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留学避坑攻略,学姐亲测!

puppy

想去芬兰留学,是不是憧憬着北欧的纯净和高福利,但又有点忐忑,不知道会遇到哪些难题?别担心,学姐我就是过来人,芬兰这趟“冰雪奇缘”的路,我可是实打实地走过一遭!大家都说芬兰教育好、环境美,可实际操作起来,从怎么找到那个“梦中情房”不被坑,到日常生活费怎么规划才不至于“吃土”,再到怎么适应芬兰人独有的社交模式,甚至毕业后如何才能顺利留下工作……每一步都可能藏着让你头疼的“坑”。 这篇避坑攻略,就是我把亲身踩过的雷、总结出的实战经验都掏心掏肺地分享给你。你想知道怎么省钱又玩得开心?怎么快速融入当地生活?怎么高效学习还能兼顾社交?甚至如何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早做准备?这里都有最实在、最接地气的答案。跟着我这份“芬兰留学求生指南”,让你少走弯路,把精力都花在享受留学生活上!快来一起看看,你的芬兰之旅可以有多顺畅吧!

芬兰留学,这些坑你得知道!
住房陷阱: 私人租房小心隐藏费用,优先选择学生公寓,提前申请是关键。
预算黑洞: 精准规划餐饮、交通和社交开销,学会自己做饭,利用学生优惠。
社交障碍: 主动出击,多参加学校和社团活动,芬兰人慢热但真诚。
学习模式: 适应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积极提问,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工作签证: 毕业后留芬就业需早做准备,实习、语言和人脉是成功要素。
心理健康: 应对冬季漫长黑暗,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不丢人。
手续繁琐: 居留许可、银行开户、个人ID等行政事务,按时办理,不能拖延。
物价误区: 高福利不等于低物价,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不菲,精打细算很重要。
兼职限制: 非欧盟学生工作有时长和内容限制,务必遵守法律法规。

芬兰留学避坑攻略,学姐亲测!

嘿,未来的芬兰小萌新们!我是你们的学姐,在芬兰摸爬滚打好几年了。还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赫尔辛基的空气那叫一个通透,北欧的纯净感扑面而来,心里那个美啊,觉得未来一片光明!但很快,我就发现,这片纯净土地上,也藏着不少“小坑”等着我这没经验的异乡人。比如,我当时为了省钱,在一个网站上找了个“看似划算”的私人公寓,结果入住才发现,网费、水电费都要自己额外承担,而且冬季取暖费简直是天价,一个月下来比当初预算高了一大截,心疼得我直冒汗!还有一次,为了融入当地,学长们带我去参加一个芬兰传统的“kalsarikännit”(穿着内裤在家喝闷酒,一种独特的芬兰式放松),结果我一不小心玩嗨了,第二天差点错过重要的期中考试,真是又好笑又心酸。

所以啊,你是不是也憧憬着芬兰的教育天堂和高福利,但又有点忐忑,不知道会遇到哪些难题?别担心,学姐我就是过来人,芬兰这趟“冰雪奇缘”的路,我可是实打实地走过一遭!大家都说芬兰教育好、环境美,可实际操作起来,从怎么找到那个“梦中情房”不被坑,到日常生活费怎么规划才不至于“吃土”,再到怎么适应芬兰人独有的社交模式,甚至毕业后如何才能顺利留下工作……每一步都可能藏着让你头疼的“坑”。

这篇避坑攻略,就是我把我亲身踩过的雷、总结出的实战经验都掏心掏肺地分享给你。你想知道怎么省钱又玩得开心?怎么快速融入当地生活?怎么高效学习还能兼顾社交?甚至如何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早做准备?这里都有最实在、最接地气的答案。跟着我这份“芬兰留学求生指南”,让你少走弯路,把精力都花在享受留学生活上!快来一起看看,你的芬兰之旅可以有多顺畅吧!

