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大学(NU)速览 |
|---|
| 地理位置: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紧邻芝加哥),坐拥密歇根湖畔的绝美风景。 |
| 核心优势:传媒(Medill)与商科(Kellogg)双王炸,真正的“文商两开花”。 |
| 校园文化关键词:Quarter制(学季制)、学术压力山大、聪明而友好、紫衣军团(Purple Pride)、Dillo Day狂欢节。 |
| 适合人群:不爱被定义、目标明确、渴望跨学科探索、能抗压、想同时拥有宁静校园和繁华都市体验的“斜杠青年”。 |
我至今还记得三年前,在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简称NU)新生社团招新会(Activities Fair)上的那个下午。成百上千个摊位挤满了校园中心的Norris草坪,空气里弥漫着爆米花的甜香和青春的荷尔蒙。当时还是个“小萌新”的我,手里攥着两张传单,内心上演着一出激烈的“宫斗剧”。
左手的传单来自《The Daily Northwestern》,这是全美最顶尖的学生报社之一,几乎是每个Medill传媒学院学子的朝圣地,从这里走出去的前辈们,名字后面都跟着“普利策奖”或“《纽约时报》主编”这样的title。右手的传单则来自一个叫ISBE的学生组织(Institute for Student Business Education),背后站着的是大名鼎鼎的Kellogg商学院,传单上印着学长学姐们毕业后进入麦肯锡、高盛的意气风发的身影。
去追逐“无冕之王”的理想,还是投身于华尔街的精英游戏?这个问题,可能是在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个心怀野望的学生都会遇到的“甜蜜的烦恼”。一个大学,怎么能一边在培养最会讲故事、最具批判精神的媒体人,一边又在锻造最懂数字、最会搞钱的金融家?这两种气质,听起来就像是水和火,但西北大学却把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你也对这所紫色的“神校”充满好奇,想知道它到底有什么魔力,那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
Medill:不只是“记者摇篮”,更是内容时代的王者
聊西北,绕不开Medill,这块金字招牌实在是太亮了。当别的大学还在教你怎么写新闻稿时,Medill已经在带你“实战”了。Medill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新闻实践”(Journalism Residency,简称JR)项目。这不是简单的实习,而是真刀真枪地把你“扔”到全球顶尖的媒体机构去工作整整一个学季(Quarter)。
我认识的一位学姐,她的JR项目是在华盛顿特区的调查新闻局(Bureau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完成的。在那十周里,她参与的报道项目最终登上了《卫报》的头版,她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真正的记者。这种履历,在你毕业找工作时,就是秒杀其他竞争者的“王牌”。根据学校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0家媒体机构参与JR项目,包括《华盛顿邮报》、美联社、NPR、甚至是远在南非的媒体公司。
Medill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它的传统新闻学。它还有一个王牌专业叫“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C),这在全美都是开山鼻祖级别的。IMC教你的是如何将数据分析、市场策略、品牌故事和消费者心理结合起来,这在今天的数字营销时代简直是“屠龙之术”。毕业生的去向也极其多元,从谷歌、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到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快消品公司,再到奥美、WPP这样的顶级广告集团,都有Medill校友的身影。比如,全球最大公关公司之一的爱德曼(Edelman)的CEO Richard Edelman,就是IMC项目的毕业生。
Medill的校友网络更是遍布全球媒体和内容产业的顶层。迄今为止,Medill的校友和教职员工已经获得了超过40个普利策奖。从执掌ESPN的James Pitaro,到《权力的游戏》原著作者乔治·R·R·马丁,你会发现,Medill培养的远不止是记者,而是各行各业的“故事讲述者”和“内容架构师”。
Kellogg:华尔街和咨询巨头的“C位”输送机
如果说Medill是西北的“左手”,那Kellogg商学院绝对是它稳稳托住商业世界的“右手”。作为传说中“M7商学院”(美国最顶尖的七所商学院)之一,Kellogg在商界的名声如雷贯耳,尤其以市场营销和管理学见长。
Kellogg的厉害之处,首先就体现在它惊人的毕业生就业数据上。我们来看看Kellogg最新的2023届全日制MBA就业报告:毕业生在毕业三个月内的就业率高达95%,起薪中位数达到了惊人的17.5万美元!其中,超过42%的毕业生进入了咨询行业,这意味着麦肯锡、贝恩、波士顿咨询(MBB)每年都会来这里“抢人”。另外有26%的人进入了金融服务业,高盛、摩根大通的名册上,Kellogg校友从不缺席。
为什么Kellogg的学生如此受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Kellogg极度强调“团队协作”。在这里,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有大量的团队项目(group project)。这种文化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个人能力超强,而且情商极高,懂得如何领导和激励一个团队去达成目标。这正是顶尖咨询公司和投行最看重的软实力。
Kellogg的校友录,翻开就是半部美国商业史。从服装巨头安德玛(Under Armour)的创始人Kevin Plank,到Groupon的联合创始人Brad Keywell,再到前IBM的CEO Ginni Rometty,Kellogg的毕业生在全球各大公司的董事会里都占据着重要席位。这种强大的校友网络,意味着你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获得进入顶级商业圈的宝贵人脉。
所以,西北的“跨界秘诀”到底是什么?
