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留学新政速览 |
|---|
| 家属陪读签证收紧:从2024年1月起,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不能再为家属(配偶和子女)申请陪读签证了。只有攻读研究型硕士和博士(Research-based postgraduate courses)的学生才能带家人。 |
| PSW毕业生签证保留:移民咨询委员会(MAC)在2024年5月的审查报告中建议保留PSW签证(Graduate Route),英国政府已采纳该建议。目前政策不变,毕业生仍有2年(博士3年)时间留英工作或找工作。 |
| 学签转工签门槛提高:从2024年4月起,申请技术工人签证(Skilled Worker Visa)的最低年薪门槛大幅上涨。普通申请者从£26,200涨至£38,700。毕业生的“新人”优惠门槛也从£20,960涨至£30,960。 |
| 存款证明要求更新:申请学生签证所需的生活费证明标准已经上调。伦敦地区从每月£1,334涨至£1,600(预估),伦敦外地区从每月£1,023涨至£1,265(预估)。具体金额请以递签时的官方指南为准。 |
Hey,各位在lxs.net潜水的宝子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扒留学政策的小编!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小A,哭着给我打电话。她和老公异地恋好几年,就盼着今年9月她去英国读市场营销硕士,老公可以办陪读签过去,俩人终于能结束牛郎织女的生活。结果offer等来了,机票看好了,却刷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英国授课型硕士不能带家属了!小A当时就懵了,说感觉整个留学计划都被打乱了,现在不知道是该一个人去,还是干脆放弃。挂电话前,她问我:“现在英国留学政策怎么跟过山车一样,下一步还会出什么幺蛾子啊?”
小A的经历,绝对不是个例。最近英国政府的一系列操作,确实让很多同学心里七上八下的。今天,我就把这些让大家焦虑的新规,掰开揉碎了,用大白话给你们讲清楚。别慌,信息差才是最大的敌人,搞懂规则,我们才能见招拆招!
重磅炸弹:家属陪读签证,对授课型硕士关上大门
咱们先来说说让小A崩溃的这个政策。这可以说是近期影响最大的一条新规了。
从2024年1月1日开始,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只有攻读“研究型”研究生课程(research-based postgraduate courses)的学生,比如博士(PhD)或者某些研究型硕士(MRes),才有资格为他们的家属(配偶和18岁以下子女)申请陪-读签证(Dependent Visa)。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占留学生绝大多数的、来读一年制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的同学,比如MSc, MA, MBA等,都不能再带家人一起来英国了。
这个政策的冲击力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官方数据。根据英国内政部(Home Office)的数据,在2023年,签发给留学生家属的签证数量高达13.6万份,这个数字比2019年暴涨了近9倍!政府认为这个增长速度“不可持续”,是导致净移民数量飙升的原因之一,所以才痛下杀手。
身边有个真实的例子,我一个学姐,30岁,在国内工作了几年,想带着老公和3岁的孩子一起去英国读个教育学硕士,顺便让孩子体验一下英国的幼儿园。他们去年就开始规划,房子都看好了。结果政策一出,全盘计划作废。最后学姐只能自己一个人来,老公在国内边工作边带娃,一家人重新回到跨国分居的状态,其中的心酸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你是计划带家人一起来读授课型硕士的,现在真的需要重新评估你的留学计划了。是选择自己独自前来,还是考虑申请可以带家属的研究型课程,或者干脆更换留学国家,这都是需要你和家人坐下来好好商量的大事。
绝处逢生?PSW毕业生签证暂时安全了!
聊完坏消息,我们来说点能让人喘口气的。那就是大家最最关心的PSW签证(官方名称Graduate Route)。
今年年初,英国内政大臣放出风声,说要审查甚至取消PSW签证,当时整个留学生圈子都炸了锅。毕竟,这个能让毕业生在英国无条件留两年(博士三年)找工作或工作的签证,是吸引无数人来英国留学的核心原因之一。
想象一下,你花了几十万,苦读一年,刚毕业就被要求卷铺盖走人,这投资回报率也太低了!所以那段时间,很多正在申请的同学都犹豫了,已经在读的同学更是焦虑到天天刷新闻。
幸运的是,转机来了!英国政府委托独立的移民咨询委员会(MAC)对PSW签证进行全面审查。在2024年5月14日,MAC发布了长达70页的审查报告,核心结论是:没有发现PSW签证被大规模滥用,它帮助英国大学维持了全球竞争力,应该“予以保留”(be retained in its current form)。
这份报告一出,基本给PSW的存废之争定了调。英国政府也很快回应,表示接受MAC的建议,PSW签证目前将保持不变!
这个消息让无数同学长舒一口气。我认识的一个UCL学金融的学弟,叫Leo,他当时已经因为这个不确定性放弃了好几个实习面试,觉得反正留不下来,还不如躺平。报告出来那天,他立马满血复活,重新开始修改简历、投递申请,他说:“感觉像是游戏里突然多了一条命,必须好好利用!”
