教。其实,只要你真心尊重他们的文化,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融入,韩国朋友们都非常乐意帮助你理解这些。

还有一点,千万别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面对学业、生活、文化多重压力,感到孤独、焦虑、甚至有点抑郁都是很正常的。我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这些情绪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一个人默默消化。后来才发现,学校里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例如成均馆大学学生生活咨询中心就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还有专业的老师可以提供帮助。他们不仅能帮你排解负面情绪,还能给出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所以,当你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一定要勇敢地寻求帮助,别自己一个人扛着。

所以姐妹们兄弟们,去韩国读本科,真的是一场充满挑战但也收获满满的旅程。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我向你们保证,这些“坑”都是可以避免或者有效应对的。提前做好功课,多问,多看,多学习,你就一定能把这些难题变成成长的垫脚石。

最后我想对你们说,别光顾着学习,也要好好享受你的大学生活!多去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交几个真心朋友,去韩国各地走走看看,吃遍街头巷尾的美食。这些经历,才是你未来回想起韩国本科生活时,最宝贵的回忆。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前辈都踩过类似的坑,也都会成为你的后盾,大胆去闯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