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本才知道,找工作比找对象还容易

puppy

还在为毕业后的“就活”焦虑吗?别怕,来日本后我才发现,对咱们留学生来说,找工作这事儿,真的比脱单容易多了!你可能想不到,在严重“少子化”的日本,公司对有国际背景的年轻人有多渴望。虽然那套西装革履的流程看着吓人,但其实它非常有套路,比猜对象的心思简单一百倍。文章里我会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怎么把“外国人”的身份变成求职必杀技,怎么利用好学校资源,轻松搞定面试,拿到心仪的“内定”。快来看看吧,保你瞬间信心大增!

日本求职“潜规则”备忘录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在你开始“就活”(求职)之前,请记住:你的“外国人”身份不是劣势,而是你最强的王牌。别把自己当成一个战战兢兢的求职者,要把自己看作是能给日本企业带来新风的“特殊人才”。自信,是拿到“内定”(Offer)的第一步。

来日本才知道,找工作比找对象还容易

还记得大三那年冬天,东京第一次下雪,我和几个朋友缩在新宿一家烟雾缭绕的居酒屋里。那天的话题很丧,一半是关于“就活”,一半是关于感情。

坐我对面的小林,一个学经济的日本哥们儿,正为了刚分手的女朋友唉声叹气。“我真的搞不懂她到底在想什么,”他一口闷掉杯里的啤酒,“女孩子的心思,比非欧几里得几何还难懂。”

旁边穿着整套recruit suit(求职西装)的健太,刚从一场企业说明会赶来,领带都忘了摘。他愁眉苦脸地刷着手机上的求职App:“我觉得搞懂HR的心思更难。我的‘エントリーシート’(申请书)已经石沉大海十几份了,面试一次都没进去过。”

我当时夹在他们中间,一手拿着烤鸡肉串,一手焦虑地盘算着下学期的学费和毕业后的出路。听着他们的抱怨,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在日本,找工作和找对象,好像还真是挺像的。都需要包装自己,都需要猜测对方的喜好,都需要经历一轮轮的“面试”和“考验”。

但一年后,当我手里攥着三份不同行业的“内定”(Offer)时,我才恍然大悟——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这两件事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次元。在日本,找工作,真的比找对象容易太多了!

你不是在找工作,是日本在“抢”你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点凡尔赛,甚至像毒鸡汤。毕竟我们天天听说的“就活”,都是地狱模式:统一的黑西装、复杂的敬语、几十场说明会、一轮接一轮的面试……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

但你得先看清一个大前提:日本现在极度缺人,尤其是缺你们这种有国际背景的年轻人。

“少子化”和“高龄化”这个词,你在日本的新闻里可能都听烂了,但它对求职市场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2024年3月,日本的“有效求人倍率”是1.28倍。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平均每个求职者对应着1.28个岗位。而在某些行业,比如建筑、护理和IT,这个数字甚至更高。简单说,就是“坑”比“萝卜”多。

而我们留学生,更是他们眼中的“香饽饽”。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超过64%的日本企业明确表示“有录用外国留学生的计划”。为什么?他们馋的,正是我们身上的“多样性”。

我面试一家大型商社的时候,面试官问我的问题非常直接:“你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为我们公司带来什么?”

当时我有点紧张,但我没说那些“我会努力工作”之类的客套话。我告诉他:“我不仅会说中文和日文,我还知道中国年轻人现在在玩什么社交App,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营销方式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包。如果贵公司想把产品卖到中国,我能成为连接日本总部和中国市场的桥梁,而不仅仅是个翻译。”

面试官当场眼睛就亮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当时正准备开拓中国市场,急需既懂日本企业文化、又懂中国本土市场的人。我的出现,对他们来说就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最终,我顺利拿到了这家公司的内定。

你看,你以为的语言、文化差异,在他们眼里全是闪光点。日本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会说日语的员工,他们更需要一个能带来新视角、新资源、新市场的“催化剂”。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报告,推动企业全球化和内部多元化,是他们积极采用外国人才的首要原因。

日本“就活”,一场有标准答案的“通关游戏”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就活”的流程。为什么我说它比谈恋爱简单一百倍?因为谈恋爱毫无逻辑可言,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因为什么生气,又会因为什么开心。但“就活”,它是一套彻头彻尾的、有标准流程和攻略的“游戏”。

我们把它拆开来看:

第一关:笔试(SPI等)

这玩意儿就跟我们的高考、考研一样,纯粹是应试。它考的不是你多聪明,而是你有没有提前“刷题”。市面上有无数本《SPI对策》之类的参考书,买一本回来,花两周时间把里面的题型摸透,基本就没问题了。它考察的是你的语言理解、逻辑计算能力,这些对从小经历应试教育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这不比猜“我没生气”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

第二关:网申和ES(エントリーシート)

这是让很多日本学生都头疼的东西,但它其实非常有套路。ES里翻来覆去就问那几个经典问题:

  • 「自己PR」(自我介绍):你是谁?你有什么能力?
  • 「ガクチカ」(学生时代最努力的事):你做过什么?体现了你什么品质?
  • 「志望動機」(应聘动机):为什么选我们公司?而不是隔壁那家?

