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季开奖!你的梦校有回音了吗?

puppy

最近是不是每天都在心惊胆战地刷邮箱?看到梦校offer的狂喜,被放进waitlist的纠结,或是收到拒信的失落……小伙伴们,无论你正经历哪一种,我们都懂你!别慌,也别自己一个人扛着。这篇文章不光是陪你一起坐这趟情绪过山车,更是为你准备了超实用的下一步行动指南:手握多个offer怎么选才不后悔?怎样写一封真诚的love letter让waitlist有转正希望?万一结果不理想,plan B又该如何快速启动?我们都给你整理好了最实在的建议和时间线,快点开看看,一起稳稳走好申请季的最后一步!

申请季“开奖”心态自查清单
DO:庆祝每一个小胜利,哪怕只是一个保底校的offer。这是对你过去努力的肯定。
DO:允许自己有情绪。难过、失望、焦虑都是正常的,找人聊聊,别憋着。
DO: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比如怎么选offer,怎么写love letter。
DON'T:过度比较。朋友圈里的offer雨与你无关,你的节奏只属于你自己。
DON'T:把一个学校的录取结果等同于对你个人价值的评判。你远比一封邮件重要。
DON'T:在没有确认所有选项前,草率拒绝任何一个offer。

“叮咚——”

凌晨三点,手机邮件提示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Leo几乎是从床上一跃而起,心跳瞬间飙到180。他颤抖着手解锁屏幕,打开邮箱,发件人是他梦了四年的那所藤校。

这封邮件,他等了太久。从高一开始刷GPA、考托福、参加各种竞赛,到申请季熬夜写了几十遍的文书……过去几年的日日夜夜,仿佛都压缩在了打开邮件的这几秒钟里。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后面的话他已经看不清了。那一刻,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但他的世界却暗了下来。

小伙伴们,Leo的故事,是不是像极了最近的你?这个三月和四月,对每个留学生来说,都是一场大型“开奖”。邮箱里的每一封未读邮件,都可能是一张决定你未来几年人生轨迹的彩票。狂喜、纠结、失落……这些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就是我们共同的申请季终章。别怕,我们都懂。今天,我们不光是来陪你坐这趟情绪过山车,更是来给你递上一份超实用的“下一步行动指南”,帮你稳稳走好这最后一步。

手握多个Offer,甜蜜的烦恼怎么破?

首先,恭喜你!手握一堆offer,你就是这个申请季最靓的仔!这种感觉就像中了头彩,但很快,甜蜜就变成了烦恼——选择困难症犯了,感觉选哪个都会后悔。

别急,让我们把感性的狂喜放一边,用理性的尺子来量一量。

第一步:重新读一遍你的申请文书

还记得你在“Why School”文书里写下的那些话吗?当时是什么打动了你?是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一个独特的课程项目,还是学校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几个月前的初心,往往是你最真实的想法。把它找回来,看看这些学校的offer,哪一个最接近你当初的想象。

我的朋友Sarah去年就面临着UCLA和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抉择。两所都是顶尖公立校,排名不相上下。她翻出自己的文书,发现给密歇根写的是对五大湖地区汽车工业转型的研究兴趣,而给UCLA写的更多是关于加州的阳光和电影产业。她意识到自己对学术的渴望超过了对生活环境的向往,最终,她选择了安娜堡,现在在一个教授的实验室里如鱼得水。

第二步:算清楚那本“经济账”

留学从来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账单。仔细对比每个学校给你的financial aid package。这里的学费只是冰山一角。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2022-2023学年的数据,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食宿费总额超过57,570美元,公立大学(州外)也达到了45,200美元。这还没算上保险、书本、交通和日常开销。

纽约、洛杉矶、波士顿这些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你可以用Numbeo这样的网站查一下具体城市的生活成本指数,算一算你家里的预算和奖学金加起来,在哪所学校能生活得更从容一些。经济压力小一点,你才能更专注于学业和体验。

第三步:深入“内部”打探真实情况

官网上的信息永远是光鲜亮丽的。想知道真实的校园生活,你得找“内部人士”。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联系校友和在读学生。LinkedIn是个好工具,搜索学校+专业,鼓起勇气发一封言辞恳切的私信。你也可以去Reddit上找对应学校的subreddit(比如r/UCLA),或者在小红书、微博上找中国学生会(CSSA)的联系方式。问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这个专业的课业压力大吗?”“学校的career service对国际生找实习帮助大吗?”“校园里的饮食/住宿体验怎么样?”

听听学长学姐最真实的吐槽和推荐,比看一百篇官方宣传稿都有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是,有个同学在两所计算机强校之间犹豫,但和在读学生聊过之后发现,其中一所虽然排名稍低,但选课自由度极高,转专业也更容易,这对于还没完全确定方向的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于是他果断做了选择。

第四步:规划你的职业发展路径

四年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大学应该是一块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研究一下学校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集群。想进科技大厂,那加州、西雅图地区的学校自然有近水楼台的优势;想去华尔街,纽约周边的学校能提供更多金融实习机会。

查看学校官网的career center板块,看看他们合作的企业有哪些,毕业生的去向数据是怎样的。Payscale、LinkedIn等网站都有关于不同学校毕业生薪资和就业情况的报告。这些冰冷的数据,恰恰能帮你做出最“热乎”的决定。

Waitlist漫长等待,除了“写情书”还能做什么?

