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味儿的青春:我在韩国找自己

puppy

哎,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当初一脚踏上韩国这片土地,心里揣着无限憧憬,觉得一切都会很酷?结果呢,除了美味的泡菜和欧巴,是不是也尝到了语言不通的窘迫、文化差异的小尴尬,甚至是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孤独?我这篇《泡菜味儿的青春》,就是想跟你聊聊,那些初来乍到时的兴奋,以及被现实“打脸”后的迷茫。 在这里,每一顿泡菜炒饭,每一次磕磕绊绊的韩语对话,甚至每一次在便利店的深夜独处,都像在给自己的人生加调料。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的“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滤镜下变得模模糊糊。但别怕,正是在这种“找不着北”的摸索中,我们才慢慢学着剥开层层伪装,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成为一个更独立、更坚韧的人。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场有点辣、有点甜、有点苦涩的成长,那就来听听我的故事吧,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一点共鸣,一点方向。

给留学生的特别提示
异国他乡的适应期充满挑战,语言、文化、人际关系都需要时间。
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来自学校、朋友还是专业机构。
勇敢地尝试新鲜事物,主动社交,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机会。
经济压力是现实,提前做好预算规划,了解兼职规定。
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定期与家人朋友联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

嘿,你!说的就是你,那个可能正坐在电脑前,一边刷着剧一边吃着泡面,或者刚从图书馆出来,拖着疲惫身躯准备回考试院的你。是不是觉得,韩国的留学生活,跟当初想象的有点不一样?我懂,我都懂。因为我,也曾经是那个对韩国充满粉色幻想,结果被现实的“泡菜味儿”狠狠拍了一巴掌的留学生。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仁川机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我拉着两个超大号行李箱,里面塞满了父母的牵挂和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脑子里都是韩剧里欧巴们走路带风的帅气模样,和闺蜜们约好的炸鸡啤酒配汉江夜景。当时觉得,啊,我的人生新篇章,酷毙了!然而,走出机场大门,第一次试图跟出租车司机用磕磕绊绊的韩语交流,发现他脸上写满了“你在说啥?”的疑惑时,我就知道,嗯,这开场白,一点都不酷。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当初一脚踏上韩国这片土地,心里揣着无限憧憬,觉得一切都会很酷?结果呢,除了美味的泡菜和欧巴,是不是也尝到了语言不通的窘迫、文化差异的小尴尬,甚至是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孤独?我这篇《泡菜味儿的青春》,就是想跟你聊聊,那些初来乍到时的兴奋,以及被现实“打脸”后的迷茫。在这里,每一顿泡菜炒饭,每一次磕磕绊绊的韩语对话,甚至每一次在便利店的深夜独处,都像在给自己的人生加调料。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的“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滤镜下变得模模糊糊。但别怕,正是在这种“找不着北”的摸索中,我们才慢慢学着剥开层层伪装,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成为一个更独立、更坚韧的人。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场有点辣、有点甜、有点苦涩的成长,那就来听听我的故事吧,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一点共鸣,一点方向。

刚到韩国那会儿,最直观的挑战就是语言。我自认为在国内学了几百个单词,语法也大致了解,但真到了这边,才发现课本上的韩语和生活中的韩语完全是两码事。去餐厅点餐,菜单上密密麻麻的韩文,好多都和书本上学的不一样,服务员阿姨说得飞快,我每次都只能傻笑着指着图片说“这个,这个!”。有一次在便利店,我想问有没有充电宝,结果指着货架上的电池,用我蹩脚的韩语问:“这个,有,충전기(充电器)?”店员一脸茫然,我急得汗都出来了。后来才知道,我指的根本就不是充电器。根据韩国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23年,在韩国留学的国际学生已经超过18万人,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在初期阶段,都跟我一样,面临着严重的语言障碍。我们很多同学都是考完TOPIK(韩国语能力考试)中高级才来的,但即便如此,根据2022年一项针对国际学生的调查,高达60%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语言仍然是他们最大的困扰。这可不是我一个人在“找不着北”,你看,数据也说了,大家都在这条路上摸索着呢。

除了语言,文化差异也是个大魔王。韩国人非常注重“前辈后辈”的等级观念,还有所谓的“眼力见儿”(눈치),这些东西在国内可能没那么明显,但在这里,你稍微不注意,可能就显得“没礼貌”或者“不懂事”。我记得有一次和班上的韩国同学一起聚餐,大家一起吃烤肉。我习惯性地拿起剪刀给自己的肉剪了一下,结果旁边的一个前辈轻轻皱了下眉。后来我的好朋友才偷偷告诉我,在韩国,通常是前辈或者年纪大的人来负责剪肉、夹肉给大家,而晚辈一般是等候服务。这种无形中的规则,真的让我常常感到束手无措。韩国国家青年政策研究院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外国青少年在韩国经历过文化适应困难,这种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像我一样,在小心翼翼摸索着异文化边界的留学生。从餐桌礼仪到职场文化,再到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感,每一步都像在走钢丝,生怕一不小心就踩到“雷区”。

