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留学,让我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puppy

你是不是也曾被“应该怎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在国内的跑道上拼命加速,却忘了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以前也是。但来到新西兰,一切都变了。这里没有那么多“内卷”和焦虑,只有壮丽的星空和随时能亲近的自然。我开始学着放慢脚步,从搞定租房、自己下厨这些小事里找到独立生活的乐趣,也在徒步和旅行中,重新认识了那个勇敢又自由的自己。这趟留学之旅,最重要的不是拿到什么文凭,而是终于有机会,把我的人生剧本,从“别人眼中的优秀”,改写成了“我心底的热爱”。如果你也对未来感到迷茫,想看看另一种生活的可能,那我的故事,也许能给你一点勇气。

写在前面:一些你可能需要的心态准备
1. 接受孤独,享受独处:这里没有国内那么热闹的夜生活,大部分店铺下午5点就关门了。你会有大把的时间和自己相处,这是学会独立思考的开始。
2. 别怕“麻烦”别人:新西兰人普遍很友好(nice and friendly),问路、求助、或者只是简单地在超市和收银员聊聊天,都是融入当地文化的好方法。别把国内那套“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维带过来。
3. 拥抱不确定性:你的计划可能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公交车可能不准时,你预定的房子可能跟照片差很多。放轻松,学会随遇而安,你会发现很多惊喜都在计划之外。
4. 重新定义“成功”:在这里,没人关心你是不是名校毕业,开什么车,做什么工作。大家更关心你周末去哪儿徒步了,会不会冲浪,花园里的花开了没。试着放下那些沉重的标签,做个简单快乐的人。

你还记得上一次看到满天繁星是什么时候吗?

我的记忆有点模糊。来新西兰之前,我的人生好像一部开了倍速的电影。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某个凌晨三点,我趴在堆满复习资料和咖啡杯的书桌上,看着窗外城市永不熄灭的灯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在大城市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这条“应该”走的路,像一条拥挤的传送带,推着我、也推着无数同龄人,身不由己地往前冲。

那时候的我,焦虑又迷茫。我好像什么都有,又好像除了一个“优秀学生”的标签,什么都没有。

而现在,我正在写下这些文字。窗外不是车水马龙,而是几只肥嘟嘟的Tui鸟在费ijoa树上吵闹。就在上个周末,我刚从Aoraki/Mount Cook国家公园回来,躺在Tekapo湖边的草地上,看到了那片传说中能让人忘记呼吸的星空。银河像一条闪光的钻石腰带,横跨整个夜幕。那一刻,我脑子里什么都没想,没有KPI,没有deadline,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只有宇宙的浩瀚和自己的渺小。

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这趟留学之旅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那张毕业文凭,而是我终于有机会,把人生的播放速度调回了0.5倍速,亲手把剧本从“别人眼中的成功”,改写成了“我心底的热爱”。

告别“标准答案”,奔赴一场未知的冒险

做出留学的决定,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预谋已久”的逃离。在国内,我们太习惯于“标准答案”了。从小学到大学,每一步都有人为你规划好。毕业后,最好的出路似乎就是考公、进大厂、当老师。我身边优秀的同学,一个个都挤进了这些看似光鲜的赛道,朋友圈里晒的是加班到深夜的办公室和令人羡慕的年终奖。

我也曾尝试过。我去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实习,每天做着拧螺丝钉一样的工作,开着冗长又没结论的会议。我看着那些比我年长几岁的“前辈”,眼神里有一种相似的疲惫。我害怕自己几年后也会变成那个样子。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想这样。

选择新西兰,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宏大的理由。只是在无数个深夜刷着旅行攻略时,被那里铺天盖地的蓝色和绿色所吸引。那是一种纯粹的、不加修饰的美。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新西兰在各种“全球最宜居国家”、“全球和平指数”榜单上总是名列前茅。比如,根据2023年的全球和平指数(Global Peace Index),新西兰高居全球第四位。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能让人喘口气的地方。