避坑第一站:你的“窝”可别成了“坑”——租房那些事

出国留学,安家是头等大事。在芬兰找房子,学姐我可是吃过不少亏。最初我那个天价取暖费的公寓就是血泪教训!芬兰的租房市场,尤其是在大城市,竞争可不小。如果你想省心又省钱,学生公寓绝对是首选,比如赫尔辛基的HOAS (Foundation for Student Housing in the Helsinki Region) ,坦佩雷的TOAS,图尔库的TYS,奥卢的PSOAS等等。这些机构提供的学生公寓,通常价格更实惠,而且水电网、暖气很多都包含在租金里,让你省心不少。比如,在赫尔辛基地区,HOAS一个带独立卫浴的单间,可能月租在300-500欧元之间,而私营市场同等条件的房子,轻松就能上700欧元甚至更高。

不过学生公寓也不是万能的,申请周期通常比较长,热门地区可能要排队几个月甚至更久。所以,一定一定记得提前申请!我有个朋友,就是拖到快开学才申请HOAS,结果根本没排上,最后只能在私人市场找了个小隔间,月租比他室友的学生公寓贵了近200欧,而且还没包括电费和网费,每个月开销简直肉疼。记住,越早申请,选择越多,越能住到心仪的房子!

如果你选择在私人市场租房,那更要擦亮眼睛了。我学姐有一个学妹,在Facebook的租房小组上看到一个超便宜的房源,图片也很好看。结果交了定金过去一看,房子位置偏远不说,设施老旧,描述严重不符,想退定金房东还玩消失。遇到这种情况,真的是欲哭无泪。所以,签合同前,一定要实地看房!确认所有费用明细,比如水费、电费、网络费、垃圾处理费、桑拿费(对,芬兰公寓很多有公共桑拿,可能要额外收费),以及最重要的——暖气费是否包含在租金内。还有,租金押金(通常是1-2个月的租金)的退还条款也要看清楚。最好选择有信誉的中介或大型租房平台,哪怕贵一点也比被骗强。

另外,芬兰的租房合同通常是芬兰语或瑞典语。如果你的语言还没过关,一定要找懂行的朋友或者学校国际办公室帮忙翻译确认,别稀里糊涂地就签了,给自己埋下隐患。记住,在芬兰,房东和租客的权益都有法律保护,但你自己也要了解这些权利,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避坑第二站:捂紧你的小钱包——日常生活费规划

“芬兰福利好,是不是物价也低啊?” NO!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虽然芬兰的教育和医疗福利确实让人羡慕,但日常生活消费可不便宜,尤其是食品和一些服务。学姐我刚来的时候,完全没概念,随便吃个饭、买点零食,感觉钱就哗啦啦地没了。芬兰移民局(Migri)官方建议学生每月至少有560欧元的生活费,但以我的经验,如果算上租房,在赫尔辛基这样的大城市,每月600-900欧元才是比较实际的预算,如果你想住得好点或者偶尔出去玩,轻松就能上1000欧元。

那怎么才能省钱呢?

1. 吃饭是个大学问: 芬兰超市的物价相对欧洲其他国家算中等偏高。我刚开始图方便,总在外面买三明治、沙拉,或者去餐馆吃。结果一个月下来,光吃饭就花了我400多欧,简直是抢钱!后来我学乖了,大部分时间都自己做饭。K-Group (K-Citymarket, K-Supermarket) 和 S-Group (S-Market, Sale) 是芬兰两大超市连锁,经常有折扣。你可以办他们的会员卡,折扣力度不小。我每周会去超市屯一次货,特别是快打烊的时候,一些临期食品会有50%的折扣,我就趁机买肉、面包啥的,能省不少。比如,一公斤鸡胸肉可能原价10欧,打折后只要5欧。另外,别忘了利用学生餐厅!芬兰大学的学生餐厅(Unicafe等)提供补贴餐,一顿健康美味的午餐通常只需要2.95-3.50欧元,这绝对是省钱神器,而且营养均衡,比自己做饭还划算。

2. 交通出行有门道: 芬兰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尤其是在大城市,巴士、电车、地铁、火车覆盖面广。学生通常可以享受折扣。在赫尔辛基地区,使用Helsinki Region Transport (HSL) 学生月票,价格在30-45欧元之间,比单次购票划算太多。我有个同学,为了省钱,每天从学校走到家,单程就要40分钟,结果冬天零下十几度,他冻得鼻涕直流,感冒了好几次。所以,该买的月票还是得买,身体健康最重要。在其他城市,学生票价可能更低,比如坦佩雷Tampereen seudun joukkoliikenne (Nysse) 学生月票大约30欧元。