好了,问题来了。一个学校同时拥有顶级的传媒学院和商学院,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西北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打通了两者之间的壁垒,让一个学新闻的学生也能轻松接触到华尔街的逻辑,让一个准备做投行的学生也能学到如何讲一个动人的品牌故事。它是怎么做到的?
秘诀一,就是它独特的“学季制”(Quarter System)。和大部分美国大学的学期制(Semester System)不同,西北一年有三个学季(秋、冬、春),每个学季大约10周。这意味着,在四年的本科生涯里,你比其他学校的学生能多上大概12门课。这多出来的课程容量,就为“跨界”提供了无限可能。你可以轻松地修一个双学位,或者在主修之外,再加一个辅修(Minor)和一个证书(Certificate)。
这就引出了秘诀二:为所有本科生敞开大门的“神级证书”。Kellogg商学院专门为非商科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两个含金量极高的证书项目:金融经济学证书(Certificate in Financial Economics)和管理分析学证书(Certificate in Managerial Analytics)。这意味着,即使你是Medill学新闻的,是文理学院学历史的,甚至是音乐学院学钢琴的,只要你对商业感兴趣并且课程达标,就能系统地学习由Kellogg教授亲自授课的金融和管理课程,毕业证上还能拥有Kellogg的“官方认证”。这简直是给你的履历开了个“超级外挂”。我身边就有无数Medill的同学,靠着Kellogg的金融证书,最后进入了彭博社(Bloomberg)做财经记者,完美地将传媒和金融背景结合在了一起。
秘诀三,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跨学科”文化。西北鼓励你像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一样去思考。工程学院(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口号是“全脑工程”(Whole-Brain Engineering),他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有逻辑缜密的“左脑”,也要有富于创新的“右脑”。这种理念弥漫在整个校园。学校有各种跨学院合作的项目,比如MMM项目,可以让你同时获得Kellogg的MBA学位和工程学院的设计创新理学硕士学位。学生社团也是如此,你会发现在一个商业社团里,有学戏剧的、学化学的、学经济的,大家用不同的视角碰撞,解决同一个商业问题,这种体验非常奇妙。
紫色军团的“隐藏菜单”:不止传媒和商科
虽然Medill和Kellogg的光芒太过耀眼,但如果你以为西北只有这两张王牌,那就太小看它了。
它的戏剧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绝对是“好莱坞的后花园”。你可能不知道,你追的美剧里,一半的主演可能都来自西北。从《老友记》里的“罗斯”大卫·史威默,到《副总统》的女主角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再到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扣扣熊”斯蒂芬·科尔伯特,甚至是英国王妃梅根·马克尔,他们都是西北的校友。这里的表演、戏剧写作和导演专业,都是全美顶尖。
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美常年排名前三,是工程学院的王牌。Bienen音乐学院也是世界级的,培养了无数的指挥家和演奏家。可以说,西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无论你对什么领域感兴趣,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最顶级的资源。
在西北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说了这么多“硬实力”,那在这里读书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呢?
首先,节奏超快,压力巨大。Quarter制意味着你几乎一直在考试。开学第三周就开始期中考,考完没多久又要准备期末考,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大,绝对是“学霸”的天堂,“摸鱼”的地狱。但好处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让你变得极其高效和抗压,这在未来进入职场时会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其次,这里的学生画像是“聪明而友好”。大家都很拼,但不是那种恶性竞争的“卷”。校园里弥漫着一种“中西部友善”(Midwestern Nice)的氛围,同学之间非常乐于分享笔记和合作项目。大家的目标都很远大,但又脚踏实地,有一种沉静的野心。
最后,地理位置是绝杀。校园坐落在宁静美丽的埃文斯顿小镇,紧邻着壮阔的密歇根湖。你可以在湖边的石头上(The Rock,西北的标志)和朋友聊天看日出,享受岁月静好。但当你需要实习、看展、听音乐会或者只是想吃一顿正宗的米其林大餐时,坐上小火车半小时就能到达全美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市中心。这种“进可拥抱都市繁华,退可享受校园宁静”的体验,是很多其他顶尖大学给不了的。
每年春天,学校还会举办盛大的Dillo Day音乐节,邀请一线明星来校园演出,全校学生都会在湖边草坪上尽情狂欢,那是在紧张学习之余最彻底的放松。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左手传媒,右手华尔街,西北大学到底有多强?它强在给了你无数种可能性,强在它不给你的人生设限。它用顶级的资源告诉你,你不需要在“文”和“商”之间做一个单选题,你可以全都要。你可以在这里成为一个懂财务报表的记者,一个会讲故事的投资人,或者一个用设计思维解决商业问题的产品经理。
如果你也是一个不甘于被单一标签定义的人,如果你心里也住着一个既想改变世界又想拥抱现实的“矛盾体”,那么,这所紫色的大学,或许就是你寻觅已久的那个,能让你把左右手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打出属于自己一片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