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E终极生存指南:从申请到制霸伦敦

puppy

嘿,未来的LSEer!是不是还在为PS头秃,或者想象着初到伦敦手足无措的样子?别慌!这篇超全的生存指南,就是一位靠谱学长学姐写给你的悄悄话。我们把从申请季的文书准备、面试技巧,到LSE的选课避坑、租房攻略,再到如何平衡学业压力和社交生活,甚至毕业后如何搞定实习和工作,所有干货都给你打包好了。这不只是一份攻略,更是带你从一个懵懂新生,一路升级打怪,最终成长为玩转学术、制霸伦敦的真·大神!快上车,你的LSE冒险现在开始!

LSE 新生必看速览
申请季:PS是王道!拒绝模板,讲好你和LSE的专属故事。数据驱动,逻辑清晰,展现你对专业的深刻理解。
住宿:宿舍靠抢,手速要快!Bankside位置绝佳但贵,Passfield性价比高但稍远。校外租房黄金区域:King's Cross, Angel, Canada Water。
学术:选课如战场,提前研究好课程指南和教授。图书馆是你第二个家,但别忘了Office Hours是你的秘密武器。70分就是大神,平常心。
社交:200+社团,总有一个适合你。投资社、辩论社是大热门,但别错过冷门宝藏。SU Bar是社交起点,AU活动是体验英国文化的绝佳机会。
求职:LSE Careers服务是神级助攻,从大一开始就要用!春招、夏招、秋招,节奏要跟上。校友网络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我收到LSE录取邮件的那天下午吗?我正坐在图书馆里,假装平静地复习,但手机屏幕上那个小小的“Congratulations”却像一颗炸弹,在我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我冲出图书馆,在没人的角落里又蹦又跳,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发光。但狂喜过后,一种更具体、更庞大的焦虑感悄悄爬了上来:我的PS到底是怎么被看上的?到了伦敦,我住哪儿?听说LSE的课业压力能把人逼疯,是真的吗?毕业后我能留在英国吗?

那一刻,我多希望有个靠谱的学长学姐,能拍拍我的肩膀,递给我一份“通关秘籍”。现在,我毕业了,也想成为那个给你递秘籍的人。所以,嘿,未来的LSEer,这封信是写给你的。忘掉那些官方的宣传册吧,这里只有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干货。准备好了吗?你的LSE冒险,现在正式发车!

第一站:申请高地 - 如何拿下梦校Offer?

咱们先聊聊最开始的那道坎:申请。LSE的申请池,每年都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霸。根据最新的数据,LSE本科的录取率常年徘徊在9%左右,有些热门专业比如经济学、法律,竞争激烈程度堪比“饥饿游戏”。研究生的申请同样夸张,整体录取率大约在25%,但像金融、管理这种王牌项目,录取率能低到10%以下。所以,想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你的文书(Personal Statement)就是你唯一的武器。

忘掉那些“我从小就对XX感兴趣”的烂俗开头吧。LSE的招生官想看的是什么?是“证据”。你说你对国际关系感兴趣,那你读了哪些相关的著作?你对这些理论有什么自己的批判性思考?比如,我认识一个申请IR(国际关系)专业的学妹,她在PS里并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南亚某个具体小国经济政策的实际影响,还引用了LSE教授的相关论文。这种具体、有深度、且与学校研究方向紧密结合的PS,才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简单来说,一篇优秀的LSE PS = 你的个人经历 + 对专业的深刻理解 + 对LSE课程的精准匹配。花时间去LSE官网,把你申请专业的每一门课的课程大纲(course guide)都扒下来看一遍。在PS里提到“我对贵校XX教授的XX课程特别感兴趣,因为它能帮助我深入研究XX问题”,这种“定制感”会让你显得诚意满满。

至于面试,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有。但如果你申请了管理、金融分析或者法律等部分专业,就有可能收到面试邀请。别慌,面试官不是要烤问你,而是想看看活生生的你。准备的要点有三个:第一,把你的PS背得滚瓜烂熟,每一个细节都要能展开讲。第二,准备一两个你对专业领域热点问题的看法,展现你的思考能力。第三,保持自信和热情,让他们感觉到你就是那个他们想要的学生。