3. 娱乐活动不花钱: 芬兰的自然风光是免费的宝藏!徒步、骑行、滑雪、游泳、桑拿,很多都是免费或者花费很低。学校也会组织很多学生活动,比如电影之夜、桌游、文化体验等,积极参加,不仅能丰富生活,还能交到朋友。我大学的时候,每周都会和朋友去学校的健身房运动,然后去公共桑拿放松,这都是包含在学生会费里的福利,简直不要太爽。

避坑第三站:别把社交“冻”住了——融入芬兰生活

芬兰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有点“高冷”,他们不爱闲聊,公共场合相对安静,社交距离也比较远。我刚来的时候,有次在电梯里想和芬兰同学搭话,结果他只是礼貌性地“嗯”了一声,然后就盯着楼层数字看,搞得我尴尬得要死,觉得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但其实,芬兰人只是比较慢热,一旦他们把你当朋友,就会非常真诚和忠诚。

这个“坑”就是,如果你不主动,很可能就会一直停留在“陌生人”的状态。我学姐有一个学长,性格比较内向,来芬兰一年了,除了课堂上和小组作业的交流,基本没交到芬兰朋友。他总觉得芬兰人不好接近,最后变得有点孤僻,甚至产生了归属感危机。

所以,学姐给你的建议是:

1. 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国际学生组织,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地方。我当时就加入了学校的徒步俱乐部,周末和大家一起去森林里徒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聊天,不知不觉就打破了隔阂。这些活动能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到芬兰同学和其他国际学生。

2. 学习一点芬兰语: 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语和日常用语,比如“Moi”(你好)、“Kiitos”(谢谢),都能让芬兰人感受到你的努力和尊重。他们会更愿意和你交流。我当时为了学芬兰语,还特意报了学校的免费芬兰语课程,虽然学得很慢,但至少能在超市和店员简单交流,也能理解一些路标,感觉融入感强了很多。这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打开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3. 尊重芬兰文化: 比如芬兰人热爱自然、喜欢桑拿、重视个人空间和隐私。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特点,会帮助你更好地与他们相处。他们邀请你参加桑拿,别害羞,这是一种非常地道的芬兰社交方式!但也要注意,他们喜欢安静和个人空间,别过度热情地打扰他们。

4. 尝试主动: 芬兰人可能不会主动跟你搭话,但如果你主动发起聊天,他们通常都会很友善地回应。可以从共同的课程、兴趣爱好入手。记住,真诚比什么都重要。

避坑第四站:学习“躺平”?不存在的!——高效学习和学术挑战

芬兰的教育系统在全球享有盛誉,以其高质量、创新性和平等性著称。但这也意味着,你不能指望像在国内那样,老师划重点,你背下来就能高分。芬兰大学的学习模式更注重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我刚来的时候,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教授布置的阅读材料总是看不完,小组讨论也不敢主动发言,期末报告更是绞尽脑汁。结果第一次考试,我的成绩就不是很理想,差点以为自己要挂科了。

这个“坑”就是:不适应芬兰的教育模式,可能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学业。

学姐的建议是:

1. 积极主动是王道: 教授通常更喜欢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不懂就问,不要怕犯错。芬兰的课堂氛围相对轻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在适应期之后,每次上课都会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教授都会很耐心地解答,慢慢地,我就找回了学习的乐趣和自信。

2. 善用学校资源: 芬兰大学提供大量的学习支持服务,比如写作中心、学习技巧工作坊、图书馆资源、导师辅导等。我当时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就预约了写作中心的老师,他们会帮你修改论文结构,提供写作建议,非常实用。还有,图书馆的学术数据库简直是宝藏,很多论文和研究资料都能免费获取。

3. 培养批判性思维: 芬兰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在完成作业和报告时,不仅要呈现事实,更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我有个同学,就是因为作业里只罗列了资料,没有自己的独到分析,结果分数不高。后来他学着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数才慢慢上去。

4. 团队协作很重要: 很多课程都有小组作业,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合作,是提升软技能的好机会。明确分工、有效沟通,才能顺利完成项目。我记得有个小组作业,我们团队有来自德国、中国和芬兰的同学,一开始因为文化差异沟通有点障碍,但后来我们学会了互相尊重,找到了共同目标,最终的项目完成得非常出色。这种跨文化协作的经验,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大有裨益。

