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英国大学社团,新生必看保姆级攻略

puppy

刚到英国,每天除了上课、泡图书馆,是不是觉得生活缺点色彩,想认识新朋友却不知从何开始?别担心,大学社团就是帮你光速融入、告别孤单的宝藏!这里简直是结交各国朋友、培养神奇爱好的最佳游乐场。但面对新生周(Freshers' Fair)上眼花缭乱的选择,是不是有点懵圈,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或者社恐发作?这篇保姆级攻略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会手把手教你如何从海量社团中找到真爱,如何利用好免费的“试听课”(Taster Session),还会告诉你参加社团不仅为了好玩,更是锻炼能力、给CV加分的神仙操作。快来看看,让你的留学生活从此丰富又闪亮!

新生玩转社团,记住这几条“潜规则”
别冲动消费:在新生周(Freshers' Fair)上别急着交会员费,先加个Mailing List,信息和活动通知都会发到你邮箱,一分钱不花。
“试听课”是宝:Taster Session就是你的“免费试用”机会,多去几个,感觉对了再“下单”。
脸皮要“厚”:别怕英语不好或社恐,社团里的人都超友好,他们就是来找你这样的小伙伴的!大胆去问,大胆去聊。
别贪多:精力有限,选2-3个真正喜欢的深度参与,比走马观花加10个社团的群有意义得多。一个学术相关,一个兴趣使然,一个体育运动,堪称完美组合。

玩转英国大学社团,新生必看保姆级攻略

还记得我刚到英国的第一个月吗?那感觉就像一部被按了静音键的电影。我住在曼彻斯特大学旁边的一间学生公寓里,窗外是典型的英伦阴雨天,房间里是刚拆封的课本和怎么也整理不完的行李。每天的生活轨迹简单到可以用一条直线概括:宿舍-教室-图书馆-宿舍。

听起来很学霸?其实是孤独。我认识的只有同专业的几个中国同学,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去中超,说得最多的话题是“今天吃什么”和“那个due什么时候交”。有一次,我一个人在食堂吃饭,旁边一桌是金发碧眼的本地学生,他们七八个人围在一起,因为一个笑话笑得前仰后合。那一刻,我手里的炸鱼薯条突然就不香了。我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明明身处热闹的校园,却和这里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

转机发生在一个叫“Freshers' Fair”的日子。那是一个巨大的体育馆,里面挤满了上百个摊位,吵闹得像个集市。每个摊位都代表一个社团,从篮球、足球到辩论、戏剧,甚至还有“巧克力品鉴社”和“哈利波特魁地奇社”。我被一个热情的小哥硬塞了一张传单,是他们“徒步社”(Hiking Society)的。看着传单上峰区的壮丽风景,我鬼使神差地在一个本子上写下了我的邮箱。一周后,我跟着一群完全不认识的人,坐上了去往Peak District的大巴。那一天,我认识了来自德国的工程系学霸Anna,来自印度的法律系女孩Priya,还有一个笑起来超有感染力的利物浦本地小哥Tom。我们在泥泞的山路上互相搀扶,在山顶分享彼此带来的三明治,用着蹩脚又有趣的“中式英语”和“英式中文”聊天。下山时,我的鞋上沾满了泥,但心里却前所未有的明亮。

那一刻我才明白,大学社团,它不只是一个“兴趣小组”,它是我们这些留学生打破孤独、真正融入英国生活的“任意门”。所以,如果你也和我当初一样,感觉有点迷茫,有点孤单,那么请一定认真看完这篇攻略。它会手把手教你,如何推开这扇门。

远不止“好玩”那么简单:社团的隐藏价值你get了吗?

很多人觉得,参加社团就是图个乐子,找点事做。没错,好玩是必须的,但这只是社团价值的冰山一角。它能带给你的,远远超乎想象。

第一重价值:打破信息茧房,结交“世界”朋友

我们留学生很容易不自觉地陷入一个“舒适圈”——只和说中文的同学玩。这不是坏事,但在异国他乡,这会让你错失很多风景。社团是打破这个圈子的最佳工具。在这里,你的队友可能是本地人,你的活动伙伴可能来自地球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各种口音的英语,了解到五花八门的文化。比如,你可能会在舞蹈社认识一个西班牙朋友,他会教你最地道的Salsa舞步;在烹饪社遇到一个意大利同学,告诉你妈妈的独家提拉米苏秘方。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第二重价值:拯救你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

