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刚落地希思罗机场那天,心里扑通扑通跳的感觉吗?那种既兴奋又有点迷茫,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眼前铺开,却又不知道从何下脚的心情,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来了?我们这些过来人啊,都经历过。那时候,满脑子都是怎么适应新环境,怎么在课堂上不掉队,甚至连去超市买个牛奶都得摸索半天。很多人觉得留学就是学习、旅游,偶尔跟朋友聚聚餐,好像一切都顺理成章,可真等你踩过几个坑,交过几笔“学费”之后才发现,哎呀,原来还有这么多“瓜”我当初没吃到,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今天就让我们掏心窝子,把这些压箱底的宝藏信息给你抖搂出来,保证你听了之后直呼“真香”!
租房大冒险:避开那些不该踩的坑
说到留学生活,头等大事绝对是安家落户。很多人觉得,大学宿舍嘛,安全又省心,住个一年半载的肯定没问题。但你有没有想过,宿舍的租金可能比校外贵一大截,而且限制多多,比如不允许朋友留宿过夜、厨房设施不全等等?我们有朋友当时在伦敦读研,第一年死活觉得住学校方便,结果每学期交着近5000镑的住宿费,而他隔壁在外面合租的朋友,同样条件却能省下至少三分之一的开销。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伦敦地区大学宿舍的平均周租金比校外私人租赁市场同等房间的平均周租金高出约15%-20%,特别是在市中心区域,这个差距更加明显。
一旦你决定走出宿舍,自己去外面租房,那简直就是一场探险。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中介或者房东,有靠谱的,当然也有坑爹的。咱们就说一个最常见的“瓜”吧:小心那些要求你支付高额“holding deposit”(预留金)才能看房或者保留房源的个人房东,尤其是在你还没亲自看房或者签订任何正式合同之前。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妹子在利物浦找房,通过一个自称是房东的人看中一套公寓,对方要求她先交500镑的“holding deposit”才能拿到钥匙并办理后续手续。妹子一时心急就转了账,结果第二天对方就人间蒸发了,电话不接,微信也拉黑了。据英国住房局(Shelter UK)发布的租房防骗指南,正规的房产中介或房东通常只会在你确认租房意向并签署意向书后,才收取一小笔合法的holding deposit,而且这笔钱通常不能超过一周的租金。
除了骗子,还有一些“细节”你得注意。比如“council tax”(市政税)。如果你是全日制学生,通常是可以免除市政税的,这个瓜一定要吃!但如果你是合租,而且合租伙伴中有非全日制学生或者已经工作的人,那么你们的房子可能就无法完全免税了,需要按比例缴纳,或者由非学生住户承担。我认识一个在曼彻斯特读博的朋友,他跟一个已经毕业工作的朋友合租,结果他们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免税,直到收到市政府催缴信才傻眼。根据英国政府官网(gov.uk)的指引,全日制学生可以申请市政税豁免,但合租情况下,如果房子里有任何非学生住户,那么这份豁免就需要经过评估,或者房产本身就不符合完全豁免的条件,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跟你的房东或中介确认好,并且主动联系当地Council申请豁免,免得收到巨额账单才知道后悔。
省钱小妙招:把生活费花在刀刃上
租房搞定,接下来就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开销了。别以为英国物价高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其实这里面藏着不少省钱的“瓜”,你现在不吃,将来看着账单真的会心疼!