避坑第五站:打工挣钱,别掉陷阱!——兼职和工作机会

在芬兰留学,想通过兼职来补贴生活费是很常见的选择。但如果你是来自非欧盟/欧洲经济区的学生,一定要清楚你的工作限制。芬兰法律规定,国际学生在学期期间每周工作时长不能超过3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工作,但是工作内容必须与你的学业相关,或者作为实习的一部分。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影响你的居留许可甚至学业。

我有个朋友,为了多挣点钱,在一家餐馆超时打工,结果被移民局查到,差点被遣返,吓得他赶紧辞职,并向学校和移民局解释情况,才算是有惊无险。这个“坑”就是:对工作法规不了解,或者抱着侥幸心理,后果很严重。

学姐的建议是:

1. 了解法规,合法打工: 在开始兼职之前,务必查询最新的芬兰移民局(Migri)关于国际学生工作许可的规定。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也会提供相关咨询。不要轻易相信一些非正规渠道的“高薪兼职”,以免上当受骗。

2. 找工作有点难,但不是没机会: 芬兰的兼职市场对国际学生来说可能有点挑战,尤其是如果你不会芬兰语。常见的兼职岗位有:餐厅服务员、清洁工、快递员、超市收银员、家教等。我当时找了很久,最后在学校的招聘板上找到了一份图书馆助理的工作,每周15小时,时薪大概11欧元,既能接触到芬兰语环境,又不会影响学习。像IT、工程等领域,也有一些公司会提供英语环境的兼职或实习。

3. 学习芬兰语是加分项: 很多服务行业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芬兰语能力。如果你能说一些芬兰语,找兼职的机会会大大增加。即使是英语环境的工作,芬兰语也能让你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这也能提升你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4. 积极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校友网络、校园招聘会都是找兼职的好途径。很多公司也会优先考虑本校学生。我有个朋友就是通过学校的职业服务找到了一个在创业公司做兼职的市场助理职位,不仅挣了钱,还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避坑第六站:毕业就回家?别傻了!——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很多同学出国留学,都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当地工作几年,积累国际经验。芬兰也在积极吸引和留住国际人才。但如果你不提前规划,等到快毕业才开始找工作,那这个“坑”可能就大了。我有个学姐,她专业是环境工程,芬兰在这方面很有优势。但她整个留学期间,重心都放在学习上,没怎么主动拓展人脉,也没实习过。等到毕业前夕才发现,虽然成绩优秀,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芬兰语也不熟练,投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最后只能遗憾回国。

这个“坑”就是:缺乏早期规划,不重视实习和人脉,导致毕业即失业。

学姐的建议是:

1. 尽早开始职业规划: 甚至在你入学的第一年,就可以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了解芬兰就业市场的需求,看看你的专业在哪些行业有优势。芬兰在IT、工程、游戏开发、清洁技术、医疗健康等领域都有较强的需求。比如,近几年芬兰IT行业对国际人才的需求旺盛,很多科技公司都提供英语工作环境。可以多关注芬兰的“Talent Boost”计划,这是一个旨在吸引和留住国际人才的政府项目。

2. 实习是敲门砖: 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哪怕是无薪实习。实习不仅能让你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还能建立起你的人脉网络,这在芬兰找工作非常重要。很多公司会通过实习来考察潜在的员工。我当时就利用暑假在一家科技公司实习了两个月,虽然累,但学到了很多,也认识了行业里的人。这比你毕业后再从零开始找工作要容易得多。

3. 语言是利器: 芬兰语或瑞典语能力绝对是你在芬兰就业的巨大优势。虽然有些国际公司提供英语工作环境,但如果你能说芬兰语,你的选择面会宽很多,也能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团队。我认识一个同学,他靠着一口流利的芬兰语,在一家大型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他说芬兰语是他最重要的加分项之一。

4. 拓展人脉,参加活动: 参加行业研讨会、招聘会、职业沙龙,积极利用LinkedIn等平台与行业专业人士建立联系。芬兰人虽然慢热,但如果你主动建立联系,他们通常很乐意分享经验或提供帮助。我当时就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发展活动,认识了不少前辈,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不少求职建议。