不过,大家也别高兴得太早。虽然这次是保住了,但英国政策的风向变得很快。报告里也提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更好地规范招生中介的行为等。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要密切关注后续动态,如果你是奔着PSW来的,那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两年时间,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挑战升级:想留下工作?先看看你的工资够不够
虽然PSW保住了,给了大家一个缓冲期,但如果你想长期留在英国,最终还是要把PSW签证转成技术工人签证(Skilled Worker Vis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签。
而工签的申请难度,在2024年4月4日之后,直接进入了“地狱模式”。
最大的变化就是工资门槛的“三级跳”。我们用最直观的数字来对比一下:
对于大部分普通申请者,以前,你的工作年薪只需要达到£26,200(约合人民币24万)就可以申请工签了。但现在,这个数字飙升到了£38,700(约合人民币35万)!涨幅高达48%!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通常可以享受“新人优惠”(New Entrant Discount)。以前,这个优惠门槛是年薪£20,960(约合人民币19万)。而现在,这个“新人价”也涨到了£30,960(约合人民币28万)!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看个案例。我的朋友Sarah,去年从曼彻斯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通过PSW找到了一家本地中型企业的市场专员工作,年薪£28,000。按照旧政策,她工作一两年后转工签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新政一出,她的薪水远低于£38,700的普通门槛,也够不着£30,960的“新人”门槛(因为她已经工作一年,可能不再符合新人的某些定义)。她现在压力巨大,要么想办法说服公司给她涨薪近£10,000,要么就得跳槽去找一个能给到这个薪水的、愿意办签证的大公司,难度可想而知。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全职员工的年薪中位数约为£34,963。这意味着,新的工签普通门槛£38,700,已经超过了英国一半以上全职员工的工资。对于一个刚毕业的留学生来说,要拿到这个水平的起薪,除了金融、法律、IT等少数高薪行业,对于文科、商科、传媒等大多数专业的同学来说,挑战非常非常大。
所以,如果你有毕业后留英工作的打算,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对就业市场有更清醒的认识。在选专业、做实习、参加招聘会时,都要更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哪些行业、哪些职位能够达到新的薪资标准。
细节魔鬼:存款证明,你的钱准备对了吗?
最后,我们来说一个看似小事,但每年都有无数人踩坑的问题——存款证明。
申请英国学生签证,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证明,证明你有能力支付第一年的学费和9个月的生活费。这个生活费的标准,英国移民局也会定期调整。
最近,这个标准又涨了!
根据最新的移民法案修订,虽然官方网站的具体数字更新可能稍有延迟,但趋势已经非常明确:
- 伦敦地区:以前是每月£1,334,9个月总计£12,006。预计会上涨。
- 伦敦以外地区:以前是每月£1,023,9个月总计£9,207。预计会上涨。
虽然涨幅看起来不是天文数字,但对于卡着预算准备保证金的家庭来说,可能就需要临时再多存一笔钱进去。千万不要按照去年的旧标准来准备!
我去年就遇到一个同学小李,他申请利兹大学,算好了学费+£9,207的生活费,存了28天就去递签了。结果递签前几天,他才从我们网站的文章里看到生活费标准可能要涨的消息,当时吓出一身冷汗。虽然最后他运气好,递签时还没执行新标准,但这个经历让他后怕不已。如果晚几天,很可能就因为几百镑的差额而被拒签,那真是亏大了。
关于存款证明,除了金额,还有几个“死亡陷阱”一定要避开:
- 存期不足28天:这笔钱必须在你的个人(或父母)名下银行账户里连续存满至少28天,直到你在线支付签证申请费的那一天。一天都不能少!
- 资金来源不明:如果是存在父母名下,需要提供你们的关系证明(如出生证明)和父母的担保信。千万不要在临近申请时,突然从七大姑八大姨的账户转一大笔钱进来,这会被怀疑资金来源。
- 冻结存款:很多人会去银行开“存款证明”,顺便把这笔钱冻结了。注意,冻结期一定要覆盖到你签证获批之后。如果签证还没下来,你的存款就解冻了,也可能造成问题。
所以,在准备存款证明这件事上,一定要“宁多勿少,宁早勿晚”,严格按照最新的官方指南来操作。
写在最后
我知道,看完这些新政策,你可能觉得头都大了,甚至有点想打退堂鼓。感觉留学这条路,怎么障碍越来越多了?
其实,政策的变化是常态,不仅仅是英国,每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把它想象成一场游戏,规则变了,我们要做的是研究新规则,而不是抱怨游戏太难。
如果你是拖家带口的“家庭型选手”,那现在就要认真考虑,是转向研究型课程,还是选择对家庭更友好的国家。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发现走进了死胡同。
如果你是志在留英工作的“事业型选手”,那从选专业开始,就要把就业薪资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多做行业调研,多积累实习经验,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能跨过高门槛的少数人。
对于所有同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信息灵通,并且行动起来。别再只听中介的一面之词,或者看几年前的旧帖子。多去英国政府官网(GOV.UK)看看原文,多关注学校国际办公室的邮件,多和我们这样的平台交流。
留学从来不只是一张文凭,它更是一场独立解决问题、适应变化的修行。前方的路或许挑战重重,但只要你准备充分,头脑清醒,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就没什么好怕的。加油,未来的留英党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