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含泪整理:英国留学行李黑名单

puppy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是不是正对着23公斤的行李限额,纠结到头秃?作为过来人,学姐含泪奉劝一句:有些东西真的别带!你妈让你带的厚毛裤、你以为英国没有的螺蛳粉、还有又重又占地方的电饭煲……这些宝贝很可能最后都成了占地方的“小废物”。它们要么在中超就能轻松买到,要么就是电压不符的“美丽垃圾”。别让你辛辛苦苦的跨国搬家变成大型闲置现场,快来看看这份帮你省钱、省力、省空间的黑名单,把宝贵的行李额度留给真正有用的东西吧!

打包前必读:黑名单核心原则
核心原则就三条:1. 英国能买到的(尤其是中超),别带!2. 电压插头不匹配的,别带!3. 又重又大又不常用的,别带!省下的空间和重量,带点家乡特产小零食或者给自己回国时多点购物预算,不香吗?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晚上好呀!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一个在伦敦被due和dissertation折磨了三年的学姐。

还记得三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在浦东机场T2航站楼,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我妈,一个坚信“孩子出门在外一定会挨饿受冻”的典型中国妈妈,给我塞了两个巨大的28寸行李箱,每个都顶着23公斤的限额红线。其中一个箱子里,一半的空间被一床又厚又重的棉被占据,我妈说:“英国妖风阵阵,湿冷入骨,没这个你过不了冬!”

结果,在值机柜台,电子秤无情地显示出“25.8KG”的红色数字。超重了!地勤小姐姐面带职业微笑地告诉我,超重罚款每公斤大概要200多块人民币。我当时脑袋嗡的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能狼狈地打开箱子,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开始往外掏东西。最后,我含泪舍弃了一堆调料和零食,才勉强过关。那个场面,尴尬到我至今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然而,故事的结局更具讽刺意味。那床被我妈寄予厚望的“保命棉被”,在我抵达英国后,一次也没盖过。因为英国的室内暖气,实在是太!足!了!它最终的归宿,就是在我衣柜顶上积了三年的灰,成了我跨国搬家史上最“昂贵”的废物。

所以,今天学姐不是来跟你们分享什么必带清单,而是要含泪整理一份“英国留学行李黑名单”。相信我,扔掉这些东西,你的行李箱会轻松一半,你的钱包会感谢你,你的留学生活也会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一类黑名单:“妈妈觉得你冷”之厚重保暖品

我知道,每个留学生的行李箱里,都承载着妈妈沉甸甸的爱,而这份爱,常常物化为各种厚毛衣、厚毛裤和厚棉被。

黑榜头号选手:所有种类的厚棉被/蚕丝被/羽绒被

请立刻!马上!把它们从你的行李箱里拿出来!英国的室内,无论是学生宿舍、公寓、教室、图书馆还是公交车,暖气(Central Heating)是标配,常年保持在20度以上。你在室内穿个短袖都完全没问题。真正需要保暖的,是你在室外的几分钟。所以,一床轻便的被子完全足够。

真实案例 & 数据: 我的室友小A,带了一床价值不菲的蚕丝被,又重又占地方。到了宿舍才发现,学校早就提供了一整套床上用品(duvet、枕头、床单),虽然质量一般,但足够应付第一晚。第二天我们去逛街,在Argos(英国一个很常见的家居百货店)花£25就买到了一床非常舒服的羽绒被(Duvet),轻便又保暖。Primark、IKEA、Dunelm这些地方也都有卖,价格从£15到£50不等,丰俭由人。你辛辛苦苦背过来的那床被子,可能还没你超重的罚款贵。

黑榜二号选手:过多的厚毛衣和保暖内衣(秋裤/毛裤)

英国的穿衣法则,是“洋葱式穿搭法”。因为室内外温差大,方便穿脱才是王道。你妈让你带的加绒加厚高领毛衣,在暖气房里能把你热出汗。带一两件你特别喜欢的可以,但真的没必要把整个冬天的毛衣都背过来。

真实案例 & 数据: 英国本地的服装品牌选择超多。想买基础款,Uniqlo的Heattech系列全球闻名,一件内搭也就£15左右,又薄又暖。想买时尚款,Zara、H&M打折季的毛衣£10-£20就能拿下。想淘大牌,TK Maxx是你的宝藏地,经常能用白菜价买到设计师品牌的羊毛衫。你带来的那些笨重毛衣,很可能因为款式和穿搭习惯不同,最后都压了箱底。

第二类黑名单:“中国胃的执念”之厨房用品与食品调料

出国前,我们总担心吃不惯西餐,想把整个中国厨房都搬过去。学姐以一个吃了三年外卖、也自己做了三年饭的过来人身份告诉你:大可不必!

黑榜头号选手:电饭煲、豆浆机、养生壶等中式小家电

电饭煲,绝对是很多同学纠结的No.1。它又大又重,还占了一个奇怪的形状。你可能会想:“英国人不用电饭煲,肯定买不到好用的。” 错!大错特错!