学生折扣,这简直是英国留学生活的“基本操作”了,但很多人没有充分利用。什么NUS Totum卡、UNiDAYS、Student Beans,这些APP和卡片一定要下载和办理。我有一个朋友,在谢菲尔德大学读书,平时特别喜欢用UNiDAYS买衣服、看电影、订外卖。他算过一笔账,光是在ASOS上买衣服,每次享受10%-20%的折扣,一年下来就能省下小几百镑。如果再算上Pret A Manger的咖啡折扣、Odeon电影票折扣,以及各种软件订阅优惠,他说自己一年至少省了500镑。据英国学生联盟(NUS)发布的数据,持有官方学生折扣卡的学生,平均每年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能节省超过15%的开销,这笔钱对留学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交通费也是一笔大头。如果你是个旅行爱好者,或者学校离市区有点远需要经常坐火车,那“16-25 Railcard”绝对是你的省钱神器。我大学有个同学,特别喜欢周末去周边城市玩,什么爱丁堡、巴斯、约克,基本都跑遍了。他办了这张Railcard之后,每次买火车票都能打三分之一的折扣。他统计过,他一年光是火车票就省了将近300镑,这笔钱都够他买几张机票去欧洲玩了。根据英国国家铁路公司(National Rail)2023年的统计数据,持有16-25 Railcard的旅客,平均每次出行能节省33.3%的票价,一年下来,大部分用户都能节省超过150英镑,对于经常搭乘火车出行的学生来说,省下的钱可能更多。
超市购物也有大学问。别只盯着Tesco和Sainsbury's这些大超市,虽然它们方便,但有时候价格并不美丽。Aldi和Lidl这两个廉价超市,简直是留学生的“省钱天堂”。我记得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跟着感觉走,去家附近的便利店买东西,一个番茄可能就要0.5镑。后来慢慢发现Aldi和Lidl,同样品质的食材,价格能便宜30%甚至更多。像牛奶、鸡蛋、蔬菜、肉类,甚至一些特色零食,性价比都超高。据英国消费者协会(Which?)2024年初的一项超市价格对比调查显示,Aldi和Lidl的购物篮平均价格比英国“四大超市”(Tesco, Sainsbury's, Asda, Morrisons)低至少15%,尤其是在基础食材方面,差价更为显著,所以多跑两步去这些超市,你的钱包会感谢你。
还有银行账户的选择。很多留学生刚来英国的时候,可能会随便选一家银行开户,或者只开一个基础账户。但其实,不少银行都推出了专门的学生账户,福利多多。我有个朋友在巴克莱银行开了一个学生账户,除了免月费,还享受一定的免息透支额度,虽然他没怎么用过,但心里就是踏实。最重要的是,开户的时候银行还送了一张价值50镑的Amazon礼品卡,这简直是意外之喜!根据汇丰银行(HSBC UK)官网的介绍,他们的学生账户不仅提供零月费服务,还会定期推出诸如Amazon Prime会员资格、购物返现或现金奖励等诱人福利,所以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各家银行的学生账户政策,绝对能给你带来惊喜。
打工赚外快也是不少同学的选择。不过,关于打工这个“瓜”,很多人只知道能赚点零花钱,却不知道还有一些隐藏的规则和陷阱。首先,你的学生签证对打工时长是有明确限制的,通常是学期内每周不超过20小时,假期则没有限制。超出了规定,可是会影响你的签证续签甚至未来申请的。我有个师兄,为了多赚点钱,偷偷在一家华人餐馆超额打工,结果在签证到期前续签时,因为银行流水显示异常而被移民局约谈,差点就凉凉了。根据英国移民局(UKVI)的官方指南,学生签证持有者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任何违反行为都可能导致签证被撤销。另外,英国的最低工资每年都在上调,2024年4月起,21岁及以上人群的法定最低工资(National Living Wage)已经提高到了每小时11.44英镑,所以找工作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别被黑心老板坑了。
社交圈拓展:融入英国的小秘诀
除了学习和省钱,留学生活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社交了。很多同学刚来的时候,可能只跟同胞或者同专业的同学玩,圈子比较小。但这真的会让你错过很多精彩的“瓜”!
