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点 |
|---|
| 日韩留学并非“一劳永逸”,光鲜背后是汗水和挑战。 |
| 学业压力、兼职打工、文化融入、未来发展,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超出你的预期。 |
| 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和心理建设,了解真实情况,才能少走弯路。 |
“老王,你瞧瞧你这黑眼圈,跟熊猫似的!是不是又通宵赶报告了?”
这是我上周在东京新宿的居酒屋里,跟几个同样来自山东的老乡小聚时,听到的最真实的一句话。老王,聊城人,早稻田大学读研,平时除了上课,还得在便利店打夜班工。他扒拉了一口手里的炸鸡块,苦笑着说:“可不是嘛!教授给的作业堆成山,下周还要考日语能力考N1,店里最近人手又紧,哎,香个啥啊香,快香得我只剩下骨头架子了!”
我们几个在座的,有在大阪读本科的,有在首尔做交换生的,也有像我一样在东京摸爬滚打好几年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学业压力聊到打工的辛酸,从文化差异聊到未来就业的迷茫,最后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这日韩,真不像网上说的那么香啊!”
这话一出,大家瞬间都沉默了。是啊,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日韩留学生活的光鲜亮丽:樱花、动漫、K-pop、时尚穿搭、美食打卡……各种滤镜一加,仿佛遍地都是机会,轻松就能逆袭人生。特别是对我们这些离家不远的山东娃来说,日韩简直是出国留学的“最优解”:距离近、文化背景相似、教育质量高,甚至连口音都感觉没那么难适应。但现实呢?滤镜背后,有多少汗水和泪水,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挣扎?
今天,作为你们的老乡和学长(学姐),我就想跟大家好好聊聊。这篇文章,不打鸡血,不贩卖焦虑,只想把我们在日韩摸爬滚打的真实经历,原原本本地讲给你们听。撕掉那些华丽的包装,看看日韩留学,到底是不是你的那盘“菜”。
学业,比你想象的更“卷”
先来说说学业。很多人觉得,国内高考那么难,去了日韩,学业压力总该小点吧?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我记得我刚到日本的时候,日语N2已经考过了,自我感觉良好。结果一进课堂,教授语速飞快,专业词汇一大堆,我听得云里雾里。旁边日本同学刷刷地记笔记,我只能盯着黑板干着急。那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要把课堂录音再听一遍,查字典查到半夜。韩国留学的小李,济南人,他在首尔大学读经营学,跟我抱怨说:“国内大家学英语,好歹有点基础,韩国的韩语,从零开始真的难。我们教授喜欢提问,每次课前都得把预习材料吃透,不然一被点名就傻眼。而且韩国的大学期中、期末考试特别频繁,还有各种小组发表,哪有时间放松啊!”
学业压力首先来自语言。日本的大学要求研究生提交研究计划书,全程日语写作,对逻辑和表达都有极高要求。我有个朋友,青岛人,他为了写出一份合格的研究计划,前后修改了不下十次,每次都被导师批得体无完肤。韩国大学也一样,很多课程虽然有英文授课,但课后交流、小组讨论,如果韩语不流畅,真的寸步难行。根据2023年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语言障碍依然是留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超过60%的留学生表示语言是学业和生活中的主要困扰。
再来是课程难度和学习方式。日韩的大学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老师不是简单地讲授知识,而是鼓励你提问、思考、辩论。这意味着你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论文写作更是重头戏,我当年为了写毕业论文,泡图书馆,查阅海量资料,导师要求严谨到每个引用的格式都不能出错。山东大学的小王同学,在京都读计算机专业,他告诉我:“这边的作业不是简单的刷题,经常是开放性项目,需要自己查资料、写代码、做演示,而且对创新性要求很高。期末考试前,我常常通宵达旦,感觉自己回到了高三。”
还有就是“卷”的氛围。别以为出国了就没竞争。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的顶级学府,学生们都非常努力。他们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实习,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你身边比你优秀、比你努力的人比比皆是。这种无形的压力,有时候比考试分数更让人喘不过气。韩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在韩留学生毕业率有所波动,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学业压力过大导致退学或延期毕业。
总结一下,日韩的学业,真的不轻松。它需要你克服语言障碍,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更要面对激烈的竞争。所以,如果你抱着“混个文凭”的心态来,恐怕会失望透顶。
打工?累成狗,还不够花!