真实案例 & 数据: 英国的Amazon(亚马逊)上,搜索“Rice Cooker”,从£20的简易款到£100+的日本高端品牌,应有尽有。我自己在Argos买的一个£18的基础款电饭煲,陪我度过了三年,煮饭、煮粥、煮火锅,样样精通。而且,英国的电压是230V,插头是三项方头的G型插头,和国内完全不同。你就算带了国内的电器过来,也得配一个又大又重的变压器(注意不是转换插头),否则分分钟烧给你看。何必呢?

黑榜二号选手:基础调味品(酱油、醋、盐、油)和干货(木耳、香菇、粉丝)

相信我,你能想到的所有中国调味品,在英国的中超都能买到,甚至比你想象的更全。从海天酱油、老干妈、王致和腐乳,到火锅底料、螺蛳粉、各种香料(八角、桂皮、香叶),应有尽有。

真实案例 & 数据: 英国有非常成熟的华人社区商业体系。大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格拉斯哥等都有中国城,里面的超市琳琅满目。就算你住在小村镇,也有覆盖全英的华人网上超市,比如“UKCN Shop (优西商城)”、“Starry Mart (熊猫优选)”等等。我刚查了一下,一瓶500ml的李锦记生抽在优西商城卖£2.59,一包海底捞的清油火锅底料£3.49。价格可能比国内贵一点,但绝对比你千里迢วว背过来划算得多。把这些又重又容易碎的瓶瓶罐罐留给英国的中超吧!

黑榜三号选手:大量的方便面、螺蛳粉、自热火锅

我知道这些是快乐源泉,但它们真的太占地方了!可以少量带几包,以解第一周的燃眉之急。但很快你就会发现,中超里这些东西堆积如山,品牌和口味比你想象的还多。

第三类黑名单:“电压不对努力白费”之各类电器

这一类是“技术坑”,一旦踩进去,带来的不仅是行李超重,更是安全隐患。

黑榜头号选手:吹风机、卷发棒、电动牙刷充电器等

前面提到了,英国的电压是230V,插头是G型。国内的电器大部分是220V,虽然电压差不大,但高功率电器(如吹风机)混用还是有风险。最关键的是插头不匹配,你得全程依赖转换插头。

真实案例 & 数据: 一个小小的转换插头不贵,但如果你有三四个电器要同时用呢?难道要买一堆转换插头,或者带一个国内的插线板再接一个转换插头吗?这种“叠罗汉”式的用法,是学生公寓明令禁止的,因为有极大的火灾风险。一个基础款的吹风机,在英国大型超市Tesco或者药妆店Boots里,£10-£15就能买到。真的没必要为它浪费宝贵的行李空间和安全保障。

学姐建议: 你真正需要带的,是一个高质量的英标插线板(在英国买,或者在国内买符合英国标准BS认证的),以及一个万能转换插头,方便你刚到英国给手机和电脑充电。其他所有小电器,都在本地解决吧。

第四类黑名单:“以为会用结果积灰”之杂物

这一类东西,属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典型。你在家时觉得样样都用得上,来了英国才发现它们的存在纯属多余。

黑榜头号选手:过多的文具和厚重的笔记本

是不是已经在购物车里加满了Muji的全套文具,准备在英国的图书馆里挥洒青春?停!英国的文具真的不贵,而且随处可买。

真实案例 & 数据: 大型超市、WHSmith、Ryman这些连锁店,文具种类齐全。想买便宜的,Poundland(一镑店)和Flying Tiger里有大把高性价比的选择。一支普通的圆珠笔不到£1,一个A4笔记本也就£1-£2。更重要的是,英国大学的学习模式,90%的笔记和论文都是通过电脑完成的。你辛辛苦苦背来的那些精美手账本,最后可能连一页都没写满。

黑榜二号选手:中文版的专业书籍

除非是语言专业,否则请不要带任何中文版的专业教材。你的课程阅读清单(Reading List)上全是英文文献,考试和论文也必须用英文。中文教材除了让你在理解概念时做个参考,几乎派不上用场。它们又厚又重,是行李超重的罪魁祸首之一。

真实案例 & 数据: 英国大学的图书馆资源极其丰富,大部分核心教材都能借到,或者提供电子版。学校的在线学术库(比如JSTOR, ScienceDirect)更是包含了海量期刊论文。如果实在需要买书,可以考虑买二手书,或者在Amazon上买,都比从国内背过来方便。

黑榜三号选手:过于正式的礼服/西装

你可能听说了英国有各种Formal dinner和舞会,想着要不要带一套战袍。如果你衣柜里正好有现成的、轻便的,可以带。但千万别为此专门去买一套又贵又重的。这类活动一年也就一两次,甚至很多专业根本没有。真到需要的时候,在英国本地买或者租都非常方便。快时尚品牌Zara、Mango能找到很多平价又好看的选择。

好了,学姐的“含泪吐槽”就到这里。我知道,整理行李的过程,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一丝不安。但请相信我,放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才能更好地拥抱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你那23公斤的额度,是留给你最喜欢的书、家人的照片、几包能慰藉乡愁的家乡特产,或者是那些真正能代表你的、独一无二的小物件的。

别让你的第一次跨国远行,变成一场狼狈的“搬家”。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空间和精力,留给在英国的探索和发现吧。毕竟,留学最精彩的部分,不就是在这里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吗?祝你们一路顺风,我们英国见!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