被放进waitlist,感觉就像坐过山车到了最高点,然后……卡住了。上不去也下不来,心里七上八下的。这种感觉,太煎熬了。

首先,你需要知道一个残酷的现实:waitlist转正的概率并不高,而且波动极大。根据全美大学招生咨询协会(NACAC)的数据,平均而言,大学最终会从候补名单中录取约20%的学生。但具体到每个学校,情况天差地别。比如在2022-2023申请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4,959名接受waitlist位置的学生中录取了1,317人,转正率高达26.6%。而有些顶尖私校,某年的转正率可能是0。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

第一步:接受Waitlist Offer,保住“候选人”资格

收到waitlist通知后,学校通常会问你是否愿意留在名单上。一定要在截止日期前回复“是”!这步操作不花钱,但错过了就彻底没机会了。

第二步:写一封真诚动人的“Love Letter” (LOCI)

LOCI的全称是Letter of Continued Interes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书”。这是你向招生官表达忠诚和更新近况的唯一机会。一封好的LOCI应该包含什么?

  • 再次表白,但要具体:开头就明确告诉招生官,如果被录取,你一定会来(If admitted, I would enthusiastically attend)。这是最重要的信息。然后,不要空洞地说“我爱你们学校”,而是要提到具体的细节。比如,“我最近又读了XX教授关于XX领域的论文,对我启发很大,非常希望能加入他的实验室。”或者,“我关注到贵校的XX社团最近举办了XX活动,这正是我一直想参与的。”
  • 更新你的“简历”:从你提交申请到现在,这几个月你有什么新的成就?比如,期末考试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参加了新的科研项目?在某个比赛中获奖了?或者,你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想法?把这些“闪光点”言简意赅地告诉招生官。
  • 保持简洁、专业:篇幅最好控制在一页A4纸以内,语气要真诚但不能过于卑微。把它当作一封正式的商业信函来写,检查拼写和语法,然后通过学校指定的渠道(通常是申请系统或指定的邮箱)发送。

第三步:别在一棵树上吊死,马上付定金给“备胎”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在等待waitlist结果的同时,你必须在5月1日(大部分美国大学的录取确认截止日)之前,从你已经收到的offer中选择一个,并支付入学定金。这相当于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如果waitlist最终没有转正,你至少还有一个很棒的学校可以去。如果之后转正成功,你无非是损失几百美元的定金,但换来的是一个不至于无学可上的安心未来。

收到拒信,是终点还是新的起点?

打开拒信的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没关系,先允许自己难过五分钟。你可以哭一场,吃一顿垃圾食品,或者找朋友吐槽。情绪需要一个出口。但发泄完之后,我们要擦干眼泪,抬头向前看。

你要知道:这不是对你的全盘否定。

我们来看看2024 Fall的录取数据有多“卷”。哈佛大学的录取率是3.59%,耶鲁是3.7%,哥伦比亚大学是3.85%……这意味着,每100个申请者中,有超过96个都是和你一样优秀的被拒者。招生官在海量的申请材料中做出的选择,有太多的偶然性。被拒绝,不代表你不够好,可能只是你和这所学校的“缘分”还没到。

你的价值,从来不是由一封录取信来定义的。

现在,启动你的Plan B!

Plan A走不通,我们还有Plan B, C, D……条条大路通罗马。

1. 重新审视你手中的Offer:

把那些之前被你当作“保底校”的offer拿出来,用全新的、不带偏见的眼光再看一遍。也许你会发现,这所学校的某个专业其实是王牌,或者它的地理位置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实习机会,又或者它的社区文化可能更适合你。放下对“梦校”的执念,你会发现,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 考虑转学(Transfer):

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灵活,转学是一条非常成熟的路径。很多学生会先去一所大学读一到两年,凭着大学期间优异的GPA和活动经历,再次申请自己的梦校。很多顶尖大学都对转学生非常友好。例如,康奈尔大学、南加州大学(USC)的转学录取率常年维持在15%-20%左右,远高于新生录取率。先进门,再发展,曲线救国同样能到达目的地。

3. 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的“黄金跳板”:

尤其是在加州,社区大学转UC(加州大学)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美的流水线。通过TAG(Transfer Admission Guarantee)项目,只要你在社区大学的两年里完成指定课程并达到GPA要求,就能保证被UC六所分校之一(不包括UCLA, UCB, UCSD)录取。这是一条性价比极高、成功率极高的道路,不仅省钱,还能让你有更多时间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

4. Gap Year,给自己一个缓冲期:

如果对所有录取结果都不满意,或者你想重新调整自己,Gap Year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你可以用这一年去实习、去旅行、去做志愿者,或者专注提升自己的某项技能。这段独特的经历会让你更加成熟,也可能成为你下个申请季文书中与众不同的亮点。一个朋友在被所有设计院校拒绝后,用一年时间在一家工作室做助理,参与了两个真实项目,第二年,她带着更成熟的作品集,拿到了梦校帕森斯设计学院的offer。

申请季的“开奖”,不是终点,只是你人生漫长旅途中的一个站点。无论你手上握着的是一张令人狂喜的头等舱票,一张充满不确定性的候补票,还是一张让人失落的站台票,都请记住,列车终将开往前方。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出发,而是你沿途看到了怎样的风景,以及最终,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别怕,未来的路还长着呢,我们一起走。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553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