“去日本打工,一小时一千日元,一个月轻轻松松挣个十来万,生活费就出来了!”这是很多打算来日留学的同学会听到的说辞。韩国那边也有类似的声音:“打工收入高,学费生活费都能cover!”现实呢?
我有个老乡,济宁的小赵,他在东京一家居酒屋打工。他跟我吐槽:“现在东京最低时薪是1113日元(2024年数据),听起来还行,但你想想,留学生每周合法打工时间上限是28小时。算下来,一个月最多也就12万日元左右。你再看看房租,新宿合租单间就要5-7万日元,独立小公寓更是8-10万日元起步。交通费、餐费、水电煤气、手机费,随便一算,这点工资根本不够!”
韩国首尔的情况也差不多。2024年韩国最低时薪是9860韩元。我在首尔的朋友,泰安的小张,他在一家咖啡店兼职。他说:“首尔的房租贵得吓人,考试院(一种迷你单间)也要40-60万韩元一个月,要是想住好点,one-room(带独立卫浴的小公寓)至少80万韩元起步。打工的钱除了房租,剩下的真的所剩无几。而且,很多兼职工作强度很大,比如便利店上夜班,或者在餐厅后厨洗碗,体力消耗真的不小。”
而且,兼职工作也并不是你想找就能找到的。特别是刚来日韩,语言还不熟练的时候,很多服务业的工作对日语或韩语要求很高。我认识一个同学,为了找第一份兼职,跑了不下几十家店,不是被拒绝就是因为语言不达标。好不容易找到了,往往是些体力活或者工作环境比较差的岗位。
竞争也日益激烈。随着来日韩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兼职岗位也变得抢手起来。特别是那些时薪高、工作环境好的,更是需要“托关系”或者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才能拿到。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国际学生兼职工作种类相对集中在餐饮、零售业,竞争压力不小。
更重要的是,打工会严重挤占你的学习时间。很多同学为了多赚点钱,甚至会超额打工,这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学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就见过有同学因为打工太多,白天上课打瞌睡,最后导致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被学校警告。兼职是为了补贴生活,但如果本末倒置,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如果你打算靠打工来完全覆盖学费和生活费,我劝你三思。打工只能是补贴,不能是主要经济来源。你来日韩的初衷是学习,如果把大量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兼职中,那留学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文化冲击:不是想象中的“同宗同源”
“日韩文化跟中国很像,都是儒家文化圈的,应该很容易适应吧?”这是很多同学的误解。我只能说,表象相似,但骨子里有很多差异。
我刚到日本的时候,最不适应的就是日本人那种“不给人添麻烦”的文化。我来自山东,我们老乡之间讲究豪爽、直接,有什么说什么。但在日本,大家说话总是特别委婉,生怕给别人造成困扰。有一次我问教授一个问题,他支支吾吾半天,最后我才明白他是想告诉我这个方向可能行不通,但他又不直接说“不行”。这种沟通方式让我非常头疼,总觉得他们是在跟我“绕圈子”。
韩国也有类似的含蓄文化,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前后辈关系、敬语使用都非常严格。我有个朋友,烟台的,她在韩国公司实习,有一次不小心用错了敬语,被前辈当场纠正,搞得她非常尴尬。她告诉我:“在韩国,尊卑秩序非常重要,说话、行动都要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这和我们国内直来直去的交流方式很不一样。”
饮食方面,我们山东人爱吃面食,口味偏重,讲究“有滋有味”。但日本的饮食普遍清淡,生食很多,而且分量小。我刚去的时候,每天吃便当、拉面,很快就想念家里的馒头、饺子和炒菜了。后来,我学会了自己做饭,但买菜的成本也不低。韩国饮食虽然重口味,但很多都是泡菜、烤肉、拌饭,每天吃也容易腻。而且,韩国人普遍爱喝冰水,这对于我们山东人来说,尤其是冬天,简直是“不可思议”。
还有社交。虽然华人圈子很大,但要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交到日本或韩国朋友,其实很难。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对外来者往往比较礼貌,但很难深入。你可能会觉得孤独,觉得和当地人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我就见过不少留学生,来了几年,除了上课和打工,基本就只和中国朋友玩。这不是说不好,但如果你想体验更深层次的文化,那这条路会比较难走。
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报告,文化冲击是留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其中饮食习惯、社交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主要来源。这种文化差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它不仅仅是表面的习俗不同,更是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的碰撞。
毕业去留:路在何方?