第二站:落地伦敦 - 生存从找个“窝”开始

恭喜你,拿到了Offer!接下来就是现实问题了:住哪儿?这绝对是所有伦敦留学生的第一大挑战。

选择一:学生宿舍(Halls of Residence)

这是大多数新生的首选,省心、安全、社交属性强。LSE的宿舍分布在伦敦各个地方,各有千秋。比如,Bankside House,就在泰晤士河边,离Tate现代艺术馆几步之遥,设施新,风景好,但价格也是顶级的,2023-2024学年的单人间周租金能达到300英镑以上。而像Passfield Hall,在环境优美的Bloomsbury,价格亲民很多(大约每周200英镑左右),但设施相对老旧,而且你需要坐公交或地铁去学校。

抢宿舍绝对是场硬仗。LSE的宿舍位置是分批次随机分配的,但提交申请的时间也很重要。所以,一旦拿到firm offer并且宿舍申请系统开放,别犹豫,马上去申请!

选择二:校外租房(Private Accommodation)

如果你想有更大的自由度,或者没抢到心仪的宿舍,校外租房就是你的选择。伦敦的租金是按“区”(Zone)划分的。LSE在Zone 1,所以周边的房租非常昂贵。根据房产网站Rightmove的最新数据,2024年初伦敦的平均月租金已经突破2600英镑。对学生来说,在Zone 2或Zone 3与人合租是更现实的选择。

几个受学生欢迎的区域推荐给你:King's Cross/Angel(交通枢纽,生活便利,到学校快)、Canada Water(Jubilee line沿线,新兴区域,性价比高)、Canary Wharf(如果你是金融/商科学生,这里实习方便,房子也新)。找房平台可以用SpareRoom(找室友和单间)、Rightmove/Zoopla(找整租)。

避坑指南:千万不要在没看房的情况下就给任何人转大额押金!伦敦租房市场骗子很多,一定要通过正规中介,或者让在伦敦的朋友帮你实地看房。签合同前,仔细阅读所有条款,特别是关于押金保护计划(Deposit Protection Scheme)的部分。

搞定住处后,几件小事要马上做:去银行开户(推荐Monzo或Revolut这种线上银行,开户快,对留学生友好),办一张英国手机卡(Giffgaff是学生中的“网红”,便宜灵活),以及在住处附近注册一个GP(全科医生),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站:学术炼狱 - 在LSE当学霸是种怎样的体验?

欢迎来到LSE的学术核心。这里的学习氛围,怎么说呢,就是“卷”得人尽皆知。走在校园里,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步履匆匆,不是在去上课,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LSE的教学模式是“大课+小班”(Lectures + Classes/Seminars)。大课通常是几百人一起听教授讲,而小班则是十几个人在一个小教室里,由一位博士生或助教带领,讨论上周大课的内容和阅读材料。划重点:小班的参与度非常重要,很多课程会把你的发言计入平时分。所以,别指望能躲在角落里划水,每周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Reading List是躲不掉的。

说到选课,LSE的系统(LSE for You)有点像股票交易,部分热门课程需要“竞价”(bidding),用你手里的虚拟点数去抢位置,这绝对是一场智力和手速的较量。我的建议是,在选课开始前,提前把你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都想好,并仔细阅读课程指南,了解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还是写论文?比例如何?)。有时候,一个看似有趣的课程,可能会因为考试形式过于变态而成为你的噩梦。

LSE的图书馆,那个标志性的螺旋楼梯,将成为你最熟悉的地方。期末季,这里24小时开放,你会看到无数通宵奋战的身影。但这所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其实是“人”。LSE的师生比大约是12:1,这意味着你有大把的机会和那些名字只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大牛教授交流。他们的Office Hours(办公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带着问题去敲开他们的门,你会发现他们远比想象中要平易近人。