5. 了解毕业工签政策: 芬兰为在芬毕业的非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提供毕业后寻找工作的居留许可,通常为期两年。利用好这个时间,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找工作时间。记得提前关注移民局的最新政策,并按时申请。这宝贵的两年是你留在芬兰的关键窗口期。

避坑第七站:身心健康,才能快乐留学——应对芬兰冬季和心理调适

芬兰的冬季是出了名的漫长和黑暗。从深秋开始,日照时间就越来越短,到了冬天,有些地方甚至一天只有几个小时的微弱阳光。我刚经历第一个芬兰冬天的时候,每天下午三四点天就黑了,持续好几个月,那种压抑感真的让我有点“emo”(情绪低落)。不少留学生都会在这个“坑”里挣扎,出现情绪低落、精力不济的情况。

这个“坑”就是:不适应漫长冬季,缺乏心理调适,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

学姐的建议是:

1. 准备好抗寒装备: 好的保暖衣物是必须的!厚羽绒服、保暖内衣、羊毛袜、防水的雪地靴、帽子、围巾、手套,一样都不能少。我刚来的时候,觉得带几件厚衣服就行,结果低估了芬兰的湿冷,出门一趟手脚就冻僵了。后来买了专业的滑雪服和保暖装备,才觉得冬天也能舒服出门。别为了风度不要温度。

2. 补充维生素D和光疗灯: 芬兰人自己都会在冬天补充维生素D,因为它有助于对抗“冬季忧郁症”。我当时也买了维生素D补充剂,每天按时服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购买一个光疗灯,每天使用一段时间,模拟阳光,对我来说还挺有帮助的。这些都是缓解情绪的小妙招。

3. 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 坚持运动、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这些都是对抗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芬兰有很多室内运动设施,去健身房、游泳馆、室内攀岩,或者和朋友一起玩冰壶。我当时每周都会去健身房两次,出出汗,心情立马就好了很多。运动能释放内啡肽,让你感觉更快乐。

4. 多参与社交活动: 即使外面天黑,也要多和朋友出去聚餐、看电影、参加聚会。不要把自己闷在屋子里。我有个同学,冬天就喜欢宅在宿舍玩游戏,后来变得越来越孤僻,学习也提不起劲。后来我们拉着他一起去滑雪,去桑拿,他才慢慢走出来。多和人交流,保持社交,能有效驱散孤独感。

5. 寻求专业帮助不丢人: 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一定要及时寻求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或芬兰学生健康服务(FSHS)的帮助。芬兰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视,这些服务通常是免费或有补贴的,而且非常专业。记住,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表现,不是软弱。

避坑第八站:和“拖延症”说拜拜!——应对繁琐的行政手续

初到芬兰,你会发现各种行政手续接踵而至:申请居留许可、到当地人口登记处(Digital and Population Data Services Agency, DVV)办理个人身份代码(Personal Identity Code)、开银行账户、注册学生健康服务(FSHS)等等。这些听起来就很让人头大。我刚来的时候,就因为对流程不熟悉,预约办理个人ID拖了好久,结果影响了我开银行账户,一度连学费都没法及时缴纳,急得我团团转。

这个“坑”就是:不熟悉流程,或者拖延办理,可能导致后续生活和学习受阻。

学姐的建议是:

1. 提前了解流程,做好准备: 在你抵达芬兰之前,务必访问芬兰移民局(Migri)、Digital and Population Data Services Agency (DVV) 以及你所在大学国际办公室的网站,了解所有必要的手续和所需文件。我当时就列了一个清单,把所有要办的事情和需要的材料都写清楚,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这种清单式管理能让你有条不紊。

2. 个人身份代码是重中之重: 个人身份代码(Personal Identity Code,类似于我们的身份证号码)在芬兰非常重要,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它,比如开银行账户、办理学生健康服务、找工作等等。所以,抵芬后一定要尽快到DVV预约办理,不要拖延。我有个朋友,因为预约太晚,等了将近一个月才拿到ID,期间很多事情都办不了。现在很多大学会组织新生集体办理,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3. 开银行账户: 有了个人身份代码后,就可以选择一家芬兰银行开户了,比如Nordea、OP Bank、Danske Bank等。建议选择学校附近或者有国际学生服务的银行,办理起来会更方便。记得问清楚账户维护费、国际转账费用等。有些银行可能需要你在网上预约,或者直接到柜台办理。