说完了学习和生活,咱们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毕业了,我能留在日韩工作吗?未来的发展怎么样?
实话实说,留学生在日韩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日本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确实带来了劳动力短缺,但主要集中在护理、建筑、IT等特定行业。如果你读的是这些热门专业,且日语流利,找到工作相对容易。但如果你读的是文科、艺术类专业,竞争就会非常激烈。我有个朋友,威海的,在日本读的动漫设计,毕业后投了几十份简历,才勉强找到一份不那么对口的工作,工资也不高。
根据日本法务省的数据,近年来外国人在日本的就业人数持续增长,但获得工作签证的难度也在增加,特别是对日语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都有不少留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无法满足签证要求而不得不回国。而且,即使找到工作,很多公司的薪资待遇和晋升空间,可能也远不如国内一些大厂。
韩国的就业市场更是出了名的“卷”。韩国本土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很难,更何况是外国人。除了少数对韩语要求极高的行业(如翻译、教育)或者一些高科技公司,留学生想在韩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在韩国的朋友小张告诉我,他身边的韩国同学为了找工作,从大三就开始实习、考资格证,甚至不惜延毕,竞争异常残酷。他说:“外国人想在韩国找到好工作,要么韩语达到母语水平,要么有非常稀缺的专业技能,否则真的很难。”
韩国统计厅2023年的调查显示,在韩国的外国留学生就业率并不算高,其中许多人选择回国发展。即使找到工作,薪资待遇也普遍低于韩国本地人,且存在“玻璃天花板”效应,晋升空间受限。
所以,如果你把日韩留学当作留在当地的“跳板”,那你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为之付出加倍的努力。选择专业时要更理性,多关注当地就业市场需求。同时,也要为回国发展留一条后路,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毕竟,国内的机会也很多,而且文化、语言环境对我们更友好。
日韩,哪个更适合你?
说了这么多,日韩各有各的“坑”,那到底哪个更适合你呢?这要看你的侧重点。
如果你更喜欢秩序感、精细化,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想学习严谨的工匠精神,并且能够接受相对内敛的社交方式,日本可能更适合你。日本的动漫、游戏、艺术设计、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生活节奏上,日本也相对更慢一些,城市环境普遍干净整洁。
但如果你更喜欢快节奏、时尚潮流,对K-pop、韩剧、美妆感兴趣,并且性格比较外向、善于表达,那韩国可能更能让你找到归属感。韩国在娱乐产业、时尚设计、IT科技(如三星、LG)方面非常领先。韩国的社会氛围相对更直接热情,但同时也要适应他们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加班文化。
学费方面,日本的私立大学学费普遍高于韩国,但国立大学相对亲民。韩国的学费整体比日本便宜一些,但生活费(特别是首尔)却不低。就业方面,日本在某些特定行业对外籍人才需求更明显,而韩国则竞争更加激烈。
总之,没有绝对的“香”和“不香”,只有适合不适合。你得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性格特点、经济实力和未来规划,做一个全面的评估。
写在最后:别只看滤镜,多看看泥土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留学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有它的精彩,有它能让你成长的地方,但也有你必须去面对的挫折和挑战。那些网上美化过的“香”,往往都是带着滤镜的,而我们这些在日韩摸爬滚打的山东老乡,看清的更多是泥土里的真实。
所以,如果你正在考虑日韩留学,请你一定要做足功课。多和已经在日韩的学长学姐聊聊,问问他们最真实的感受。不要只看表面,更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教育制度、就业市场、文化习俗和生活成本。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出国?是为了提升学历?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体验不同文化?还是仅仅为了逃避国内的竞争?你的目标越清晰,你就越能抵抗住留学路上的各种“坑”。
如果你已经在日韩了,发现这里和想象中不一样,也不要灰心丧气。谁的留学路不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遇到困难,找老乡、找学校老师、找前辈,大家都是过来人,总能给你一些经验和帮助。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把遇到的挑战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你在这里吃过的苦、流过的汗,都会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送给所有在日韩或者正打算去日韩的兄弟姐妹们一句话:留学这条路,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在路上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愿大家都能不负韶华,活出精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