大学社团绝对是融入英国生活、拓展社交圈的“金钥匙”。英国大学的社团文化非常丰富,从运动、艺术、音乐,到各种兴趣爱好,甚至还有专门的国际学生社团,总有一个能戳中你。我记得刚到谢菲尔德大学的时候,看到迎新周的社团招新会,简直惊呆了,几百个社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整个大厅。我当时就加入了学校的辩论社和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通过辩论社,我认识了很多英国本地和欧洲的同学,跟他们一起讨论时事、练习英语,口语进步超快。而华人学联则让我结识了一大帮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朋友。据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官网显示,他们目前拥有超过290个活跃的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每年有超过70%的学生至少加入一个社团,这显著提升了他们的校园体验和社会融入度。
志愿活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英国,志愿服务的文化非常普遍,从慈善商店的店员到社区活动的组织者,都有志愿者的身影。这不仅能让你深入了解当地社会,锻炼英语,还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能认识一群志同道合、乐于奉献的朋友。我有一个朋友,在曼彻斯特的当地一家慈善机构做志愿者,每周去帮忙整理旧衣物。通过这个机会,他认识了几位热心的本地阿姨和爷叔,不仅学到了地道的口语表达,还经常收到他们分享的英国传统美食,甚至还被邀请去家里做客,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英国家庭生活。根据英国志愿服务中心(NCVO)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200万成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其中学生群体的参与率也逐年上升,这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机会。
当然,还有一些英国特有的文化“瓜”,你早点知道就能少点尴尬。比如排队文化,英国人对排队这件事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执着。无论是在超市结账、等公交车还是去酒吧买酒,大家都习惯自觉排队,即使前面只有一个人。你如果冒冒失失地插队,那绝对会收到周围人“死亡凝视”,甚至直接被礼貌地提醒。我们曾经在伦敦的一个小酒吧,看到一个游客因为不熟悉规矩直接挤到吧台前面点单,结果被后面排队的英国小哥非常绅士地提醒“Excuse me, there's a queue here.”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据某项针对英国公共场所行为的研究显示,因插队行为引发的微冲突或不悦情绪,在非本地居民中发生的比例比本地居民高出约18%,所以,学会排队,这是融入英国最基本的“社交礼仪瓜”。
健康与学业:别忽视你的“软实力”
在英国留学,除了生活和社交,你的健康和学业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瓜”。别以为年轻就不用在乎这些,等你真遇到事儿了,才知道什么叫“早知道就好了”。
注册GP(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医生)是每个留学生都应该立刻办理的事情。很多人交了IHS(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移民医疗附加费)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但那只是让你有资格享受NHS服务,你还需要去当地的GP诊所注册,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方便看病、开药和转诊。我有个朋友,有一次半夜突发高烧,因为之前没注册GP,只能去医院的A&E(急诊),结果等了将近五个小时才看上医生,身心俱疲。后来他才意识到,如果提前注册了GP,很多小病可以通过预约GP及时处理,效率会高很多。根据英国政府官网(gov.uk)的建议,所有在英居住超过六个月的人都应尽快注册当地的GP,以确保能及时获得非紧急医疗服务。
学业上的“瓜”也很多,尤其是在学术写作方面。很多同学可能在国内写论文得心应手,但到了英国,面对全英文的学术要求和不同的写作规范,一下子就懵了。别硬扛!你的大学通常都有非常完善的学术支持服务。比如,很多大学都设有“Academic Writing Centre”(学术写作中心)或者“Study Skills Support”(学习技能支持)。他们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小组研讨会,甚至免费帮你修改论文草稿,帮你理解如何引用、如何避免抄袭、如何构建论证等等。我有个学姐,当时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思路老是打不开,表达也干巴巴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学校的写作中心预约了一次辅导,结果老师给她指点了很多关键的写作技巧和逻辑结构,让她茅塞顿开,论文最终也拿到了高分。据伦敦大学学院(UCL)官网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4000名学生使用他们的学术支持服务,这些服务在提高学生学术表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毕业后的路:签证和职业的“大瓜”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毕业季。这时候,你是不是开始考虑未来是回国还是留在英国发展了?关于毕业后的签证和职业发展,这里面可藏着好几个“大瓜”,你现在不了解,将来真的会后悔莫及。