最后,心态要放平。在LSE,你会发现身边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神仙。拿到一个60多分的成绩(Merit)已经很不错了,能上70分(Distinction)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不要因为一次论文或考试的成绩而否定自己。这里的评分体系就是这么严格,适应它,然后战胜它。

第四站:走出图书馆 - 伦敦才是你最大的课堂

如果在LSE只知道学习,那绝对是最大的浪费。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LSE的社团文化非常发达,超过200个学生社团,从严肃的投资社(Investment Society,据说会员费是LSE最贵的)、模拟联合国(MUN),到有趣的品酒社、哈利波特社,应有尽有。参加社团是结交志同道合朋友最快的方式。我当时加入了徒步社(Hiking Club),每个周末跟着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小伙伴去伦敦周边的郊野公园徒步,那是我整个留学期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社交生活不一定意味着昂贵的派对。学校的SU Bar——The Three Tuns,是LSEer的“校内据点”,一杯啤酒只要几镑钱,是课后放松、认识新朋友的好地方。AU(Athletics Union)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派对,也充满了活力,是体验英国大学文化的好机会。

作为学生,在伦敦生活可以很省钱。首先,办一张16-25 Railcard,买火车票能打七折。在市内交通,用你的非接触式银行卡或手机支付就行,TfL(伦敦交通局)会自动计算每日和每周的费用上限,比买日票或周票划算。其次,下载UNiDAYS和Student Beans这两个App,几乎所有品牌的学生折扣都在上面。最后,别忘了伦敦有太多免费的乐趣: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些世界顶级的文化殿堂,统统免费向你敞开。周末花一个下午,在海德公园散散步,或者去Borough Market尝尝世界各地的美食,都是治愈学术压力的良药。

第五站:终极挑战 - 从LSE走向世界

一年的硕士或者三年的本科,时间飞逝。当毕业临近,求职的压力便随之而来。好消息是,“LSE”这个金字招牌,在求职市场上是绝对的硬通货。

LSE Careers是你的神级助攻。从你入学第一天起,就应该去他们的网站上注册,预约一次CV Clinic,让专业的顾问帮你修改简历。他们举办的各种行业分享会、公司宣讲会和大型招聘会,是你接触顶尖公司的最佳平台。尤其是在金融、咨询、法律、公共政策这些领域,LSE的校友网络强大到令人发指。

对于想在英国找工作的同学,时间规划至关重要。英国的求职季开始得非常早。如果你想进投行或顶级咨询公司,大二的暑期实习(Summer Internship)几乎是拿到全职Offer的唯一途径,而申请通常在前一年的9、10月份就开始了。这意味着,你可能刚入学没多久,就得开始准备网申和面试了。

Networking(人脉拓展)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善用LinkedIn,把你感兴趣的公司里LSE毕业的校友都找出来,发一封礼貌的私信,请求一个15分钟的“Coffee Chat”(线上线下都可以),向他们请教经验。大部分校友都非常乐意帮助自己的学弟学妹。根据LSE最新的毕业生去向调查(Graduate Outcomes survey 2021/22),毕业生在毕业15个月后的平均年薪高达£38,500,远高于全英平均水平,其中91.5%的人处于在职或继续深造状态,这足以证明LSE毕业生的竞争力。

对国际学生来说,一个巨大的利好是Graduate Route签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SW签证)。它允许你在毕业后留在英国两年(博士为三年)寻找工作,没有任何工种和薪资限制。这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缓冲期,去探索职业可能性。

好了,我的“悄悄话”就说到这里。从收到offer的欣喜,到第一次在伦敦地铁里迷路,从为一篇论文熬到天亮,到和朋友在泰晤士河边看日落……LSE带给你的,绝不止是一张文凭。

你会在这里遇到最聪明、最有趣、也最努力的一群人。你会在这里被挑战、被质疑,甚至被击垮,但最终,你也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变得比想象中更强大。别怕,大胆去尝试,去犯错,去体验。这条路或许很难,但回头看,每一步都算数。伦敦很大,LSE的故事,等着你来书写。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