4. 学生健康服务(FSHS): 作为大学学生,你通常需要向学生会缴纳一个学生健康服务费,之后就可以享受FSHS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普通门诊、牙科、心理咨询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福利,一定要了解清楚如何使用,以及如何预约就诊。生病时能及时获得医疗帮助,是海外留学的重要保障。

5. 活用学校资源: 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是你的好帮手,他们通常会提供新生指导、行政手续办理协助等服务。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直接去问他们,会比你自己摸索效率高很多。他们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避坑第九站:不要被“高福利”迷惑——物价和预算管理

很多同学一听到芬兰是“高福利国家”,就觉得一切都会很美好,甚至误以为物价会很亲民。然而,高福利通常也伴随着较高的税收和物价。我有个同学,他觉得既然芬兰福利那么好,医疗和教育都免费,那其他消费应该也差不多,所以在购物上就有点大手大脚,结果没到半学期,生活费就捉襟见肘了。芬兰虽然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投入巨大,但一些商品和服务,比如电子产品、服装、外出就餐、理发等,价格可能比国内或欧洲其他国家要高。

这个“坑”就是:对芬兰的物价水平没有清晰认知,导致预算失控。

学姐的建议是:

1. 精打细算,货比三家: 购物前多比较不同超市和商家的价格。K-Group 和 S-Group 经常有促销活动,可以关注他们的打折信息。购买电子产品或一些非必需品时,可以考虑在欧洲其他国家网购,或者等到芬兰打折季(比如黑色星期五、圣诞节后)再入手。学会看懂打折标签,比如“-30%”就是七折。

2.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外出就餐在芬兰是比较贵的消费,一份普通的午餐可能就要10-15欧元。所以,自己做饭是省钱的不二法门。我平时除了利用学生餐厅,大部分晚餐和周末餐都是自己做的,不仅省钱,还能锻炼厨艺。去华人超市买一些国内的调料和食材,做出来的饭菜更有家乡的味道。

3. 谨慎购买奢侈品和进口商品: 芬兰本地生产的商品,比如乳制品、肉类、一些农产品,价格相对合理。但进口的零食、饮料、水果,以及奢侈品,价格都会比较高。我有个朋友喜欢喝国内的某些进口饮料,结果一瓶就要四五欧元,喝了一个月感觉钱包都瘦了一圈。控制不必要的冲动消费,你的钱包会感谢你。

4. 充分利用学生优惠: 你的学生证在很多地方都能打折,比如博物馆、电影院、一些商店甚至公共交通。我当时就办了一张国际学生证(ISIC),虽然在芬兰可能用不到,但偶尔去欧洲其他国家旅行时就能派上用场。在芬兰,你学校的学生证就够了,问清楚哪里有学生折扣,别错过任何省钱的机会。很多学生团体也会组织优惠活动。

5. 控制娱乐开销: 芬兰的夜生活和一些付费娱乐项目消费不低。和朋友聚会,可以考虑在家小聚,或者选择一些免费/低费用的活动,比如去公园、湖边散步,参加学校组织的免费活动等。我经常和朋友去湖边烧烤,或者去森林里采蘑菇,既享受了大自然,又省了钱。芬兰的自然美景是无价的,多出去走走看看。

好了,各位未来的芬兰留学生们,学姐能想到的、亲身经历过的“坑”大概都在这里了。我知道第一次出国留学,心里肯定会有点慌,会有各种不确定。但记住,这些“坑”不是让你退缩的理由,而是让你更好地准备、更从容应对的提示。

芬兰真的是一个很棒的国家,教育质量高,社会治安好,自然环境美得像童话一样。只要你提前做好功课,保持开放的心态,敢于尝试和提问,你的芬兰留学生活绝对会非常精彩!别总想着“万一”,多想想“我可以!”。

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想把它过成什么样,主动权都在你手里。别害怕犯错,别害怕不完美,留学本身就是一场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旅程。当你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坑”,最终都会变成你宝贵的经验和回忆。加油!芬兰等着你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冰雪奇缘”!等你来分享你的芬兰故事哦!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