再来说说孤独感吧,这个玩意儿,你没来韩国之前,是想象不到它有多强大的。刚开始,每天上课、回家,周末约上几个同样是留学生的朋友逛逛街、吃吃饭,觉得还挺充实。但慢慢地,当韩国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圈子,忙着参加各种聚会,而你因为语言或者文化障碍,很难真正融入进去的时候,那种孤独感就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尤其是节假日,看着朋友圈里大家晒着和家人团聚的照片,或者和国内朋友出去玩的场景,再看看自己空荡荡的宿舍,真的会特别想家。2022年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就指出,国际学生在韩国面临着显著的心理健康挑战,包括更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风险,其中社会孤立和思乡是主要原因之一。我有个朋友,她有一段时间情绪特别低落,甚至都不太想出门。她说每天晚上看着首尔的万家灯火,感觉自己是唯一一个被排除在外的人。这种感觉,我相信很多留学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

经济压力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尔的消费水平,在全球那也是排得上号的。房租、学费、生活费,每一项都像无形的大山。我刚来的时候,住的是考试院,一个月大概30-40万韩元,房间小到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后来搬出去租了个one-room,房租直接飙升到50-60万韩元,加上水电煤气、通讯费,一个月固定支出就不少。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开始找兼职。但是找兼职也不是那么容易,语言能力是硬门槛,而且很多兼职都要求你对韩国文化有一定了解。我记得我当时找了快两个月,才找到一个咖啡店的兼职。每小时9860韩元(2024年最低时薪),每周最多工作20小时(学生签证规定),算下来一个月也就能挣个70-80万韩元,勉强够我的生活费,但学费还是得靠家里。根据一项韩国就业信息网站的调查,虽然国际学生找兼职的意愿很高,但实际能找到满意工作的比例并不高,竞争非常激烈。而且,还有签证续签、办理外国人登陆证等各种行政手续,每次去出入境管理局都像打仗一样,排队排到腿软,材料交了又交,真的是把耐心磨得一点不剩。

除了生活上的挑战,学业压力也挺大的。韩国大学的学业竞争非常激烈,教授们对论文和报告的要求也特别高。我一开始真的很难适应那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经常熬夜写报告、准备考试。有一次期中考试,我因为没完全理解一道题目的隐含意思,导致整个大题都做错了,分数一出来,整个人都懵了。那时候真的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是不是不适合留学。而且,大家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都很焦虑。虽然韩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吸引优秀国际人才留在韩国就业,但根据韩国教育部在2023年发布的数据,国际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仍面临着语言、签证、专业不对口等多种挑战。我们班上很多韩国同学从大三就开始准备各种实习、考各种资格证,那种紧张的氛围,真的会让人喘不过气。看着他们为了未来拼命努力的样子,我也会开始思考,我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未来又在哪里?

正是在这些“打脸”和“迷茫”中,我开始慢慢地“找自己”。每一次语言不通的尴尬,都逼着我更努力地去学习韩语;每一次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都让我开始反思,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每一次深夜的孤独,都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独处。我开始主动去尝试那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比如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我加入了一个摄影社团,虽然一开始我的韩语还不太好,但大家都很友善,会耐心听我说话,还会给我纠正发音。通过社团,我认识了更多的韩国朋友,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融入的感觉。我们一起去首尔周边的各个角落采风,一起分享作品,那种被理解和被接纳的感觉,真的特别温暖。据统计,韩国大学的国际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逐年上升,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通过社团活动来拓宽社交圈、深入体验当地文化。

我也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做饭,从一开始只会煮泡面,到后来能做出简单的韩式料理,甚至偶尔也能做点家乡菜。自己做饭不仅省钱,更是一种治愈。当一锅热腾腾的饭菜摆在面前时,那种满足感和家的味道,真的能瞬间赶走所有的疲惫和孤独。我还在周末的时候,一个人背着包去探索首尔的各个角落,不是热门景点,而是那些藏在小巷里的独立咖啡店、老旧的市集、或者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公园。我发现,首尔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和时尚潮流,它也有着非常市井和温暖的一面。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和感受这座城市。这些小小的改变,让我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信。我发现,那些曾经让我焦虑不已的语言和文化障碍,现在反而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它们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坚韧的内心。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泡菜味儿”的青春,虽然有辣、有甜、有苦涩,但更多的是成长和蜕变。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没有父母庇护下,一个人处理所有问题;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位置;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拥抱不确定性,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一切困难。我不再是那个只会追韩剧的小女生,我变成了一个可以独立思考、勇敢面对挑战的大人。这趟旅程,与其说是留学,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我来韩国找欧巴?不,我来韩国,是为了找到更棒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些,别害怕,你不是一个人。那些你觉得“熬不过去”的时刻,其实都在默默地塑造你。语言不通?多说多练,别怕出错,韩国人其实很喜欢外国人努力说韩语的样子。文化不适?试着去理解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抗拒。一个人觉得孤独?主动去参加学校活动,或者找同乡会、兴趣小组,总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经济压力?提前做好预算,了解兼职政策,学会精打细算,这也是一种能力。学业压力大?学会寻求教授或学长的帮助,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放松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你要记得,你来韩国不是为了成为韩国人,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强大的你。把每一次挑战都看作是给自己加调料的机会,你的人生这道菜,才会更有滋味。别急着给自己的青春下定义,慢慢来,慢慢尝,你一定会在这“泡菜味儿”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独一无二的甜。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