留学生活并非总是光鲜亮丽,学业压力、文化冲击、思乡之情,都可能成为压力的来源。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在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英国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参加社团,找到一个有归属感的集体,是缓解这些压力的有效方式。想象一下,当你为一篇论文焦头烂额时,去参加一场乐队排练,在音乐中彻底放空自己;或者在考试周压力山大时,去跑团跑个五公里,让汗水带走所有焦虑。社团为你提供了一个从学业中短暂抽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给了你一个可以分享和倾诉的圈子。你的社团朋友们可能正在经历和你一样的挣扎,这种“我不是一个人”的感觉,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第三重价值:让你的CV闪闪发光,成为求职神助攻

这一点非常实际,也非常重要。在英国找工作或者申请研究生,一份漂亮的CV至关重要。除了学术成绩,招生官和HR最看重什么?软技能(Soft Skills)!比如团队合作、领导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东西怎么证明?社团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举个例子:你可以在CV上写“我参加了电影社”,但这平平无奇。但如果你写:“担任XX大学电影社宣传部长(Publicity Officer),负责管理社团社交媒体账号(Instagram, Facebook),一年内粉丝增长50%。成功策划并执行了3场百人规模的校园露天电影放映活动,拉到赞助500英镑。” 看到了吗?这背后体现的是你的市场营销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谈判能力和责任心。这些都是雇主眼中极其宝贵的财富。根据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NUS)的调查,超过60%的雇主认为,在课外活动中担任领导角色的经历,比高分成绩更能吸引他们。

新生周社团招新(Freshers' Fair),如何不“懵圈”?

好了,理论讲完了,我们来点实战。开学第一周或第二周,学校一定会举办盛大的Freshers' Fair(有些学校叫Welcome Fair或Societies Fair)。这通常是你接触社团的第一站,也是最容易让人“选择困难症”发作的地方。

那个场面,怎么形容呢?一个巨大的体育馆或学生会大楼,里面塞满了成百上千个摊位,每个摊位都装饰得花里胡哨,配上震耳欲聋的音乐和热情到让你无法拒绝的学长学姐。你会被塞进手里无数的传单、糖果和免费的笔。据统计,像曼彻斯特大学和UCL这样的大学,学生社团数量都超过了400个,而爱丁堡大学更是号称有近300个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面对如此庞大的选择,你该怎么办?

第一步:去之前,先做点“功课”

别像无头苍蝇一样冲进去。花半小时,登录你们学校的学生会(Students' Union, 简称SU)网站。上面会有一个完整的社团列表(A-Z list of societies)。大致浏览一下,把感兴趣的圈出来。你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

  • 学术类:比如经济学社、法学社、人工智能社。这类社团能帮你认识同专业的学霸,拓展专业知识,还能邀请行业大牛来开讲座,对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很有帮助。
  • 兴趣爱好类:这是最大的一类,摄影、烘焙、戏剧、动漫、乐队、桌游……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开不了的社团。这是你发展个人爱好的最佳场所。
  • 体育运动类:从主流的足球、篮球、羽毛球,到小众的击剑、攀岩、马术、射箭,应有尽有。运动是最好的解压方式,还能锻炼身体,认识一群充满活力的朋友。
  • 文化/国际类:比如中国学联(CSSA)、日本文化社、法国文化社等。在这里你能找到来自家乡的温暖,也能体验异国风情。
  • 志愿服务/慈善类:比如乐施会(Oxfam)小组、环保社、动物保护社。参加这类社团不仅有意义,还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社会。

第二步:现场“作战”,目标明确

带着你的清单进入会场,直奔目标摊位。到了摊位前,别害羞,大胆地和学长学姐聊天。他们一年就等这一天来招新,超级热情。你可以问几个关键问题:

  • “你们社团通常都做什么活动?” (What kind of events do you usually run?)
  • “你们多久见一次面?” (How often do you meet?)
  • “会员费是多少?” (How much is the membership fee?)
  • “最近有什么Taster Session(试听课)吗?” (Are there any taster sessions coming up?)

