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教大读书是种什么神仙体验?

puppy

还在纠结来香港读书会不会压力山大?悄悄告诉你,在香港教育大学读书的体验,真的有点“神仙”!这里没有市中心的拥挤喧嚣,更像一个面朝大海的“世外桃源”,环境好到让人想天天在校园里散步。最棒的是,你能遇到好多宝藏神仙教授,他们不仅学术超牛,还会在小班教学里亲切地叫出你的名字,真正关心你的成长。同学之间也没有想象中的“卷”,氛围超好,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果你好奇在海景图书馆看书是什么感觉,或者想知道更多关于学习、生活的真实细节,这篇文章绝对能给你答案,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香港!

来教大前,你可能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地理位置:不在市中心,在新界大埔。通勤到旺角、中环需要时间,但换来的是无敌山海景和宁静。
学校定位:以教育为本,是香港八大中唯一的师范类大学。文科、社科、教育学超强,但理工科选择较少。
校园生活:节奏偏慢,社团活动丰富,更像一个紧密的社区。喜欢热闹夜生活的小伙伴可能需要经常“进城”。
语言环境:课堂以英文为主,但校园里粤语和普通话通行无阻,对内地生非常友好。

去年这个时候,我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几封香港大学的Offer发呆。一封来自港岛繁华地段的学校,名字响当当;另一封,则来自一个叫“香港教育大学”的地方,地图上一查,远在新界大埔。

我的微信群里炸开了锅。“去香港不就图个中环精英的体验吗?跑去‘乡下’读书图啥?”“听说香港读书压力大到飞起,每天都是due、report、presentation,你确定要去个节奏更慢的地方?”

这些声音,几乎让我把鼠标移向了那所“名气更大”的学校。但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在问我:你想要的留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每天挤在钢铁森林里感受都市脉搏,还是想在一个真正能沉下心学习、抬头就能看见风景的地方?

最终,我选择了后者。一年后的今天,当朋友问我在香港教大(EdUHK)读书是种什么体验时,我只想告诉他们两个字:“神仙”。这篇文章,就是想带你看看,这个被很多人误解的“非主流”选择,到底有多香。

一个不像在香港的“世外桃源”

聊香港,大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十有八九是“拥挤”。旺角的人潮、中环的摩天大楼、狭窄的街道……这些都是香港的A面。而教大,就是香港藏起来的B面,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度假村”。

我们的校园不在市中心,它坐落在大埔,背靠八仙岭郊野公园,面朝吐露港。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你的日常不再是穿梭于高楼之间,而是走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从宿舍走到教学楼,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景,另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海面。天气好的时候,阳光洒在海面上,远处的船只慢慢驶过,那种感觉,真的会让你忘记自己身处在一个人稠地狭的国际都市。

我最爱的地方,是连接南北校区的“跨海桥”。傍晚时分,站在这里吹着海风,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一天的疲惫和学业压力瞬间就烟消云散了。很多同学会在这里跑步、散步,或者干脆就坐在长椅上发呆。这种松弛感,在香港可以说是奢侈品了。

校园里的绿化覆盖率高得惊人。学校官方数据显示,整个校园的绿化面积超过了50%。你随处可见大片的草坪,很多同学会带着书或者零食,在草坪上坐一下午。这种“浪费”空间的行为,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简直是神仙待遇。这里没有游客的喧嚣,只有鸟语花香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更像一个宁静的大学城。

这种环境带来的直接好处是,你的心会静下来。当学习累了,你不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而是可以去海边走走,去山脚下呼吸新鲜空气。这种与自然的亲近,对于缓解留学期间的焦虑和孤独感,有着奇妙的治愈效果。

神仙教授与“被记住名字”的幸福

如果说环境是教大的“面子”,那这里的教学体验绝对是“里子”,而且是含金量超高的那种。

来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学术氛围。毕竟,教大以“教育”命名,大家会不会觉得它“偏科”?事实证明,我多虑了。教大的教育学专业有多牛?这么说吧,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教大的教育与培训学科位列全球第21位,亚洲第4。这意味着,你在这里接触到的,是世界顶级的教育资源和学术大牛。

但比排名更打动我的,是这里的教学模式。教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小班教学”。很多专业的核心课程,一个班可能就二三十人,甚至十几个人。这和动辄上百人的大 लेक्चर(讲座)完全是两种体验。

我还清楚地记得,开学第二周,一位教社会学理论的教授在课上提问,他竟然直接叫出了我的名字,还提到了我上周交的一份小作业里的观点。当时我整个人都惊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被教授记住、被看见,那种感觉真的非常温暖,也给了我巨大的学习动力。

这里的教授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更像是你的良师益友。他们会在Office Hour(办公时间)里,花一个小时帮你理清论文思路;会在课后留下来,跟你讨论你感兴趣的任何话题;甚至会在邮件里,用亲切的语气鼓励你。我有一位教心理学的教授,她会把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生活感悟穿插在课程里,告诉我们学术不只是冰冷的理论,更是一种认识世界、关怀他人的方式。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学习不再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情。你有任何困惑,都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教授们真正关心的,不是你最终拿了A还是B,而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成长了多少。这种感觉,真的太“神仙”了。