于是,我几乎是凭着一股冲动,递交了申请,办了签证,跳上了飞往南半球的飞机。我没有告诉太多人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说“想出去看看,提升一下学历”。但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要去过另一种生活,一种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活。

第一课:从零开始,搞定“衣食住行”

想象中的诗与远方,在落地的第一天就被现实打得粉碎。当我在奥克兰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站在陌生的街道上时,第一个涌上心头的不是兴奋,而是恐慌。在国内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孑然一身”。

头等大事就是租房。在国内,这事儿通常有父母帮忙。但在这里,一切都得靠自己。我开始疯狂地刷当地最大的生活信息网站Trade Me,还有各种Facebook上的租房小组。新西兰的租房流程和国内很不一样,看房需要提前预约,还要提交个人信息申请,房东会像面试一样“挑选”房客。

那段时间,我看了不下十套房子。有的是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有的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更让人头大的是房租。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没有本地收入证明和信用记录,处处碰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奥克兰一个单间的平均周租金就已经飙升到250-350纽币。根据新西兰统计局(Stats NZ)的数据,到了2024年,全国住宅的平均周租金已经超过了600纽币。这对于一个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压力真的不小。

在被拒绝了N次之后,我终于租到了一个离学校不远的小房间。签下合同的那一刻,我没有太多喜悦,只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房子不大,家具也很旧,但那是我凭自己本事在这个陌生国度找到的第一个“窝”。那天晚上,我给自己煮了一碗泡面,吃得特别香。

搞定了“住”,接下来是“食”。我从小到大就没怎么下过厨房,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厨房白痴”。但在新西兰,出去吃一顿最简单的饭,比如一份汉堡薯条或者一碗面,动辄就要20多纽币。为了省钱,我不得不硬着头皮走进厨房。

我开始逛超市,认识各种奇奇怪怪的蔬菜,学着看YouTube上的美食视频。第一次煎牛排,外面焦了里面还是生的;第一次烤蛋糕,烤出来一块黑乎乎的“砖头”。失败是家常便饭,但我发现自己竟然乐在其中。我开始享受在Pak'nSave(新西兰一家以便宜著称的仓储式超市)里推着购物车,盘算着一周菜单的乐趣。当我终于能做出一桌像样的四菜一汤,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时,那种成就感,比考试拿A+还要强烈。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我独立生活真正的开端。它们让我明白,生活不是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是由一顿饭、一间房这些具体而微的东西构成的。当我能把这些基本的事情打理好时,我才觉得自己真正地“站”在了这片土地上。

第二课:原来“搞钱”,可以不那么焦虑

安顿下来后,生活成本的压力接踵而至。我不想再完全依赖父母,于是决定找一份兼职工作。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新西兰的学生签证通常允许在上学期间每周工作20小时,假期则可以全职工作。一个好消息是,新西兰的最低时薪标准很高。从2024年4月1日起,法定最低时薪涨到了税前23.15纽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足以覆盖大部分生活开销。

我把简历打印了几十份,一家家地去咖啡馆、餐厅和零售店投递。起初也处处碰壁,很多老板都希望找有本地工作经验的人。但我没有放弃,终于在一家社区咖啡馆找到了一份做咖啡师助理的工作。我的工作内容很简单:收银、清洁、给客人端咖啡。

这份工作彻底颠覆了我对“工作”的认知。在国内实习时,我总感觉自己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生怕做错事,也时常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等级压力。但在这里,工作氛围非常轻松。老板会和我开玩笑,常客会记住我的名字,每天跟我聊上几句。大家下班就走,从不拖沓,周末更是雷打不动地休息。没有人跟你谈“格局”,谈“奉献”,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界限非常清晰。

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搞钱”可以不那么焦虑,不那么苦大仇深。工作不是为了实现什么宏伟的阶级跨越,它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有能力支付账单,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更好地了解这个社会。我用自己赚的钱,给自己买了一台二手相机,支付了一次南岛旅行的费用。那种花着自己劳动所得的踏实感,是任何名牌包包都无法比拟的。

