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小林这几天坐在我旁边,笔记本上开着好几个日本求职网站,时不时刷刷微信朋友圈,眼神里全是那种介于兴奋和迷茫之间的复杂情绪。他跟我说,上周刚交了毕业论文,这几年在日本的日子,感觉就像坐了一趟新干线,嗖一下就到站了。可现在呢,他感觉自己站在了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左边是霓虹灯闪烁的东京街头,右边是记忆里家乡熟悉的巷口。这哪是毕业,分明是开启了一场“日本留学终极拷问”的实景剧啊!是不是感觉说的就是你?别担心,你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这到底是留在日本打拼,还是背起行囊回家发展,到底哪条路更适合你。
很多同学最初选择留在日本,心里都描绘着一幅美好的蓝图:稳定的社会环境、高品质的生活、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你瞧,日本虽然经济增速不比当年,但职场对优秀人才的渴望一直都在。根据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2023年发布的数据,25岁至29岁的大学毕业生在日本的平均初次就业率高达97.3%。而外国留学生的就业情况也相当乐观,数据显示,每年约有60%的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日本就业,他们多数集中在IT、制造业、商社和观光服务等领域,这些行业对全球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留下,就意味着要跟签证这回事打持久战。从“留学”签到“工作”签,再到可能更长远的“永住”,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我记得去年,我的学长小张,他当初也是从修士毕业,拿到了一家大型IT公司的内定,现在已经是工作第三年了。他告诉我,他的一个同事,凭借着在日本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和N1证书,加上在IT行业积累的经验,通过日本法务省推出的“高度人才”签证制度,短短三年就满足了申请永住的积分条件。这可比以前动辄十年八年的等待期快多了,根据法务省官网的说明,具备N1证书和特定学历的申请者,其积分系统在初始阶段就能获得显著优势,这无疑给想长久留在日本的同学打了一针强心剂。
可是,日本职场文化这个“磨合期”,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度过的。许多来日多年的前辈都深有体会,日本人那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规则的严格遵守,还有那让人又爱又恨的“报联相”(报告、联络、商谈),都得从头学起。一份针对在日外国人的职场文化适应调查(由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于2022年发布)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加班文化”是最大的适应挑战,而“年功序列”(论资排辈)制度也让不少年轻外国员工感到晋升压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也有像乐天(Rakuten)这样积极推行全员英语化、打破传统日企等级制度的公司,他们甚至将公司内部沟通语言设为英语,外国籍员工比例已超过30%,据其官网公布,很多海外留学生都能在那里找到归属感,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感会小很多。
当然,还有生活成本这笔账要算。东京的房租、物价,那是出了名的贵。我有个朋友,叫小美,她在东京涩谷租了个小单间,每个月光房租就花掉她工资的近三分之一。不过,据Numbeo网站2023年数据显示,日本的物价指数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房租成本虽然高企,但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却相对便宜且高效。而且,如果你能申请到大学的国际学生宿舍或者一些面向外国人的优惠公寓,那生活压力会骤降。例如,大阪大学的国际学生宿舍,每月租金往往远低于市场价,让很多留学生能减轻不少经济负担,据大阪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官网介绍,这类宿舍的申请竞争相当激烈,但如果能抢到,真的是性价比之王。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心里已经开始悄悄冒出“回家”的念头了。家乡的饭菜香,父母的唠叨,老友的聚会,这些都是在日本再怎么努力也弥补不了的空缺。一项由某华人社群网站(如“华人街”论坛2023年发起的非正式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表示,“无法经常与父母团聚”是他们在日本生活最大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对于那些独生子女家庭的同学来说,父母对子女回国发展的期待往往非常强烈,那份情感的牵绊,有时候比任何现实条件都更让人难以割舍。
那么,在日本学到的知识和日语能力,回国真的能派上用场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通常是相当吃香的。据中国智联招聘2023年度人才报告,掌握日语N1并有日本留学背景的求职者,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外企、日企或跨境电商行业中,其平均薪资水平普遍比同等学历、无日语特长的求职者高出15%至20%。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动漫游戏翻译、中日文化交流等领域,需求旺盛,这几年回国的同学里,不乏在这些领域找到心仪工作的例子。我的大学同学小王,他当年在日本学的环境工程,回国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型日资环保企业,负责中日合作项目,他的日语和专业知识简直是“双剑合璧”,深受器重。
可国内的就业环境也并非一片坦途,竞争激烈程度常常让人感叹“内卷”无处不在。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面临的压力不小。许多在日本学习了尖端技术或服务理念的同学,回到国内可能会发现,一些行业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环境与日本存在差异,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比如,我有位学姐,在日本学会了先进的养老护理技术,回国后发现国内虽有巨大需求,但行业标准和薪酬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她需要一段摸索期,甚至要主动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才能更好地发挥所长。
还有一种“逆向文化冲击”的说法,不知道你听过没有?在日本待久了,习惯了日本社会的规则和节奏,回国后反而会有些不适应。一项针对归国留学生的调研(由新东方前途出国于2022年发布)指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曾经历“逆向文化冲击”,认为国内社会环境变化快、人际关系复杂、工作节奏与日本不同等问题,是回国后面临的主要挑战。他们在日本养成的严谨、守时等习惯,在国内有时反而需要调整适应,甚至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发现自己以前的那套沟通方式可能不再奏效了,需要重新学习“入乡随俗”。
所以,与其纠结于“留下”还是“回家”这两个选项本身,不如先问问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未来的三年、五年、十年,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2022年一份职业满意度调查显示,仅仅追求高薪并不足以带来长期的职业幸福感,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成长空间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往往是决定员工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仔细想一想,你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是安稳的生活,还是充满挑战的职场?是陪伴家人,还是独立闯荡?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比任何数据都更能帮你做出选择。
不管最终选择哪条路,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如果你倾向于留在日本,那就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各种企业说明会、模拟面试,多和前辈们交流经验。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官网介绍,许多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国际学生职业指导中心,例如东京大学的Career Support Office,每年会举办数十场企业宣讲会和模拟面试,据其去年的报告,参加过这些活动的留学生,平均就业成功率比未参加者高出约15%。这些免费的资源,千万别错过啊!哪怕只是去听听,也能让你对日本的职场有更清晰的认知。
如果你已经倾向于回国发展,那也要提前规划。开始关注国内的相关行业动态,多和国内的猎头、企业HR聊聊,了解一下岗位需求和薪资水平。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23年对在日外资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国际化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看重日语水平。许多公司在招聘时,会提供“全球轮岗”或“弹性工作制”等选项,这为未来可能的职业变动和国际流动提供了更多可能。你瞧,我的朋友小张,他在日本一家IT公司工作了五年,今年公司就给了他一个派驻上海分公司的机会,让他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这种灵活的工作安排,也许能为你未来的选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无论你现在有多迷茫,都请记得,这都是你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别把自己逼得太紧,非要现在就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很多时候,人生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不适合。与其在纠结中浪费时间,不如先迈出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可以先在日本找一份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期,体验一下真实的工作生活,看看是不是真的喜欢。或者,先回国待一段时间,感受一下家乡的变化,评估一下国内的机会,没准儿到时候心里就有答案了。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别害怕改变,别担心走弯路。未来是开放的,你的路,也一样可以灵活多变,所以,放轻松,去尝试,去感受,你一定能找到那份最适合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