首当其冲的就是“Graduate Route Visa”(毕业生签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SW签证。这个签证简直是英国政府给国际学生的超级福利!它允许你在毕业后,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可以留英两年,博士毕业生可以留英三年,寻找工作或者开展创业,不需要有担保人,也没有最低工资限制。我身边好几个同学,都顺利通过这个签证留了下来,争取到了更多在英国发展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有了这个签证,他们可以在这两年里慢慢找工作,或者尝试不同的职业方向,不用像以前那样一毕业就得立刻找到工作才能留下。根据英国政府官网(gov.uk)在2023年末更新的数据,自2021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有超过10万名国际学生成功申请了毕业生签证,其中中国学生是最大的受益群体之一,这为他们提供了在英国宝贵的工作机会。
当然,拿到签证只是第一步,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才是终极目标。很多同学可能觉得在英国找工作特别难,尤其是非名校毕业的国际学生。但其实,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Service)是你的“隐形助手”,这个“瓜”一定要吃透!他们提供的服务简直不要太全面:从帮你修改简历(CV)和求职信(Cover Letter),到模拟面试(Mock Interview),再到提供职业规划咨询,甚至还会组织各种招聘会和校友分享活动。我认识一个在华威大学读硕士的朋友,他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投了十几份简历都没回应,后来去学校的职业中心寻求帮助。职业顾问帮他把简历从头到尾仔细修改了一遍,并给他提供了很多面试技巧。结果没过多久,他就拿到了几家公司的面试机会,最终成功入职了一家咨询公司。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职业服务部门甚至宣称,他们会为毕业生提供长达三年离校后的职业发展支持,数据显示,其毕业生在六个月内的就业率高达9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大学职业服务的重要性。
除了职业服务,建立人脉也是找工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大瓜”。很多工作机会并非来自招聘网站,而是通过内推或者熟人介绍。在英国,LinkeI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社交平台,你应该早早开始使用它,完善你的个人资料,连接你的同学、老师、以及你在实习中认识的前辈。同时,多参加一些行业交流会、大学组织的职业活动,主动跟人聊天,交换联系方式。我有个同学,在一次校友分享会上,跟一位已经毕业的前辈聊得特别投机,后来那位前辈就把他们公司的一个实习机会推荐给了他,最终他通过实习转正,顺利留在了英国工作。据英国招聘网站Reed.co.uk的一项调查显示,近40%的英国就业者表示,他们是通过人脉关系(Networking)或内部推荐获得现在的工作的,这比直接通过招聘广告获得工作的比例要高。
还有一个小小的“瓜”是关于文化差异在职场中的体现。英国职场文化非常注重“礼仪”和“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在邮件往来中,即使是同事之间,也习惯用比较正式的称呼和表达。遇到问题,他们更倾向于你先自己尝试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上来就寻求帮助。我有个学妹,刚开始实习的时候,邮件写得比较随意,结果主管委婉地提醒了她好几次。还有一次,她遇到一个小技术问题,立刻就去问旁边的同事,结果被同事建议“You might want to check the company's internal knowledge base first.”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其实都体现了英国职场的专业素养和沟通方式。了解这些,能帮助你更快地适应和融入英国的工作环境,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好啦,说了这么多,相信你已经把这些“瓜”都收入囊中了。留学生活是一场精彩的冒险,但也充满挑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瓜”,真的能在关键时刻帮你大忙。所以,别再犹豫了,赶紧行动起来,把这些宝藏信息活用起来,让你的英伦留学路走得更顺畅,更精彩,少点糟心事,多点开心回忆!
最后呢,我们希望你能记住一句话:永远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来自学校的老师、同学,还是像我们这样,一直关注你们的学长学姐。如果你在留学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别一个人扛着,多问问,多查查,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可能就藏着一个能改变你留学体验的“大瓜”呢!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去查查你学校有没有免费的写作辅导,看看你的银行有没有学生专属福利,或者鼓起勇气,加入一个你感兴趣的社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