最重要的功课:在山川湖海里,找回自己

如果说,搞定衣食住行和兼职工作是让我在新西兰“生存”下来的基础,那么,真正让我爱上这里,并彻底改变我的,是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

在国内时,我的周末通常是在商场、电影院或者咖啡馆里度过的。而来到新西兰,我的娱乐方式被彻底重塑了。这里的人们对户外运动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一到周末,你会看到无数人开着车,车顶上绑着皮划艇或者山地自行车,奔赴各个国家公园和海滩。

新西兰的自然资源丰富到奢侈的程度。全国共有13个国家公园,覆盖了超过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差不多是国土面积的9%。由新西兰环保部(DOC)维护的步道更是成千上万条,从半小时的轻松散步到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九大步道”(Great Walks),应有尽有,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我的第一次徒步,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去走了奥克兰附近的一个区域公园。短短两个小时的路程,我已经气喘吁吁。但当我站在山顶,看到远处的海湾和城市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从那以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挑战被誉为“新西兰最棒单日徒步路线”的汤加里罗火山穿越(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全程19.4公里,需要翻越一座活火山,耗时7-8个小时。一路上,地貌奇特得像是走在外星球。光秃秃的火山岩,冒着热气的硫磺湖,翡翠般颜色的火山湖……每一步都是挑战,每一步也都是风景。

当我拖着灌了铅一样的双腿,终于到达终点时,我坐在路边,看着被落日染成金色的群山,差点哭出来。那一刻,我战胜的不是这座山,而是那个曾经脆弱、犹疑、总觉得自己“不行”的自己。在大自然面前,我过去纠结的那些事情——考试成绩、人际关系、未来的工作——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除了徒步,我还尝试了在凯库拉看鲸鱼,在皇后镇玩滑翔伞,在峡湾里划皮划艇……每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我不再需要通过消费来获得短暂的快乐,而是从山川湖海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内心的平静。

我的人生剧本,终于改写了

几年的留学生活,像一把温柔的手术刀,慢慢地改变了我。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开朗,更自信,也更松弛了。

我不再执着于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以前的我,做任何事都希望做到100分,否则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现在我明白,生活更像是一场体验,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就像徒步,最重要的不是登顶,而是沿途看到的风景和那个不断坚持的自己。

我对“成功”的定义也彻底改变了。它不再是单一的、以金钱和地位为导向的坐标轴。现在的我认为,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有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有自己热爱的兴趣,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我身边的新西兰朋友们,有的是水管工,有的是咖啡师,有的是程序员,但他们每个人都活得很有热情。下了班,他们会去冲浪、去画画、去玩乐队。职业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这种改变也影响了我的职业规划。我最终没有选择那个看起来最“高薪”、最“有前途”的专业,而是遵从内心,选择了一个我真正感兴趣但相对小众的领域。我知道这条路可能更难走,但我不再害怕了。因为我知道,为热爱而活,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新西兰没有治愈我所有的焦虑,生活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它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喘息的空间,让我停下来,好好地看一看自己,问一问内心。它让我明白,人生的剧本不止一个版本,你可以随时拿起笔,划掉那些不属于你的台词,写下真正让你心动的篇章。

如果你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被“应该怎样”的条条框框压得喘不过气,或许,你可以试着抬头看看天。

别把留学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它只是一扇门。推开它,外面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但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你可能会走错路,会摔跤,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但请你一定要相信,去犯错吧,去尝试那些你“不应该”做的事。租一个糟糕的房子,做一顿难吃的饭,在陌生的城市里迷一次路……这些经历,在当时看来或许是狼狈的,但回过头看,它们都会变成你故事里最闪亮、最生动的情节。

最重要的是,学会和自己独处。你会发现,当你不再需要用外界的喧嚣来填满生活时,你内心的声音才会变得清晰。那个声音,会告诉你,你真正喜欢什么,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愿我们都能有勇气,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