第三步:别急着付钱!Mailing List是王道

这是最重要的建议!在Freshers' Fair上,每个社团都希望你立刻掏钱成为会员。但你千万要忍住!会员费通常在5到20英镑不等,有些体育社团因为需要场地和设备,可能会更贵。如果冲动之下报了七八个,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你根本没时间都参加。

正确的做法是:只在你感兴趣的社团的Mailing List(邮件列表)上留下你的学生邮箱。这样,他们所有的活动通知,尤其是免费的Taster Session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发给你。你可以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慢慢体验,再决定为哪个社团“投资”。

用好“试听课”(Taster Session),找到你的真爱社团

Taster Session,顾名思义,就是“尝一尝”的体验课。这是英国大学社团文化中最棒的一点。在开学后的前两到三周,绝大多数社团都会举办免费的、对所有人开放的体验活动。

这意味着,你可以零成本地去尝试任何你好奇的东西。想试试剑道?去Taster Session,会有学长教你如何握剑和挥剑。对英式橄榄球好奇?去Taster Session,即使你连规则都不知道,也能在草地上跑一跑,感受一下气氛。想学做杯子蛋糕?去烘焙社的Taster Session,他们会准备好所有材料,你只需要跟着做就行。

这是你判断一个社团是否适合你的最佳机会。在Taster Session里,你要观察三件事:

  1. 活动内容你喜欢吗? 徒步社的第一次活动可能只是在校园附近的公园走走,你觉得这太小儿科还是刚刚好?辩论社的第一次体验可能是即兴演讲,你觉得是刺激还是恐惧?
  2. 社团氛围你适应吗? 这里的人是不是友好?大家是热衷于社交聊天,还是更专注于活动本身?这个氛围让你感到舒服还是格格不入?
  3. 时间安排你接受吗? 很多社团的常规活动时间是固定的,比如每周三下午(很多英国大学周三下午不排课,专门用于体育和社团活动)。这个时间会不会和你打工或者其他安排冲突?

我的建议是,在开学前两周,把你的日程表排满Taster Session。周一去学萨尔萨舞,周二去参加模拟联合国,周三去划船,周四去听哲学社的讨论……尽情地去探索,去体验。这本身就是留学生活最有趣的一部分。最后,从你去过的所有Taster Session里,选出1-3个你最喜欢的,再正式交钱入会。

从哈利波特到芝士品尝,总有一款奇葩社团适合你

除了那些常规的社团,英国大学里还藏着无数“脑洞大开”的奇葩社团。这些社团恰恰是英国大学文化多元和包容的体现。别小看它们,它们往往能聚集一群最有趣、最志同道合的灵魂。

随便举几个真实的例子:

  • 华威大学的“越狱社”(Jailbreak Society):社团成员会参加一个慈善挑战,目标是在36小时内,不花一分钱,想尽一切办法跑得越远越好。有人曾经跑到过波兰和摩洛哥!
  • - 杜伦大学的“刺客行会”(Assassins' Guild):一个全校范围的大型真人角色扮演游戏。每个参与者会分到一个“暗杀”目标,你需要用水枪之类的“武器”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干掉”他/她,同时也要躲避追杀你的人。听起来就超刺激!
  • 布里斯托大学的“马里奥赛车社”(Mario Kart Society):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打马里奥赛车,还定期举办比赛,有奖杯的那种。
  • 约克大学的“恋物癖社”(Kink Society):这个社团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开放、无偏见的空间,来讨论和探索BDSM等小众文化。(当然,这类社团要谨慎参与,确保你完全理解其性质和活动内容。)
  • 还有各种各样的“品鉴社”,比如芝士品鉴社、威士忌品鉴社、啤酒社……对于吃货来说简直是天堂。

所以,如果你有什么非常小众的爱好,别觉得不好意思,大胆地去学生会网站上搜一搜,说不定就有一个社团正在等着你。如果没有,你甚至可以自己创建一个!只要你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向学生会提交一份申请,你就能成为一个社团的“创始人”(Founder)。这在你的CV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想对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我知道,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国度,踏出第一步总是最难的。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英语有口音,怕别人听不懂;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擅长社交;你可能会觉得那些社团活动看起来太“高能”,自己做不来。

但请你相信我,在社团里,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口音,大家更关心的是你这个人有趣与否;在社团里,所谓的“社恐”只是一个标签,当你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和同类时,话匣子会自然打开;在社团里,几乎所有人都是从零开始,那个看起来很酷的攀岩高手,一年前也和你一样,在岩壁下瑟瑟发抖。

留学这几年,课本上的知识可能会随着考试结束而淡忘,但你在社团里结交的朋友,学会的新技能,共同创造的回忆,会伴随你一生。所以,别再犹豫了,打开你学校学生会的网站,看看最近有什么活动吧。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免费吃了一块披萨,和陌生人聊了十分钟天。而最好的结果呢?你可能会找到一辈子的朋友,一段难忘的经历,和一个更开朗、更自信的自己。

去吧,你的留学故事,正等着你亲手写下最精彩的一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