写这些东西的关键,不是你真的做过多牛逼的事,而是你会不会“讲故事”。把你的任何一段经历,用“STAR法则”(Situation情境, Task任务, Action行动, Result结果)包装一下,就能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案例。

比如,你只是在学校的文化节上卖过章鱼小丸子。普通人会写:“我在文化节上卖小丸子,锻炼了沟通能力。”

但会讲故事的你,可以这样写:

(Situation)“在去年的大学文化节上,我们的摊位面临着位置偏僻、人流量小的困境。”
(Task)“我的任务是在两天内,将准备的500份章鱼小丸子全部卖完,实现盈利目标。”
(Action)“为此,我主动采取了三个行动:第一,我利用自己的社交媒体,提前为我们的摊位做线上预热宣传,并推出了‘凭转发截图减50日元’的活动;第二,我观察到主干道上的人流,主动拿着试吃品去吸引顾客;第三,我注意到很多顾客是情侣或家庭,于是推出了‘家庭套餐’和‘情侣套餐’,提高了客单价。”
(Result)“最终,我们不仅在第一天下午就卖完了全部存货,紧急补货后,总销售额比预期高出30%,成为了学院的销售冠军。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如何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看到了吗?同样一件事,换个说法,你展现出的就是完全不同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主动性”。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比揣摩恋爱对象的心意有迹可循多了。

第三关:面试(一轮、二轮、最终面)

日本的面试,更像是一场“表演”。从你敲门、鞠躬、坐下,到回答问题、提问,每一个环节都有约定俗成的礼仪。这些去大学的“キャリアセンター”(就业指导中心)参加几次模拟面试,老师都会手把手教你。

面试的问题也高度同质化,基本就是围绕你的ES展开,深挖你的经历。HR想看的不是你多优秀,而是你“是否适合我们公司”。他们看重的是你的“協調性”(协调性)、“素直さ”(坦诚)和“成長性”(成长潜力)。

我的朋友小张,去面试一家IT公司。面试官问他:“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这是个经典陷阱题。小张的回答堪称模板:“我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追求细节,有时会因此拖慢进度。为了改进这一点,我在做项目时,会有意识地先搭建整体框架,再填充细节,并为每个部分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确保按时完成。虽然追求完美的性格没变,但我学会了如何管理它,让它更好地为团队目标服务。”

这个回答,既坦诚地承认了缺点,又马上展示了自己正在努力改进,并把缺点转化成了一种“对工作负责”的优点。这种回答技巧,网上有无数攻略,你只需要准备好几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就能应对自如。

整个“就活”过程,就像是玩一个RPG游戏。打怪(笔试)、做任务(写ES)、见NPC(面试),只要你掌握了攻略,一步步来,通关只是时间问题。

把资源用到极致,开启“简单模式”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攻略还是太复杂,别担心,作为留学生,我们还有很多“外挂”可以用。

外挂一: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キャリアセンター)

这绝对是你求职路上最强大的后盾,而且完全免费!很多同学压根没去过,这简直是暴殄天物。

那里的老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帮你找工作。他们可以:

  • 帮你修改ES,改到无可挑剔为止。
  • 提供一对一的模拟面试,从你的坐姿到你的敬语,一点点帮你抠细节。
  • 提供海量的企业招聘信息和过往的面试经验(前辈们的面试题库!)。
  • 帮你联系已经毕业的校友(OB/OG訪問),让你提前了解公司内部情况。

我在求职期间,每周都要去就业指导中心预约一次模拟面试。从一开始紧张到结巴,到后来可以跟面试官谈笑风生,全是在那里练出来的。这比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效率高太多了。

外挂二:留学生专属招聘会

除了和日本学生一起参加的普通招聘会,每年还有很多专门为留学生举办的招聘会,比如CFN(Career Forum Network)举办的波士顿招聘会(Boston Career Forum)和东京招聘会,还有Mynavi、DISCO等公司举办的各种“グローバル人材”专场。

去这种招聘会,简直就是开启了“简单模式”。来参展的企业,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招外国人。你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外国人身份会被歧视,反而会因为你的多语言能力和国际背景而备受青睐。在场的HR,很多都能说英语甚至中文,沟通障碍大大降低。

我最终拿到内定的三家公司里,有两家都是在留学生专属招聘会上认识的。在那种环境下,你和企业是双向奔赴,效率极高。一天下来,可能就敲定了两三场面试。

外挂三:你的“外国人”朋友圈

别忘了,你身边还有一群和你并肩作战的留学生朋友。大家的信息共通,资源共享,能起到1+1>2的效果。

今天A同学去了索尼的说明会,他会带回来第一手的信息;明天B同学面试了乐天,他会告诉你面试官都问了些什么奇葩问题;后天C同学的ES通过了,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他的“故事”是怎么写的。

这种抱团取暖,互相打气,分享情报的模式,能极大地缓解“就活”带来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我们当时建了一个求职信息分享群,谁有什么新发现、新资料,都会第一时间扔到群里。那段时间,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你还觉得找工作难吗?

它当然不轻松,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但它绝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它不像虚无缥缈的爱情,需要缘分和运气;它更像是一场有规则、有技巧、有回报的考试。

日本这个社会,为你打开了一扇巨大的机会之窗。因为人口结构的变化,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你。他们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岗位、铺平了道路,甚至还写好了“游戏攻略”。

你需要做的,就是换上一身得体的西装,带上你的自信和独特的经历,勇敢地走进这个“考场”。别再为那些飘渺的不安而焦虑了,与其花时间猜测女神/男神的一条朋友圈是什么意思,不如去就业指导中心预约一次模拟面试。

相信我,当你手握内定,站在樱花树下,你会发现,在这个国度,搞定一份心仪的工作,真的比搞定一个人的心,要简单得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5023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