没有内卷,只有“神仙队友”

聊到香港读书,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卷”。来之前,我听了太多关于小组项目中“free rider”(搭便车者)和“神仙打架”的故事,心里瑟瑟发抖。但在教大,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合作与支持。

也许是因为学校的整体氛围比较温和,也许是因为教育专业的学生天生更懂得共情与协作,这里的同学关系异常和谐。小组项目,不再是互相提防、抢着表现的“战场”,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合作。

我经历过一个最难的期末项目,需要做一个关于香港特殊教育政策的深度访谈和报告。我们小组有来自内地的我,有香港本地的同学,还有一位来自韩国的交换生。项目开始时,大家都有点没头绪。是本地的同学主动联系采访对象,帮我们搞定了最难的环节;韩国同学的英文报告写得特别地道,主动承担了最终的润色工作;而我则负责了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我们每周都会开会,不是为了分锅,而是真诚地分享进度,互相帮忙。最后报告拿了高分,我们一起去大埔墟吃海鲜庆祝,那种成就感和友谊,是再高的绩点也换不来的。

教大的非本地生比例也很高。根据学校的数据,这里的学生来自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走在校园里,你能听到普通话、粤语、英语和各种小语种交织在一起。学校为非本地生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从语言班到文化融入活动,让你能很快找到归属感。

宿舍生活(Hall Life)也是这种社区感的集中体现。教大的宿舍条件在香港高校里是出了名的好。基本都是双人间或单人间,空间宽敞,而且大部分宿舍楼都能看到山景或海景。更重要的是,每个宿舍楼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活动,比如各种楼层派对、糖水会、体育比赛等。大家一起在公共休息室看电影、在厨房煮宵夜,就像一个大家庭。这种温暖的集体生活,极大地缓解了留学的孤独感。

学习、生活实用细节大公开

说了这么多感性的体验,我们再来聊点实际的。在教大读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关于学习和图书馆:

教大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实践。特别是教育相关的专业,学校会安排学生去香港本地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Field Experience),这是必修环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能让你真正把学到的知识用出去。除了教育学,这里的人文学院、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也很有特色,比如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都非常强。

现在,我要隆重介绍我心中的“神仙C位”——蒙民伟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真的值得你为它来教大!它有整整一面的落地玻璃,正对着吐露港。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坐在窗边,面前摊着书本和电脑,一抬头,就是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这种环境,写论文的灵感都多了好几分!图书馆的资源也非常丰富,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数据库,都足够满足你的学习需求。

关于住宿和吃饭:

申请教大的研究生,基本都能保证第一年的宿舍。本科生的宿舍位置也很充足。宿舍费相当良心,一个学年(约10个月)的双人间费用大约在1.6万港币左右,这在香港简直是白菜价。宿舍楼下就有便利店、健身房和公共活动空间,生活非常便利。

吃饭方面,校内有几个食堂,价格实惠,一份两餸饭大概30港币左右就能搞定。想吃点好的?从学校坐小巴或巴士,十几分钟就能到大埔墟街市。那里是本地人的美食天堂,从新鲜的海鲜、地道的煲仔饭,到各种甜品小吃,应有尽有,而且价格比市区便宜一大截。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大埔墟“扫街”,是我们最爱的活动之一。

关于交通和娱乐:

说教大“村”,主要就是指交通。它确实不像市中心的学校那样,下楼就是地铁站。从学校到最近的港铁“大学站”或“大埔墟站”,需要坐10-15分钟的巴士或小巴。学校有免费的穿梭巴士往返于大学站和校园,非常方便。从大学站坐东铁线,到九龙塘(换乘观塘线)大概15分钟,到金钟(港岛核心区)大概35分钟。虽然需要花点时间,但绝对不是与世隔绝。

这种“距离感”反而成了一种优势。平日里,你在宁静的校园专心学习;周末,你想感受都市繁华,坐上地铁就能“进城”。这种动静皆宜的切换,让你的留学生活张弛有度。

如果你是户外爱好者,那教大简直是天堂。学校旁边就是船湾郊野公园和八仙岭郊野公园,有无数条行山径等你探索。周末去爬山、去海边骑行,都是绝佳的选择。

关于花费:

相比于港岛和九龙的学校,在大埔生活的成本要低一些。学费方面,2024年非本地本科生的学费是每年14万港币,和香港其他公立大学持平。但生活费,尤其是吃饭和娱乐的开销,会因为地理位置而省下不少。

如果你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读书,又不想承受香港市中心高昂的生活成本,教大绝对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说教大是完美的。如果你追求的是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渴望实习机会就在楼下,那么市中心的学校可能更适合你。但如果你和我一样,认为留学不只是为了一个学位,更是一段体验生活、认识自己、沉淀内心的旅程,那么教大这种“非主流”的选择,或许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别再只盯着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名校”光环了。问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一张印着响亮校名的毕业证,还是一个能让你抬头看见山和大海,低头安心做学问,身边围绕着一群温暖的人的环境?

有时候,最适合你的,恰恰是那个不那么“香港”的地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